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忆父亲

CC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 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忆父亲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夕阳透过树枝的缝隙洒落下来,金灿灿的铺满了老屋的房顶,晚霞下的老屋,青砖黛瓦泛着淡淡的光,尖尖的房顶,深蓝色油漆涂面的房脊,木制的窗户,灰黑色混泥土的墙面既古老又厚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屋饱经历史的沧桑和风霜雨雪的洗礼,在现代化的城市面前,显得那么的突兀,那么的斑驳,那么的陈旧……但,老屋每一扇门窗的开合,都记录了我们全家人的幸福和欢乐,每一个老旧的物件都印刻着我们难以忘怀的故事,每一隅角落都有我们儿时嬉戏成长的痕迹,每一块砖瓦都承载了父母对子孙的厚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屋是父母相亲相爱起航的地方,这里有女儿的第一声哭啼,有孙子的第一次呀呀学语,有重孙子的第一回新春叩拜,这里是人世间盛满亲情,最温暖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屋已深深融入了我的血液,他是我生命初始的地方,也是爸爸终老一生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 爸爸的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常说:“你们这代人真幸福呀,不愁吃,不愁喝,有衣穿,有书念,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放猪娃,吃百家饭长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一九二一年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郊区二道岗子屯的一个农户家,家里有父亲母亲和一个弟弟,以种地为生,生活还算富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他小时候也上过两年私塾,学过三字经,千字文,还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后来,当兵入伍参加革命,在攻打长春战斗时负了伤。右手残废,脑部留有弹片,国家认定是二等甲级荣誉残废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人的爸爸铁骨铮铮,意志坚强,负伤后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右手残废了,他的一切生活全靠左手,他逐渐的适应用左手洗脸洗澡,穿衣穿鞋,系鞋带,还学会了单手扶把骑自行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印象比较深的是,爸爸一到冬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时,就早早带上一个厚厚的棉手闷子,特别是在东北的三九天,北风凛冽,大雪拋天,地上厚厚的积雪,爸爸迎着寒风艰难的骑着自行车,下班一到家,就赶快脱下棉手闷子,负伤的右手冻的硬邦邦的,手指头是深紫色的,我给爸爸打盆热水想让他捂捂手,爸爸摆摆手说:“不可以,这样不但不能缓解冻僵的手,还会容易引起皮肤破损,淤血严重。”爸爸说:“没事,搓一搓手,在屋子里慢慢缓一会儿就好了。”爸爸看着我担心忧虑的样子,说:“别担心女儿,没事,这和你们吃冻梨时,不能用热水缓冻梨,要用冷水慢慢缓的道理是一样的。”不一会爸爸的手慢慢地热乎起来,他把手伸过来对我说:“丽华,我的手热了,缓过来了,你摸一摸。”我摸着爸爸温热起来的手,看见他的手由深紫色逐渐变得红润起来,我开心的笑了,爸爸也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用左手写字,他写的字,字体格外奇特,我们都说:“爸爸的字太难懂,看不明白。”爸爸自嘲地说:“我这是梅花篆字,小孩子当然看不懂了。”那时爸爸有空会检查我们的作业,要求我们写字要横平竖直不得潦草,我当时心里很不服气,心想,你写的字弯弯圈圈的,还来要求我们写字横平竖直,可爸爸却十分认真,他拿着一张稿纸,垫在本子上,横竖撇捺的讲解字的写法,每次辅导我们写字都让我们站到他的对面,现在想想,原来左手写字的笔顺和右手截然相反,相对而站笔顺应该是对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他小时候,由于爷爷不愿意在家种地,经常独自出门游走,爷爷一年一年的不在家,家里只有奶奶领着他和叔叔,叔叔比爸爸小两岁,在旧社会,一个女人领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很艰难,在农村除了种地没有别的生活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奶奶是小脚,三寸金莲的小脚是种不了地的,还带着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无法维系生活,没办法,生活所迫,在爷爷走后杳无音讯的情况下,奶奶丢下爸爸,带着叔叔偷偷改嫁他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奶奶带着叔叔的突然离去对爸爸的打击很大,在爸爸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深深的怨恨,以至于他一生都没有原谅奶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其实爸爸对奶奶还是尽了孝心的,只是心中的结没有打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解放后,叔叔找到爸爸,爸爸从叔叔那里得知奶奶的情况。记得,叔叔每年的春天,秋天都要来我家,爸爸在每年的清明和中秋节前后,早早就让妈妈备好了挂面,药品,衣物,糖果,点心等,等叔叔来后,让叔叔给奶奶带去。叔叔没有成家,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岁数大了以后,带着奶奶去了敬老院生活。我赶上两次叔叔来我家,我也买了些食品让叔叔带给奶奶。奶奶很长寿,活了九十几岁,但,爸爸始终未能去见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从奶奶带叔叔走后,爸爸独自一人轮流在本族的叔叔大爷家吃饭。爸爸说:“寄人篱下,瞅人脸色吃饭的日子不好过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那时也就七八岁,个子不高,瘦瘦的,黑黑的眼睛,稚嫩的面孔,不多言语,机灵懂事。爸爸长的很清秀,很讨人喜欢,但,没有父母的孩子谁会心疼你,谁又能多看你一眼,更没人会喜欢你,更何况到人家去吃饭,谁家平白无故的添了一张嘴,时间长了都容不了。过年过节就更难了,哪家婶子大娘看着可怜了,就给爸爸一双人家孩子穿剩下的鞋和一件穿旧的袄,过年了,初一在大爷家吃,初二在叔叔家吃,没人叫吃饭就得饿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爸爸在谁家吃饭也都不白吃,他虽然瘦小,但,很懂事,很有眼力见,他无论去谁家吃饭,一进门就干活,抱柴火,烧炕,喂猪、喂鸡,从不讨人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来,爸爸渐渐长大了就给临近石虎沟屯子的老张家放猪,吃住在老张家的下屋,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天以猪为伴,赶着猪在甸子上风吹雨淋,但,爸爸很知足,总算生活有了着落,能有口饭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很能理解爸爸为什么不接受奶奶,不去见她。一个小孩子心灵反应是最直白的,奶奶领着叔叔偷偷的走了,撇下爸爸一个人,爸爸过着朝不保夕寄人篱下的生活,没人疼,没人爱,没有丝丝温暖,遭受了多少冤屈和白眼,在他幼小的心里承受了多少苦难,这些记忆是很难让人释怀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 流浪乞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十三岁那年,爷爷突然回来了,本想爷爷回来日子会好过了,可爷爷走了这么多年,家里一贫如洗,爷爷是拄着棍子,拿着要饭碗,穷困潦倒的回来了。爷爷回来后生活更加窘迫,没办法,爷爷带着爸爸开始走屯串户的讨饭。爸爸说:“伸手要饭的滋味不好受,碰到好人家,人家会可怜这一老一小给口热乎饭吃,碰到不好的人家,不但讨不到饭,还会放狗咬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5年12月,爸爸跟着爷爷一路乞讨来到长春,那年爸爸1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爸爸跟着爷爷在长春居无定所,每天朝不保夕的到处游走,讨到干吃干,讨到稀吃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渐渐的长大了,不想跟爷爷继续讨饭,不想靠别人的施舍混日子,他想凭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爷爷,于是,爸爸就开始到处打零工。爷爷多年到处漂泊身体越来越虚弱,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干,又不愿让幼小的儿子养活自己就继续讨饭去了。有人说,爷爷一路乞讨去了北大荒,自从爷爷一个人走后,爸爸就再也没见到过爷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他白天到处打零工,晚上找个遮风避寒的地方睡觉,他帮人看过小孩儿,捡过煤渣,拾过破烂,他在煤场装卸过煤,在菜市场送过菜,只要给钱他不挑活,不给钱,管饭吃也行。”爸爸虽然干活很累,很辛苦,但,爸爸不觉累,他认为凭自己双手劳动挣来的饭,吃着心里踏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一直有很深的“穷人”情结。冬天下雪了,他会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说:“下雪了,穷人的日子难熬了。”