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是回到家里睡觉踏实,白天也不用干啥活,冬天有蜂窝煤炉子做饭。天刚蒙蒙亮,就听到外边有人喊叫着:“谁要羊奶,谁要羊奶?”</p><p class="ql-block"> 听着声音很熟悉,穿上衣服本想出去训斥人家一通,正睡的正香,也许一会还能做梦娶媳妇,让喊叫给吵醒了。</p><p class="ql-block"> 正想出门训斥一番,出门一看,是农村灶房妈妈家的女婿,三妹她们小队的队长,推个自行车后架上挂着铁桶,这铁桶正是在余王碥时去北池头买油还有和去周至尚村去买油用的铁桶。也没问问当初去周至买油是不是铁桶漏了。</p> <p class="ql-block"> 二葵打过招呼,让他进屋休息喝点开水,他不进屋也不喝水。</p><p class="ql-block"> 二葵问道:“你咋找到我家了?”“听说过这个地方,知道大概方位就是没来过。”“进屋歇一会再走。”“不歇了,赶早四点就出门了,从雁塔路送奶一直送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人家都没起床,咋送羊奶?”“有些人家是按月订奶,把钱交过了,门口窗台放个奶锅或者大茶缸子,到跟前把羊奶用提子舀够放到那里就行了,剩下的沿街叫卖完就回去了。” </p><p class="ql-block"> “有时间过来坐。”“走了,谁要羊奶!”吆喝声渐渐远去。 他当队长时,小队的男女知青在他手里干活时吃了太多的苦,干活挣的工分,到年底也不给知青分红,当他走到谁家门口都视而不见,没人愿意搭理他。</p><p class="ql-block"> 进村的路上,后边响起了自行车的铃声,像是故意跟二葵打招呼,回头一瞧,是进城卖羊奶的回来了,过去是灶房妈妈女婿一个人卖羊奶,现在发展到了六七家进城卖羊奶。</p><p class="ql-block"> 怪了,四小队哪里来的那么多母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走到村口饲养室附近碰到了社员艺术家,把进村碰到的几个进城卖羊奶的疑问说给他听:“我知道你们小队就两只奶羊,却有五六个人带着大桶送羊奶,哪里来的那么多羊奶?”艺术家诡异地笑了,说道:“你二葵还操心多,现在从外县又买回来了几只奶羊,不过还没产羔下奶,都是邻村缪家寨收的羊奶。”“邻村人不会自己去送奶,为啥要卖给咱,还少挣那么多钱?”</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又笑了:“城里人都像你二葵这样,生意都没法做了。”</p><p class="ql-block"> “为啥?”</p><p class="ql-block"> “没那么多羊奶,熬大米和小米汤勾兑到羊奶里都卖给你城里人了。”“那不是害人吗?”“害啥人呢,过去家里穷,生下来娃没奶吃都是喂米汤。”</p><p class="ql-block"> “你城里人给小孩要每月订牛奶还订不上,公家的牛奶都把奶油提炼出去了,农民的羊奶上边还飘了一层奶油呢。</p> <p class="ql-block"> 曲江公社最早开始做生意要算北池头村了,七十年代初就开始租赁房屋,西安最早的炒瓜子就来自这里,全国各地的“投机倒把”商人纷纷选择在那里安营扎寨。负面影响太大了,公社就用孟村的知青,全副武装(没有子弹)基干民兵夜间突击搜查,最早做合法生意的要数缪家寨了,村民在三兆公墓卖蜡烛、烧纸、纸花和鞭炮,三兆村是制作灯笼的,逢年过节在杜陵的荒坡还耍社火,听说春林村和五典坡村有些家庭还有专门制作香火蜡烛,很远的引镇已经有了仿制碑林书法拓片的了,黄渠头村卖羊奶还算零敲碎打,属于“投机倒把”的幼儿期,乡镇企业合法化的萌芽。</p> <p class="ql-block"> 好像挺留恋过去的知青灶房,闲转悠又走了过去,大队副支书的二儿子和另外两个社员在用灶房打铁,也不知道在哪里买回来的废铁,打成拔钉,也不知道卖给哪里,拔钉用做木头之间的连接,盖房大梁上钉钉也用。</p><p class="ql-block"> 二葵问道:“你们几个不是在大队实验站那里熬胶吗?咋又干开打铁的了,还啥都会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几个社员占了大队实验站的一间屋子熬制木胶,从城里的肉店和饭馆收集回来的肉皮,好的熬成肉皮冻卖成食品了,不好的放到生石灰里腐蚀后,再放到大锅里熬制成皮冻,用钢丝割成巴掌大的方块薄片,放到竹席上摊平,太阳底下暴晒成木胶,再卖给我们下乡的主管单位。</p><p class="ql-block"> 加工木胶季节性很强,不暴晒肉冻臭了化成水了,还会招成群的大绿豆苍蝇,阴天下雨就放成臭水了,所以又改成了打铁做拔钉。</p> <p class="ql-block"> 叮当借出去的户口簿,粮簿和购物簿,由丽丽给捎带回来还给了二葵,一次性转出去那么多人,剩下的知青更显得孤单了。”