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乐安大华山的神秘和流坑古村的悠久历史,像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领略其风采。</p> <p class="ql-block"> 受众多游客影响,我们也想去一游,于是,我们崇仁师范77级数理(2)班同学蔡传斌、邓海泉、揭风孙夫妇和我,从抚州出发,会同乐安同学万仉祥、杨志和、周长华商定一同前往二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3月30日早晨6时30分我们驱车向乐安大华山进发。出门时大雨滂沱,但到景区时却已是晴空万里,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一场别样的欢迎仪式。</p> <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30分,我们到达了大华山第二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大华山,又名华盖山,是道教天心派祖庭、江南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大华山海拔1010米,地处乐安县城东南部,是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整个景区41.15平方公里,其中,浮邱峰、香炉峰、着棋峰三座山峰耸拔云表、气势磅礴、风景奇秀、冠绝江南,有“千仞道仙山”、“江南绝顶三峰”之称,历史上,颜真卿、吴澄、汤显祖、徐霞客等都曾慕名游历大华山,并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北宋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游览大华山,盛赞道:“蓬莱宫阙接天关,关锁云霞紫翠间。夜半雨腥龙起洞,日斜云伴鹤归山。棋枰石古群仙记,丹药炉空九转还。此日登临兴无限,御风身已隔尘寰。”</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2016年以来,乐安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旅游强县战略,从小生活在乐安县大华山脚下南村乡努坪村后来成为在杭州拥有6家酒店的老板胡建平,于2017年4月,在家乡“双返双创”好政策的感召下,斥资3.8亿元,依靠大华山,建设大华山蝶栖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的打造,大华山景区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现在水上冲关、高空飞翔、悬崖秋千、极限飞跃、玻璃栈道、云海廊桥等惊险刺激的项目,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点</p> <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50分,我们领好景区门票,沿着登山栈道攀登而上。</p> <p class="ql-block">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在休息平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踏上了玻璃栈道,直接看到下方的虚空和美景,也给我们带来了刺激。</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攀登,我们来到了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财神殿。殿内供奉是财神赵公明,他是民间和道教广为流传的一位财神。有意思的是,众生求财,为难财神,于是就有:“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p> <p class="ql-block"> 尔后我们沿着大理石台阶向浮邱峰、著棋峰、香炉峰拾级而上,在这三峰上,先人和后来人建有7座殿宇。</p> <p class="ql-block"> 即:仙女殿(建在香炉峰上)。</p> <p class="ql-block"> 八仙殿(以下5座殿建在著棋峰上)。</p> <p class="ql-block"> 五老殿。</p> <p class="ql-block"> 四御殿。</p> <p class="ql-block"> 四星殿。</p> <p class="ql-block"> 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 三仙正殿,也叫崇仙观(建在浮邱峰上)。供奉孚佑浮邱真君、正佑王仙真君、显佑郭仙真君。</p> <p class="ql-block"> 相传古时候,华盖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对孪生兄弟,兄长从父姓,叫王褒;弟弟从县令姓郭,叫郭妙,兄弟俩合开了一屠宰店铺,以杀猪宰牛为生,一日,有个自称姓邱的道士远道而来,兄弟俩热情接待,当邱道长要求化斋,兄弟俩为没有素菜犯愁时,邱道长来到熬猪骨的锅边,用一根稻草往锅中间一插,顷刻间,只见锅里一边是猪骨肉汤,另一边却是豆腐蔬菜,看到道士本领超凡,兄弟俩当即丢下屠刀伏地拜师,在邱道长的悉心传授下,兄弟俩终于修炼成仙。自此,大华山便供奉着邱、王、郭三仙。</p> <p class="ql-block"> 在浮邱峰三仙作法升天的地方,耸立着老子的鎏金塑像。道教尊老子为教主,遵道贵德。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华山上,人们在这里,既可烧香祈愿,又可饱览旖旎风光,向北腑瞰,我看到了我儿时跟随父亲下放(1969年)的地方一一谷岗乡登仙桥何家村。那时我10岁,在那待了4年,4年中,我种过地,放过牛,打过柴,挖过野菜养猪,捉过鱼,饿过饭(每天吃二顿红薯萝卜煮粥),虽然很苦,但锻炼了我面对困难的坚韧和毅力,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环顾其它三方,峰峦叠嶂,山色葱郁,亦有“一览众山小”,我自为峰的旷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大华山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游完大华山,下午2时我们来到了流坑古村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购好门票,我们乘旅游观光车来村内。