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此以此文敬献给为了南陈朝英勇献身的陈岳阳王叔慎公

晨曦耀初

<p class="ql-block">谨此以此文敬献给为南陈朝英勇献身的陈岳阳王叔慎公</p><p class="ql-block">《家法三十三条》《家范十二则》《东佳书堂记》《义门记》证实</p><p class="ql-block">江州义门陈氏叔慎旺支系存在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江州义门陈研究室 陈耀初</p><p class="ql-block"> 江州义门陈氏历史,是一部忠义浩气满天下、家庭和谐美名扬、自办高等教育开先河、少有所托老有所养成制度、同吃同住同劳动,家无私财人人平等、制定家法定正气、规范家训育人品等组成的广为流传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传奇。</p><p class="ql-block">江州义门陈氏自奠基祖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迁居江州蒲塘场太平乡永清村长乐里,购置田产建庄始,至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大分家、大迁徙止,共经历了332年,人口多达三千九百余人。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部份人与事在《新唐书》《唐书》《宋史》等史书中有记载;在《江西地方志》《九江府志》《庐山志》等地方志中有记载;在《江南陈氏大成宗谱》《明嘉靖甲寅年重修宗谱》《乾隆戊申年重修家谱》《吴兴蓝田源流派衍齿录》《陈氏入蜀记》等宗谱中有记载;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陈氏家范十二则》《陈氏书堂记》《义门记》《陈兢传》等先人著作中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南陈朝后裔自失国后,有的被杀;有的被抓;躲的躲,藏的藏,几十年内隐姓埋名讨生活。唐开元年间(公元724——741年),陈旺自汝南来江州投靠陈兼。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在陈兼的帮助下,来到深山老林长乐里购置田地,安家落户,过上了隐居的安逸生活。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陈阔父子举家从德化齐集里迁德安长乐里与陈旺后裔合族共处。陈阔、陈崇的到来,很快打破了陈旺后裔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平静的生活局面。唐僖宗年间的黄巢农民起义很快被平息,人民的生活也在慢慢恢复。陈阔、陈崇父子俩借此之机,说服陈旺后裔一起向朝廷提出旌表义门请求。此次提请旌表义门之事,经过陈阔、陈崇父子多方活动努力,最终,申请旌表义门成功。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首旌《义门陈氏》。长乐里陈氏一时名声鹤起,外人只知陈阔、陈崇父子之名,而不知陈旺后裔之事。</p><p class="ql-block">从此,长乐里义门陈氏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门望族。南陈朝那些皇子皇孙们的后裔,也以义门陈为中心,逐渐向江佑聚集。1062年义门陈分庄时,迁居到江西境内的就有陈伯固、陈叔宝、陈叔明、陈叔献、陈叔慎、陈叔达等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到来,为繁荣江西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江州义门陈由于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了当时朝庭树立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江州义门陈氏,已经成为江南一个特大望族。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大家庭被分析了。</p><p class="ql-block">江州义门陈氏被分析之前,大家庭中族人之间的世系关系可能没有分得非常清晰,权利之争也可能非常紧张。陈阔之墓移出义门陈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p><p class="ql-block">唐昭宗大顺初(公元890年)陈崇撰写《陈氏家法三十三条》《陈氏家范十二则》时透露出了部分申请旌表义门的材料:“吾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遗训,代传孝义,世笃忠贞,一庭之内,和气薰蒸,同居十有一代,聚族二百余人”,即陈阔支世系“兼→京……→十世阔→十一世崇”;“江州一族,异流同源。