</p><p class="ql-block"> 傍晚,大明回到屋子问二葵道:“俺爸单位放电影呢,你去看不?”</p><p class="ql-block"> “啥电影?”二葵问道。“不知道,你在这闲着干啥呢?” 二葵从床上坐起来;“那走去看电影去。” 大明说道:“看完电影愿意回来回来,不愿意回来也可以回家。”</p><p class="ql-block"> 大明他爸的单位在南郊铁路局铁五小学操场的路边,还有把大门的收五分钱买票入场,把门的都认识大明,已经刚开演,电影是香港片《三笑》。</p><p class="ql-block"> 大明他爸二葵叫叔,说了一口山东话,我们大队知青东北人和山东人多,但平时说的都是道北的河南话,叔叔过来问俩要凳子不要,俩人都说不要。</p><p class="ql-block"> 电影演完后,叔叔又过来问道:“这么晚了你俩都回家吧,叫二葵到咱家睡,明天愿意回队上再回队上。”</p><p class="ql-block"> 大明回答道:“我知道了,您别管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和大明看完电影走到西闸口,二葵说道:“我回家呀?”大明问道:“你明天回队上不?”二葵答道:“回呀。”“那你回家有啥事?”“没啥事,”“没事你回家扯淡了,到俺家睡一觉明天起来,从俺家走就行了。”二葵顺从道:“那算了,不回了。”</p><p class="ql-block"> 路过浩然家门口,二葵问道:“浩然上班了?”“你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自己都不知道明天咋弄呢,管人家干啥。”</p> <p class="ql-block"> 大明敲门,全家人都睡了。二葵见大明他妈给叫婶,婶开了门问道:“咋这么晚了才回来?”大明回答道:“俺俩到俺爸那看电影了。”婶操心地道:“那你俩吃点啥?”大明问道:“有馍没有?”婶答道:“有,下午才蒸的。”“那你都别管了,俺自己弄。”婶操心地问二葵:“你们招工咋样了?”二葵答道:“还没消息。”婶继续说道“也不知道咋弄的,叫人操心。”</p><p class="ql-block"> 二葵知道自己的情况还没有把握,其他人也不清楚。婶接着说道:“那我去给你俩铺被子。”</p><p class="ql-block"> 大明回家很长时间了,这次突然又回到生产队也是操心着招工。</p><p class="ql-block"> 躺倒床上,睡觉总感觉是半睡半醒,大明家窗户后边就是铁路西车辆段,不到五百米就进到火车站了。 </p> <p class="ql-block"> 火车的呜呜声,车轮压铁轨的咣当咣当声,蒸汽的呼哧声,车站的广播声此起彼伏,就没有消停过。</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大明他妈上班了、弟妹上学了,婶给留的红薯拌汤、馒头和雪里蕻咸菜,二葵和大明洗罢脸吃了饭,继续回生产小队。</p><p class="ql-block"> 乘公共汽车前,大明对二葵说道:“坐车各买各的票,再别挣让了。”</p><p class="ql-block"> 路过公社大门,停下脚步往里看了看,里边静悄悄的,转移户粮关系的地方也没人了。二葵心想,大集体和内招的、企业接班顶替的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该按公社书记说的招全民国营单位的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和大明都没进公社里边,接着又往生产队走去。</p><p class="ql-block"> “二葵,最近招工啥情况?”</p><p class="ql-block"> “没消息,经常回来转转,别像招工考试一样错过机会了。”</p> <p class="ql-block"> 自从大明回家卖灯泡起,就一直没有再回生产小队,街头卖有一本十六开的电影刊物,定价三角钱,大明买回来到火车站里,给来往的列车旅客兜售,每本售价一元钱,由于火车速度慢常常超员,又晚点,卖开水、茶鸡蛋和卖杂志生意都很好,每天从早到晚卖出去个三五十本轻轻松松的,大明悄悄地发了一笔大财。当然大明瞒着二葵,二葵在他家发现了成摞的杂志中已经猜测出了一二。</p><p class="ql-block"> 路上二葵故意问大明:“你一直在家忙啥呢?”</p><p class="ql-block"> 大明回答道:“这么大个人,总不能闲着等死吧,他妈的,当个农民都没饭吃,逼上梁山也得干点啥。” </p><p class="ql-block"> 大明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工人,他又是家里的老大,对于招工没有途径,对于招工的进展看来比较闭塞,大明能到公社书记跟前说有一个名额就先让给二葵,此时二葵感觉对他有些愧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