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典型的山地高原。如波浪起伏般的地貌造就了不同地区的小气候,也养育了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族群,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方。领略过丽江的民族风情,大理的风花雪月,普洱的淳朴安宁,香格里拉的悠远静谧,但滇东南一带却一直没有涉足。三月初,北京尚无春意,我们参照朋友走过的旅程,选定了建水、元阳、蒙自、罗平四个地方,走进这片陌生的土地,聆听小城故事,观赏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程的顺序是:昆明-建水-元阳-蒙自-昆明-罗平-昆明,其中建水、元阳、蒙自属于滇东南的红河州,罗平则属于曲靖,算是滇东北了,所以行程分了两段。我们舍弃了途中的弥勒和普者黑,主要是想玩得轻松一些,慢一些。现在到云南比较容易,完全没必要做那种马不停蹄式的打卡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一) 小城蒙自</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自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三站,放在本文开头来说,是因为它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一百多年以来,它曾经有过“往日的辉煌”,现在又是红河州的首府,把蒙自说清楚了,滇东南的故事线索就清晰了。</p> <h5>蒙自市中心的南湖公园</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自并非旅游城市,表面上看与国内一般的地级城市规模相当,高楼大厦与老城区混搭在一起,并无特殊之处。城市的亮点在市中心的南湖,这里原为雨水汇集成的野湖,明朝时被地方官开辟为堰池,并用从湖中清理出来的淤泥堆了三座土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岛,使之成为文人雅士会集之地。传说云南的过桥米线,就是一个村姑给在南湖岛上苦读的丈夫送饭的过程中发明的。</p> <h5>南湖夜景</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湖风光算不上惊艳,但感觉很舒适惬意,现在是小城里市民们歌舞升平,休闲锻炼的场所。而在南湖东南角,有一组低矮的老建筑群,貌不惊人却气定神闲地占据着湖岸一隅。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云南的第一个开放口岸,也是云南第一个海关——蒙自海关的所在地。</p> <h5>蒙自海关旧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史上的中法战争,中国算是赢家。但作为战争的结果,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在云南获得了诸多特权。法国人不仅完全占据了越南,还将云南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蒙自在明朝中后期就是云南外贸通道上的货物集散中心,为了更便利地获取云南乃至中国内地的各种资源,有效地控制各个口岸,法国人选择在此设立海关。1889年8月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建成,近代云南的第一个海关正式开关。</p> <h5>蒙自海关的建筑格局基本是中式的,单檐歇山顶,门窗与内部陈设则是法式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蒙自从一个小小边城,一跃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通商口岸,人口几年内从四千余人猛增至四万余人,每日进出蒙自的驮马达八千余匹。与之匹配的商店、客栈、马号、饭馆等相继出现,云南主要外贸商号的总部也都在此设立,蒙自一时间成了云南商业最为繁荣的地方。</p> <h5>与蒙自海关比邻而交的法国领事府旧址,建筑格局与海关类同。</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县城东门外被划为通商租界,法国领事署随即建立,与之呼应的洋行、教堂、监狱等建筑相继出现,德、意、美、日也陆续在这里建立了领事馆。蒙自不仅有云南最早的海关,还有了云南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外资银行······开埠通商当然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主权旁落,这种繁荣也只能是殖民阴影笼罩下的辉煌。</p> <h5>蒙自海关旧址说明</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蒙自海关和法国领事府之后建成的国外建筑多是这种黄墙红窗的法式风格,这片租界的建筑遗存被国家文物局统称为“蒙自海关旧址”。直到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蒙自的云南外贸中心的地位才逐步被昆明取代。即便如此,昆明海关仍受蒙自海关管辖。1940年日本人占领越南,滇越铁路因此中断多年,蒙自也就此告别了它的繁华年代,渐渐成为现在这个安宁舒适的小城。</p> <h5>碧色寨火车站</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是法国人主持修建的从越南港口海防到云南昆明的铁路,这条铁路对于殖民者而言,可以非常便捷地把中国的各种资源输出到海外。但修建这条铁路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当时甚至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级的三大工程,历时近十年。滇越铁路在蒙自的停靠站叫碧色寨,距市区十几公里,目前还有零星运输。这条铁路是窄轨,轨宽一米,也叫米轨。