过大年了,鞭炮轰鸣,喜气洋洋,他也会突然黯然失色的嘟囔一句:“富人过年,穷人闯关呀。”爸爸还经常对我们说:“不要嫌弃穷人,看不起穷人,遇到他们有困难一定要帮助他们,能帮多少,帮多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旧社会的冬天太冷了,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那是真的,三九天,一场大雪过后,一夜之间,路旁,街边,桥下就能看到冻死的人,铁青铁青的脸,硬邦邦的躺在那,冬天穷人的日子真的是难熬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冬天到了,爸爸穿着一身捡来的棉衣棉裤,破旧的棉鞋,外边太冷了,他找到了一个能遮风挡寒的门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一个伪警察署的大门,门前有一个用木板搭的,不大不小的门斗,爸爸说:“他白天在外边干零活,晚上就睡在门斗里,时间长了出出进进的警察,看见一个小孩子冻得浑身发抖的卷曲在门斗里,就叫爸爸进屋烤烤火。”能进屋烤火爸爸想都不敢想,屋子里和外边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屋里太暖和了,爸爸说:“为了能到屋里取暖,他包下了烧炉子的活。”爸爸很机灵,手脚也勤快,他每天把煤炉子烧的旺旺的,那时值班的警察晚上会聚在一起打牌,爸爸就给他们烧水泡茶,去外边买香烟,时间久了,一来二去,爸爸就成了他们的小指使,就这样爸爸连续三年,一到冬天就在警察署过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为了生存不被冻死三进三出伪警察署,“三进三出伪警察署”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爸爸历史问题的罪状,造反派多次批斗爸爸,让爸爸交代在伪警察署的问题,爸爸说;“我当时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冬天为了不被冻死躲在伪警察署的门斗里,我不是警察,能有什么问题。”造反派说爸爸不老实交代历史问题,就为这事,造反派多次开批斗会批斗爸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 学徒三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自进城后,一直打零工养活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他逐渐觉得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要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才行,于是,他就跟了一个包沙发的裁缝师傅学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旧社会学徒规矩很严,拜了师傅就要学徒三年,这三年实际就是师傅家的免费劳动力。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三年,师傅不会手把手的教你做什么,想要学艺,既要有悟性又要有心计,要学会偷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很机灵,为了能学到东西,他付出了不少,他包下了师傅家的所有家务,劈柴担水,喂鸡喂鸭,烧火做饭,看小孩,甚至每天早上还要倒尿罐子,师娘整天把爸爸呼来唤去,但爸爸从不叫累,爸爸总是乐呵呵的,干活从不偷懒,深得师娘喜爱。有时师傅去进料,师娘就主动跟师傅说:“你把这孩子带上,让他和你一起去进料。”时间久了,爸爸一有空就偷偷看师傅怎么干活,从选材,进料,到裁剪,放弹簧,最后包好沙发,爸爸都一一记在心里,慢慢爸爸就学会了包沙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我结婚时做的沙发,一次坏了,老公拆了沙发面,想修一修,可是,不但没修好,想恢复原来的样子也鼓捣不上了,最后还是爸爸来,把沙发重新包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俗话说,技不压人。爸爸学徒不仅学会了包沙发,还会蹬缝纫机,剪裁衣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时候,一次,妈妈买了一块水波纹红色图案的小花布,爸爸三下五除二就裁剪出三件漂亮的衬衫,我们姊妹三人,一人一件,我和妹妹穿上都让人眼前一亮,美的我俩在屋里转来转去,可是,红色图案的衣服穿在弟弟身上,弟弟却有点难为情,爸爸看了看弟弟,笑了笑说:“你看,这衣服穿我儿子身上多好看,你叫小红,穿红颜色的衣服正好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 当兵打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他学徒期满后就离开师傅到处打工,凭自己的手艺吃饭。”爸爸很崇拜手艺人,说:“有手艺的人,一技在身还愁没有饭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时,爸爸到处游走找活干,没有固定的地方,哪里有活到那里去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5年10月,爸爸从辽宁铁岭干活回来,来到卡伦镇,他听乡亲说:“这几天,镇里来了招兵的,说是东北独立团,地上还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炖着猪肉粉条子,只要去当兵随便吃。”爸爸听后就往镇上跑。在镇上街口不远处,围着一群人,一股猪肉的醇香扑鼻而来,爸爸跑上前去,看见一个穿军装的人在讲话,他说:“我们是东北独立团的,是老百姓的队伍,想当兵的跟我们走,每人发一身军装,一双布鞋。”说着拿着一个大碗,盛了一碗猪肉粉条子,还拿了两个玉米面饼子,说:“凡是当兵的,一人一份伙食,吃饱了跟部队走。”爸爸凑上前去问:“现在报名啥时出发?”一个军人回答:“现在报名,今晚就坐马车到部队”。爸爸说:“好,我报名。”那个军人立刻端上一份伙食,并大声地说:“欢迎你到部队来。”就这样爸爸当晚就坐大马车到部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入伍后,部队首长觉得爸爸有文化,会写字,能读书看报,就让爸爸到警卫营当通讯员,和爸爸一起入伍的人,多数不识字,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些人都直接到连队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到部队后,因有些文化很快就在警卫营的二连一排当了班长,他所在部队1945年是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11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后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爸爸是四野一纵二十二师警卫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1945年当兵后,一直在东北民主联军(四野)一纵二师警卫营,他跟随部队转战在黑山白水之间,他经历了一战四平解放战,二战四平保卫战,三战四平攻坚战,四战四平收复战。他参加过焦家岭战斗,德惠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12月我家下放到德惠达家沟公社时,爸爸说:“当年他们的部队就是一直活跃在这一带,每天除了打仗就是急行军,天天披星戴月的走,部队攻打过焦家岭山头,在德惠与国民党军队激烈交锋。德惠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和焦灼,部队多次攻城都被国民党部队的火力压了下来,伤亡很大。”爸爸说:“我在警卫营看见部队一波又一波的战士往上冲,战斗结束后好多战友没见回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革命意志坚定,作战英勇顽强,经过战斗洗礼,1947年8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3日荣获二等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8年5月24日,在爸爸授嘉奖的第二天,在收复大房身飞机场,攻打长春战斗中被炮弹击中,炮弹炸伤了爸爸的右手和右脑,伤势严重,从战场上被抬了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负伤时是东北民主联军(四野)一纵二师警卫营二连一排二班的班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时候常听爸爸讲战斗故事,他经常告诫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爸爸说:“你们能坐在教室里读书,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能吃穿无忧的幸福快乐成长,知道吗,他是多少战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畏牺牲,一寸一寸土地的争夺,一枪一枪的与敌人拼杀,血洒战场换来的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当年有多少战士入伍时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的才比那枪高出一点点,满脸的孩子气儿,他们没有经历过战斗,更不知战场的残酷,但,只要部队一声令下,他们就勇敢的杀向战场,个个毫无畏惧迎着枪林弹雨拼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我们这些老兵到战场,会根据地形地势做掩护,新兵没有这个意识,很快就会暴露自己,一阵炮弹袭来,他们就倒在血泊里,老兵看到心都在滴血,为战友报仇,为孩子们报仇,拼了,老兵们,不顾一切的杀敌,杀得眼睛都红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杀一群是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在收复大房身飞机场攻打长春的那次战斗中,他所在的四野一纵二师遭到了敌军的突袭,战斗打得很残酷,部队伤亡很大,部队命令警卫营出击。”