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杜牧的诗作,千百年来,是描写清明的最佳之作。</p><p class="ql-block"> 那么,杜牧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p><p class="ql-block"> 1.个人情感。杜牧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的事业不如意,生活也落落寡欢。他在清明时节出游各地,遍访民情,孤身赶路的凄凉让他倍感无穷的离情别绪。这种心情反映在他这首诗中,使得诗篇充满了深深的忧郁和孤独感。</p><p class="ql-block"> 2.社会背景。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p><p class="ql-block"> 3.自然环境。清明时节,春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种景象既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杜牧当时的心情。他在细雨蒙蒙的清明节,想买一杯酒吃,却不见一个人影可以问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出卖酒的村落,这不仅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情怀,也写出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的生活缩影。</p><p class="ql-block"> 4.人生经历。杜牧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挫折。他的曾祖父杜希望在唐开元年间任汾州刺史,天宝五年死于任上,有王维诗歌《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为证。杜牧年轻时候酷爱军事,十分崇拜敬仰其曾祖父。而杜希望长期与突厥人和吐蕃人的中战功赫赫,直接影响了曾孙杜牧的人生志向。因此,他在写《清明》那一年,他踏上了北游并州、汾州之路,除了游历李唐王朝的留都之外,更希望到曾祖父任刺史的汾州和汾阳王郭子仪封地实地凭吊。</p><p class="ql-block"> 总之,杜牧的《清明》是在个人情感、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多重影响下所写的,它既反映了杜牧当时的心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