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讲述岁月故事(五)——清明忆亲人

喂,小栗呀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今日清明,气清景明。仲春与暮春之交,节气与节日相伴。寄思念于故人,留珍惜于世间。愿天上亲人,安好无恙。愿身边亲人,喜乐安康。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清明,安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忆老伴彭广亭</p><p class="ql-block"> 庞玉兰(77岁)</p><p class="ql-block"> 彭广亭(1935年10月2O日一2O23年8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在学校认真努力学习,放学回家到田地里干农活。他是学校优秀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刚解放不久,济南市公安局到胶东莱州招生,彭广亭参加招生考试,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绩,被济南市公安学校录取。1951年7月,年仅16岁的他来到济南,成为公安学校的一名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实习。</p> <p class="ql-block">  两年后毕业,分配到天桥区公安分局制锦市派出所,当了一名民警。后来又调到宝华街派出所工作。他为保卫国家,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勤勤恳恳地工作,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警察代表表着正义,勇气和责任。人民警察是社会安全的守护者。打击罪犯,侦破案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践行人民警察的使命,从工作中做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73年,彭广亭当时在宝华街派出所工作,一天夜里,年仅3岁的大儿子发烧并呕吐,第二天早晨,儿子仍旧不退烧,我们一夜没睡。由于心里想着工作,彭广亭急切地对我说,你去给儿子看看病吧!我任务很重,不能请假。说着骑上自行车上班去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在制锦市小学教学,我委托同街、同校的张老师给学校请假。</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在历下区青龙街居住,我没有自行车,我用小毛巾被包住儿子,紧紧抱着他,向青龙桥车站走去。走一段路累了,就抱着儿子蹲在地上歇歇,再站起耒继续走,走一段路又累了,再抱着儿子蹲在地上歇歇……在青龙桥车站乘公交车,到共青团路济南市中医院下车,看病,打吊瓶,拿退烧药及其他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彭广亭十点多才回家,孩子吃完药睡了。他抚摸着儿子的头说,我明天破案的任务还挺重,不能请假。你在家照顾孩子吧!我理解他,说:我自己能行,明天你安心上班去吧……这就是彭广亭,几十年如一日的公安工作至上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又调到天桥公安分局经保科、经侦大队工作。其间,他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在业余时间积极努力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51岁那年,参加了山东大学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利用周六,周日业余时间,到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学习,1989年12月,54岁,获得山东大学法律专业自学高考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  经侦大队工作多年,面对天桥区企业单位出现的经济犯罪,与经济犯罪的个人或团伙,针锋相对。为了破案,不顾生命危险,带着真枪实弹,跑遍全国各地,日夜奋战,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为了审讯,连续两三天不下火线,直到破案。</p> <p class="ql-block">  彭广亭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桥公安分局学习和工作期间,在各部门领导的指导,培养,关心,帮助下,热爱党,热爱公安工作,努力学习业务,</span>几十年如一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勤勤恳恳,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span>不畏艰难险阻,无比热爱公安事业,无比忠诚于公安事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授予的一级警督警衔及警督警衔荣誉证书。退休后获得济南市公安局颁发的“光荣从警,无悔一生”的警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峥嵘岁月里,实践了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诺言。成就了他引以为荣的无悔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长子彭路: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应该是84年之前。有两次,爸爸带着手枪回家,我很兴奋,第一次看到真手枪,爸爸把弹夹拆下来,让我看子弹和弹夹,又给我演示握枪姿势,告诉我哪个是准星,瞄准器。说下半夜执行抓捕任务,我那个时候都不知道担心害怕,只是感觉到很自豪,感觉到我爸爸就是英雄!从那个时候就受爸爸的影响,勇敢有正义,敢于向违法犯罪做斗争!现在回想起来,意识到,爸爸并没有经常给我们讲大道理,而是从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受到影响和教育,我觉得让我一生都受益。</p> <p class="ql-block"> 永久的感恩,永久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彭路</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亲彭广亭老人走了。半年多以来,妈妈,我们一家,弟弟彭锐一家,沉浸在无比悲痛,无比怀念之中。一想到他就泪流满面!在清明节之际,我们全家怀着深切的思念和敬意,来到他的墓前,祭祀他!他的一生,是无比忠诚党,无比忠诚人民的公安事业。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不畏艰难险阻,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们全家将铭记在心中,向他深深的致敬!