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10周五阴雨</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出门地铁去集合地,包早已在此等候。上车开启四位杨门女将自驾15日福建之旅。今天目的地—太姥山,中途在东阳、陶山服务区停车休息。下午五点多达到晚上入住的芳华酒店。房间装饰不错,小资味。晚上去附近餐馆吃海鲜,冒雨散步后,回宾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11.11周六小雨</p><p class="ql-block">上午在宾馆附近吃当地特色——鱼燕、鱼片等,都是半成品加工食品,味道一般。早餐后见小雨,出发去【太姥山景区】。福鼎市的太姥山,是聚集了石奇、洞幽、峰险、雾幻和山海为一体的地质旅游景点。因小雨景区雾蒙蒙,看不到任何风景,临时决定去走穿洞线。</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100多个岩洞,没想到葫芦洞、将军洞内部非常复杂。有的似螺旋向下旋转,有的夹壁直立,有的需匍匐前行。大洞套小洞,小洞衔大洞,洞洞相连。</p> <p class="ql-block">转了一上午,从感叹、惊讶到忧虑不安,这段穿洞的行程太难了。整个穿行只遇到四个女孩,确实不适合大部队游览。好在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安全走出洞口。</p> <p class="ql-block">雨依旧,无法看清山峰,出景区,回到昨晚入住的镇上中餐。</p> <p class="ql-block">餐后上车去霞浦。考虑到霞浦县景点分散,选了一家相对比较偏远的民宿,价格便宜,离三沙镇不远。从福鼎过来一个小时不到的车程,可寻找民宿花费了半个多小时。根据导航车开到了半山腰上,联系房东才得知民宿就在下面的公路边。</p> <p class="ql-block">办理入住后,开车去不远的【小皓村】,退了潮的滩涂破烂不堪,路面上堆满了各种捕捞工具和浮标,毫无美感。停留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看时间还早,去走东海一号观景大道。第一站是【高罗沙滩】,非常开阔,可时间有点晚了。乌云笼罩下的海滩,显得有点昏暗,拍照效果不理想。几张集体照后,上车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确实不错,可惜天色越来越暗了,看不清风景的行驶失去了意义。遥望酷似草帽的小岛后,返回霞浦县寻食。</p> <p class="ql-block">霞浦太康路的“新金城海鲜大排档”,海鲜种类丰富,价廉物美。新鲜的海鲜,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诱人气息。美美地吃了一顿,返回民宿。</p> <p class="ql-block">11.12周日阴</p><p class="ql-block">今天三沙镇举行2023中国 •(霞浦)三沙国际山地马拉松比赛。民宿所在区域恰好是跑道经过点,比赛封道,只能趴在民宿窗台上给参赛者加油呐喊。十点比赛结束,出发前往【半月里】。</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是闽东地区现存畲族古迹最多的村庄,村子不大,但有好几座保存完好的古宅,2012年,半月里村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几年间,不仅完成了新村的水电气改造,还把道路都铺上了沥青。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寻古探幽,感受畲族风情。村子里古树参天,依山傍水,青砖老屋历经风霜,宁静祥和的气息四处飘逸…</p> <p class="ql-block">一进村落,遇几个小孩在打球,前去询问哪有餐馆,碰巧其中一个小孩的姨开饭店,就带我们过去。饭店的位置有点偏,没人带领,确实有点难找。进门发现店铺还比较干净,和老板娘约定人均消费30元,荤素搭配、够吃就行。</p> <p class="ql-block">趁等饭吃的间隙,去附近的【龙溪宫】。龙溪宫始建清雍正八年,建筑面积508平方米,硬山顶抬梁、穿斗木结构,由斗、升、翘、昂、拱组合。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戏台、众厅、神厅、神龛等,其工艺繁琐细致,独具畲族建筑特色。这是村里的最早戏台院,内部保留了最原始的状态。龙溪宫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氏宗词和雷氏三古宅为附属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出了宫,旁边是硕大的一颗榕树,枝繁叶茂,据说有好几百年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餐后去附近的【畲族武术馆】、【雷氏宗祠】和【民俗博物馆】。一座座砖瓦民宅,一处处明清建筑,古朴古韵…</p> <p class="ql-block">雷氏宗祠背靠状元顶,前为笔架山,是村中风水宝地。该祠座北朝南,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为牌楼式,规模不大,但古雅可观。祠内尚存清道光二十八年秋雷世儒为宗祠亲书“凤山衍庆”匾额。半月里村的村民大都姓雷。</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景点是【东安村】,也被称为“海上渔村 ”。车开到山上,从下往下观望,村落周围有10多万个海产网箱,串连为令人惊叹的海上渔排。渔排上的木屋构成了一座漂浮的村落。延绵不断的渔排,网箱罗列,渔船往来穿梭于渔排之间,还挺壮观。</p> <p class="ql-block">返回途中去码头转转,近距离观看的感觉,远没有远眺的效果好。途中经过小镇购买了一点水果和干点,去超市购买了快速面,直接回民宿吃泡面、休息。