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贺摄影作品集《行摄视界》出版

孙向荣

<h5>▲嘉宾发言 右起:茆永福教授、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金大陆教授。</h5><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敬贺摄影作品集《行摄视界》出版</b></h3><div><b><br></b></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茆永福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2024-3-31</h5><div><br></div><div> 今天我作为嘉宾来到春色满园,洋溢着艺术氛围的上海科学会堂,参加孙向荣、陈尧合著的新书《行摄视界》摄影作品集发布会感到很荣幸。<br> 我和孙向荣是初中同学,也有边疆情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俩同为下乡知青,他在云南西双版纳战天斗地,我在新疆戈壁荒漠屯垦戍边。我们曾有同一个名称的工作单位,“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后我俩天各一方中断了联系,被时空隔断了三十九年后的2007年夏,是互联网把我俩重新连接了起来。<br> 如今,古稀之年的我们,还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和他的摄影爱好者退休后扛着相机,“行摄天下”。镜头对准的主要是边疆人文。他们捕捉瞬息万变世界中的每个“瞬间”,将其定格在镜头中,成为“永恒”,“为斑斓的迟暮之年刻下熠熠生辉的印痕。”《行摄视界》把他们的心永远定格在路上。<br> 我虽不懂摄影,但知道摄影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它的创作过程,就一定会融入摄影家的“社会责任、文化良知、平民意识和真挚情怀;他们以自然之眼观物,以审美之心观景;悉心客观透视生活,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定格蕴含诗意,富有神性,透着美感、凝练生动的意向组合。这些照片随着年代的久远会变得更有意义。”《行摄视界》是作者退休十多年来追光逐影的总结,也是俩位作者友谊的象征,是他们对美的追求和传播的一份执着。<br> 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一辈就人生而言,为这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生印记。我俩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赶了个旧社会的尾巴,共同经历过红旗漫卷西风,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又追上了新时代,将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中谢幕。<br> 2023年6月,《行摄视界》第二作者陈尧先生的去世让人感到惋惜。虽然他没有见到《行摄视界》的出版面世,但他是在爱与陪伴中离去的,他的离去是有温度的,是可以被接纳的。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和孙向荣共同完成了书稿的撰写和编辑。他的摄影作品和诗词已成为绝唱,他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在燃尽最后一份能量时放射出绚丽的生命之光。孙向荣和陈尧合著的《行摄视界》,是陈尧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这一辈人给国家和人民留下的时代印记。<br> 敬贺新书《行摄视界》的出版,我们应该为之喝彩!<br> 谢谢大家!<br></div><div><b><br></b></div> <h5>▲本文作者茆永福简介:1964年上海初中毕业后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考入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疆工作,在新疆工作了38年;曾任新疆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原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1年至2013年被聘为温州大学、江苏职业经贸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著有:《张治中治疆思想研究》、《新疆绿洲文化》、《融进天山的爱》等。</h5><p class="ql-block"><br></p> <h5>▲《行摄视界》新书发布会2024年3月31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h5> <h5>▲新书《行摄视界》护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h5> <h5>▲上海科学会堂花意渐浓,生机盎然。</h5><p class="ql-block"><br></p> <h5>▲出席《行摄视界》发布会的嘉宾</h5> <h5>▲《行摄视界》发布会会场,会议由上海科技摄影协会主席沈国雄主持。</h5> <h5>▲嘉宾发言,右起: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 辛;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会员、重庆市作协名誉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余德庄;原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工联合会专家茆永福教授。</h5> <h5>▲左起:《行摄视界》已故第二作者陈尧的家属陈戈扬;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杨剑龙;《行摄视界》第一作者孙向荣。</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