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访固安县沙坨村著名弦师王深</p><p class="ql-block">在永定河畔固安文化广场、大湖公园、滨河公园等娱乐场所,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日,只要是有京东大鼓的演出,就会看到年近古稀之年王深老艺人的身影。半个多世纪,他手握着用了近五十多年的三弦,为无数名鼓曲爱好者弹弦伴奏,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京东大鼓新秀,在固安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他的演出足迹。他为推广和普及京东大鼓,多次举办京东大鼓培训班,并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公益演出,可谓桃李满天情满天下;他专心钻研京东大鼓艺术,积极创作扬正气接地气弘扬主旋律的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引起社会强烈共鸣。</p><p class="ql-block"> 王深,男,1951年出生在固安县沙坨村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受家庭影响喜欢乐器弹奏。在五、六十年代,农村娱乐项目稀少,电视机还是奢侈品远未普及,三弦书表演成为弥足珍贵的娱乐活动。每年到秋后农闲时节,盲艺人引经据典,绘声绘色地“说书”弹唱,<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人们吃完晚饭聚在一起,以天为幕,以地为台,</span>常常引来全村人驻足观看,不论大人、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晚上十一二点散场仍然意犹未尽。 当年只有16岁的王深,白天帮助家里干农活,等到天黑他就匆匆地搬着木橙,来到临时鼓书表演地点,观看由邻村老艺人孟广臣表演的西河大鼓《玲珑塔》等传统鼓书。以绕口令的形式唱出了这首经典名曲,展现了其优美动听的特点。听着入神的王深下决心想学习弹三弦这门手艺,有朝一日也能登台演绎,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把想学弹三弦的想法和父亲说了,之后,王深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柳泉镇西市村孟广臣老师的家中,说明来意,孟老师见到面前这个虎头虎恼的王深,也是弹三弦的料,就答应收下王深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徒弟。</p><p class="ql-block"> “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是指学弹琵琶需要千日时间即三年多,学弹古筝要百日的时间是三个多月,而三弦最难学,有的人学了半世人的时间,也不一定学会弹奏,这也是当年学弹三弦的一种比较说法,故而也道出了学弹三弦之难度。首先,学弹三弦需要充分的耐心和毅力,更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等待结果的过程。一开始,王深并不会弹三弦,也不懂乐理知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琴的初期,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感觉进展非常缓慢,但他从未放弃。在孟广臣老师口传身教的指导下,每天即不担务干农活,还要坚持练习弹三弦,并逐渐提高自己的技艺,这让王深收获到了极大的满足感。</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1974年,当时县交通局正筹备成立文艺宣传队,在王仲贤老师的推荐下,王深抱着那把心爱的三弦,被文艺宣传队聘用。一时唱响大江南北的京东大鼓《送女儿上大学》,就是在那个年代兴起,被人们所喜爱,王深从弹西河大鼓慢慢地改为弹京东大鼓段子,经常为潘海川、刘万田等伴奏,表演与时俱进的京东大鼓。</p><p class="ql-block"> 王深不但三弦弹的好,京胡、二胡、板胡和打击乐也颇为擅长,京胡、板胡技艺是通过在县文化局多次文艺活动中长时间向王仲贤老师学而有成。打击乐的学习王老师更是为本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总而言之,本人的艺术修养与各位前辈指导和同行支持不可分离。再之,打击乐方面,自幼就受环境影响,童年的记忆至今印刻在脑海里。父亲、叔父在云车会里的唱、演、坐、打每时每刻都能浮现在眼前,特别是云车会先辈老鼓手齐国均老人的技艺更是贯穿在记忆中至今不忘。受云车会熏染,打击乐中的板、点、眼早已操之即能,不败于以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