</p> <p class="ql-block">11.13周一晴 </p><p class="ql-block">终于天晴出太阳了。民宿不包餐,<span style="font-size:18px;">昨天因封道,和房东打招呼要在她家早餐。房东挺客气,给我们留了热粥和鸡蛋、榨菜、虾皮。昨天蹭吃感觉不错,今天继续效仿。</span>早上下楼,见锅中有稀饭,桌上有菜,就每人喝了一碗。今天先去东壁,东壁村新建了许多新民宿,面朝大海,名副其实的海景房。</p> <p class="ql-block">开车进入三沙镇,道路拥挤,除驾驶员其余三人下车步行。在下一个路口上车,直奔三沙码头。今天准备坐船去【大嵛山岛】游玩。</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停好车,耐不住寂寞就去候车室买了三副牌,可打了一把,船就起航。半小时后登岛。大嵛山岛拥有“海上天湖、南国天山”之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个岛屿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岛中,大小天湖绿水荡漾,周围山坡平缓,群山环绕,形似天池。</p> <p class="ql-block">岛中有万亩草场,风吹草地不见牛羊,却常见马粪。你很难想象,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竟有如此神奇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不仅山湖草海在此汇集,嵛山岛海岸绵长,岛周围海蚀地貌明显。沿岸礁石纷呈,若断若续,参差错落。许多礁石在长期风力、海浪冲击作用下,形成了“金猴观日”、“千叶岩”、“海龟礁”和“石叠礁”等众多奇形怪状的岩石景点。</p> <p class="ql-block">游玩结束,在码头附近吃了碗海鲜汤面,1:30分的船返回三沙。下一个景点【花竹】,是霞浦摄影东线中著名的摄影点之一,是来霞浦摄影必去的一个拍摄日出的胜地,被称为“中国观日地标”。今天难得天晴,一览众山小,海滩、列岛、竹筏一览无余。团队游客一波又一波,匆匆打卡后离开。</p> <p class="ql-block">见【北岐海滩】不远,开车过去。结果大跌眼镜。光秃秃的海涂上停泊了几艘破渔船,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点,随便拍了几张,速速离开。据游记介绍,北岐是拍摄霞浦滩涂最精彩的一个拍摄点,最有名的是虎皮样的滩涂斑纹和满滩满海的竿影、人影和船影,与大海、远山、岛屿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描述的景象与我们眼中景色差异太大,或许是季节不对吧!</p> <p class="ql-block">返回霞浦县,寻找目海路,霞浦另一小吃街。与太康路完全不同,这里的小吃店,与其他店铺混合在一起,要不是游记介绍,很容易擦肩而过。把“阿贵包店”的各种特色明显的菜品,糊汤、猪皮汤、糯米饭、花生汤各点了一个,还去隔壁店打了几个菜,小吃+菜肴=晚餐。把霞浦的小吃都尝了一遍,心满意足地返回民宿,结束了一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11.14周二多云 </p><p class="ql-block">上午一早离开,民宿没有给我们留任何食物,也许是今晚不住了,也许是昨晚一个卫生间的锁坏了…。直接上高速,在服务区解决早餐。二小时后到达福州,因晚上入住的民宿还未清洁完毕,直接先去福州最有名的景点【三坊七巷】。</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p> <p class="ql-block">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先随意四处游走一圈,浅浅地感受了一下三坊七巷的大致风格,去寻找当地的美食。在“老福洲”品尝了闽菜系的佛跳墙和老福州荔枝肉、芋泥等。佛跳墙是用鲍鱼、海参、鱼唇等十几种食物,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传说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席间有道用各种肉类以慢火煨制成的“福寿全”菜。布政使回家后命家中厨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海鲜。该厨师后来自己开餐馆,在一次文人聚会的筵席上,将此改良后的“福寿全”端上桌。有人即席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这道菜改叫“佛跳墙”。</p> <p class="ql-block">吃完返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林是揭开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序幕的第一人。生于1785年,一生大部分轨迹是按照中国传统封建仕途展开。四岁开始读书,七岁写作,二十岁中举、中进士,然后为官。林则徐一生为官42年,足迹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任期内深得百姓爱戴,朝廷信任。曾经担任过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在为官从政的四十年间,生活简朴,不摆官场阔气,讲究办事实效,为民众所爱戴,素有“林青天”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出了纪念馆,前往三坊七巷。一个个坊、一条条巷,仔细打卡,其中一些大的有名的旧居,65岁以上免费。走完二坊和五巷,其余的一个坊和二个巷就是街面,作为交通要道,车来人往,没有涉足。</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民宿小区,客厅很大,四个卧室也很工整,厨房有锅。