它不仅是云南的第一条铁路,而且还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p> <h5>碧色寨的老火车头</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碧色寨当年在云南是一个很大很有名气的车站,因为除了滇越铁路外,还有一条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也经过这里。个碧石铁路轨宽只有0.6米,比米轨更窄,称为寸轨。这条寸轨直通著名“锡都”个旧,是云南当地各外贸商行集资修建的,也是国内第一条民间募股集资修建的铁路。建这条线是由于海外对个旧“云锡”的需求增长极大,而云锡靠马帮中转运输到碧色寨又效率太低。这条铁路最终历经20年磨难于1936年建成。此后“云锡”可以从个旧走“个碧石寸轨”先运到碧色寨,再换轨转滇越铁路远销海外。</p> <h5>当年车站列车进出都要敲钟</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放眼碧色寨车站,多是这种黄墙绿窗的法式建筑,过去属于很有故事,在云南省外却名气不大的地方。只因为电影【芳华】结尾处在此地取景,突然一下火了起来,成了旅游团到滇东南必打卡的地方。旅游题材除了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往日旧闻,又加上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此转乘火车进蒙自城的轶事。随着旅游者源源不断地到来,碧色寨出租服装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一是租民国时期西南联大的学生装,二是租【芳华】影片里的“国防绿”军服。</p> <h5>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站房</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人比较时兴玩穿越,穿越到民国的游客看起来还行,多少有一点当年的影子。穿国防绿穿越到自卫反击战年代的游客则有些搞笑,军装不合身不说,穿着军装的人完全没有“军容风纪”,衣服上的风纪扣一般都不系,看着就像是一些散兵游勇。</p> <h5>碧色寨邮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碧色寨邮局是云南境内第一个邮局,样子不大可能是原状了,风格还是很让人怀旧的。此外还有国内第一个红土网球场等等。一百多年前的这个小村寨,当年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早早就接触了面包、咖啡、红酒、牛奶,见识过洋行、邮局、百货公司,生意兴隆百业旺,风风火火了了几十年。而随着远去的汽笛声,那段随铁路而兴衰的历史,已然被掩盖在陈旧的窄轨之下。只有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后的思维和习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走进蒙自老城区,来到百余年历史的王家大院,进门就发现这栋住宅曾经住过西南联大的几位大先生。一层现在已被改造成茶座,有一种淡淡的宁静,隐隐感觉出一种“往来无白丁”的书卷气。而另一座周家老宅,当年曾经是西南联大的女生宿舍。感觉在这座小城里走街串巷之时,不经意间就可能看到联大的痕迹。</p> <h5>南湖中的先锋书店,以西南联大冠名,现在是一个网红书店。</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蒙自接纳了这批联大的师生,使他们在战乱中有了一张平静的书桌。虽然只有一个学期的时光,联大师生就返回昆明总部就读,但他们的到来对蒙自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特别是联大的师生们留下了许多描写蒙自的优美文字,如朱自清的【蒙自杂记】,金文荷的【不可磨灭的蒙自记忆】等等,为这座小城平添了许多文学色彩。读着这些文字,走进老城和南湖,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仍然能品出这座小城当年的独特韵味。</p> <h5>南湖边上的旧轨遗迹</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南湖边上漫步,可以看到旧铁轨“片段”被象征性地嵌在路旁,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一百年来的小城故事。云南的两种窄轨,过去在蒙自都可以看到,现在滇越铁路的“米轨”还在使用,而个碧石“寸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都被改为“米轨”,2003年停运后转而变成了游客的观光小火车。当然观光车在蒙自是看不到的,它的观光路线设在建水古城。</p><p class="ql-block"><br></p><h1><b>(</b>二<b style="color: inherit;">)古城建水</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路过建水,是因为当年建水和蒙自是云南锡产地个旧的左邻右舍,这边的大商号都是做锡矿石及相关产品生意的。这条铁路在建水境内有临安、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等站点,是近年来很火爆的旅游路线,旺季时一票难求。不过我们选择了租个车沿小火车观光路线游走的方式,这样更自由自在。</p> <h5>双龙桥,亦称十七孔桥</h5><h5><br></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建水,为了与旅游团错峰,我们一早就到了双龙桥。这座桥是清乾隆年间开始建的,至道光年间才建成。古桥有十七孔,但两面并不对称。远远看过去非常大气,桥身倒映在水里,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早上上桥比较清净,可以在周边走走拍拍,感受慢生活的节奏,直至乘坐小火车来的第一波游客蜂拥而至。</span></p> <h5>乡会桥,清嘉庆十九年建成,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龙桥的下一站是乡会桥,但一般旅客只是去乡会桥车站打卡,并不会光顾这座嘉庆年间的古桥,尽管车站离古桥并不远。