阅十一世,和处笑喧。非吾伯叔,即我弟昆。”即陈阔、陈崇父子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前后为避黄巢农民起义兵锋由德化齐集里迁徙德安长乐里,与长乐里陈氏原住民陈旺后裔合族共处。由于陈旺支后裔与陈阔支只是同宗,而不是同族的陈氏族人,所以才有“江州一族,异流同源”之说。这时长乐里义门陈氏两支族人世系应该是非常清晰的了。公元731年陈旺在陈兼帮助下在长乐里安家落户,时年也有四五十岁了,他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是谁,陈旺应该非常清楚,也会传承下来。陈旺如果不清楚祖上情况,陈兼也就不会带着陈旺跑到穷山恶水的长乐里去过隐居的日子。公元877年前后,陈阔、陈崇举家迁徙至长乐里,与陈旺后裔合族共处。陈阔此时也有五十多岁,祖父在高安任上被人暗害,父亲报了杀父之仇避难泉州,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回迁江州庐山,陈崇三兄弟随父同行。这时的陈阔对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鼻祖应是知晓的,烈祖、太祖、远祖可能就不知晓了。</p><p class="ql-block">联系陈崇在唐大顺初撰文披露的史料,当时长乐里义门陈氏至少有两支陈氏族人,一支是公元731年占藉长乐里的陈旺及后裔,值此,历时160余年;另外一支则是公元877年前后迁来的陈阔父子,历时13年之久。他们两支的世系分别为:陈旺支系,叔慎【陈旺携家人隐居深山老林,目的就是隐藏行踪。长乐里陈氏初期,陈旺与他的子孙是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世。陈阔父子到来,特别是申请旌表义门之事,陈旺这支陈氏族人的身世才开始暴露于世人面前。】→高→才→蕴珪→旺→机→蓝→感→青→伉→沂→经→直;陈阔支系,叔明……→兼→京→褒→灌→镶→阔→崇→衮。</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徐锴门生前进士章谷,前来拜见老师时,谈及义门陈之事,章谷把所知的义门陈之事,一一告知恩师。徐锴根据章谷所述,一一记录在案,这就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东佳书堂记》或《陈氏书堂记》。这是历史事件傍证人,通过历史事件见证人口述而得到的史料记录在案。这又是一份我们研究江州义门陈史所见到的最早、最珍贵的第二手资料。</p><p class="ql-block">《东佳书堂记》或《陈氏书堂记》中记载:一、陈衮“其先盖有陈氏宜都王叔明之后,曰兼,秘书少监,生京给事中,以从子褒为嗣,至盐官令。生灌为高安县丞;其孙避难于泉州仙游,生伯宣,注《史记》行於世,与马总友善,总移官南康,伯宣亦随来居庐山,征诏不起,就拜著作郎。”二、“其孙旺遂占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合族同处,迨今千人”。</p><p class="ql-block">史料一,比较完整的披露了陈阔支系的世系:叔明……→兼→京→褒→灌→……→……→阔→崇、勋、玫,崇→让、衮、蜕,衮→昉、旸、税,旸→恭,税→袭→延赏。</p><p class="ql-block">史料二,“其孙旺遂占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合族同处,迨今千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披露义门陈氏族人有一个叫“其孙旺”的人。</p><p class="ql-block">公元969年,长乐里义门陈氏族人有千人。公元877年前后,陈阔携全家三代人到长乐里时,只有四、五十人。至公元969年过去了90余年,这时陈阔这支陈氏族人大概有二、三百人。剩下七百多人就是“其孙旺”这一支陈氏族人的人了。</p><p class="ql-block">这就出现了“其孙旺”何许人也?(一)、按文章字面表意,可理解为陈阔之孙。但是,此时陈阔只是自己这支陈氏族人的第六代的天祖。因此,陈阔绝对当不了拥有七百多后人的“其孙旺”的祖父。(二)、按文章结构层次讲,“其孙旺”前面讲的是陈阔这支陈氏族人的世系,接着交待另外一支陈氏族人即“其孙旺”的简单情况,以及陈阔与“其孙旺”两支陈氏族人的关系、人口繁衍情况。</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公元1063年义门陈氏分家后出现的“伯宣孙旺”是子虚乌有之说。