下楼去超市购食品,晚餐自己做,随意又不失美味。</p> <p class="ql-block">11.15周三阴 </p><p class="ql-block">早餐在民宿。餐后出发去市区【中亭街】。中亭街号称“东亚第一室内步行街”,有点像杭州延安路上的龙翔桥批发市场,摊位很多,生意一般,估计以批发为主。街两边的建筑中西合璧,中式风格搭配欧陆建筑元素,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中亭街连接着【解放大桥】,于闽江之上,连接台江区和仓山区。解放大桥前身是万寿桥,始建于1303年。为了纪念解放军冲过此桥,追击南逃国民党军队,1949后将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5年水毁重建。</p> <p class="ql-block">走近大桥,意外发现对岸有一组欧式建筑,特别吸睛。一打听,是个交易市场,现在处于停业维修阶段。网上查询得知,2003年建成的这座仿欧式古典建筑,曾经是一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政府在不远的地方,又开拓了一个新的网红景点【烟台山公园】。因是随机选择的景点,事先没有关注,快中午有点饿了,草草打卡就离开。</p> <p class="ql-block">过解放桥,在附近吃了一碗牛肉水饺。步行穿中亭街室内步行街,在停车场附近偶然发现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杭”其实是“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回民宿休息。五点去附近万达广场“八闽小聚”品尝福州菜。这是一家入“大众点评”今年必吃榜的餐馆,米其林一星。菜品比较精致、小资。</p> <p class="ql-block">11.16周四多云到晴 </p><p class="ql-block">早餐将昨晚打包的饭菜混合回锅,一人一碗菜泡饭,味道不错。上网查询烟台山景区曾有17个驻华使馆,还有一些百年建筑,因此决定今天上午重返烟台山。到了景区直奔乐群路,最早看到的是法国领事馆旧址,要不是门口矗立着一块介绍牌,估计没有人会关注这个旧洋房。走进去,物是人非,建筑的南面依稀可见洋楼当年的风华。该楼始建于清末,为三层(含一层地下室)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券廊式建筑,南北两侧均带有门楼。法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外交官保罗•克洛岱尔Paul Claude,于1868 —1955间,曾在此居住办公。1966年后,转为仓山区环卫所及民居。</p> <p class="ql-block">【石厝教堂 】(圣约翰堂 St.John's Church),清咸丰十年 (1860年) 由英国圣公会创办,原名安日问会。坐北朝南,青石砌成,仿哥特式建筑。屋顶原有一钟楼及十字架,已毁。该堂也简称“约翰堂”,为当时外国人在仓山聚会场所,有国际教堂之称。</p> <p class="ql-block">不远是【美国领事馆】。作为烟台山第一座洋建筑,始建于1863年,融合了古典主义、巴洛克、殖民地式外廊等多种西式建筑风格,最早为 J.Forster 洋行所有,几经易手后归属怡和洋行,在1891-1928年租借给美国作为领事馆。上世纪50年代改为民居。2017年经过重修,作为烟台山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爱国路2号的变化,是烟台山百年变迁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最后去了【仓山区马厂街】,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以“街”为名,实则是一条长450米、宽2.8米的狭窄小巷。离开烟台山景区,穿马路拐进马厂街,拾级而上。窄窄的小巷里,错落分布着可园、梦圆、硕园、爱庐等12座民国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别具一格的</span>花园式洋房。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特色,家有庭院,举步有景,自然清逸。</p> <p class="ql-block">晚清时,这里曾是贵胄的住宅区,先后入住了四批赫赫有名的人士,每座建筑都是一部古典小说,都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现在的马厂街一部分老宅,已年久失修大门紧锁,一部分租住着外地务工人员或老居民。虽然略显衰败,但依旧充满了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老仓山独有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返回烟台山景区,去寻找【英国领事馆旧址】,问了不少当地人,没有获得有效信息。最后从保安那里得知,我们进入景区第一眼看到的乐群楼,就是当年的英国领事馆,烟台山的著名建筑之一。这栋西洋建筑,建于1891年,采用了英国乔治亚式风格,建筑外立面以浅灰色为主,与周围的花园绿树相映成趣。如今,乐群楼已经翻新,成为福州市建筑研究所的所址,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烟台山就是半部福州历史的见证者,这里不仅保留着数十栋百年中西历史建筑,也保留着历经岁月沧桑的一草一木。在这里,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过往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上车前往【平潭岛】。