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们在怀念中度过

乖乖猴

<p class="ql-block">  父亲因病于2024年3月10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一)14时05分与世长辞,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在怀念中度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早读到老弟分享的《清明忆父》:“清明雨绵长,烟波笼南江。登高独不见,思君泪满裳”,眼泪顿时盈满眼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翻阅相册,观看视频,爸爸的音容笑貌勾起我们対往事的回忆,桩桩件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幼丧母的父亲,不幸中幸得他的祖母和外祖母的宠爱。祖母力排众议,使父亲得以完成初中学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个执拗的人。初中毕业后因家贫不能继续上学,他独自一人来到赣州,报名参军,成为第四十八军护士学校的一员。即便是最疼他的祖母也无法挽回他去意已决的心。他不甘心成为乡里人口中的“泥蛇”。正是这份执拗,改变了他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父亲两度进入航空学校学习,不仅圆了他的读书梦,还使他成为光荣的空军战士,让他与飞机结下不解之缘,也因此给他留下病根,腰椎间盘突出伴随他大半辈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部队的二十六年,他和家人聚少离多,但只要回到家,他总是努力减轻母亲的负担,为我们梳头扎小辫儿,给我们讲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二姐回忆,有一年,前苏联特务潜入内蒙古,部队为了保证家属安全,将家属区家属全部撤离至防空洞。一双大手给二姐裹上大衣,把她抱上撤离的军车,从身后环抱着她,紧握着她的手,当她转过头,看到的是爸爸的脸。二姐说,那一刻,她感到特别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业回到赣州后,他认真工作,与母亲共同分担家务。虽不苟言笑,却教会我们什么是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爸对我们的爱从不挂在嘴上,在我们看来,他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印象中,除了批评,没有听过他的表扬。我和弟弟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优异表现好,爸爸作为优秀家长上台发言,分享教育心得,我们站在教室窗外,听着爸爸的发言,颇为得意,满以为回家能得到褒奖,但爸爸满脸严肃,就说了一句话:“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但我们深知,爸爸是以我们为荣的。大姐当上省劳模,二姐考工,我考上师范,弟弟上大学,读研究生,成功创业……弟弟1986年参加全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证书被爸爸保留至今,我1990年9月10日获得镇“优秀教师”得到的奖品——热水瓶,外壳已锈迹斑斑,至今还在娘家发挥余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孩子,父亲提前办理退休,又因心疼母亲,和她一道回原单位看了几年大门。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要能屈能伸,工作没有高低贵贱,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丢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父亲也有他追的星。每一枚像章何时何地从何而来,如数家珍,常常拿出来擦拭,奉为至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自始至终严于律己。收到“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的那一天,父亲异常兴奋,满脸荣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退休在家,父亲从未停止过学习。重温中国革命史,自学中医按摩,练习二胡、小提琴……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不服老的劲头,看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部队多年,父亲依然保留着军人的本色。最爱穿军装,即便褪色,也不舍得丢弃;最爱看战争片,只要重播,屡看不厌;最爱听革命歌曲,只要旋律响起,就打着节拍哼唱。他的骨子里写满“忠诚”,生活永远与“艰苦朴素”相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背包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母亲结婚时买的皮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有双巧手。