一般情况下警卫部队是不上一线的,爸爸意识到战斗吃紧了,接到命令后,立即带着自己的警卫班冲向一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24日傍晚,大房身飞机场战斗打响了,机场那边炮火轰鸣,火光冲天,爸爸的部队在小合隆一带与国民党部队遭遇激烈交火,战斗中爸爸看见周围的战士被机枪扫射,炮弹轰炸,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爸爸不顾一切的向敌军开枪投手榴弹,这时就在爸爸身边不远的地方,一颗炸弹落地,爸爸只觉得轰的一声响,眼前一黑,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爸爸中弹负伤后是被担架队抬下战场的,醒来后已在医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后来回忆说:“他带的一个班战士只有他一个人炸伤被抢救下来,其余的人都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永远的终止在那片黑土地上,其中就有刚入伍不久,还叫不上来名字的新兵。”爸爸每说到这里都表情凝重,眼里噙着泪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问爸爸:“你上战场害怕吗?”爸爸说:“害怕没想过,战场上炮声枪声火光一片,一个班的战友,眼看着一个个的倒在你的眼前,看到战友倒下,顾不上那么多了,只想杀敌报仇,端起枪就突突,拿起手榴弹就投,都打红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被炮弹击中伤势很重,右手被炸的血肉模糊,右耳后几个弹片深深扎入头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头部的碎小弹片清除了,但,有一个较大的弹片没能取出来,这块单片伴随爸爸一生,每当阴天来临,要刮风下雨下雪时,爸爸就会提前感知。爸爸的右手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但,没有回复原来的功能,整个右手残废了,僵硬,打不了弯,不过血,不吃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身体的残疾并没有打垮爸爸,爸爸很乐观,他说:“好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了,我虽然被炮弹炸伤,但,我活下来,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想一想,倒在血泊中的战友,我这点伤算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经过治疗伤势逐渐好转,部队又安排爸爸在在桦甸荣誉军人疗养院疗养,并先后任排长,营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身体痊愈后,1949年建国前夕,转业到吉林省建委工作,工作地点吉林市,后来吉林省的省会迁往长春,吉林省建委也搬迁到长春,1952年爸爸和妈妈结婚后就一起来到长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五 父母爱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我这辈子很知足,一个放猪娃,经过战斗洗礼,成为共产党人,有了老婆孩子,有了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放猪娃的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负伤后,经过医院治疗和疗养院休养痊愈后,组织分配爸爸到吉林省建委工作,行政级别十五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右手负伤后改成左手写字,建委会议多,要记录,爸爸写字速度慢,很不适应,爸爸向上级申请,要求到下属企业业务部门做具体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根据爸爸的请求,上级把爸爸调到吉林市吉林省建筑公司材料科工作。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爸爸即刻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姥姥家在吉林市上海路上开了一个食杂店,爸爸每天步行上下班经过这里,爸爸经常到食杂店买些日用品和食品,一来二去爸爸和姥爷就很熟络,姥爷常夸爸爸人长得清秀,待人温和,又不失军人气质,只是手有残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姥爷是山东大汉,在我记忆里,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说话很洪亮。早年,姥爷是和他的两个弟弟一起闯关东来到吉林市。姥爷是厨师,做了一手好鲁菜,他到处打工做菜,逐渐有些积蓄,就开了一个食杂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姥爷哪点都好,就是重男轻女,他供舅舅读书,妈妈读完高小就不让妈妈继续读书了,让妈妈在家帮他打理食杂店,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二叔家的一个妹妹,报考了会计学校,她不愿意学会计,可学费都交完了,不学也不给退,就找到妈妈,让妈妈顶替她去学习,妈妈刚开始有些犹豫怕姥爷不同意,妹妹说:“不用你交学费,你顶我名字去学习,跟你爹说清楚会同意的。”姥爷知道这件事后,真的没有阻止妈妈,但,告诫妈妈,去读书可以,食杂店的活不能丢,就这样,妈妈捡了个学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很快就在会计学校毕业了,毕业后分到爸爸的建筑公司工作,奇怪的是妈妈没有去财会部门,不知为啥被分到公司医务室做护士,妈妈很郁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上班一个多月了,一天,爸爸下班到食杂店买东西,看见妈妈在店里,就问:“你会计学校毕业分到什么单位了?”妈妈说:“省建筑公司。”爸爸一听这不是他们单位吗,就说:“这是我们单位,你分到哪个部门了?”妈妈说:“我学会计的,不知为啥让我到医务室当护士。”爸爸说:“你别着急,明天上班我给你问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妈妈刚上班不久,办公室就通知妈妈去公司材料科报道,妈妈接到通知很高兴,脱下白大褂就到材料科报到去了。就这样妈妈结束了近二个月穿白大褂的护士生涯。后来,妈妈每每提到医院的护士,就会说;“想当年我也是白衣天使呀。”妈妈的这种护士情怀,在我心灵深处播下了种子,我从小就渴望学医,我渴望穿着白大褂,像白求恩一样救死扶伤。但,社会的发展并没有让我如愿以偿,使我的人生留有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到材料科报到后才知道,材料科科长是爸爸,科里共有五六个人,妈妈去后做材料预算工作。妈妈后来跟我说,是爸爸找领导,把她要到材料科的。原来那次招工多招了两个人,医务室缺护士,就让妈妈去医务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人长得漂亮,高个子,瓜子脸,大大的眼睛,梳着两个麻花辫,妈妈不善言语,但脸上总是面带微笑,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领导交办的任务,总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不久就脱颖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科长的爸爸,工作上特别关爱妈妈,经常询问妈妈的工作情况,工作中有什么难题,什么困难,让妈妈及时向他汇报。科里的同志早都看出了爸爸的心思,凡是需要请示科长的事,都让妈妈去,妈妈刚参加工作,并没有多想,每次都跟爸爸认真请示汇报工作。妈妈并没有在意爸爸对他的关照,本来他们也并不陌生,每天上下班他们都一路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是荣誉军人,在单位威信很高,那年已经三十岁了,这么大的年龄还没成家,单位领导和同志都很关心爸爸的婚姻问题,当得知爸爸对妈妈有意时,都想积极促成爸爸和妈妈的婚事。公司领导给爸爸科里的同志下达了任务,让他们必须做好妈妈的工作,促成爸爸和妈妈的婚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天下班,爸爸科里的一个叔叔让妈妈留下来,他和妈妈说了一下工作上的事情,然后问妈妈多大了,有没有对象。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刚二十岁,还没对象。”那个叔叔接着说:“二十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我给你介绍一个。”没等妈妈说话,叔叔又抢着说:“你看咱们科长行不行。”妈妈听后脑袋轰的一声,脸也刷的一下红了起来。这事让妈妈很意外,太突然了,妈妈当时就蒙了,不知所措的嘟囔着跟同志说:“这事我得回家问问我爹,我的事我爹说了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件事,妈妈回家后并没有跟姥爷说,妈妈本来就内向话语不多,好几天都闷闷不乐,而且那几天上班出门很早,下班总是晚回来,姥爷察觉到不对劲,一天,妈妈下班姥爷就问妈妈:“你这几天咋啦,遇到什么事了?”妈妈说:“没啥事,单位忙。”姥爷又说:“这几天怎么没见你们科长来买东西。”妈妈听到姥爷说到爸爸,脸腾的一下就红了起来,应付着姥爷说:“人家是领导,工作忙呗。”姥爷说:“你们科长是个好人,仁义,善良,帮了咱大忙,你要好好干,别辜负人家。”妈妈听到姥爷夸奖爸爸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乱跳。妈妈这两天一直在躲着爸爸,上下班绕着大弯儿走,工作上的事也憋着尽量不去找爸爸,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总得面对呀,同志说了好几天了,也得给人家回话呀。于是,妈妈狠了狠心跟姥爷说:“爹,我有个事跟你说。”姥爷说:“啥事。”妈妈说:“单位人给我介绍了对象。”姥爷说:“好事呀,什么样的人?”