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儿菲菲的美篇(副本)

心儿菲菲

<p class="ql-block">《忆清明》</p><p class="ql-block">人上了年纪,就爱回忆个过去。今天适逢清明节,身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又想起了家乡的往事。</p><p class="ql-block">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在老家,清明节除了上坟祭祖之外,还有两大习俗,一个是蒸寒燕儿,一个时戴清明串儿,这两件事儿也是这个节日里我们小孩子最快乐事儿,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先说说蒸寒燕儿。蒸寒鸦儿在清明节前三四天进行。将发好的面兑入碱,再搋揉一些生面,以使发面不太稀软。将揉到的面搓成细条,揪成小剂子(比饺子剂还要小),在手心中揉圆后,捏成各种飞鸟形,也有虎、羊、蛇、兔等兽形和虼蜪虫(即蛴螬虫,金龟子幼虫)等昆虫形。出笼后,点上食红,晾到半干后,或用线串成串,或插在圪针(荆棘)上。蒸寒鸦儿原本是用以作禁火后的干粮的,唐代后,禁火之风渐废,蒸寒鸦儿作为一种民俗保留下来。蒸寒鸦儿寓意有三:一是因清明、寒食禁火,人们提前蒸面食为干粮在寒食节时充饥;二是寒鸦又称孝鸟,与清明祭祖恰合;三是清明时恰值寒鸦(或燕子)北归,是为融融春意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快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人就早早缠着母亲蒸寒燕儿了。因为那时家里比较穷,粮食紧张,粗粮吃的多,细粮吃的少,平时也没什么干粮可吃,更谈不上零食了。蒸了寒燕儿,就有了干粮了。所以我们都很盼望过节。到了蒸寒燕儿那天,母亲早早发好面,铺开面案,开始捏各种小动物。母亲的手很巧,一团面在她手里三揉两捏就变出了小动物或其他物件,什么燕子啦、毛毛虫啦、小金鱼啦、小兔子、小公鸡,还有小苹果、梨子等水果造型,光小兔子就有蹲着的、卧着的、跳跃的等不同形态。捏好造型之后,放在笼屉里蒸,蒸熟出锅,再上一点色,一般只有红绿两种。然后再找一枝干了的荆棘树枝,把蒸好的寒燕儿一个一个扎在荆棘刺上,然后把荆棘树枝整个挂在在房檐底下去晒。过一段日子,寒燕儿就都晒干了,可以拿下来当零食吃了。晒干了的寒燕儿就像干馒头片一样好吃,但我们总是要先把玩好久,才把它吃掉,因为寒燕儿的造型太可爱了,既是我们的玩具,也是我们最喜欢的零食。</p><p class="ql-block">世上的零食千百种,今天想起来,还是妈妈做的寒燕儿最好吃。</p><p class="ql-block">说完了吃的,咱再说说玩的。清明节,家家都会给还没上学的小孩子做一串清明串子戴。清明串子是用各种颜色的布剪成指头大小的小圆片,用线串成串,中间用长约1厘米长的芨芨棍儿间隔。最上面的为蓝布,代表天;最下面的为白布,代表地,中间为任意色的布,数量为儿童的虚岁数。如5岁的孩子就缀5片,6岁就缀6片。白色小圆片儿下面,用各色布剪成长约5—6厘米的细条,缀成穗子。最后,将其钉于儿童衣服的肩后或帽子上。</p><p class="ql-block">清明节那天,一大早小孩子们就出门了,围在一起比谁戴的清明串子更漂亮,相互数串子上面的布片的数量,说出对方的年龄。然后就开始在野地里疯跑,相互追逐打闹,脑后的清明串子随风飘舞,原野上留下串串天真无邪的笑语欢歌。清明节过后,我们就要把清明串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车辙里,然后盖上泥土把它埋起来。我们都相信,在夏天到来的时候,这些清明串子就会羽化成蝶。到了夏天,我们看着漫天飞舞的各色蝴蝶,还会聚在一起,寻找哪一只蝴蝶是自己的清明串子变出来的。</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天好蓝,那时的地好软,那时的梦好甜。</p><p class="ql-block">世上的玩具千百种,至今想起来,最好玩的还是妈妈给我们做的清明串子。</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清明节呀,节气又是什么呀?[愉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节气”是一种根据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15天左右。我国又将5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又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地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清明,缅怀我父寄哀思</p><p class="ql-block">献上一朵花,告慰他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一别再无归期,您长眠我思念</p><p class="ql-block">愿您护佑子孙,愿天堂再无病痛</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