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霎雨纷清明季,万缕情幽忆故人。</p><p class="ql-block"> 作家史铁生说:“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祖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生活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那会儿,是不允许有大规模清明祭祀活动的,但民间上坟扫墓一直没有停歇过。</p><p class="ql-block"> 自记事起,传统节日特别是清明节,父亲都会带我们一起上坟祭祖。</p><p class="ql-block"> 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弟8个,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养活我们这一大家主要靠父亲的辛勤劳作,生活的艰辛和苦难,父亲总是以乐观心态坦然承受。</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是真正的无神论者,对于生与死,他更是豁达地淡看。父亲常常与我们说“人死如灯灭,死了什么都不会知道,死去的先人也不可能能够保佑后人。”所以父亲上坟所准备的冥币纸总比别人裁得小,每一叠也比别人家的薄。我上学后,有一次,我与父亲说“老师讲上坟烧香是迷信”,父亲淡然一笑,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祖祖辈辈传下的上坟习俗,就是要我们记住先人,告慰活人,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就是前传后教。</p><p class="ql-block"> 上坟时,每祭扫一墓,父亲总告诉我这墓里是谁谁谁,还经常会讲些与之有关的鲜活的故事。我的这些祖祖辈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无一不有着精彩的人生,以至于得以代代延续。</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丧办和祭祀不断发生变化;一年一年地过去,越来越多的故人陆续逝去,对于思念和延续,我有了更多深层的理解。随着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的不断提升,中年以后,我经常或被动或主动参与一些家族集体活动,对于我们传统的宗教式的对祖先的敬仰之心以及中国人普遍的根源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领悟。</p><p class="ql-block"> 通过父辈的口传以及后来对家谱等家族文化资料的阅读,我们王姓得姓由来以及家族史上那些辉煌的名字深深撼动我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周灵王时,都城洛水大洪灾,就治水策略,太子晋为民请命,与父王以及众多权臣分歧,太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庶人,之后隐居,民间称其子孙为“王家人”,于是晋公亦被后人尊奉为王姓得姓始祖,晋公是为“王子乔”,民间传说中,子乔公善弄玉吹箫,晚年得道升仙。</p><p class="ql-block"> 帮助秦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大将王翦、王贲父子,西汉名臣王吉,东汉名将王霸,与司马“共天下”的王导,书法家王義之,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王璧公,明代王阳明……这些灿若明星的家族祖先,无一不是爱国情怀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仁义孝德更是众口称颂。</p><p class="ql-block"> 靖难之役时,在太湖为官的王谷祥将年迈母亲送往山中避难,自己则在城里面对战乱,天下安定后,谷祥公乃辞官归隐,于其母避乱的山洞就近,即现在的刘畈乡石井王家上屋,筑草庐以供养母亲,是为石井王氏一脉迁居此地始祖。</p> <p class="ql-block"> 清明,作为节日,最大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在这个阴雨纷纷的季节,我们缅怀祖先之恩德,铭记他们生存和衍息的艰辛历程,追溯我们的根源,自然会对天地祖先秉承敬畏之心,从而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祖先的仁德孝义,祖先的家国情怀,更能激发我们爱家爱国之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面对从何处而来,还要面对往何处而去这两个共同的哲学命题。清明祭祖,更是具有教化的特别意义,总能激发我们思考每一个人怎样去完成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我们每天的际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