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生命的觉醒

金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忌讳谈死,死似乎属于不吉利的话题,就连“四”“十四”等也被视为不祥的数字。尤其是逢年过节,人们从小接受禁止提到“死”字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缺少生与死的教育。“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郭沫若豁达的生死观也只是被很多读者理解为诗人的浪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前,将近两小时的动画长片《寻梦环游记》广获好评,这部2017年“剧情长片冠军”以“爱与回忆”为主题,用取材于墨西哥亡灵世界的故事,为无数中国观众补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课:人的一生有三次生命。真正地、彻彻底底地失去生命,是人世间不再有一个人还记得那位已失去两次生命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众流着感动的泪水,在对逝去亲人、好友的追忆中猛然醒悟:原来记住他们、被别人永久地记住是那样重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网上进入上海骨灰撒海者“虚拟纪念馆”,“纪念馆”中有个性化的生平简介、相册集纳,祭扫者能献花、点歌、留言。向在天堂的爷爷奶奶问候、祝福,对网上的亲人诉说自己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茫茫大海,凸显了心灵互动的需求。曾有一份针对海葬者家属的问卷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赞同用现代化科技方式创建“海葬者网上公共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众理念的转变远非一朝一夕可成。一个生命教育网站,一部动画片只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助推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壁葬、生态葬等从受冷落到被市民逐步接受一样,生命教育、为百姓立传注定也需要经过一段较漫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殡葬业有识之士仍在付出不懈的努力。要让民众意识到:绿色殡葬不等于“薄葬”。注重人文内涵,让先人的品德、精神,让家族的人文传承激励生者,将殡葬场所建设成面向全民的生命教育基地,在生命消失之地唤起生命的觉醒。这也许才是缓解“墓地危机”的最佳出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