</p><p class="ql-block">由于徐锴只是义门陈氏历史的旁证人,所知之事有所限制,如(一)、“其孙避难于泉州仙游”。真实情况是灌在高安县任上遇害,其子报了父仇避难于泉州仙游。(二)、陈阔“与马总友善”。马总与陈阔两人素未谋面,与马总友善的人是陈阔父亲。</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内阁兵部尚书制诏总裁胡旦,由于“辛丑春过浔阳,登庐阜,因访名家,得诣陈氏。览世谱,阅家法,询事实,俱知其状”,写出了《义门记》。胡旦,义门陈氏历史的亲身见证人,又亲临现场作调查研究,所取得又是第一手资料,这应该是我们研究义门陈氏历史最宝贵的、最权威的史料。</p><p class="ql-block">《义门记》道出人为鲜知的义门陈氏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一)、“ 窃闻旌门者,亦有之矣。而江州陈氏独以义门赐之,何以故?”当今,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伯宣孙旺”,“仲公子崇”。却没有一人提及陈阔、陈崇父子为申请旌表义门艰辛付出和取得的丰功伟绩。为什么?一旦承认陈阔、陈崇父子是江州长乐里陈氏族人获得旌表《义门陈氏》功臣,就必须承认陈崇在唐大顺初(公元890年)撰写了《陈氏家法三十三条》,就必须承认陈阔、陈崇父子关系。而“伯宣孙旺”,“仲公子崇”之说就成了毁史灭祖的证据。“江州陈氏独以义门赐之,何以故”证明了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首旌《义门陈氏》是史实,也证明了陈阔、陈崇父子为申请旌表义门艰辛付出和取得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二)、“按其家谱,陈宜都王叔明之后,曰兼,唐玄宗时,举进士为右补阙。生京,进士及第,官给事,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无子,以从子褒为嗣。官至盐官令。生瓘,为高安县丞。生壤,避难于泉州之仙游县。生伯宣,昔与马总友善。总移南康,伯宣因游庐山,悦其山峦耸秀,遂隐居。日为著述,征召不起,拜著作佐郎。”这是义门陈氏历史上第一次,由义门陈氏历史的见证人披露的陈阔支陈氏族人的世系,她是研究陈阔支陈氏族人世系第一手宝贵的、也是最权威的、世系最清楚的史料:叔明→……→兼→京→褒→灌→镶→阔→崇、勋、玫,崇→让、衮、蜕,衮→昉、旸、税,旸→恭,税→袭→延赏。</p><p class="ql-block">(三)、“其孙旺,徙居于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青生六子,曰伉、侍、仲、倪、伟、伸,六生十九,亦生三十二。自是,家益昌族益盛矣。”这是义门陈氏历史上第一次,由义门陈氏历史的见证人披露的“其孙旺”支陈氏族人的世系,她是研究“其孙旺”支陈氏族人世系第一手宝贵的、也是最权威的的史料。①“其孙旺”迁居地肯定为“徙居于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而不是德化齐集里。②第一次披露“其孙旺”世系:旺→机→蓝→感→青→伉→沂→经→直→才→宗成→溥→江镒。③此时的“其孙旺”是有十三代孙的老祖宗啊!此时的陈阔怎么能拥有有十三代孙的老祖宗当孙子啊!《义门记》再一次证明“其孙旺”是“伯宣孙旺”的子虚乌有之说。④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此时的陈旺已经拥有十三代孙了,每代间隔按25年来计算即有:1002-25×13=677(年),因此,陈旺大概于公元677年前后出生。由此可以得出,陈旺在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占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是史实。</p><p class="ql-block">(四)、大顺(890~891)中,仲子崇以治家之道必从孝悌始,乃撰家法垂示将来。胡旦在《义门记》中引用大顺初(公元890年),陈崇撰写的《陈氏家法三十三条》序:“吾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贻训,代传孝悌,业继典坟,由是子孙众多,上下雍睦,于今存殁十一代,曾元数百人”,肯定了陈崇所写的史料可靠、真实;“陈阔,叔明公十世孙、陈崇,叔明十一世孙、陈崇,陈阔次子”史料属实。“仲子崇”,旺公六世孙仲公之子,这纯属张冠李戴。</p> <p class="ql-block">综合上述,可得出如下结论</p><p class="ql-block">一、《义门记》给出的陈旺、陈阔两支陈氏族人的各自的世系清晰、准确。