</p> <p class="ql-block"> 流坑古村,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下辖行政村,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距乐安县城38千米,村域面积3.61平方千米,始建于南唐,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现有1200户,6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流坑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王安石、梅圣俞、朱熹、文天祥、吴澄、罗洪先、聂豹、曾国藩、左宗棠等,都为流坑留有墨迹。此村先后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入选“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镇”、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江西十大文化古镇(村)”和“最美古村落”等榜单, 1997年8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后,挥笔题词“千古第一村”,流坑村从此名扬天下,一飞冲天。</p> <p class="ql-block"> 流坑古村董姓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该村村中现存500余幢建筑中,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这些传统建筑中,有古典风范的民居建筑,有宏伟壮观的宗祠建筑,有幽雅别致的庙宇建筑,有功能各异的文化建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邓导游的带领下,游览流坑古村。</p> <p class="ql-block"> 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流芳亭。这是进入流坑古村的大门,造型精美,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尔后导游又带我们到一个个景点(文物古建筑)游览。</p><p class="ql-block"> 这是“五桂坊”,为表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董氏一门五人同时中进士这一盛事而建的纪念牌坊——“五桂齐芳”,董氏同年五进士为董洙、董汀、董仪、董师道、董师德,他们是父子、叔侄、兄弟关系,为流坑董氏第四代和第五代人,历史罕见,可谓殊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是颁发董氏“五进士”的金殿。</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王灵庙。庙门两侧有一对联:“廟宇朝朝朝朝朝朝朝應,河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流”,要准确读出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这是状元楼。始建于南宋年间,是为了纪念流坑村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楼的下面前、后辟拱门,形成东西通道,是流坑古时出入村的主要道口之一,古道旁竖旗杆、拴马石的花岗岩石犹存。</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流坑镖局。古时为顾主提供安全保护的部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汉储行祠。为流坑古村每年正月初九举行的游神又称为“游老爷”(“老爷”是流坑村民对庙中菩萨和神的总称) 后,暂放老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流坑村史馆也叫绳武祠,明代建筑,为祀奉董明斋、董绳武二人而建。 史馆详细介绍了宋代以来流坑的历史演变、重要人物、民风民俗以及大事记等。流坑古村大都为董姓,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从宋代到清初,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薄、教谕,超过百人。</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有进土牌匾。</p> <p class="ql-block"> 有仁让堂、五世一堂、友恭堂。</p> <p class="ql-block"> 有流坑董氏祖先及万历十年《董氏族谱》和流坑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 有晚清木雕围屏和清代木质神轿。</p> <p class="ql-block"> 有钦赐乡贤牌。</p> <p class="ql-block"> 有傩舞雕像等。</p> <p class="ql-block"> 导游在村史馆为我们讲解流坑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是“翰林楼”。“翰林楼”既是一个关启防御的望楼,又是一座纪念明初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董琰的建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董琰,字子庄,为流坑董氏第十六世,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旌表节孝坊。是为清代晚期,流坑“孀声懿范”张、陈两位贞节之妇所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相传张氏为董学华四子董朝杰之妻,23岁时丈夫去世,因未生儿子,则将次侄子董金鳌过为继子。当时董金鳌年幼,守寡孤独的张氏将其视为命根,为养育金鳌,细心周到,历经艰辛,村民们均为之感动。看到渐渐长大而董事知学的金鳌,张氏悲苦忧伤的心灵得到莫大慰籍。处于为夫家续香火、兴家业的迫切心情,在金鳌16岁时,张氏给他配本县东坑村儒士陈登瀛之女为妻。不久,金鳌获得了登仕郎的功名。看到金鳌成家立业,张氏内心充满前所未有的喜悦。然而,在两年后的咸丰七年(1857年),金鳌却一病不起,命归黄泉。未生下儿女的儿媳陈氏也同婆婆一样年轻守寡。婆媳两悲哀万分,相抱痛苦,光绪十三年(1887年),乐安知县申文清朝廷旌表,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建造此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女子书院。