司机师傅说,这段小火车观光铁路大约十二三公里,但观光车往返需要四个小时,我们可以在这里慢慢游览不被打扰。</p> <h5>乡会桥桥面及乡会镇公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会桥是建水地区唯一一座风雨廊桥,廊亭和桥身被一万余块青石组成一体,飞檐向四方扬起,格局中规中矩,没有多余的雕琢和装饰,看上去十分古朴和自然。此时此地,三五个游人穿行其间,一株三角梅悄悄爬上桥面,俨然是喧闹的旅游旺季中的一片净土,感觉很棒。几十米远的地方是乡会镇公所,也是一座古韵十足的清朝建筑,是当年文人士绅聚会的场所。解放战争时期,是地下党的接头地点,还曾在这里发动过一次武装起义。</p> <h5>法式风格的乡会桥车站站房</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乡会桥来到乡会桥车站,这里仍留有当年的站房,是现在这个车站的看点。法式风格的黄墙绿窗,与碧色寨的站房如出一辙。这里的站房没有碧色寨规模大,却显得更为精致,是因为这些建筑大都被辟为民宿,近年来重新装修粉刷过。游客只能在外面拍拍照,想进入就要住一夜了。</p> <h5>观光小火车</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准备在这里找个地方坐下喝杯咖啡,观光小火车在汽笛声中慢悠悠地开过来了,乡会桥车站立刻人声鼎沸。说是错峰,我们还是被旅游团带快了节奏,赶紧招呼司机师傅开车去观光线上的最后一站团山。</p><p class="ql-block"><br></p> <h5>团山村口与村里的小巷</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团山古民居建筑群是一个山寨式的村落,原来只有少量彝族人居住。明初一个张姓大家族从江西鄱阳迁入,成为了这个村落的主人,是典型的汉族移民村。张氏家族开始务农,后染指马帮运输,在清末逐步涉足工商业,几经磨难成为在滇东南经营锡业“先富起来”一批人。他们还是个碧石铁路的大股东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这条铁路会在团山设站的原因。</p> <h5>团山村张家花园</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些张氏族人富起来之后,纷纷回家盖起豪宅,光宗耀祖。只是在那个战乱年代,他们荣光的日子并不很长就家道中落了,最终在大起大落中回归平淡。村中现在还有十五座大型古宅保存完好,张家花园是其中最气派也最有价值的一座。花园一楼有专门的村史展,介绍张氏家族的兴衰沉浮。</p><p class="ql-block"><br></p> <h5>团山村民居的各种样式,大户豪宅与寻常百姓家</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具有滇南民居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于这里目前仍然由原房主的后代居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因此价值极高。2005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WMF)将其公布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确认团山古村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的房子。</p> <h5>团山村的大成寺</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团山村除了各种大家宅院和小户民居外,还有一寺三庙,庙是上庙下庙和家庙(宗祠),寺称为大成寺(也有大乘寺一说)。大成寺的大雄宝殿之前的殿宇,居然供奉的是三国人物刘关张和诸葛亮,背面应该是常山赵子龙的塑像。据说张氏族人常年跑马帮经商,信奉的理念与江湖上的“忠义”契合,对佛教则敬而远之。现在寺庙中未见信徒僧人,唯有大雄宝殿台阶上的孤香冒着一缕青烟。</p> <h5>建水古城朝阳楼,城内一侧,上书“飞霞流云”。</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建水古城城里:这座古城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建水城最早为唐朝时期这里的南诏国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扩建为砖城。目前这里已经看不到城墙,但城门楼尚在。年代最久的就是这座朝阳楼,是朱元璋在位时建的,因此建水人常以朝阳楼比天安门历史还早为傲。</p> <h5>古城内的翰林街</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建水儒学之风甚盛,在元代就开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的建水名为临安,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p> <h5>建水文庙</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是云南省最大的文庙,其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列前茅。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建筑格局仿造曲阜孔庙。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文庙后面的椭圆形泮池,水域宽阔,意喻“学海”,周边环绕着绿树红墙,在国内文庙中绝无仅有。</p> <h5>学政考棚,当年科举考试的地方</h5><p class="ql-block"><br></p> <h5>临安府府署旧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保留着五十多座古建筑,基本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虽然年代不算久远,难得的是门类很齐全,文庙、官府衙门、科考考场、城楼、寺庙、牌坊、豪宅、民居等都有遗存。