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清心</p><p class="ql-block"> 文/麦青</p><p class="ql-block">细想起来,人活着,也是活在季节里面的。从幼到老,从年轻到沧桑,季节改变着我们,季节润泽着我们。无论春夏,无论秋冬,我们轮回在季节里,我们呼吸在节气里。</p><p class="ql-block">四季春为首,不知觉,风柔土暖,万象呈新。春季里有几个过度,立春,春分,惊蛰,雨水,再至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一前后(公历 4月 4-6 日),太阳到达黄经 15°时,为清明节气。这时候万物皆洁齐而清明,风和景鲜,万物显新,因此而名。</p><p class="ql-block"> 林子里的空气,稀薄又清寒,透着彻骨,冷冷的,静静的,没有一丝暖意。不经意的动静,不知声在何处,惊了下寂寞,便又恢复了静穆。</p><p class="ql-block"> 树枝,灰在青空,似有萌意,展着一份存在,一份期待,默默的,没有言语。黛青的山谷,林寒涧肃,远远的、挂着细瀑,白白的,若裸体的蜂腰。树下的冻土,凉凉的,冷冷的,也不太硬,没有表情地躺着,凝视碧碧的天空。远远的湿路,是昨日午时晒过后的初醒,上面似又涂了层冰皮,也是寒在那儿,没有什么反应。</p><p class="ql-block"> 微风了下,林子里流动起了呼吸,似熟睡中不经意的一动,便就又安然无声了。树的皮,暴起了层,稍一碰,就掉下许多;另一棵,青青的,直直的,笔在那儿,很精神的样子。四周孤寒又幽僻…….</p><p class="ql-block">远处,一墓新坟,青石立碑,泛着冷冷的清辉,静在那儿。</p><p class="ql-block">城里的天空没有这么清,空气也没有这么鲜,周围也没有这么安静。累了,拾一块不规则的青石,坐下来,望着山。</p><p class="ql-block"> 记得文公重耳,报恩心切,强请曾经与己患难与共、躲在林子里的介子推,出山做官。大搜大索不得,烧林以逼出其母子俩。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以为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大火熄后,上山却见,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去。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痛心哭拜,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胸口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像有东西。掏出是一片衣襟,上面题有一首血诗:</p><p class="ql-block">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p><p class="ql-block">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p><p class="ql-block">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p><p class="ql-block">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p><p class="ql-block"> 翌年,文公上山,见烧焦的柳树复活,又发新枝,犹见子推。他敬重地走到跟前,折下青枝,编圈儿戴于头上。祭后,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古人定清明节,源由于此。一个人,以己之死,谏君为政清明。祭之,以明心志,以清浊心。一个高高的纪念碑,里面埋葬了千千万万个灵魂,是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而死的奠基,是为曾经不清不明的天空以命而血洗的碧蓝。斯今,为了纸堆的金字塔,感恩,已是风干的泪、骷髅的骸、烈士白骨上的红权、大欲惊骇的贪婪……</p><p class="ql-block"> 灰霾的天空,污浊的心灵,蒙蔽了天眼,出卖了良知,牺牲了国权民利而不愧,饕餮了民脂民膏而不恤,水弗清,食弗明,空气中浮游着看不清的幽灵尘埃侵蚀着鲜活绿色的肺叶,爱克斯光再也透视不出清洁的心脏!
</p><p class="ql-block">八百年前,张择端画了幅长达 5 米多的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
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也就是公元 1119 年到 1125 年间,清明时节,
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各色人等,市井百态,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被画卷中梦幻般的繁华
祥瑞之气所迷醉的宋徽宗称这幅长卷为“神品”。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
写“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还专门盖上了特制的双龙小印,将其视为珍宝,收入
秘藏。
我相信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当时大宋经济的繁荣,都城的繁华,民商的富隆,
但这表面的“繁荣昌盛”、“国泰民丰”,“太平盛世”一派“清明景气”下,
似乎是繁华的清明,清明的大宋。然而在这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背后,我们难道也
没有看到画面隐含的惊马闯市、船桥险情、文武争道、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
防涣散、商贾囤粮、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贫富差异等一系列社会问
题吗?
</p><p class="ql-block"> 1126 十一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清明上河图”完工一年之后,北宋都城汴
</p><p class="ql-block">京被金军攻破,共俘虏后妃 3000 余人,男女宗室 4000 余人,贵戚 5000 余人,
各类工匠 3000 余人,教坊 3000 余人,民间美女 3000 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
属数千人;徽、钦二帝等共 14000 余人分七批押往金国(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子)。
</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不过视觉的繁华,过往的云烟。
为了清和明,两个朝代国家分别以此冠以国号,共计五百余年(明 276;清
(268),以表正其治国心志。然而,最终明朝不明,清朝不清,皆家破亡国,明、
清不再。这两个朝代国家,晚年都同患一个病症。
</p><p class="ql-block"> 大明国土面积 1200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两亿之众。然而明末官僚队伍党派
</p><p class="ql-block">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
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不辩是非,不明真相,冤杀崇焕,
君臣疑忌,吴将失意,大明二百年基业毁于一关!</p><p class="ql-block">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意喻,“明”已混浊,唯我可“清”。“取明代之以清”。
</p><p class="ql-block">大清 1300 万平方公里,人口四亿三千万,天蓝地阔,民生众多。然而,清把
</p><p class="ql-block">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制造多起“文字狱”,加强文人控制,导致思想上“万
马齐喑”;在编撰古籍时又大肆销毁古籍。知识分子不敢发表独立见解,钻进故
纸堆里皓首穷经,考究古书。经济闭关锁国,政治腐败黑暗,体制呆滞僵化。大
清浊暗,亡之何其远乎?故尔清朝不清也。
</p><p class="ql-block">地球绕太阳转了多少圈了,没算过;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朝代更迭,兴
</p><p class="ql-block">衰消长,都在它的大轮转动下而衍生着众生的轮回。古人置清明之节,不单为节
气轮回,更有初春的清明之际,天朗气清,景貌清新鲜明,让我们感受天地的昭
示!
</p><p class="ql-block">应当于斯时洗心,心净了,眼明了,视界自然清了。不畏红尘遮望眼,何虑
</p><p class="ql-block">世间起雾霾……</p><p class="ql-block"> 走出林子,暖阳抚上身背。四野明晰,山泉清澈,春光柔媚。顿
</p><p class="ql-block">觉眼前一片明光鲜丽,不由得脱口而出:
</p><p class="ql-block">清山清林,清草清溪,清空清气,清明清心…...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