为重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该书院门楣上书有“爽气西来”字样,院内有许多间可供一人居住的小屋,据说这里是为村中待嫁女子进行婚前教育的基地,村中女子长到一定年龄,就要集中到这里来接收三从四德的强化训练和学习女红技能。</p> <p class="ql-block"> 这是高坪别墅。高坪别墅”为董蕃昌创建,其后代重建,兼具信宅和家祠双重功用。坐落在流坑村西北处,龙湖的西岸,坐北朝南,东侧向湖。前面辟有门院,后面古树参天,环境优雅,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环中公祠。环中公祠位于中巷东端,为祀奉董孕旋而建,清代建筑。有三扇大门,厅堂较阔。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乐安县苏维埃政府由招携汗上迁至流坑,同年11月在此祠召开乐安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乐安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故此祠具有革命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怀德堂,也是一栋明代建筑,为明代儒商董国举之宅,门上刻着“尚义门”三字。</p> <p class="ql-block"> 进入里面前堂正中刻着“正大光明”匾,下方三幅壁画寓意特别,意为丹凤朝阳,爵禄封侯、荣华富贵、三级连胜。</p> <p class="ql-block"> 这是理学名家宅。为明代中宪大夫、刑部郎中董燧故居。</p><p class="ql-block"> 董燧继承先祖董德修理学(“心学”)之脉,先后师从欧阳德、王艮、邹守益、聂豹等理学名人,倾心研究陆、王理学,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游学、讲学和著述,结识了一大批江右理学名流,促使了当时流坑理学的振兴,成为明代后期的一位理学名士,被曾同亨誉为“理学名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宾第,又称村中村、金沙钱。在中巷西端与沙上巷相接处,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组,占地近2000平方米,长方形布局。两组分列相对。北组由州司马第、昭明有融居等组成;南组由务兹堂、肃臣公书屋等组成,东侧务德堂,亦属建筑群组成部分。由西面“挹庚门”入庭院,抬眼即见内堡门枋上“大宾第”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宅内,则是巷连巷,门对门,一室连一室,似入迷宫,有“曲径通幽”、“山环水复”之感。整座建筑群,文化艺术氛围十分浓郁。</p> <p class="ql-block"> 进出门上,走道两壁,可见“披云望斗”、“珠联璧合”、“天马腾辉”、“荡平正直”、“文明有象”、“雨露时新”等诸多石额,字体各异。</p> <p class="ql-block"> 两处门楣上悬“州司马第”,州司马第中还藏有竖式寿匾一套,共8块,朱底金字,显得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走道或屋檐白色墙壁上,有许多墨绘字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流坑古村著名的明清巷。巷宽仅尺余,巷西为明代民居,巷东为清代建筑,人称“一巷跨两朝”。</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馆也叫书院。始建于明嘉靖丙申年(1536年),重修于万历丙戌年(1586年)。文馆坐北朝南,二进、二天井,砖木结构。进深43.8米,面阔18.8米,占地面积823.44平方米。庭院门楣上有“儒林发藻”四个大字。入内,有拱桥、石栏、泮池。前堂为学房,中堂为讲坛,上堂供奉汉大儒董仲舒和村中世代名宦、先贤的牌位。堂内天花藻井设计奇巧,雕刻精致。两侧还有一幢与之相通的小厅堂。穿门而过至上下两层的藏书楼,上层为文昌阁,上悬“日进高明”匾;下层即藏书楼的小厅堂。堂前置小花园,辟漏窗于前墙两侧,栽植花木</p> <p class="ql-block"> 内有一吊顶,造型精美,数百年不坏。</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流坑董氏大宗祠遗址。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华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祀奉其始祖宋赠户部尚书大司徒公董合的总祠堂,位于村北陌兰洲,是一座前带院落的三进式重檐建筑,坐北朝南略偏东,与左侧之桂林祠、右侧之文馆联为一体,形成一个宏大的建筑组群。创于元,明嘉靖甲申年(1536年)初建,万历丙戌年(1586年)重建,清嘉庆癸酉年(1813年)重修,惜于一九二七年被军阀孙传芳的残部邢玉堂所焚毁。大火过后,大宗祠废墟上残垣断壁,只剩下两尊红石狮子、六根石柱、九十六块旗杆石和前院的门楼与东、西侧牌坊。</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流坑古村的龙湖。在万历年时建造,在古时又被称为“龙穴”,龙湖中的流水上下相通,和乌江之水相互融合,还被称为“活水排行”,龙湖曾是流坑古村内的中心和灵魂,将整个古村包围住,也正是龙湖的出现将古村一分为二,在农耕和生活方面都为村民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 说起流坑古村不得不提流坑的傩舞。流坑傩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相传,在北宋徽宗初年,身任监察御史的董敦逸奉旨出使契丹议和,并被迫在契丹滞留多年。返朝时,他把当地的跳傩仪式带回京城。不久,敦逸被奸臣谗言中伤,罢官回乡。回乡时,敦逸又把傩具带至流坑,并向村民传授跳傩仪式,一直相传至今,被村民视为一种驱邪祈福、强身健体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流坑古村夜晚灯光秀。夜幕降临,流坑古村仿佛被点亮了。古老的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庄重与神秘。青石板路、红灯笼、还有那悠扬的琴声,一切都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流坑古村,一个让心灵得到治愈的地方,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流坑古村合影以资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旅行结束了,大华山的雄伟和流坑古村的宁静,让我们体验到了大自然和古老文化的力量。这次旅行,留给我们是宝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