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答案却在苏霍姆林斯基处

耀州支教

<p class="ql-block">  有幸参加了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教师读书分享会,很多老师分享了世界闻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她们深情并茂地片段朗读,她们联系工作实际地深刻感悟,让老师们无法不产生教育的共鸣。这世上有许多艺术,而教育则是最顶级的艺术,教育用一颗心引动另一颗心,师生携手前行,共同领略成长的风景。试想,有什么艺术能够如此迷人呢?</p> <p class="ql-block">  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副校长席永玲每次发言都会给我启迪,这一次分享会依然如此。她说《给教师的建议》是她常翻常新的一本书,教育教学中有了困惑,便会打开它,总能从里面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在现实中没有遇到疑难,翻开它,也会让我们找寻到更好的教育办法。校长封岗战也深情地表示,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做老师的永远学习的榜样,他的献身教育的崇高品质,他的睿智谦和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好好体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深理解。</p><p class="ql-block"> 是啊,时代在飞速发展,而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都不会过时,相反,当我们弯弯绕绕地走了一圈,蓦然回首,那解决问题的答案啊,却在苏霍姆林斯基处!在追求新奇之时,我们是不是舍近求远了呢?我们是不是舍本逐末了呢?</p><p class="ql-block"> 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在耀州支教,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读书,若有一天没有读书,便会感到若有所失,甚至于精神恍惚,就像一天白活了一般。平凡的支教生活,可以没有鱼肉,可以没有轰轰烈烈,却不能没有好书可读。三年支教,我阅读了一百多部书,平均十天一部。十天读一本中等厚度的书其实不难,坚持一年,坚持三年,坚持十年,读过的书堆在一起,便是一个需要仰视的高度。读过的书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遗忘,但我渴望书的那份香啊能够在我的心底潜滋暗长,幻想着那一份似有若无的书卷气息啊会氤氲在我身遭,若隐若现便好。</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个人沉迷读书大抵会成为书呆子。其实不然,读书如果不思考,天天看着几本语文书数学书,那才是死读书,最后成为书呆子。学而不思才会罔,思而不学才会殆。海量阅读,不限于文学书的广泛涉猎,必然让大脑处于生动活跃的活动中(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最终让人变得博学幽默风趣厚重。老师读书,还能够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不需要过多的强求学生读,学生便会模仿老师爱上读书。我现在支教的六年级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特别是余同学,他喜欢问我正在读什么书,我若告诉他我现在读什么书,而且我说也很适合学生读,他便会千方百计找来,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还会和我切磋。我在美篇里说我六刷过《三体》,他也看《三体》;我说我六刷过《平凡的世界》,他小小年纪也捧起来厚厚的《平凡的世界》。而他的语文成绩不知不觉间有了提升,作文越来越好,他说他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是怎么回事。而我知道原因所在,这何尝不是阅读的神奇之处呢?</p><p class="ql-block">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主要是个体行为,但世上的书实在是太多了,若有三五知心文友,互相推荐,则能第一时间获得好书信息。对书中的观点人物事件发表看法,思维碰撞,则能加深对书的理解,也能互相汲取信心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将读过的书记录下来,写上某年月日到某年月日读了某书,翻看记录,竟然快写满一本了。三年耀州支教,我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支教日记,平均每天写一千字,其中有些便是读后感。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第一感想很多是错误的偏差的,但那也是最真实的第一印象。再去看看别人的评论性文章,就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少谬误了,而在这一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便有了发展。</p><p class="ql-block"> 最经典的名著值得反复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呢。但我们可能对古人话有所误解,特别是对当代人来说,如果仅仅将一部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读,同样一部书,它呈现给我们的可能是纸质书,可能是电子书,还可能是别人的朗读音频,还有不同人对于原著的讲解、改编的不同版本的电视剧等。我之前六刷《三体》、六刷《平凡的世界》,最近六刷《红楼梦》,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样看书,才不会枯燥乏味,才会收获更大。</p><p class="ql-block"> 爬山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我把学校周围山攀爬了一个遍,登临照金的山,一览众山小,心旷神怡;书山有路勤为径,登上心中的书山,则更加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年轻老师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更为幸运的是,校长副校长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培养她们,带领她们读书,读好书。每一次“当代好课堂”公开课教学展示,校长副校长们亲自操刀指导,一遍又一遍地帮助磨课。这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也许很不好受,但几载磨一剑,霜刃终来试,今日把示君,焉有不平事? 每一位在北梁度过一年或者几年的老师,当你以后在教海里游刃有余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忘记在北梁红军小学的日子,必定会心存感激感动和感恩。最好的朋友是让你成为更好的人的朋友,那最好的学校,难道不是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老师的学校吗?</p><p class="ql-block"> 每一所学校都有一群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人,北梁的校长副校长们便是,他们身先士卒、含辛茹苦,为党育才,为党育师,托起了今天的太阳和明天的太阳。我又不能不想到我的派出学校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廉贻小学,那里有几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老教师,譬如贾东升前辈、丁生友前辈、李正龙前辈等,他们即将退休,依然在担任语数英主科教学,还在兼任班主任,而且教学实绩非常高、班级管理倍儿棒,他们真的是我永远追慕的楷模啊。我以前不懂他们,图啥呢,现在才知道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几十年教坛生涯如一日的扎根乡村教育的如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情怀啊。</p><p class="ql-block"> 可惜,《给教师的建议》我只读过两遍,一遍是十几年前,还有一遍就是现在,我在迷雾中寻寻觅觅,一书惊醒梦中人,蓦然回首,读书、学习、奉献,教育的真谛就是在“苏霍姆林斯基处”啊。</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武锦华,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廉贻小学教师,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支教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中心小学,2023年8月至今支教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中国工农红军照金北梁红军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