我们全家怀念逝去的时光,那些与他共渡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智慧和善良,都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中,他给我们全家的谆谆教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南,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感恩他的养育之恩,他的关爱和付出,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成长之路。他用辛勤的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他教会我们如何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我们全家铭记他的辛劳,他为家族的繁荣昌盛,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正是他的辛勤耕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传承家族精神,将这份坚韧与执着,代代相传,永不磨灭。思念如春风拂面,在这个清明节,我们全家更加深深的感受到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之情,他的精神与品格如同春天一般轻轻拂过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全家衷心地为他老人家祈福,愿他在天之灵安息,在天堂好好的生活。愿他老人家在天堂保佑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健康,平安,幸福。我们要缅怀不朽的情感,将这份深深的怀念与感恩,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最后,让我们全家,再次向他老人家表示最深切的怀念和感恩!愿他老人家的精神照耀着我们人生的道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念父亲申玉忠</p><p class="ql-block"> 申雨卉</p><p class="ql-block"> 阳光穿过窗户,撒在书桌上,我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一个年轻的男子身穿军装,目光坚定,充满阳光。他曾经是军人,曾经是警官,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就是我的父亲-申玉忠。</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临近,转眼父亲已离开我们三十多天了,这些日子里不敢声张的思念,化成了夜间打湿枕头的泪水,化成了只穿素衣的执念。今天,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我心中的父亲,纪念那些过去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1950年9月5日出生在山东潍坊临朐县九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岁就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离开家乡投身军营。</p> <p class="ql-block">  父亲从军期间曾任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坦克团警卫排首任排长、三营九连政治指导员、司令部管理股政治协理员。父亲曾对我说,军人是国家的脊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到底。1976年,唐山大地震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摧毁了无数家园。然而,在这场灾难中,父亲却成为了一束希望之光。他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毫不犹豫地跟随部队奔赴唐山,投身于这场生死救援之中。他和他的战友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穿梭在瓦砾之间,在那片废墟之上,克服重重困难,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拯救生命于危难之中。父亲不仅在部队光荣入党,并且以优异的表现多次荣立功勋。</p> <p class="ql-block">  退役后,父亲成为了一名警察,穿上警服,戴上警帽,走上了公安经侦一线,成为一名这座城市经济、文化领域安全的守护者。在这个岗位上,父亲不仅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还要与团队成员一同分析线索、破解谜团,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在我的记忆中,在公安战线的这些年,父亲几乎没有几个团圆日是在家中,与我和母亲共同度过的。案情就是命令,父亲总是强调,经侦工作不仅仅是对罪犯的打击,更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舍小家保大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敬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  由于表现突出,他曾多次被评为公安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极为严肃的人,对于我的教育从不马虎。在我的学习生活中,他总是扮演着严格的导师角色。他的严格教育让我学会了自律和坚持,也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p> <p class="ql-block">  然而,父亲的严格并不是冷酷无情。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我深沉的慈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父爱的伟大,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最后的的日子里常一边紧紧抓着我的手,一边抚摸着我的头,眼睛里充满的那份慈爱和嘱托。</p> <p class="ql-block">  然而,病魔无情,父亲在与癌症病魔斗争了三年之后,于2024年2月25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年老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人生。</p> <p class="ql-block">  愿父亲在天堂安息,我永远怀念那严肃而深沉的眼神,怀念那温暖而宽广的胸怀。您的爱将永远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成为我前行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我会继承您的遗志,将您的严格教育与深沉慈爱传承下去,用我的行动去践行您的教诲,成为一个有品质、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亲爱的父亲,安息!</p> <p class="ql-block"> 心香一瓣忆父亲</p><p class="ql-block"> 毛炳应(60岁) </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有十八个年头了。