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杭州始繁华

胡新华

<p class="ql-block">  南朝齐,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桐庐唐寓之领导的起义军,反萧齐,攻入钱唐县建都称帝,自号“吴国”。当时城郭位置,约在今杭州中山北路与环城北路之间,范围虽狭小,但已初具规模。这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都。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陈后主又置钱唐郡,从此杭州上升为郡一级的治所。</p> <p class="ql-block">  自秦朝出发,穿越时空的列车,开往八百年后的“隋唐站”。</p><p class="ql-block"> 雄心勃勃的隋文帝扬坚,远见卓识,在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实行郡县二级行政制度,废郡为州,始称杭州。这是杭州地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杭州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至钱唐东南凤凰山麓的渡口柳浦(今上城区南星桥之西)。开皇十一年(591年),隋大臣杨素在杭州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东靠盐桥,西接西湖东岸(今湖滨一带),北至钱塘门(今六公园附近)的州城。这是杭州城垣的雏形,也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公元610年,隋炀帝杨广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拓宽、疏浚江南运河。江南运河自镇江东南的京口至杭州,全长400余公里,宽十余丈可通龙舟。其杭城北段经上塘河至杭州(元末改为今运河河道)。江南运河的开凿及与大运河,钱塘江的贯通,使杭州一跃成为一个商业城市,得到迅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隋书-地理志》所描述的:“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高贾并凑”。可见,杭州遂为大运河水运的一个起讫点,其地位益见重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揭开了杭州海外通商贸易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隋代之有功于杭州,但世事难料,天地无常,只存续了37个春秋,未能及见其盛。杭州繁荣的责仼落在了“唐”的肩上。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杭州初属江南道,后归江南东道,浙江西道,两浙道,管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等县。</p><p class="ql-block"> 《乾道临安志》记唐贞观间杭州户口,至十一万人。中唐而后遂以“东南名郡”见称于世;又白居易撰《卢元辅除杭州刺史制》也说:“江南列郡,余杭为大。”唐代杭州之所以克臻繁荣,离不开承袭了隋代所奠定的基业,而日渐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唐代本朝的多方面建树,亦有以致之。</p> <p class="ql-block">  海上贸易的开辟。唐代国威远振,海外交通,盛极一时,杭州为通商口岸之一。唐代西陵之所以时有商胡踪迹,其目的地是在杭州。西陵就是如今的滨江区西兴老街。因为河流之间有水位差,江河交汇处通常建有堤坝,从钱塘江进入运河,或从运河进入钱塘江的货船,都要先卸下货物,由挑夫把货物挑过塘堤后,再另外装船。这就形成了西兴有七十二爿半“过塘行”,相当于如今的“物流中心”的历史了。白居易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苏轼的“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等诗句足以让人瞥见当年海上贸易的繁华忙碌。</p> <p class="ql-block">  解决了市民饮水问题。随着商业发达,人口的增长,现有斥卤的土地,井水和河水都是咸水,钱塘湖以东的广阔地区,聚落渐增,生齿日繁,对解决给水问题越来越紧迫,是摆在执政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自唐德宗年间,李泌任杭州刺史期间,用竹管引钱塘湖(西湖)水至城区,开挖六井,解市民卤饮之苦,德泽百世。相国井,在今天的浣纱路,井亭桥西侧。西井,在如今的吴山路与邮电路交接处。方井,在今平海路与延安路交接处附近,入水口则在今四公园湖岸外。白龟井,在今之龙翔桥以西不远处,入水口,在六公园西北湖岸外。小方井,在今小车桥附近入水口。金牛池,在今吴山路与群英路交接处附近,入水口则在三公园湖岸外。其实六井就是从西湖中取水的六处蓄水池,从分布来看离西湖都不远,西湖以它的一湖甘水促进了城市的扩大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如今六井除相国井外其它五井早已湮废。2003年,市政府在历史上李泌引西湖水之入口处,设立引水装置和六井标志,以兹纪念。</p> <p class="ql-block">  吴山广场的螺蛳山上,中国财税博物馆内,有一口开凿于唐代的古井——乌龙井。乌龙井原名黑龙潭,相传此井深浅莫测,遇大旱不干竭。天晴,则潭水碧色可爱;遇有雨,则先一日变黑,当地居民往往以此测晴雨,极有效验。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曾于此为民祈雨,留下了《祈雨龙潭》一文。南宋时,这里有内侍续氏园。</p> <p class="ql-block">  唐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描写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老市长”白居易在诗中,称赞道:“余杭(即杭州)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杭州和西湖当时已出名了。唐代的杭州虽然已被称为东南“大都”、“名郡,”但此所谓“大”与“名”只是一般郡治中比较大,比较有名。实际上当时东南的大都市,约可分为三等:第一等的是全国的经济首都扬州、第二等的是两浙的政治重心,苏州与越州(绍兴),第三等才能数到杭州。任何事物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急,使杭州走向一等城市的是五代时的吴越钱氏。</p> <p class="ql-block">  历史长河中的朝代更替,就如同天上的星辰,不断变换着位置。公元755年,得宠胡儿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惊破了唐明皇的鸳鸯梦,令“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香消玉殒。百年盛世的唐皇朝,由盛转衰。公元859年,安徽宁国人裘甫率众起义,占领了剡县(浙江嵊州)等浙东大片地方,成为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先声。唐皇朝处于大动乱的前夜。公元874年,以王仙芝、黄巢为首领的农民大起义,敲响了唐朝覆灭的丧钟。各种地方势力趁机招兵买马,扩充地盘,形成了更多更大的独立王国。唐皇朝从此土崩瓦解,只能走向灭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