妈妈接着快速说:“你认识,是我们科长。”妈妈说完如释重负,低头摆弄着衣角,姥爷问:“就是你现在的科长吗?”妈妈说:“是他。”姥爷听后停顿了半天说:“找对象是你个人的事,只要你愿意,我没意见。”又说:“你们科长这个人是国家的功臣,你要想好了,他负过伤,有残疾,比你年龄大。”(爸爸比妈妈大了10岁。)妈妈说:“想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没有想到姥爷这么痛快就答应了,悬着的心平稳了。第二天,妈妈回应单位的同志说:“我爹让科长休息日去家里吃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和妈妈的婚事轰动了全单位,组织上很快就给爸爸分配了婚房,择了一个吉日,单位领导证婚,同志们热热闹闹的把爸爸妈妈送进了洞房。爸爸说:“当时他和妈妈结婚很简单,就是各自带了一套铺盖,添置了一些生活用品,单位的房子配有简单家具,有床,桌子,椅子等。”不过,爸爸还是很神秘的跟我们说:“我结婚是大龄青年了,有点自己的小积蓄,除了点儿现金外,我还有一个外蒙纯毛毛毯,一个日式糖罐,一个实木书架。”爸爸好有心计呀,他为自己成家早有准备。爸爸的这些东西我都见过,也用过,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心计妈妈说:“你爸呀,太有心计了,我刚参加工作,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能遇到你爸,我以为就是顺路相遇,谁知有两回,我明明看见你爸一下班就走了,我加班走的晚,竟然在半路又遇见你爸了。原来你爸是特意在半路上等我,遇到我还说:“真巧,正好一路,送你回家。”我当时还信以为真了。 妈妈每每说到这里,都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总是会露出幸福的笑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妈妈在职场上相遇,缘分让他们演绎了一场完美浪漫的爱情。爸爸和妈妈恩恩爱爱的过了一辈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六 文革风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风暴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大字报,批斗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斥了浓烈的阶级斗争的火药味,‘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夺权,造反,打倒一切走资本道路的当权派,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并未触及到爸爸,爸爸雇农出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历史清白,又是荣誉军人,革命功臣,造反派只是让爸爸靠边站,可是,后来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造反派罢了爸爸的官,撤了爸爸的职,几个激进的造反派,看见爸爸档案中有进出伪警察署的记载,就揪住这件事不放,大会小会批斗爸爸,让爸爸老实交代历史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人出身的爸爸,性格倔犟,铁骨铮铮,他经常说:“人活着就要有骨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在批斗爸爸的会上,造反派让爸爸交代历史问题,爸爸说;“我从小放猪讨饭,二十几岁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扛枪打仗,在战场上负伤,被抬下火线,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是共产党给了我新的生命,我历史清白,我拥护热爱共产党,我没啥历史问题,你们是打不到我的。”又说:“当年我在战场上拼杀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刚硬的话语激怒了造反派,造反派疯狂了,几个人上前按下爸爸的头,让爸爸九十度大弯腰,造反派声嘶力竭的叫着:“打倒走资本派,走资派不老实,就叫他灭亡,打倒走资派!”一个造反派还高喊:“把他揪出去游街,抄家!”爸爸听到喊声从地上拿起工作包就往门口走,不知为啥,刚才还喊声一片的批斗大会,倏然安静下来,爸爸在前边走,没有一人跟着,爸爸也觉得奇怪,以为发生了啥事,会场沉寂了片刻,造反派突然反应过来,上来几人把爸爸揪了回去,高喊着让爸爸低头认罪,老实交代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天晚上,爸爸回到家让妈妈做了两个菜,温了一壶酒,一边吃饭,一边说:“原来造反派也是纸老虎,开批斗会,口号喊的挺响,说要抄家游街,我抬脚就走,他们没有一个人跟着走,一群跳梁小丑。”我们听后都很开心,为爸爸的英雄行为拍手叫好,可妈妈听后一脸的惊恐,对爸爸说:“你千万不要惹造反派,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爸爸说:“怕什么,我扛枪打仗,历史清白,为党工作多年,他们还能把我怎么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深知爸爸的犟脾气,让他低头认罪那是不可能的,也正是爸爸的一身凛然正气,铮铮铁骨,造反派也对他无可奈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6年12月29日爸爸停职反省,1967年1月28日被罢官,下放到工人班组劳动改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罢官后下放到房管所维修班劳动改造,每天穿着工作服,拎着一个帆布兜,兜里装着手套,围裙,饭盒,天天走路上下班。爸爸很快就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工人师傅知道爸爸的手有残疾,不让爸爸干重活,工人师傅说:“你就在班组呆着,不用干活,造反派来了有我们呢。”造反派经常来检查监督爸爸,让爸爸汇报思想改造情况,规定爸爸,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每天要早请示晚汇报,时时刻刻接受工人阶级的监督改造。工人师傅很看不惯造反派的嘴脸,造反派每次问:“走资派有什么新动向。”工人师傅都说:“没发现有什么新动向,每天都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工人师傅对爸爸很尊重,认为爸爸是革命的功臣,他们从不训斥,刁难爸爸。那一阵子爸爸很轻松,每天不用没完没了的写认罪材料,不用天天开批斗会,不用时时瞅造反派的嘴脸,每天按时上下班,爸爸说:“我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出身,干活是本分,干点活很舒服,回归劳动人民挺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运动轰轰烈烈不断地向纵深发展,造反派觉得爸爸没有触及灵魂,没有被斗倒批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的长春,隆冬数九,冰封大地,寒风刺骨,家门口的大杨树上的几只乌鸦煽动着翅膀,鼔动着双腮,不时地发出哀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造反派通知爸爸参加第二天在地质宫召开的,长春市百名⾛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批⽃⼤会,被打倒的市级领导,各局当权派都纠集在一起,批斗大会后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街。妈妈知道后,赶紧翻箱⼦找棉⾐,棉裤,棉⼿套,尼子围脖。游街时爸爸要在大解放敞篷汽⻋上,挂着牌⼦迎着寒⻛站在最前边,时间⻓了会冻僵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的牌⼦是造反派做的,⽊头框上钉上厚⽊板,刷上⿊漆,写上名字,名字上打上叉,横五六十公分长,竖四五十公分高,牌⼦上拴个细铁絲。这个⽤细铁丝做的牌⼦挂在脖⼦上,轻了会勒一道红印子,重了会勒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早上,爸爸吃完早饭,把我叫过来说:“丽华,今天要带好弟弟妹妹,听到有游街的赶快带着弟弟妹妹回家,回家插好门,不要出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时社会上,每天都有抄家游街的,我家住的前两条街是省委干部宿舍,经常能看到我同学的家被抄,爸爸妈妈被游街,看到一群小野孩围着当权派子女,大声吼:“打倒XXX,你爸(妈)是反革命。”每看到这里我的心都在打颤,我天天祈祷,造反派千万不要抄我家,不要游斗爸爸,心里一直充满了恐惧,想想那时我才十三四岁,还是一个小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嘱咐完我,妈妈就帮爸爸穿好棉⾐,棉裤,套上尼⼦⼤⾐,把围脖围在脖⼦上,又多围了两圈,让爸爸戴上棉⼿套,临⾛时妈妈⼜嘱咐爸爸说:“批⽃牌⼦⼀定挂在⼤⾐领⼦外边,别勒坏脖⼦,棉⼿套不要摘,你那只⼿没知觉会冻坏的。”爸爸说:“放⼼吧,我知道的,今天批⽃会的主⻆不是我,他们不会对我咋地的。”说完爸爸拿着批⽃牌⼦⾛了,妈妈望着爸爸⾛远的身影,满脸的担忧和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化大革命社会上成立了诸多造反派,保皇派组织和各种战斗队,刚开始还是大字报辩论会,后来就发生武斗,每天都能听到武斗的枪响,子弹随时从头上飞过。老百姓家家门窗紧闭,窗户用大棉被堵上,屋内的电灯,用一个自做的灯罩围上,晚上尽量不开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家住二中附近,一天半夜,外边突然想起枪声,爸爸听到枪声立即把我们从熟睡中叫醒,随后把我们都叫到小北屋,告诉我们说:“别怕,不要出声,老实在屋里呆着,小北屋安全。”