然而,和父亲间的点滴还如昨天一般,清新的印在我的脑子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亲在离家十几里的毛河中学教书,周末回家。周一早上,父亲要去上班,外婆便用鸡蛋炒上一碗米饭端给父亲。望着香喷喷的蛋炒饭,我心里就馋得慌。父亲趁外婆不注意,小声跟我说,应儿,拿个碗来,我吃不了,给你一点。我便悄不声地拿来碗,递到父亲跟前,父亲就朝我拿来的碗里扒拉蛋炒饭。而今,我还留恋那蛋炒饭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祖父去世后,母亲便让我去城关陪伴祖母。那时,每个周三的下午父亲都要回祖母那里。有个周三的晚上,到我睡觉的时候,父亲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见父亲和我睡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我兴奋地问,爸爸,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父亲说,应儿!昨天下班回来经过桐中,看那里在放电影,我知道你喜欢看电影,想回来叫你,看时间来不及了,就没有回来叫你了。说这话时,我见父亲脸上露着丝丝的歉意。</p><p class="ql-block"> 大了,我才知道,父亲十六岁那年,一场大病落下腿疾,走路,对他来说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其实,父亲何尝不想回来喊我一道去看那场电影呢?</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便报了名去参军。走的那天下午,母亲和姊妹们都在送行的人群里,唯独不见父亲。我知道,父亲从月山到这里有十几里的路程,又没有车,父亲是不会来了。心里这样想着,可还是不自觉地向远处巴望着,就在我失望的时候,却远远地望见父亲拄着拐杖,蹒跚着朝这边走来。</p><p class="ql-block"> 父亲快要走到我们队伍跟前时,突然摔倒了,我急忙扑上去,把父亲扶了起来。父亲没有顾得扑打身上的尘土,跟没事似的朝我笑着说,没事,没事,就怕你们走了,有点着急。</p><p class="ql-block"> 父亲拽着我的手,说,应儿啊!爸爸就是想来跟你说几句,到了部队,记得及时把信写回来啊!和同志们要好好相处,别想家啊!我噙着泪,什么也说不出,就一个劲地点头。</p><p class="ql-block"> 当兵那会儿,还没有电话,亲人间的交流只有书信。新兵连,是最为艰苦的一段岁月。父亲在给我的第一封信里,鼓励我:“军营里,初训三个月是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使之获得军人良好素质的阶段,因此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身心愉快地去迎接,经受种种严峻的考验,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定不比别人差。由于我们家境的清贫,从小没有娇惯你,所以,你在新的生活路途中,比优裕家庭的同志,至少是不会有多少思想负担的。” 1986年的夏天,父亲几乎没有给我写信。我给父亲的信,都是大姐代父亲回复的,大姐在信里说,“爸爸这段时间忙,顾不得写信,叫我跟你说一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年后,当我读到父亲写的《罹难行》时,才知道那段时间,父亲在教室走廊上被学生撞倒了,造成腿部多处骨折,一直在住院治疗。父亲怕影响我的工作,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我。</p><p class="ql-block"> “自恨病残肢体废,筋伤骨断几时完?几时完?几时完?几番痛苦几心酸,双泪欲流强咽下,为慰妻儿作笑颜。”父亲的诗词,让我泪流满面,心生愧疚,就恨自己只能分享父亲的喜悦,却不能分担他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到了秋天,终于接到父亲的一封短信。父亲在信里说他正在点注《桐城耆旧传》,又要教高三毕业班,忙得很,所以这么长时间没有写信。说家里一切都好,叫我安心部队生活。</p> <p class="ql-block">  受父亲的影响,我喜欢书画。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参加沈阳军区书法比赛获奖后,给父亲写了一幅字。满以为会得到父亲的褒奖,不想,父亲来信说,你寄来的字我反复看了,章法很好,但从每个字上看,还存在间架不稳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信里,父亲叫我要以贴为本,不要搞花架子,不要追名逐利。临帖时,要潜心凝神,一边看,一边分析,一边临写,一边比较,一个字一个字地练。父亲说,好的字是一个人意志、毅力的结晶。叫我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我当兵的那些岁月里,即便父亲工作再忙,即便父亲卧病在床,也不忘给儿子写信,哪怕是几个字。后来,有了电话。我说,爸爸,有电话了,就不写信了吧。父亲在信里告诉我,儿子啊!电话要打,但信不能不写,信是交流感情的。在父亲看来,感情比什么都要重要。</p> <p class="ql-block">  1997年,我的儿子出生了。那年,父亲六十五岁。父母亲担心我们没有经验,执意要来济南帮我们照料孩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从桐城到济南要坐十几个小时的汽车火车。当我走进车厢,只见母亲双手抱着座椅上父亲的腰,往起拉,父亲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撑着椅子,想借着母亲的力气往起站。我赶紧挤到父母亲身边,帮着母亲让父亲站了起来。之后,我把父亲背下了火车。我问母亲,路上顺利不?没等母亲开口,父亲接过话说,顺利哟!顺利哟!事后,母亲悄悄告诉我:“你爸爸不让我跟你讲啰!坐火车还好点,就是从桐城到合肥的汽车,一路颠得厉害,你爸爸直说心里难受。到了合肥,你姐夫上去背他下车,他哪里起得来啊?”</p><p class="ql-block"> 当时,住的还是筒子楼,两间房子不在一起。到了之后,我叫父母亲赶紧躺下。父亲说,不急,不急,先看看我的小孙子。我只好扶着父亲来到儿子的摇篮边,父亲慢慢弯腰,伸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小脸。</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襁褓里的儿子睡得正香,他哪里晓得他的爷爷奶奶不远千里,费尽周折,相互搀扶着来到济南照看他呢?</p><p class="ql-block"> 五个月后,我们带着儿子,陪父母亲回到了老家桐城。从桐城回济南的那天,父亲起得很早,坐到儿子的小床前,把儿子抱起来搂在怀里,将儿子的小脸贴在自己的脸上,亲了又亲。就听父亲说:“今天小孙儿偎依在我的怀里,将来见面时,我还不知象什么样子了呢?他还能认出我这个爷爷吗?”说这话时,父亲老泪纵横。我安慰父亲说,爸爸,没事,有空我就带孩子回来。</p><p class="ql-block">打那以后,每年我们都带着孩子回老家,要是我们脱不开身,就让他自己回去。而今,老家桐城,已经深深烙在儿子心里,这是我最为欣慰、最为对得起父亲的事。</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的这些年来,我把父亲生前所作的诗词文章,集结成册;我把父亲生前所做的几十多本日记和给我的所有书信,码成文字,存放在电脑里;父亲生前用过的砚台和字帖,安然放在我的写字台上;父亲生前书写的《家史》,我在继续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