在城中街道上拐一个弯,或许就有一个几百年前的遗迹向你致意。如果你到处都想看看,不住个两三天是看不完的。而城里最热门的地方,当属朱家花园。</p> <h5>朱家花园大门牌匾及鸟瞰图</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是座私人宅邸,占地两万多平米,其中建筑面积五千多平米,房屋二百余间,在西南边陲大约是最大号的豪宅了,有西南大观园和民间故宫之称。朱家祖上在湖北麻阳,明末两湖旱灾蝗灾时逃难至建水,初期务农,后经营茶叶丝绸,到朱广福这一代成为中产阶级,此后在个旧买锡矿发家,完成了从贫民到地主,从农业到工商业,最终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花园局部小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家花园始建于1880年,初期只是自家的家宅和宗祠,随着家业逐渐发达又不断改建扩建,历时30年建成。整组建筑院落房舍层层叠叠,做工精致,是具有很高建筑艺术价值的滇南园林和民居建筑的融合体。只是园子里游人太多,拍张像样的照片都很困难,让我们游兴大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朱氏宗祠前的水上戏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的中心区域是朱家的府宅和宗祠,庭院里放眼看去到处是飞檐雕窗,看得出各种建筑构件都是经过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我真是佩服这些匠人的手艺,但个人并不欣赏这种繁复的风格。竹兰梅菊几个小庭院似乎幽静淡雅一些,但里面已经站满了穿着古装照相的小姑娘。</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朱家宗祠前庭,远远的影壁上嵌着五百余字的【</span>朱子家训<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迹后的朱家极重视教育,因为后辈读书做官是他们巩固扩展家业的重要途径。朱广福有两个孙子中了进士,朱家的家业也从几家锡矿扩展到拥有冶炼厂,甚至涉足贩卖烟土。其中一个孙子朱朝瑛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被蔡锷封为中将,但在袁世凯称帝时站错了队,朱家自此走向衰败。此后朱家花园被充公没收,或作为办公场所,或作为多户居民的住宅,直到1989年,才作为文物保护起来。比起团山民居的豪宅,朱家花园建得早且奢华程度更高,但因曾被移做他用受损,其文物价值已不如团山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建水街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水是旅游城市,且近年来越来越火爆。比起同样是慢生活节奏的蒙自,这里的烟火气更浓,街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疫情之后,虽然不少街面上的店铺经营十分惨淡,但仍有很多建得古色古香的饭店民宿在准备开张……总的来看,这座千年古城仍然充满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个旧市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完了蒙自和建水,提一下当年的锡都个旧。个旧在蒙自和建水之间,开采锡矿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有世界锡都之称。围绕这里的锡资源,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团山村和建水朱家的发迹都与它紧密关联。个旧曾是云南的省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随着锡资源的枯竭,现在只是红河州的一个县级市。我们在从建水到元阳的路上路过个旧用餐,沿着市中心的金湖走了半圈,这个金湖就是矿坑大面积塌陷后形成的新景观,看上去让人五味杂陈。不想再多说什么,愿这个老工业城市早日恢复活力。</span></p> <h1><b>(三)梯田幻境</b></h1><h1><br></h1><p class="ql-block">说过滇东南最有故事的两座小城,来看看这里的田园风光吧。元阳也是红河州的下辖县,主要居住的是彝族和哈尼族。在蒙自、建水等地的商号围绕着个旧锡矿闷声发财的时候,元阳哈尼族的黎民百姓们依旧在梯田里辛勤劳作。与铁路、锡矿、海关、西南联大等近现代的各种事件都没有发生什么关联,很有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明代的徐光启曾在【农政全书】中记录了元阳梯田。但这片土地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还是和法国人有关。</span>1988年几名法国专家到云南进行勘察,意外发现了元阳梯田,并以照片、纪录片等方式将其展示出来。法国人杨•拉玛在元阳拍摄的纪录片《山岭的雕塑家》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放映后,元阳梯田才开始走向世界。</p> <h5>元阳的哈尼梯田博物馆局部</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世代耕作留下来的农耕杰作,覆盖了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四县的大片山地约100万亩。其中元阳梯田有17万亩,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和精华部分。梯田随山势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开大田,坡陡开小田,经年日久,成为雕刻在大地上的山水田园风光画。</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的梯田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但我在哈尼梯田博物馆里没有看到依据,只是说史书对梯田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哈尼族没有文字,所以要确定具体年份会有困难。