平潭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1992年平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先去“醉得意”餐厅解决午餐,然后办理入住驿枫酒店。超大的房间,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午休后走【平潭岛南线】:象鼻湾~将军山~坛南湾。【象鼻湾】其实就是个沿着海边的浅滩,听名字就能猜到,这个浅滩的形状一定和象鼻相似。它不似别处的大海热烈张扬,略微偏僻的地理位置没有为它带来过多的游客,也尚未得到精心的开发。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同上帝在海面上画了一个超美弧形的景点,</span>静谧平静地伴随着日月星辰,潮落潮起。在海水的冲击之下,在这宁静的一方天地里,静静守候着…</p> <p class="ql-block">【将军山】原名老虎山,与台湾岛隔海相望。1996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平潭县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演习当天,一百多名将军登山观战,为平潭历史前所未有,故将“老虎山”更名为“将军山”。现在的老虎山军事遗址,已经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坛南湾】东临大海,滩面平缓,细沙如银,有"坛南银滩"之称。</span>海岸绵延22公里,碧海、白沙、绿林…。在这里可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荡着秋千,尽情地享受海风吹拂,</span>慢慢地观赏沙滩夕阳西下的美景。 </p> <p class="ql-block">从坛南湾东海沙滩出来,太阳落山,天色暗淡。导航去附近农家乐,菜价太贵!返回县城,还是去中餐的“醉得意”餐馆,餐后返回宾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11.17周五晴 今天是福建行的第一个晴天。一早拖上行李,去附近早餐。上车游玩北线:东海仙境景区(仙人井)~北港村~最美环岛路(途径镜沙、沙地底)~ 长江澳风车田。</p> <p class="ql-block">【东海仙境景区】,又名仙人井景区。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景点,国家3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理》拍摄地。这里以险绝神秘而著称,是平潭岛海蚀地貌的集大成者,在这里能看到千姿百态的各种天然礁石。由仙人井、仙人洞、仙人谷等景观组成属于国内比较罕见的海蚀地貌。【仙人井】井底侧有两个洞口通往大海,涨潮时海浪汹涌撞入井底,白浪翻腾声如洪钟,发出阵阵的雷鸣声。</p> <p class="ql-block">【北港村】面朝大海,拥有原生态山、石、田、海自然风光资源。建筑主体以花岗岩为主,多为青灰色。久经岁月,尽显历史的沧桑,是平潭最典型的古石厝特色老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唐宋时期。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源于平潭岛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由于平潭岛四面临海,经常受到大风的侵袭,岛上的房屋需要特别坚固,以抵御海风的侵袭。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当地的美学观念和工艺水平。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北港村再往北走,就能到达【长江澳风车田】。在平潭岛,有一段半边山半边海,充满活力和宁静的最美环岛路。既能看山也能看海,还能看成片的风车…</p> <p class="ql-block">中途在北部生态廊道的“院里海景餐厅”中餐。</p> <p class="ql-block">【猫头墘】取名源自于村中的大猫山和小猫山两座山。整个村落依山而建,位于平潭岛的西侧,偏居一隅,保留着原滋原味的石头厝古村落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和平村】村口路边,大小不一的彩色石头摞成四个柱体。小渔村依山傍海,保留了原始、淳朴和自然的独特魅力。远处海边的彩色小房和新粉刷的公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石碑洋】又称半洋石帆,是平潭岛上一名胜景点,名为“半洋石帆”和“双帆石”。半洋石帆位于小岛礁上,小岛礁犹如一艘巨轮。两块巨石一高一低,高高耸立,恰似巨轮上扬起的两面大风帆。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都可见半洋石帆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荡漾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令人赞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绝妙。</p> <p class="ql-block">在石牌洋景区的海滩上,错落分布着一些球状风化同心圆石蛋,这些石蛋又被称为“天地蛋”。经过风化的石蛋,如同石头牡丹花一样,一圈一圈地绽放在海堤旁…</p> <p class="ql-block">这些球状风化同心圆石蛋,不仅出现在海滩的地面上,小石山堆的切面上也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结束平潭岛的游玩。开车直奔莆田,入住“莆田雨淋公寓”,就在市中心万达广场楼上,一人一间,房间还挺大。</p> <p class="ql-block">晚餐去附近的百年老店“莆味炝肉王”,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炝肉是福建莆田民间特有一道特色传统名肴,也是莆田街边巷尾最常见的莆田美食。