我们躺在小北屋炕上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妈妈坐在我们身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时,只见爸爸轻轻地走到南屋窗前,从侧面掀开窗帘一个小角,偷偷窥视着外边的动静,不一会儿爸爸回来说:“外边有十几个学生,手拿着枪支不断地向二中院内开枪,嘴里还喊着,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吧,这伙人喊一阵打一阵,随后向学校大门跑去。”爸爸说着说着,就听见二中院内一声炸响,爸爸赶紧又走到南屋窗前,掀开一角窗帘看见二中操场上火光冲天,还伴有稀落的枪声,学校变成了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早上,邻里们都聚集在街旁,讲述昨晚发生的事情,原来昨晚是造反派的一次午夜行动,二中校内是右派,也就是保皇派,在校外攻击学校的是左派,也就是造反派,他们经过一夜的激战,造反派攻占了学校。就是那天晚上的一声炸响,一个年轻的少年倒在了血泊中,永久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真佩服爸爸的勇敢,武斗期间家家户户的人都老老实实的躲在屋里,谁敢窥视外边的动静,爸爸经历过战争,这点枪声对他来说根本不构成威胁,爸爸曾为牺牲在战场上的孩子报仇拼杀,但,看到武斗倒下的孩子,爸爸还是一声长长的叹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的性格太倔犟了,一辈子无所畏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天,社会上造反派到家⾥撵我们搬家,说:“⼯⼈阶级没房住,⽼少三代挤在⼀铺炕上,你当权派家五⼝⼈住两间房,还有单独厨房,室内侧所,你必须把房⼦倒出来让给⼯⼈阶级住。”说着就往屋里闯,爸爸拦在门口说:“房子是单位分配的,你们没有权利收我的房子。”爸爸坚决不同意倒房⼦。造反派怒了,⽓急败坏的说:“勒令你三天搬家,三天后我们来收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造反派⾛后,妈妈怕爸爸得罪造反派吃亏,就说:“我们倒房⼦搬家吧。”爸爸说:“往哪搬?我们⼀家⼤⼈孩⼦住露天地呀?坚决不搬。”爸爸⽓的⼀宿没睡,妈妈陪爸爸坐了一宿一直到天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早上,中央发布了新闻,不许造反派抢夺民房,霸占⺠房,文件发布的太及时了,简直就是及时⾬,三天限期到了,造反派没有赶我们搬家,是党的政策救了我们⼀家,没让我们流落街头,更是爸爸的勇敢顶住了造反派的疯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常说:“人,不能软弱,横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爸爸的人生中就没有软弱二字,他在儿女的心中永远是强大的代名词,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爸爸在身边,我们就心安,人生的至暗时刻,只要想到爸爸我们就不畏艰险,信心百倍,重新燃气生活的勇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七 五七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4月22日,单位革委会宣布爸爸的历史问题查清了,爸爸从走资派中解放出来,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爸爸作为单位领导干部代表,与单位群众代表,造反派代表,一起主持单位革委会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天天和造反派在一起工作很别扭,看不惯那些阳奉阴违的人。”人们都知道爸爸刚直不阿,爱恨分明的性格,尽管那些揪斗爸爸的跳梁小丑不见了往日的威风,对爸爸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但,爸爸还是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共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10月份,长春市建筑系统根据中央精神,动员干部下放走五七道路,这次下放要求“四带”,即带家属,带户口,带粮食关系,带组织关系,直接插队落户到农村生产小队,这就意味着下放干部的城市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干部身份转变为农民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本不在下放人员之例,政策规定老弱病残者除外,爸爸是荣誉残废军人,不属于下放人员,但,文革的遭遇让爸爸觉得人心险恶,实在是太寒心了,爸爸说:“革命者四海为家”,又说:“哪块黄土不埋人”。爸爸毅然决然的申请下放走五七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10月,在长春市建筑公司大礼堂,举行了长春市建筑系统干部下放走五七道路的动员大会,会上,爸爸作为领导干部代表,我作为家属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我和爸爸明确表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走五七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动员大会后,爸爸妈妈相继办好了组织关系,工资关系,户口关系,粮食关系,我们姊妹三个都办了转学。我当时读初中二年,再有一年就初中毕业了。七零年初中毕业生,国家政策‘四个面向’,可以推荐去工厂,大学,参军还有下乡。我转学时班主任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跟家走,留下来,还有一年就毕业了,你们这届毕业生可能四个面向。”我说:“我也想留下来,我家亲戚也让我留下来,可我爸不同意。”班主任和一旁的老师说:“这是我班的好学生,走了挺惋惜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就是这样,他认为,一家人就该在一起,他在哪,老婆孩子就在哪,一个都不能少。爸爸说:“一家人活就活在一起,死就死在一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我问过妈妈,我说:“妈,当年的政策,我们家不在下乡范围之内,完全可以不下乡,爸爸要下乡,你为什么不阻止他?”妈妈说:“你爸每天上班,和造反派在一起,造反派天天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烦得慌,他不愿意和造反派共事,另外,他的犟脾气,他说走,谁也拦不住。”我又说:“妈,你当时没想过,这一走,我们从城市到了农村也许就回不来了。”妈妈说:“没想那么多,只要跟着你爸,你爸顺心,一家人在一起就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现在想一想,爸爸的做法是对的,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家就温暖,心就有归处,我们姊妹三个来到农村,尽管生活艰苦,环境变化很大,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苦”,依旧每天无忧无虑的快乐健康成长,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依旧阳光灿烂,我们深深的感到,有爸爸妈妈保护的孩子真好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12月23日,是长春市首批五七干部下放集体出发的日子,爸爸作为长春市房地局下放五七干部的领队,带着我们全家告别了我们姊妹三个出生成长的城市——长春市,奔赴德惠县达家沟公社李家大队六小队落户,那年我16岁,弟弟11岁,妹妹8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永远忘不了出发的那一天,这一天,爸爸妈妈早早就起来了,把家里打包好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搬到门前马路边上,爸爸单位来了一辆大客车,两辆解放牌货车,其中一辆还带着挂车。马路上聚集了很多送行的人,有爸爸单位的同事,街坊邻居,亲戚,还有大院里我的同学,闺蜜,大家动手把打包好的东西一件一件装上车,还装了满满的一挂车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把我叫到一旁说:“丽华,一会我们就出发了,我带两个解放车走,你们三个跟妈妈一起做大客车走,一路上,你要帮妈妈看好弟弟妹妹,车上还有一些零散的东西。”我说:“知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虽然要离开城市了,但爸爸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悦,那天来送我们的邻里特别多,整个大院的人都来了,爸爸脸带微笑和亲朋好友一一握手告别,别人家下放哭天喊地,难舍难分,我家下放没有一点悲伤和恋恋不舍,好像是逃离了久困的樊笼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的冬天,雪下的特别大,狂风裹挟着暴雪铺天盖地,天气格外的寒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长春到达家沟公社约130公里左右,现在开车不到两小时的路程,有高速公路一路畅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时不行,路况不好,走了一段国道后,下道走乡路,我们要去的达家沟李家大队,那一带属于丘陵地带,要翻山越岗,装着东西的大解放货车爬坡还可以,我们坐的客车开起来就很费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客车行驶在乡村土路上,不断的颠簸摇晃,厚厚的积雪上印着深深的马车辙,溜光锃亮,客车骑着车辙开,不时地在原地打滑‘纺线线’,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过不去的坎,大人们要下来推车助力,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还有几道岗要翻,大家心情不免有些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在这时爸爸和我们联系上了,李家大队的民兵营长和妇女队长来接我们了,他们和妈妈打着招呼,说:“前边的路很难走,要翻几道岗,客车恐怕开不过去。”