哈尼梯田博物馆造型简约朴素,占地不小,里面看到的介绍也同样非常简约朴素,没有什么历史考证,主要的展示内容,是这里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时获得的各种溢美之词。概括起来就是历史悠久仍活力十足,山地高差大梯田级数多,耕作管护精细,景色壮美变幻神奇。</p><p class="ql-block"><br></p> <h5>箐口村梯田</h5><p class="ql-block"><br></p> <h5>箐口村梯田</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下午到达这里的,天气看上去还不错,根据司机师傅的介绍,在天气好的时候,白天梯田里就是这个样子,景色壮观但缺少变化。网上大片里的景观都是在日出日落,云雾缭绕的时候出现。景区的观景点很多,开发早的如多依树、老虎嘴、坝达等等相对比较成熟,但常常人满为患,上观景台拍照如“插筷子”一般,所以人们又找到了几个拍日出日落人少的地方。旅游团一般和固定景点有商业利益牵连,所以不会带游客去这种景点。</p> <h5>在所住民宿的露台上观景</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箐口村梯田的田埂上走了走,然后上车来到“过云梯田”民宿。这个民宿属于黄草岭村,紧邻多依树景区,是来之前朋友推荐给我们的。哈尼族一对年轻夫妇打理着这里的二十多个房间及开在街边的饭店。司机师傅认为这家店的视野极好,观景甚至要优于多依树观景台。店老板介绍说,这里看日出很棒,但如果你们要看落日梯田,不要去旅游团去的那些观景台,人太多地方也并不好。他给了我们一个看日落的位置,离这里大概六公里左右,并催促我们马上就出发。</p> <p class="ql-block">我们匆匆赶到现场,才知道即便这种大家不太知道的地方,来晚了也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位了。还好我是手机拍片比较灵活,就从这几台相机机位往下面走了走,找了个地方呆着。此时离日落还有一个多小时呢,可看好景拍好片必须等待,那就等。</p> <p class="ql-block">看着太阳慢慢落下,斜阳的余晖仍旧炫目刺眼,难以直视。而太阳直射不到的地方,梯田居然是蓝调冷色的。</p> <h5>几张日落时分的片子</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并记录下来这样的梯田场景,还是挺兴奋的。看了看天气预报,明天又是个晴天,觉得这次运气不错。这个拍日落的地点,更是个很棒的选择。只是这个地方叫什么,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住处七点多了,感觉这里的气候不像建水那么干燥,有些湿冷,类似湖南贵州。我们选择到民宿老板开的饭店里去吃瓦罐鸡,味道超棒,吃完感觉身上热乎乎的。后来才知道这在当地点评榜上是排名第一的菜,也是最贵的,虽然两个人两百多元在北京不算什么。</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外面沸沸扬扬的喧闹声,知道是早早就来到多依树观景台占位置的游客们。虽然我们到阳台就可以懒懒地坐着看日出,可以再躺个一个多小时,却被吵得睡不着。起来拉开窗帘,看到的居然是漫天大雾,五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下楼问了一下老板,说这时候起雾,如果没风的话,中午才会散,日出肯定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地形复杂,高差大,海拔从一百多米到近三千米,v字型的山谷一个挨着一个,太阳一晒水蒸气从谷底蒸发,上升到一定高度与冷空气相遇,就会形成云雾或下雨。如此循环反复,使这里出现连续晴天的概率很低。由于不同山头都有自己的小气候,天气预报很难报准。所以叫做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p> <p class="ql-block">过了九点,依然是云山雾罩,景点什么也看不清楚。我们索性去了附近的一个贫困村——阿者科,看看当地村民的生活。进村后发现,这里有中山大学的老师在做扶贫方面的工作,看上去已经有几年了。</p> <p class="ql-block">雾依然笼罩着山路,天稍微亮了一些。元阳梯田周边是找不到平路的,只要走路就是在上下坡,而这个贫困村里的道路,只能用崎岖坎坷来形容了。哈尼族就是在这种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地方,靠梯田维系了族群的生存和延续。而现在要改善生活和持续发展,更多也只能靠旅游。村子里已经有一些接待游客的地方,如民宿、商店甚至文创店咖啡馆,村口附近正在修路盖房。</p> <p class="ql-block">我们准备从村子里出来的时候,几个背石头的哈尼族女子出现了。来之前就听说哈尼族的女人特别吃苦耐劳,但却想不到她们可以干这样繁重的体力活。据传哈尼族有很重的母系社会痕迹,家庭的事务多由女方做主,男人历来是不太干活的,主要在家照顾孩子享受生活。想想红河南岸的百万亩梯田,世世代代一千多年的运作,没有这些哈尼族女人负重的肩膀,是绝不会有这样的奇观出现的。</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雾开始散去。终于看清阿者科村里的咖啡馆长什么样子,也看到了沿陡峭山势铺满的形状各异,排列齐整,大小参差不齐的梯田。据说,一般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就会被要求退耕还林,而这里无论是15度的缓坡还是75度的峭壁,都可以看到梯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爱春蓝梯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雾气完全消散后,我们来到爱春蓝梯田,这里地势开阔,梯田水面直接映照着蓝天白云,将周边造就成一个蓝色的世界,顿时心情大好,冲淡了我们在大雾中徘徊了大半天的郁闷。</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坐在露台上远看哈尼族人的房舍,下面的梯田映射着变幻的天空和周围的群山,林间似有袅袅炊烟升起,好一幅哈尼族人的田园风光画。