儿时帮祖父纺纱织布,捕蛇自制二胡,在部队时用废弃的包装箱木板打家具,转业后修理电器……我们家的东西使用寿命都很长,九十年代买的台扇依旧转得轻盈,上岗近五十年的缝纫机因市面已无零件售卖才转岗成为置物台。在部队练就的理发技艺被他发扬光大,记得他只进过两次理发店,一次是在母亲的一再劝说下,花了五元钱,他觉得好贵;一次是楼下一家理发店开张,弟弟说服他一起去体验,没曾想老人免费,但他觉得不值,说没他理得好。父亲的绳编是一绝,他在部队时用皮绳编织的杯套效力至今。一直想拜他为师学习绳编,先是因为买不到皮绳,后来因为工作忙搁置,没想到竟成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百宝箱里,有从报废的物品上拆下的零件,静待有一天经过父亲的巧手让它们发光发热;有从旧木板上取下的铁钉、螺丝,敲直后又派上用场。九十年代我送给父亲的一副刻刀,他一直珍藏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制的收纳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制苍蝇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幼的心脏先天不足,让父亲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在部队养成的锻炼习惯一直保持到老。安装上心脏起搏器后,他告别了长跑,选择了散步锻炼法;腿摔断后不能手术,卧床数月,凭借顽强的意志,他又重新站起来,出行不便,借助拐杖在家锻炼。退休后的几十年,坚持按摩,早晚两次,从不间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我们谁有头疼脑热腹痛,父亲总是给我们涂上风油精,帮我们按摩。由于职业的原因,咽喉炎一直折磨着我,周末回娘家,告诉我治疗咽喉炎的穴位。听说女婿得糖尿病,他迫不及待查找按摩书,翻阅往日记录的秘方笔记分享给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常常与我们分享按摩心得,希望我们也能学着按摩保健,可惜我们这些子女都没有他的持久力。也许是我们的不甚在意,让他颇感失落,尤其是近几年,他不时抱怨:“有用的东西没人愿意学。”其实,父亲想证明的是自己有用。难怪我因他饺子捏不紧露馅儿,不让他包,他满脸的不快。本以为是好心,却伤了他的心。老人的快乐来自于被需要。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即便煮出的饺子成了一锅粥,我也愿意陪着爸爸包饺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想想,身体先天不足的父亲,能如此长寿,应该得益于他的坚持按摩。父亲现身说法,告诫我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个讲究人。着装讲体面,即便是军装,也是平平整整。他的美容养颜法除了按摩,干洗脸,还有用晨起后的唾液搽脸。 <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称之为臭口水,长个小疖子或是青春痘,父</span>亲总叫我们涂点儿臭口水,说可以消炎,我们总是嫌弃那口水臭。与其他老人比,父亲老年斑少很多,是不是与它有关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肠胃不好,稍一受寒就容易拉肚子,有时睡眠不好,父亲为此找到相关穴位,时常给母亲按摩。他也曾试图说服母亲跟他学习按摩,但母亲缺耐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就不了了之,父亲也因此生过不少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个酷爱音乐的人。我们淘汰的歌本、音乐书都成了他的宝贝。歌为心声,父亲的一生是《堂堂正正的一辈子》,他用生命谱写着《铁人进行曲》,与苦难的童年抗争,与人生中的不平等抗争,与腰伤、腿疾抗衡。他常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年轻时,《骑马挎枪走天下》,我们也跟随他转战南北,这样的经历给予我们童年丰富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父亲的歌声里,我们最早认识的山是二郎山,最早认识的水是洪湖水,最早感受的情是《翻身道情》。早些年,逢年过节举行家庭K歌赛,一人问:“老爸唱什么歌?”其他人不约而同扯开嗓子:“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父亲常《弹起心爱的土琵琶》,盛赞铁道游击队。他喜《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的心上……”在我听来,更是他对已故母亲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2月3日,父亲因右脚髁骨创面入院,当医生告知我们是压疮时,我们都不敢相信。因为他平日都能行走,只是较之前,午睡时间长了,经常睡到下午四五点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靠输液辅助清创消炎,大量补液无疑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全身水肿让父亲痛苦不已。