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花烂漫绽新颜。为了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双减”计划,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于都县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组于2024年4月3日开展了以综合与实践为主题的课例《24时计时法》,本节课是由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由丁振伟老师执教,整堂课层次清晰,问题明确,课堂上老师能够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表达,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认识24时记时法,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难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p> 准备篇 <p class="ql-block">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充分准备和教案的不断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为此,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为振伟老师这节课反复磨课、听课,最后给我们展现了一节成功的课。</p> 展示篇 <p class="ql-block"> 丁老师以“约在8时电影院的碰面,为什么没有碰到?”这一脑筋急转弯导入,再以小丽周末周末的一天复习12时计时法,“一天之间内有几个12时?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巧妙地从12时计时法过渡到24时计时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单,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化“曲”为“直”,将钟面上时针走过的两圈化“曲”为“直”,能很好地打破时针走完一圈就 重新归零的束缚,更直观地帮助学生建立一天从 0 时-24 时的延续过程。而时间尺是怎么来的?它与钟面有什么关系?只有当学生亲历想象与设计的过程,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所理解,这为 学生的思维探索搭建脚手架。后续无论是认识普通计时法、24 时计时法,还是实现两者间的 转换, 以及理解 0 时、24 时等特殊时刻,都可借助于双色时间尺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p> 评课篇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节课时间,全体小学部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不同思考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思考中前进。</p> <p class="ql-block"> 这无疑是一堂成功的课,看,同事们在群里对振伟老师这堂课的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给我们创造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机会。老师们能在这样的舞台上不断充实、提升、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自己成为一潭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一名播撒“和煦阳光”的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