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26 G219D6 甲嘎渡口-日村服务区 25km 2024.4.4

安静的猫

<h3>今天早早扎营,早上出发骑了25公里,下午2点到了米林日村服务区,直接扎营了。因为,第一,充电宝得充电了,服务区虽然游客服务中心没开,充不了电,但公厕有电,而且车少人少。虽然有太阳能板,但一直阴雨天,而且后面连续阴雨;第二,艳阳高照,晒睡袋,这几天每天晚上下雨,睡袋吸潮,都快成一坨了。今晚没有遮风挡雨的屋子,但充电、晒睡袋,是今天很重要的事。合适、满足当时之需的营地,才是理想营地。</h3></br> 出了米林市,往山南方向,基本看不到雪山了,这边明显比米林热,尤其朗县前后。朗县和米林交界老的牌楼,昨天就看到了,也可能只是公路养护归朗县,实际行政区域归米林。就像青藏线,过了西藏北大门就属于青海了,但实际公路养护,还是西藏在维护。朗县,比米林热很多,去年7月份过来,明显也比米林热,可能朗县这边植被覆盖率低,不像米林,全是原始森林。​昨晚又是从6点多开始下雨,到后半夜2-3点才停,虽然中雨级别,但昨晚那个彩钢瓦屋顶的木屋,下雨声音非常大,噼里啪啦,连马路上的车子声音都覆盖了。也好,前半夜车流声被雨声覆盖,下半夜没车。但彩钢瓦下雨这种声音很像天然白噪音,很催眠,雨滴那种滴,滴,滴声,才折磨人。 ​<h3>早上,又是云雾缭绕,早上7点多天刚亮醒了,迷迷糊糊睡到9点才起。</h3></br> 高海拔的山里,昨晚又是大雪纷飞。​ 早餐,昨晚剩的焖饭​。 ​沿着雅江峡谷,上午还挺凉的。爬了几个坡,冲锋衣正式脱掉,上了皮肤衣,下了个坡,风吹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这也是为什么不喜欢峡谷骑行原因之一——没太阳阴冷。峡谷骑行比较造孽,首先峡谷两边大山有压迫感,这种地方骑车会感觉很压抑。其次,很多峡谷,都紧挨着河流、悬崖,大多很险峻,而且坡陡弯急路窄,落石、滑坡多发,比较危险,因为路窄,有时候想停车都找不到地方,自行车都没地方停。再一个,冷,如果峡谷不是沿着日照方向,有时候只有中午那会儿有太阳,没太阳会很阴冷,高原上那种峡谷更冷。 昨天说错了,去年扎营这个防火站离甲嘎渡口5-6公里,不是2公里。去年扎营,觉得防火站这棵大树非常大,现在没绿,感觉这棵树很小。​ ​23年7月份,去年是那种灰色彩钢棚,现在都换成红色集装箱了。 <br></br>​继续起伏路 ​又到卧龙奇石,眼拙,还是没看出来这几个石头到底哪里奇特了。这次,有一家摊位,摊主说是旁边村子的,但感觉不像,应该是流动摊位,从其他地方过来的。除了一些藏族装饰品,还有些米林、朗县当地特产,朗县被称为高原辣椒之乡,朗县辣椒维C含量很高,朗县花椒也很出名,和米林一样,也物产丰富,辣椒、花椒、苹果、核桃之类。 清明放假了,外地游客+当地​人很多,卧龙奇石停车区停了很多车。外地游客都是冲锋衣+抓绒或者羽绒服,连当地小贩都穿了件羊毛衫,我这一件单薄的皮肤衣格格不入。清明了,大家都放假了,游客大军势不可挡。 ​这个黑色山峰,下了雪之后挺有意思的。 G219K5800里程碑,正好在​甲格村村委会门口。甲格村一带,很多高原苹果,刚刚那个卧龙奇石景区卖的苹果,应该也是去年当地产的苹果,去年7月底路过,苹果正红,估计9月前后采摘。山南扎囊县那边的矮苹果,海拔高一些,得到11月份正式采摘。 ​岗江村,也是第三次路过了,每次路过印象都很深。这个房屋建筑一条街和一排柳树,很上镜。就是出村子是个上坡,热。 ​一会儿到了日村,日村这里有个很突兀的大石头,和格萨尔王传说有关,好像关于水源的。懒得去翻简介图了。 大石头顶上竟然也搭了玛尼堆,正好有只乌鸦,傲视群芳。​纳闷,小石头怎么弄上去的。徒手攀岩? 这里是日村巨柏停车区,现在有房子了,去年12月路过,还是停车区。​ 日村服务区​,日村,米林靠近朗县最后一个村子了。 服务区,牛比车多​ 当地藏民在炒青稞,青稞面和小麦面粉最大不同是,青稞是先炒熟了,再磨蹭面粉,咱们内地吃的小麦面则是反过来,先磨蹭面,吃的时候再做熟了。 青稞炒熟,磨成面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糌粑了。内地游客说的糌粑,一般是指青稞面加酥油茶、酥油​、糖或者盐以及其他坚果之类,然后捏成团那种,糌粑是青藏高原上最最重要的地方食物之一。但很多内地人吃不惯,口感不好,而且酥油会有腥味,但纤维含量高、热量高、营养价值高,是青藏高原上最最最重要的食物。青稞面,也可以直接干吃,或者用开水冲,煮粥,用糖拌,都行。因为青稞面本身就是熟的,怎么吃都可以。但是,因为青稞面已经炒熟了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没有粘性,不能像小麦面一样,做成各种各样千奇百样的面食。大多数常年混迹高原的老司机必备食物之一。当年疫情,没有糌粑(青稞面),估计都活不下来。一图胜百言,去年阿里中线自制的糌粑,青稞面+酥油+茶水+葡萄干+冰糖+红枣​。也可以加其他坚果,甚至辣椒面、榨菜之类。 ​去超市买了瓶肥宅快乐水+火腿肠,没有菜。 简易午餐​ ​这个角落,今晚营地,太阳正烈,先把东西拿出来一通晾晒。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ViV91XnaZePkC_NT8lNR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