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殷墟文化,人类文明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p> <p class="ql-block">殷墟文化阶段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初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夏禹商",根据传说,商朝是由颛琐的后裔汤建立的。殷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文化之一。在这个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殷墟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是殷墟,它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圣地"。殷墟是商朝的最后一座首都,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骨器、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这些文物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p><p class="ql-block">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殷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006年7月13日,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p><p class="ql-block">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1]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4],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敦煌藏经洞敦煌遗书、居延烽燧遗址汉简、清内阁大库档案等是中国近现代在史料方面的四大发现,呈现出中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原始材料。其中尤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价值最高、意义最深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罗振玉确认甲骨文的出土地位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p> <p class="ql-block">在殷墟文化的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例如甲骨文、商代文化等等。甲骨文是殷民族独有的文字,被誉为"中国古文字的源头",其字形保存了当时汉字的各种线条和图像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商代文化则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还体现了殷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p><p class="ql-block">股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Yinxu Museum</p><p class="ql-block">殷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阶段,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殷墟的发掘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做出了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男厕女厕,你分清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