又说:“王连长(爸爸被任命为公社五七连连长)告诉大客车不要往前开了,大人和孩子下车,走着去李家屯,送行的亲戚朋友随客车返回长春。”妈妈问:“还有多远的路?”民兵营长回答:“大约七八里的山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整理了一下我们三个孩子的行装,又与亲朋好友说明情况,一一道别后,大客车调头回长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接着出发,我和弟弟紧跟民兵营长的脚步,妈妈牵着妹妹的手和妇女队长走在后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冬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随着夜幕的降临,它慢慢地升起,一轮皓月似银色玉盘挂在高高的夜空,满月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城市出生长大的我们,从没见过这样深邃旷达,晶莹透彻的夜空,‘月亮走,我也走’一边走,我们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完全忘却了北风刮在脸上的刺骨冰冻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到达小李家屯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爸爸早已把东西卸下车,安放好了,屋里生好了炉子,暖暖的,房东为我们准备了热乎乎的饭菜,爸爸把我们迎进农家小院,挨个扑打着我们三姊妹身上的尘土和冰霜,然后大声说:“进屋,开饭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路的冰天雪地,车马劳顿,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见到爸爸后的喜悦,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萦绕在我们的身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八 乡下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12月到1972年4月,我们随爸爸妈妈在乡下生活了近两年半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乡下,爸爸要求我们和贫下中农的孩子打成一片,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爸爸说:我就是农村出生的孩子,在庄稼地里长大,劳动是我的本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你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又说:“你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道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庄稼怎样成熟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告诫我们,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去掉身上的娇气和小资产阶级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清晰的记得,乡下屯中的路,满路的猪屎狗粪,大雨过后,人畜共行,简直就不知从哪下脚,一双雨靴在泥泞混沌的道上,走不多远就变成水泥靴子了。还有乡下的厕所简陋不堪,用秫秸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地坑,上边有两块木板,冬天冻屁股,夏天苍蝇轰轰蚊虫叮屁股,臭烘烘的,我每次上厕所都要捏着鼻子,屏住呼吸,不敢喘气。我跟爸爸说:“乡下厕所为什么是这样呀?”爸爸说:“乡下的厕所是农家肥的来源,家家户户把农家肥积攒起来,开春种地施在土地上,比化肥好,即不伤土地,又多打粮食。”爸爸又说:“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爸爸说我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农村上中学,学校离家十一二里路,屯子里没有上初中的学生,我要一个人翻过一道山岗,到葛家屯,才有同学。冬天我是第一个迎着朝阳踏雪出村的人,夏天我要一个人穿过青纱帐,下大雨了,小桥断了,我要脱下鞋淌水过河,上学路上经常能看到狂跑的狗,我跟爸爸说:“要是遇到疯狗咋办呀?”爸爸笑着说:“别怕,遇到疯狗你就拐着弯的跑,疯狗眼睛是直的,它看不见两边的东西。”上学路上更让我紧张的是,要路过一片坟地,大大小小的坟丘隆起的土堆下面,裸露着白色的棺材板,每天走到这里吓得我撒腿快跑。我跟爸爸说路过坟地很害怕。爸爸跟我说:“坟地怕什么,你是活人,他是死人,你站着,他躺着。”我说:“我是小孩,胆子小当然害怕了。”爸爸说:“不小了,当年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扛枪打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当时很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这么不心疼他的女儿,现在想一想,爸爸这种对子女意志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磨砺,是对的,在我的人生路上,无论是知情岁月还是生活中的坎坷经历,都使我有了较强的抗风险和抗挫折的能力,在这里,我要感恩爸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九 痛击乱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七十年代初的农村,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还没有根除,农民的思想意识落后,小农意识严重,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受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零年初,有一批知识青年要落户公社,公社指派李家大队安置十几个长春下放的学生,爸爸和大队韩书记领到任务后,速回李家大队,紧急召集各小队队长,召开会议落实任务。会议在大队部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会上,韩书记传达了上级文件和公社要求,爸爸又重点讲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毛主席的号召,青年学生到农村来,与贫下中农相结合,是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爸爸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说:“这些孩子也就十五六岁,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来到我们这里,我们一定要关心爱护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孩子。”各小队队长,先后发言,坚决拥护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可就是没人表态本小队接受知识青年,小队长们说:“我们对党的方针政策没有异议,坚决拥护,可我们小队人多地少,又来十几个年轻学生,我们承受不了。”有的说:“我们小队土地贫瘠每年打的粮食社员口粮都不足,学生来就更困难了。”有个先进小队队长发言,实在没有借口了,就说:“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没说到我们小队来,我们都是大老粗,领导不了这些青年学生。”总之,就是不愿意接受这些学生,顾虑是,这些学生要参与他们的年终分配,十几个壮劳力不但要分配口粮,还要与全体社员共同分配生产队的收入,添人进口,土地不长,粮食打的一样多,个人收入就必然减少。会议开了两天没有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和韩书记决定召开党支部大会,会上说:“党员小队长,必须无条件接收安置知识青年,这是政治任务。”这时,我家居住的六小队李队长,第一个站起来表态,他愿意接收这批知识青年,在六小队设立集体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这两天,爸爸做了李队长思想工作,一是说,这是政治任务,党员干部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说,青年学生的到来,不就是分吃分喝,也给生产小队充实了新鲜力量,国家还有好多政策要下达,知识青年第一年吃供销粮,国家发放,集体户盖房子,国家给拨款,另外,六小队生产生活有困难,公社和大队会给与你们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为农业学大寨,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农民的精神生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知识青年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是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鬼,不信神。他对农村愚昧的旧风俗坚决抵制,对肆虐的歪风邪气坚决打击,对狭义的小农思想予以纠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我家下放的李家小队,由于地处偏远,有病要到二十里外的公社就医,大队只有一个赤脚医生,生病只能做些简单的处置,加之,人们思想陈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有病不去卫生院看病,找来巫医跳大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次,生产小队长家的女儿病了,发烧,昏睡不醒,找来跳大神的巫医,让姑娘在炕上盖上棉被,闷在被窝里,巫婆屋里屋外的走,嘴里不停地念着咒语。