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糊涂的时候,父亲变得烦躁不安,有时整晚不睡觉,拔掉身上监测的仪器,甚至拒绝吃药,拒绝吃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醒的时候,他总是说:“辛苦你们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叮嘱前去探视的外孙和外孙媳妇:“建立家庭不容易,要好好珍惜,相互关心,相互包容,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护在父亲身边,看着他一天不如一天,作为儿女的我们心疼不已。尤其是他常常产生幻觉,说出一些不着边的话,更让我们揪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生日前一晚上,轮到我守夜,那个晚上,父亲因插了尿管尿血严重,为防止血块堵塞尿管,医生又加开了尿管冲洗的吊瓶,每隔两小时夹住吊瓶输液管,打开尿管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晚上,父亲睡意全无,突然很伤感地说自己是个不孝子。我安慰他:“怎么可能?你是全村公认的大孝子!瞻养父亲,给后妈养老送终,善待岳父岳母。”父母对老人的关爱,是我们从小到大亲身感受到的。记得一年我的外公生病在潭口住院,那时父亲已退休,在病床前端茶倒水陪护半月,后来外公告诉我母亲,那次住院,他吃了最好吃的饺子和馄饨,那是父亲亲手包的。父母对家中老人生前的孝顺,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行孝要趁早,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晚上,为防止父亲拉扯尿管导致出血加剧,我不得已给他戴上防护手套,可半夜里他拼命反抗,大声叫喊,并敲击床沿,怕影响其他病友休息,我不得不给他卸掉手套,用手握住他的手,防止他撕扯。病房里开了空调,暖和得很,可放在被窝里的父亲的手却是冰凉的,已是凌晨三点,他依旧瞪着眼,口中喋喋不休,说着胡话,我紧握着他的手,带着哭腔哀求着:“老爸,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一定要好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士听了,对我说:“阿姨,你睡会儿吧!像这样熬夜,年轻人也扛不住,到时间我会来打开尿管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把自己放平,缓解腰疼,但我仍无法安睡,生怕一睡着,父亲就撒手而去。坚持挺到早晨八点多,弟弟来接班,父亲的情绪稳定了一些,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急诊抢救室的那些日子,目睹一位位老人的离世,让人心情压抑,我们祈祷父亲能战胜病魔。为了让父亲能有更安静的环境休息,我们申请将他转入普通病房,可是父亲还是睡得不好,有时整晚不睡,白天却昏睡不醒,几天后又开始拒绝吃饭、吃药。屡次看到管床医生扒开他的眼皮,用手电筒照他的眼睛,我心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与其看着他在医院里干熬着,不如顺着他的心意。我问他是不是想回家,他点头。为了满足他的心愿,3月2日,我们办理出院接他回家,那一天,他心情特别好。回家后的几天,父亲状态好了很好,我们庆幸,父亲又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7日上午,接到二姐发来的信息,我们赶回家,看到父亲脸色不好,呼吸不畅,无法排尿。弟弟闻讯也从北京赶回来,到了下午,父亲的情况稍有好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8日早上,接到弟弟的电话,说头天夜里守在父亲床前,握着他的手,感受到他强烈的求生欲望。我们懂得弟弟的心思,十七岁离开家,在外求学创业,陪伴父母的时间比我们少,想尽全力延长父亲的生命。再次把父亲送进急诊科,医生的诊断如我所料,普通病房没床位不过是托辞,最终决定送父亲进CC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9日,好容易得到一次探视机会,当我穿上白大褂来到父亲的病床前,一天不见,父亲被各种管子包围着,人事不省,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我抚摸着他的手,凑到他耳边说:“老爸,我是利利,我来看你了。”一连几句,可他却没有丝毫的反应。“老爸,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老妈和张小芳!”听到这句话,他的手剧烈抖动起来,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我知道这是他最放不下的两个人。这两年,对于每天陪伴在他身边的这两个人,他总是唠叨个不停,他总想着教会三女儿(张小芳)干活,有时候脾气很大,这让母亲难以接受,认为他嫌弃这个患病的女儿,也因此跟他怄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0日中午,医生打来电话,父亲病危,我们不忍让他再受折磨,放弃一切有创抢救,把他接回家。在子女孙辈的呼唤声中,父亲停止了呼吸,安详地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走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父亲在天堂一切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