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25日,尾伏。奔马偕妻与若愚、景仙等友友参加景德镇市老年大学旅游团,前往婺源“熹园”,祭拜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明清时被尊崇为儒学正宗人的朱熹,虔诚膜拜,净化心灵,愉悦身心,迎接尾福(伏)。现据参观顺序对参游景点作一简单记叙:</p><p class="ql-block"> 1.人文脊梁:进园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人文脊梁”的挂匾,上书:徽商外商內儒的特点,对徽州人文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徽州碑刻是徽州先人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岁历经千百年的变迁,不少碑刻已残缺不全,剥蚀不清,但曾经的“徽骆驼”精神却瑕不掩玉,认人敬仰。园内矗立着“利济碑记”、“建路碑”等多方碑刻,仍依稀触碰到徽州垂祖兴教、禁规严明、乐善好施的硬挺脊梁。</p><p class="ql-block"> 2.善庆堂:堂内挂一木简,上书:理生气,理为气之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朱熹把理看作事物生成的根据和本源,气是生物构成的材料。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为之三纲,其纪为之五帝……</p><p class="ql-block"> 3.朱徘塘:朱熹二次回故里,与门人滕璘游至此,见泉涌塘清,天光云影,曰:与子有神交者。并建亭,书“草堂”二字。后应婺源县令之请,据朱徘塘之景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4.澹成堂:该房主人朱焕文,为清中后期大茶商,重义轻利,慷慨好施。房屋门结构明晰简单,极富文雅、简约之气。堂内也悬一木简,告诫人们存养、省察、克制,做到时时省察,克制物欲,义理安顿。彰显儒家节俭仁爱之风。</p><p class="ql-block"> 5.朱家祠,又名“笃实堂”:建于明代中期,为朱家庄朱氏宗祠。门口,立有朱熹手书“孝”字碑。祠内悬挂朱熹回乡祭祖文:一去乡井二十七年,乔木兴怀,实芳梦想,兹焉展扫,悲悼增深,所愿宗盛,共加严护,神灵安止,余庆下流,凡在云仍,毕治慈荫,酒肴之美,惟告其哀,精爽如存,尚祈鉴飨。诠释朱氏家祠厚重文化积淀及崇高礼教家风。</p><p class="ql-block"> 6.修齐堂:是朱家庄仅存的一幢徽式官邸,建于清代中后期。门罩简单的砖雕图案与室内木雕梁板的精美形成很大的反差,显示婺源文人深受朱熹文化影响收敛、含蓄、睿智的人性特征。门前挂有一幅对联: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为善读书。中堂也挂一幅对联:开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两幅对联反映出朱家士子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令今天的我们仍感震撼。</p><p class="ql-block"> 7.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大门口的对联,充分表白了展馆的初衷:小院宜风月四时花木吐淳芳;高堂列古今百代传承流异彩。馆内陈列了婺源三雕实物(木、石、砖雕)。据馆内列表统计,婺源有傩舞、三雕、茶艺、抬阁、板龙灯、孝亲敬老、祭祀活动、婺茶制作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p><p class="ql-block"> 8.紫阳书院:走近书院,就见一幅醒目的对联:星领源头开绝学;紫阳活水毓英才。院内供奉着朱熹画像,塑有书院教书情景的群像。堂柱上挂有“西部讲学”、“廉前题墨”、“朱塘活水”等多幅墨宝,介绍了朱熹等三贤郊游,教书等情景。</p><p class="ql-block"> 9.虹井亭:原位于婺源县城右街,开掘于唐代。据载,朱熹父亲朱松出生时,井口白气贯虹,朱熹出生时,井口紫色如云,可谓“圣人之出,必有祥异。”后明代婺源知县陈斌为纪念之,特在井上建亭,取名为“虹井亭”。</p><p class="ql-block">(初写于2016年8月26日,2024年3月30日修改于陋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