爸爸知道后和民兵营长赶到小队长家,制止了巫医,让巫医赶快把捂在女孩子身上的棉被掀开,女孩子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双眼紧闭。爸爸痛斥说:“这样用棉被把孩子闷在炕上,不透气会死人的。”爸爸让民兵营长把巫婆带走,对女孩的父亲说:赶快找大队医生过来看病,不行套车去公社卫生院,别当误了病情。”后来女孩到公社卫生院诊断,高烧,肺炎,如果不是爸爸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之后,大队组织批斗了巫医,刹住了有病不去医院看病,找巫医跳大神的迷信歪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零年,大李家屯的一个农户,哥兄弟五六个,儿孙一大帮,老母亲九十多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说是老母亲咽气了,一大早就把老人装入棺木,乡亲们去他家吊唁,有人听到棺材里有响声,说是‘炸尸’了,爸爸知道后和大队民兵营长,立即赶到农户家,命令即刻打开棺木,几个儿子不肯,爸爸和民兵营长不顾阻拦强行打开棺木,看见棺木里躺着老人,胸前还放着一个铁犁头,胸口微微起伏,就问:“老人还没断气,为什么胸口放铁犁头,这不是要老人命吗!”老人儿子说:“老人‘炸尸’了。”爸爸气愤极了,立即让人把老人从棺木中抬出,抬到屋里炕上,老人慢慢苏醒过来,获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和民兵营长,把他们哥几个带到大队部,狠狠地训斥,警告他们,这样对待老人是违法的,这是蓄意谋杀,要负法律责任。又说:“你们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不亏心吗?这样做天地难容。”哥几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表示,从今以后,善待老人,好好伺候老人。爸爸警告说:“从今往后,老人在你们手里不得有半点差错。”爸爸让他们哥几个写了检讨书和保证书,又让他们去各小队做认真的检查和保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老太的‘炸尸’案被爸爸整治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东北农村过大年十分喜气热闹,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收获了一年的丰收喜悦,忙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这也是一年中农民最安逸清闲的时候,也是乡村聚众赌博最猖獗的时候。聚众赌博,赌徒不但输掉一年的口粮,还把媳妇当赌注押上,赢者拐跑媳妇,输了剩下嗷嗷待哺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家居住的李家六小队,有个李老蔫,自从粮食打下来分到家,就有人隔三差五到他家背个粮食口袋折腾粮食,每次外人到他家折腾粮食,他家就会打的鸡飞狗跳,媳妇哭,孩子叫。爸爸知道后对他多次进行批评教育,当时他痛哭流涕表示绝不再赌了,一定和老婆孩子好好过日子,可是没多久就赌瘾发作,一年的口粮刚分到家里就开始赌,粮食赌光了,把媳妇也押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天,我们刚吃完晚饭,大队来人找爸爸,让爸爸即刻去大队,爸爸对妈妈说:“晚上开会晚了就不回家了,不用给他留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来,这天,有人举报豹虎山屯有个赌点,这几天,天天有人神出鬼没的出入。爸爸和大队民兵营长接到举报后,立即研究部署决定彻底端掉这个赌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天晚上,爸爸和民兵营长就部署民兵,早早埋伏在农户院子的周围,夜幕降临,天逐渐黑了下来,农户家大门紧闭,窗户用棉被堵的严严实实,一点光亮不透,主人不时地开着门,小声的叫住看门的狗,赌徒们偷偷摸摸的溜到农户家。八点钟左右,埋伏的民兵报告,有十多个人进入农户家,现在农户家烟囱不冒烟,窗户没有亮,一条大黄狗守在门口,很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和民兵营长认真听了汇报后,详细分析了案情,决定突袭赌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和民兵营长带领民兵快速来到农户院外,一路民兵,在外围,把小院团团围住,一路民兵,在爸爸和民兵营长的带领下出其不意的直接冲进屋里,赌徒看见有人进来,起身就要逃,爸爸和民兵们大喊:“不许动,谁也不许动。”说时迟那时快,民兵快速向前揪住赌徒,有两个夺窗而逃的赌徒被窗外埋伏的民兵抓住。爸爸说:“本想赌徒会负隅顽抗,做好了与赌徒搏斗的充分准备,没想到如此顺利,不到几分钟就结束战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赌场被连锅端掉,赌徒受到公安惩罚,大快人心,我们小队的李老蔫,这回可彻底蔫了,再次痛哭流涕的向爸爸表示,要金盆洗手绝不再赌了,爸爸说:“对于你,我们以观后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赌博的歪风邪气刹住了,巫医巫婆也销声匿迹了,正月里来闹新春,大队组织了秧歌队,走屯串户的恭贺新年,农村一派平安喜乐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 家风家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爸爸从小就给我们立下了规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不许贪小便宜,自己的东西要看好,别人的东西再好,是别人的,不要眼红别人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勤俭节约是革命的光荣传统。”要求我们,吃饭不要掉饭粒,不要剩饭,作业本要正反两面用,铅笔使到最后,铅笔头要用牛皮纸卷起来,继续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不要有攀比思想,思想上要高标准,生活上要低标准,要艰苦朴素。” 袜子坏了,要学会自己补,要向雷锋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在小学四年级就会用袜底板,补袜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人,不要被困难吓倒,办法总比困难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不许说脏话,不许和小朋友打架,我要知道你们和小朋友打架,我先教训你们。”弟弟在外边与小朋友发生口角,只要有人来告状,爸爸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把弟弟打一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不许说慌,要做诚实的人。”记得小学四年级时,上映一部新电影《舞台姐妹》,这是一部描写三十年代,两姐妹在越剧舞台上发生的一系列感情纠葛。爸爸认为他不适合小孩子看。一天,吃晚饭时,我和爸爸说起这个电影,爸爸说;“小孩子不要看。”第二天放学后,老师留班干部开会(我当时是大队长)回家晚了,进屋还没等我放下书包,爸爸就问:“怎么回家这么晚?”我说:“老师留班干部开会了。”爸爸不信,说:“你没去看电影?”我说:“看啥电影?我没去看电影。”爸爸说:“你不要说谎。”我说:“我没说谎,不信你问问老师。”谁知爸爸一听问老师,拽着我的胳膊就往外走,妈妈说:“马上吃饭了,明天再去学校问老师。”爸爸严厉的和妈妈说:“你不要管,我必须问清楚。”爸爸拽着我一路快速的向学校走去。走到学校大门口,刚好碰到班主任于老师,爸爸迎了上去,于老师问:“家长有什么事吗?”爸爸说:“今天孩子放学晚了,我来学校看看。”于老师笑着说:“今天放学后班干部留下开会,开的时间长了一点,孩子回家晚了,以后我尽量早一点放学。”爸爸听到这里什么话也没说,和于老师寒暄了几句,领着我就往家走。回家的路上,我的双眼冤屈的眼泪流了一路,我多么希望爸爸这时能说一句“女儿,对不起,爸爸错怪你了。”可爸爸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老师在早自习上还特意表扬了爸爸,说:“王丽华的家长很负责任,放学晚了还来学校和老师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很深,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爸爸的诚实教育和对说谎的零容忍,从小对我们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做一个的诚实人,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正能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 1978年12月5日爸爸送独苗的弟弟去当兵,当时正值对越反击战。一天,弟弟来信要寄一张全家福,爸爸让我和老公马上去照相馆照全家福,到照相馆后,我跟爸爸说:“弟弟是不是要去前线打仗。”爸爸说:“当兵打仗,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2年我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临行前一天晚,爸爸很正式的找我谈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你毕业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爸爸妈妈很支持你,从明天起,你就要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要自己独立生活了,家庭和爸爸妈妈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政治负担,你要尽快的适应集体户生活,要吃苦耐劳,我希望,我的女儿不要当逃兵,别人能吃的苦,我的女儿也能吃。”