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制作原料主要有猪里脊肉,经过选料、腌渍、沾糊淀粉后入锅烹煮,以肉质鲜嫩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11.18周六晴 </p><p class="ql-block">7点下楼早餐,8点半出发去文甲码头。40分钟的车程,停好车,购票上船。</p> <p class="ql-block">一刻钟就到达湄洲岛,步行十分钟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妈祖庙】。该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 (987年),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妈祖文化起源于宋代,经过元代的形成、明代的兴盛、清代的繁荣,直至近现代,已经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p> <p class="ql-block">妈祖庙建筑群主要由正殿、寝殿、圣父母祠等组成,经历数次重修扩建。现在旧的祖庙旁边又建起了新的庙宇,红蓝两色的地毯从上到下,气派十足。</p> <p class="ql-block">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时,会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妈祖祭典作为民间民俗活动与古代宫廷祭礼的结合物,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身穿艳丽的服装,尤其是旅行团的游客每人发一红色马甲或外套,有的香客穿着统一的舞蹈服,总之整个庙宇呈现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出了祖庙,就在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品尝了卤面、米面、和海蛎煎蛋等。顺便拍了店家妈妈的发型—简单的帆船头,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湄洲女性特有的发型。</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公交去【鹅尾海蚀地质公园】。鹅尾山,位于湄洲岛东南端,因形似鹅尾而得名,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公园,又名鹅尾神石园,占地约32公顷。由于受风蚀、海蚀的双重作用,山上形成众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象形石。</p> <p class="ql-block">上鹅尾山前的一片海滩,浪涛汹涌,海风呼呼吹,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担心帽子被吹走,用纱巾固定🤭!</p> <p class="ql-block">海滩上有三艘退役的渔船,用绳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景点,引得游客纷纷前来拍照。</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前行,来到了刻着公园名的联排石头,集体合影。观察前方只有海滩和各种堆砌的岩石,就没有了更多向上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景点是【平安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称妈祖影视园。</span>团队游客很多,估计是和妈祖庙组合的一日游。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8年前,神话励志剧《妈祖》成功播出,引起国内外轰动。海内外妈祖敬仰者来湄洲朝拜妈祖,也一定要游览妈祖摄影基地,寻找妈祖故迹,回味令人着迷的妈祖故事。于是,摄影基地保留了下来,加以完善,成为湄洲一处旅游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走近妈祖平安里,迎面看见的是巍峨高大的风顺牌坊。牌坊为清雅古拙的湄洲渔船造型,青石雕刻,工艺高超。图案融入湄洲岛独有的山岛、海洋、帆船、海鱼,构成古代渔民出海捕鱼满载而归的平安图。入口处是渔村古堡,古城堡式大门,造型粗犷大气,大门上“渔村古堡”牌匾,饱经沧桑。妈祖家的宅院称林家大院,是摄制重点场景之一,设有中堂、卧室、厨房和餐厅。宅院具有浓郁的宋代福建沿海建筑风格。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代湄洲渔民的服装、衣柜、桌椅板凳,再现了宋代妈祖出生与成长之处的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公交返回码头,乘坐2:30船返回莆田码头,坐上自己的车直奔泉州。今晚入住四居室民宿,离西街不远,方便明后天的出行。在某团上订了外卖,就安心在房间休息。</p> <p class="ql-block">11.19周日晴</p><p class="ql-block">起床洗漱后开车去【西街】,将车停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面粉厂旧址(现为文创园),</span>步行去西街,一路上被不同的住宅楼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寻找早餐店。看见门口贴着泉州特色小吃,进去喝碗米糊,吃点小菜,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游玩线路:开元寺~西街~钟楼~中山路。