陈旺支陈氏族人世系:五世旺→六世机→七世蓝→八世感→九世青→十世伉→十一世沂→十二世经→十三世直→十四世才→十五世宗成→十六世溥→十七世江镒。陈阔支陈氏族人世系:一世叔明→……→五世兼→六世京→七世褒→八世灌→九世镶→十世阔→十一世崇、勋、玫,崇→十二世让、衮、蜕,衮→十三世昉、旸、税,旸→十四世恭,税→袭→十五世延赏。《陈氏家法三十三条》载“于今存殁十一代”,证明《义门记》中记载的“十世阔、十一世崇”是对的。《东佳书堂记》中记载的“生灌为高安县丞;其孙避难于泉州仙游,生伯宣”,其中“其孙”多出了一代。扣除多出的一代,《义门记》《东佳书堂记》关于陈阔支陈氏族人世系高度重合。根据历史研究中第一手资料高于第二手资料的原则,我们认为《义门记》记载的更可信,并且它得到了《陈氏家法三十三条》记载的史料证实。</p><p class="ql-block">二、“其孙旺”,即“伯宣孙旺”。《陈氏家法三十三条》《东佳书堂记》《认门记》已经证实陈旺于公元731年“占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此时陈旺已经有十三代后人,陈阔此时只是祖父级的人,陈阔怎么当得了陈旺的祖父?这是子虚乌有之事。</p><p class="ql-block">三、“仲子崇”即陈旺六世孙仲公之子。《陈氏家法三十三条》《东佳书堂记》《认门记》已经证实陈阔与陈崇是父子关系,这纯属张冠李戴。</p><p class="ql-block">四、“其孙旺”,《东佳书堂记》记载“占籍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义门记》记载“徙居于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这两“记”都把陈旺居住地指向“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而且是拥有十三代儿孙的老祖宗。这反证陈旺“占藉”的不是齐集里,而是长乐里,时间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p><p class="ql-block">五、“其孙旺”之迷,到此应该得揭开吧!</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陈旺占藉德安县太平乡,隐居深山老林常乐里,时年也有五十岁左右。这时的陈旺应该年富力强,记忆超群,对自己的父亲(蕴珪)、祖父(才)、曾祖(高)、高祖(叔慎)应该有不是一般的印象。虽然当时,陈旺他们身份不便公开,外人也不知晓,只能过着隐姓埋名的隐居生活,但是自己祖宗是谁是不会忘记的。</p><p class="ql-block">唐大顺初(公元890年)陈崇撰写《陈氏家法三十三条》时,只记载了一世叔明、五世兼公、六世京公、十世阔公、十一世自己崇公。至于七世祖、八世祖、九世祖,陈崇当时应该是知晓的。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当时陈崇可能就不知晓了。因为当时,叔明公儿孙名讳都不为人知,在长乐里的陈氏族人就更不知晓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的名讳了。</p><p class="ql-block">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胡旦“因访名家,得诣陈氏。览世谱,阅家法,询事实,俱知其状”,记载了长乐里两支陈氏族人的不同世系。陈旺支系世系:一世叔慎→二世高→三世才→四世蕴珪→五世旺→六世机→七世蓝→八世感→九世青→十世伉→十一世沂→十二世经→十三世直→十四世才→十五世宗成→十六世溥→十七世江镒;陈阔支系世系:一世叔明→……→五世兼→六世京→七世褒→八世灌→九世镶→十世阔→十一世崇、勋、玫,崇→十二世让、衮、蜕,衮→十三世昉、旸、税,旸→十四世恭,税→袭→十五世延赏。</p><p class="ql-block">值此,“其孙旺”之迷,也揭开了。</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造谱时整理出来的义门陈氏世系:一世叔明(562)(括号内的数字是出生时间,下同)→二世志高→三世才→四世蕴珪→五世兼→六世京→七世褒→八世灌→九世钰→十世镶→十一世阔(824)→十二世檀→十三世旺(685)→十四世机→十五世蓝→十六世感→十七世青→十八世仲→十九世崇(852)→二十衮→二十一世税→二十二世袭→延赏(960)。此世系,对照“四文”不难看出,是毁史灭祖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叔慎公后裔厘正义门陈氏历史,认祖归宗,何来之罪!</p><p class="ql-block">“尊祖敬宗,求同存异,严谨探索,厘正求真”是研究义门陈氏历史人人必须遵守的宗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