晚饭时,民宿老板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明天肯定可以看到日出,一下又把我们内心的期望值提升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果然可以看到日出。但这是云雾缭绕中的日出,太阳时隐时现。同样是雾,弥漫的大雾令人沉闷,而这种飘渺的雾,则带有一种灵动的仙气。是否看得见太阳并不重要,更引人注目的是飘雾中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梯田水面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阳光和雾气一起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勤劳的哈尼族人,共同创造了农耕文化的伟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太阳升起不久,云雾又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也许天气又要变了。我们心满意足,准备开始下一个行程了。住在六七公里外的司机师傅开车过来,得知我们今天看到了日出大为惊讶,因为他住的地方早上依旧是大雾弥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房客背箱子的哈尼族女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把行李交给民宿老板,沿着山路步行去停车地点。路上遇到几位为游客背箱子的哈尼族女子。元阳梯田的奇迹,大约就是祖祖辈辈这样背出来的。梯田申遗成功无疑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但对于多数哈尼族女人而言,这里的梯田奇迹就是他们厮守着的生活,活法没什么大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见,元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色风景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油菜花总是踏青时节最亮眼的风景线之一。虽然见过不少,但都缺少那种一望无际的恢宏气势。这次到云南,季节比较合适,自然会去离旅行路线不远,以观赏油菜花出名的罗平看看。罗平是位于滇黔桂三省边界的小城,据称有100万亩油菜花田,规模足够大。在一马平川的油菜花海中,又常有拔地而起的峰峦错落其间,蔚为大观,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罗平油菜花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平的油菜花季大约是三月份,但如果问哪段时间最佳,则不很确定,因为花期长短与天气有关。此地多雾,常常好几天不散,雾天气温低,有利于油菜花延长花期,可游客的观感会大打折扣了。赏花的人当然都喜欢晴朗的天气,但连续晴天却会让花期缩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金鸡峰俯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在罗平的时间是3月15-16日,今年温度偏高油菜花开得早,到三月中就已经错过了最佳观赏时间。从金鸡峰丛的大黑山顶向下俯瞰,已经有不少花田由黄变绿。但找到大片的黄色花田还是没问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螺丝田俯视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鸡峰丛和螺丝田是罗平俯瞰油菜花田最好的去处,螺丝田地势稍低且有些背阴,此时油菜花开得正好。阳光斜照在花田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浑身充满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驶入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满目灿烂,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驱车进入无边的花海,一路寻芳猎艳,找到了一片最黄的花田。花田周围看不到多少人,但路旁停靠的各种交通工具告诉我们,游人都被淹没在油菜花丛里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油菜花田旁的流动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片现在开得最好的花田旁,停了一辆卖咖啡、热茶和饮品的流动面包车,车上播放着田园歌曲,几张折叠椅懒懒地排在路边。车主是一个当地的小伙子,他每天开着车在花田里转悠,找最好的花田停下来做他的生意。我们和他攀谈了几句,他并不是以此为生,而是喜欢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他这辆流动车并不是只在本地开,而是哪个地方到了旺季他就把车开到哪里,下一站就是贵州的平坝,那儿的樱花季马上就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确定这个小伙子是不是真的那么潇洒,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和大城市里疯狂的内卷反差太大。其实在外旅游也是一样,旅游本身是个很休闲的事儿,却被不少旅游团整得像打仗一样。所以有人说要旅行不要旅游,但又说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想,有没有闲暇坐下来喝杯咖啡,应该算个区别吧。</p> <p class="ql-block">坐在云南小县城的油菜花田边喝着拿铁,看着夕阳从远山慢慢落下。余晖洒满了春意盎然的田园,为我们此次云南之行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云南,我们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