【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p> <p class="ql-block">拜庭是山门与大殿之间的庭院,是信众朝拜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两边排列着八棵树龄在200至800年之间的巨大榕树,树下放置着16座唐、宋、元、明四期建造的古经幢和小舍利塔,显现了开元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雄宝殿是位于拜庭的尽头,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僧匡护始建,是该寺中最早的建筑,也是最主要的建筑。全殿共有86根立柱百根,殿供佛像三十四尊,从建筑规制和佛像供列,都是全国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寺中各种建筑…</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是泉州繁荣的象征,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古街和古民居一一贯穿起来。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这里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呈现了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钟楼】是泉州的中心地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是西洋和闽南风格完美融合的典范,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泉州中山路保存着长约2.5公里的沿街廊柱式骑楼,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span>骑楼建筑多为二到三层商住楼,为纵深布局,楼与楼相连接。一楼为柱廊和店面,二层以上为居住区。骑楼外形为南洋式小洋楼,建筑立面的檐口、窗楣、窗台由红色清水砖拼花砌筑,柱头檐下雕筑花纹。楼顶平台有绿色葫芦形栏杆,整体较具南洋异域建筑的风貌,又融入泉州传统民居构筑的元素,是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玩府文庙~清净寺~通淮关岳庙。【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和大成殿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和台基,而建筑木构件却按清代原貌复建。2001年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素称“闽南甲刹”,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地处古城中心,但与开元寺的氛围截然不同,地处闹市,却宁静清幽,丝毫不见开元寺的喧闹与游客如织。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1961年清净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是民间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间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明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通淮关岳庙】历来是泉州官绅祭祀武圣专庙,是泉南著名古迹和民间信仰庙宇,长期以来香火兴盛,民间信徒众多。</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天后宫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和梳妆楼等。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德济门遗址】与天后宫隔街相望,濒临晋江,为泉州古城南城门遗址。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2001年,经过考古发掘,德济门遗址被完全披露出来。现存遗址皆由大小不一的规则花岗岩石条、废旧石建筑构件筑砌而成。遗址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建筑遗存叠压打破关系清晰。2006年5月25日,德济门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德济门遗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见路上一广告上称泉州有十八景,其中提及西湖。跳上旅游专线电瓶车直奔西湖公园。和杭州西湖不同,这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全园由四岛三桥、三长堤、三片水域组成。公园内繁花锦簇,波光潋滟,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湖上古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的美食江湖,姜母鸭是稳占一席之地的存在。泉州人对于姜母鸭的喜爱,深藏于大街小巷,也显露在一口口热气腾腾的砂锅中。晚餐去“张林姜母鸭店”,品尝这道原为宫廷御膳的菜肴。果然名不虚传,值得品味。明天将继续行走于泉州其他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