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这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对扬州风情的生动描述。今天先不说唱曲的事,单说赏花,而且只说扬州赏花打卡地宋夹城休育公园的花。</p> <p class="ql-block">宋夹城的文脉自然与宋代有关,但那却不是一个浪漫赏花的时代,而是一段兵荒马乱的历史。公元1127年,金兵南犯,汴京失陷,宋高宗仓皇南渡,史称“靖康之难”。宋王朝逃到江南后,位于长江北岸的扬州便成为抗金前线。为了加强城防守备,官方在扬州城主体(宋大城)与作为蜀冈之上防守工事的堡城之间,修筑了一座屯兵之城,以便随时支援前方。因为该城夹于堡城与大城之间,故名“夹城”。</p> <p class="ql-block">然而,纵使有了坚固的城池,也未能阻挡金兵的铁蹄。金兵数度南犯,将大唐和北宋时期繁华无比的扬州城,变成了一片废墟。南宋青年才子姜夔云游到此,目睹劫后惨状,感慨万千,而自度《扬州慢》一曲,词中写道:“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到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p> <p class="ql-block">其间,有一段关于琼花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扬州琼花与隋炀帝的纠缠,纯粹出于无聊文人的扯谈。事实上,北宋初年才有人发现扬州琼花,且北宋文士的笔下,有许多赞美琼花的诗文。如王禹稱诗云: "谁移琪树下仙 乡 ? 二月轻冰八月霜 。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p><p class="ql-block">正因为琼花有冰清玉洁之美,北宋仁宗皇帝曾诏令将其移栽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曾将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得再次移送扬州。</p> <p class="ql-block">青史越千年。</p><p class="ql-block">如今海清河晏,国泰民安。曾经的战争废墟,早已建成了供人们旅游观光,娱乐健身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尤其是公园中精心打造的四時花木之美,直叫人观之赏心悦目,游来乐不思归。</p> <p class="ql-block">正是烟花三月时,我又来宋夹城赏花。高大厚重的城门楼,仿佛对我讲述着昨天的故事。那一组庄严的雕塑,又将我的思绪带进千年之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蒙古人进犯中原,打到扬州。守城将领李庭芝、姜才,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直至城破人亡。元兵攻破扬州时,有“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之誉的琼花也彻底枯萎绝种了。</p> <p class="ql-block">今我来之时春正酣,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仲春时节。我沿着保障湖的水滨放慢脚步,更放松心情。一路所见到的是,杨柳堆烟,桃花吐艳。数公里长的沿水步道上花柳之美,可以毫不逊色地与瘦西湖长堤春柳相媲美。红紫玉兰花,虽刚过了盛开之时,但那树枝上残留的花瓣,仍倔强地守望着属于它的春天。金黄色的迎春花和连翘花濒水而开,使人一见到它们,便想起“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口号。最是那紫色的二月兰,此时开得正欢,它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漫山遍野里尽情地撒欢。穿行或徜徉其间,我的心也仿佛年轻起来,年轻得像个雅童,一霎时,回到了自已的人间二月天。</p> <p class="ql-block">二月兰本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也并无特异之处。如果只是一两棵散开在田野,决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后来的种花人发现,它能以多制胜。于是就有意进行大面积人工播种,到农历二月,暖风一吹,小兰花便开始绽放。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十几朵。然而一转眼,在一夜之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千万朵。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紫色的海洋。二月兰纤瘦弱小,它不择水土,随遇而安地生长于大树脚下,草地边缘,无意与万木争春,而却又活得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月兰不仅可观赏,还可食用,其种子还可榨油。由于它的可食性,还衍生出一段历史故事。相传,当年诸葛亮任刘备的军事中郎将,总监军粮和税赋。由于刘备拥有大量兵马,对粮草需求量较大,这就增加了百姓负担。而老百姓如果吃不饱,穿不暖,人心就不安定。有一次,诸葛亮微服出巡,见一种野菜长得很茂盛,土著人将之称为“蔓菁”。诸葛亮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可制成腌菜,青黄不接时,这道菜可成为当家菜。诸葛亮对此菜极感兴趣,他向老农问了每亩“蔓菁”的产量及种法,并下令士兵开荒种植。既可补充军粮,又可用作牲畜饲料,经济实惠,一举两得,故而后世有人将二月兰称之为“诸葛菜”。</p> <p class="ql-block">宋夹城四时繁花似锦。春日桃李芬芳,目不暇接;夏日荷风清爽,凌霄争艳;秋日菊花绽放,红叶如丹;冬日疏影横斜,梅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眼下正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时节。再过几天,却又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光景了。这正是:我上春山约你来见,看花人只觉春光太短,与你相约一生春天,灿烂的笑 ,似今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