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寒食节,中国特色渊源长。

杨世君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两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们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起源于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p> <p class="ql-block">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皇帝还曾下诏,将扫墓正式定为礼制,成为当时“五礼”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除了祭祖扫墓,清明节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集扫墓祭祖的肃穆氛围、欢乐踏青的游乐观赏以及众多民俗活动的综合性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缅怀先人,纪念祖先的恩德,还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即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p> <p class="ql-block">  寒食节,传说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的故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二为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勤政爱民。</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p> <p class="ql-block">  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寒食节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与寒食节的习俗逐渐融合。在隋唐时期,清明节和寒食节两个节日的时间相近,习俗也有相同之处,如扫墓、踏青等,因此逐渐合并为一个节日。到了唐代,寒食节扫墓的风俗已经相当盛行,后来才与清明节合二为一。</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p> <p class="ql-block">  通过了解这两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创作:杨世君</p><p class="ql-block">封面题字:司徒华(中华姓氏图腾“雅篆”书法创立者)</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下载,致敬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