我就是带着爸爸的希望和嘱托走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道路,农村两年半的生活,我苦过,累过,被窝里哭过,我望着夜空,彷徨迷茫过……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努力拼命地证明自己,得到了贫下中农的一致好评,在这期间,我被选为集体户户长,被推荐为大队团支部书记,1975年5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被推荐上学回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的威严在家里无处不在。在家里无论爸爸说了啥,没人敢和爸爸顶嘴,乃至于我们长大成家后,也不敢反驳爸爸,军人的爸爸不怒自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严格的家规,好的家庭教育,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根基,好树也要勤打岔,我很感恩有这样一位严父,他不仅给了我生命,更让我有理想,有担当,正直,善良,直面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一 退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1年10月6日,爸爸结束了到农村去的下放生活,调到德惠县轴承厂,任厂长,1972年5月,我们全家随爸爸搬到德惠县生活,妈妈调到德惠县电机厂工作,1973年11月,爸爸妈妈调回长春市房地局和长春市建筑公司,弟弟妹妹随爸爸妈妈回到长春市,1973年我高中毕业下乡去集体户,1975年在集体户推荐上工农兵大学,1977年9月,学校毕业后在长春市参加工作,至此,从1969年12月到1977年9月,八年多几经波折,历尽艰辛,全家人终于在长春市团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世界是圆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人们兜兜转转,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从五十年代在老屋安家,几经岁月的冲刷,1982年,爸爸妈妈重回老屋开始了幸福的退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十年代的中国,改革的春风吹满大地,老屋也焕发了青春,我们最向往的就是在老屋团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过年了,爸爸妈妈早早就备好了一桌大餐,孩子们高喊:“爷爷奶奶过年好!姥姥姥爷过年好!”一声高过一声,爸爸笑的合不拢嘴,手拿着红包分发给孙子外孙们,孙子们欢呼雀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老屋过年特有仪式感,剪窗花,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一样不能少,这一天,女儿可以不干活,像客人一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看电视……这一天,吃饭可以狼吞虎咽,可以边吃边喊:“鱼好吃,肉好吃,小鸡炖蘑菇好吃,四喜丸子好吃,烀肘子好吃,猪皮冻好吃……”这一天,爸爸总是乐呵呵的看着我们“狼狈的吃相”,不断地督促妈妈:“老太婆快把菜都盛上来……”这一天,老屋充满了欢歌笑语,爸爸儿孙绕膝,幸福满满,元气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退休了,妈妈仍在上班,爸爸说:“妈妈是咱家的劳模,任劳任怨,辛苦了一辈子,该让她享享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这是真心话。在家里,我从未见过,妈妈和爸爸吵架,无论是好日子还是苦日子,从未见过妈妈抱怨过,妈妈辛辛苦苦操劳了一辈子,哺育了我们三姊妹,妈妈夫唱妇随了一辈子,和爸爸相濡以沫了一辈子,家庭和睦了一辈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总说:“我很知足,是共产党给了我老婆和孩子,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退休后,爸爸尽自己身体最大可能做家务,他想要让妈妈也享受享受,爸爸每天买菜,做饭,看孙子,冬天,让妈妈一进屋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夏天,让妈妈一进屋就能喝上冰镇的汽水,妈妈过生日,爸爸给妈妈买了一个大黄金戒指,黄金在八十年代是奢侈品,不是人人都能佩戴,虽说只有一百多元一克,但,那时的物价很实,能这样慷慨解囊足以表明爸爸对妈妈的爱,这个黄金戒指让我婆婆羡慕了很久,婆婆家生活条件很好,婆婆不是缺一个戒指,而是羡慕爸爸对妈妈的情和爱,我的公公说:“家里有钱,你可以自己买吗。”婆婆说:“那不一样,意义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对妈妈的爱即淳朴又深厚,他们的爱没有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没有黄昏月下的卿卿我我,只有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只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不离不弃,扛枪打仗的爸爸不是不懂得爱,而是有大爱,爱的更深沉,爱的更让人感动,爸爸和妈妈恩恩爱爱一生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说:“等你妈退休了,孙子也长大了,你妈眼睛不好,我牵着你妈的手游遍祖国大好河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是,这一天还是没有到来,1991年10月21日,爸爸因手术发生意外,突然地离开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的突然离去有种天崩地裂,昏天黑地的感觉,我呼唤着,高喊着:爸爸你不要走,不要离开我们,你革命了一辈子,工作了一辈子,你的儿女还没有好好地孝顺你,你就这样匆匆的离开,让我们儿女的心怎能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苍天有泪倾盆雨,大雨滂沱老屋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屋在狂风暴雨中哭泣,风雨飘摇的老屋,没有了昔日的喧哗和欢闹,没有了平日里的平静和祥和,爸爸庇佑了我们一辈子,如今,我们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在风浪中挣扎,不知道飘向何方,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尾声:读懂爸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当我翻开老相册,爸爸戴着军功章的照片,就倏然跃入我的眼帘,爸爸俊秀的脸庞,刚毅的目光,军人的气质,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如昨日,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一直在努力的读懂爸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从小苦出身,放猪讨饭,流浪学艺,当兵入伍,扛枪打仗,战场上,父亲面对敌人英勇奋战,血性拼杀。生活中,父亲是个低标准的人,他知足常乐,他爱家,爱妻子,爱儿孙,父亲以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了一辈子,他常告诫我们:生活要低标准,做人要高标准,人要正值,善良,要善于帮助他人,要有正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一米六九的个子,一双刚毅有神的眼睛,清俊消廋的面孔,走路带风,说话震耳欲聋,“人活着就要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爸爸一辈子刚正不阿,从不向困境低头,文化大革命,他被罢官,被批斗,造反派让他低头认罪,他大声说:“我何罪之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亲是铮铮铁骨的硬汉,他扛过枪,打过仗,负过伤,从未见他落过泪,但是,在我出嫁的那天,父亲落泪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出嫁的那天,亲戚朋友欢天喜地的簇拥着我,我幸福的走出了家门,当我回头望向家时,二楼窗前,爸爸正向我挥手依窗相送,万般不舍。后来妈妈告诉我,从不落泪的爸爸,那天落泪了,送我走后,爸爸一天都没吃东西……我听后泪崩了,原来在爸爸刚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儿女情长的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这辈子没为儿女留下任何金钱珠宝,但,他正气浩然,铁骨铮铮的一生,却为我们留下了可以享用一辈子的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读懂爸爸,就是要读懂爸爸的刚毅正直,爱憎分明,对党的无限忠诚,读懂爸爸,就是要读懂爸爸父爱的厚重与伟大,爸爸在儿女们面前就是一座丰碑,无论何时仰望,总有一股浓浓的爱意在心中升起,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溶化在儿女们的血液里,永远怀念我的爸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女儿:丽华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4年清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字 王丽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 王丽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4年4月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