<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一位信佛的朋友让在下帮着写一幅《心经》,但彼时的我对心经一点概念也没有,也没找到可临写的碑帖,因此无奈的放了朋友的“鸽子”。此后又有几位信奉佛教的朋友每每提醒在下背诵《心经》,以此调整心性,一心向佛。可本人自认为余是凡夫俗子,六根不净,非佛门中人,对朋友的提醒如风过耳,听之任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何绍基写的隶书《心经》,很喜欢其字,于是照着临写两次,还算得心应手,于是盥手焚香,书写《心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人是一个无信仰之人。有关信仰,我完全赞同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他在一次回应记者提问时说:“我负责任的说我没有信仰,我无党、无派、无信仰,是一名“三无”人员。但我不反对任何人有信仰,我尊重任何人的任何信仰,只要是发自内心。同时我认为中国人不需要信仰,我认为把目前中国道德滑坡、道德沙尘暴出现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三千年无信仰。中国人对待鬼神态度是实用主义的,考大学的时候拜文姝菩萨,生孩子的时候拜观音菩萨,航海的时候拜妈祖,想发财的时候拜关公,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崇拜的,这能叫信仰吗?”是的,中国人的信仰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与实用主义色彩,这真的不能叫做信仰。个人愚见,信仰应该是自愿的、唯一的、坚定的、理性的、不迷信甚至不迷恋的、不排他的且深植于心底的一种理念。本人虽无信仰,却相信“恶因业坠,善以缘升”的因果。因此,尽力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心中的愿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写《心经》,上网查询了一下有关佛教的知识。截止目前,中国官方承认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佛教的传入中国大约在汉明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达到鼎盛。我国是一个包容并蓄的国度,具有同化外来文明的巨大潜力。因此,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浓重的中国色彩。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出现了无数高僧大德,其中耳熟能详的唐三藏便是他们中的代表。当年唐玄奘偷度玉门关去往天竺(印度)取经,往返历时19年,居印度17年学习佛法。取得真经后返回大唐,潜心研译经文共657部,宣扬胜业。唐太宗李世民特地为译经作序,是为《大唐三藏圣教序》。至明代,大文学家吴承恩根据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心经》即是玄奘法师译文中的精髓篇章,全文共260字,在佛教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经中之王”。《心经》高度浓缩了《大般若经》的核心教义,是佛教大乘经典中的精华。《心经》短小精粹,书写不难,朋友如再有约,便不至于交不了差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