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火红的回忆

海宁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参观刘家峡水库工地</b></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火红的回忆,学校搬到兰州,我们从哈密车辆段乘车回到了母校“兰州铁路机械学校”。记得1967年底,学校先是进驻了军管会,后来又进驻了工人宣传队,简称工宣队。</p><p class="ql-block">说老实话,军宣队和工宣队的进驻给全校师生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我们每个同学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进入工作岗位后我们更是深深体会到军人和工人老大哥的进入让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几位工宣队成员都是刘家峡水利工程工地的老师傅,师傅带领我们去他们工地参观,让我们第一次见到刘家峡水库大坝的宏伟,第一次知道水利工程机械竟然这么硕大!在这里我们切身体会到人类肉体的渺小和人类智慧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横穿大坝,我们体会了什么叫雷霆万钧之势!黄河水被大坝拦截,形成广袤的人工湖泊,一湖清澈的的黄河水从直径不到两米的几个泄洪口喷涌而出,那种气势,那种力量让我们想到“雷霆万钧”这四个字。</p><p class="ql-block">从大坝上走过,水流喷涌近百米,跌入深深的峡谷,在峡谷巨石上激起冲天的水雾,水雾顺风扑面而来,打在我们身上脸上,峡谷上方水雾形成一束绚丽的彩虹。</p><p class="ql-block">这次刘家峡之行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参观,它也是一次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之路留下了深深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三忠于四无限</b></p> <p class="ql-block">参观刘家峡回来的路上,工宣队师傅带我们到解放军某部队参观“三忠于四无限”</p><p class="ql-block">展厅。进入展厅我们赫然看到满墙的毛主席画像,展柜里展出了他们用各种材料制作的主席塑像和各种工艺的展品。</p><p class="ql-block">说老实话,这些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画像都不是很专业,有些画像不太像主席。但他们制作却都非常认真,非常精细。</p><p class="ql-block">真无法想象这些当兵的粗糙的双手,如何绘制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毛主席画像!除了画出来的,塑出来的和刺绣的以外,还有用毛绒粘贴而成的。可以看出这些战士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朴实感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木炭条绘制毛主席像</b></p> <p class="ql-block">回到学校,同学们受解放军战士的感召,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忠于四无限”活动。同学们大部分没有绘画天赋,但凭着一颗对主席深厚的感情,纷纷绘制毛主席像,有的女同学甚至用刺绣和绒毛粘贴的方式制作出漂亮精美的主席像。</p><p class="ql-block">白家琪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爱好广泛,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我们经常一起爬山,游玩,这次我们也一起绘制毛主席画像。</p><p class="ql-block">我和白家琪同学绘制主席像用的是木炭条。我画了一副主席戴着军帽的头像,白家琪绘制了一副主席在火车上亮着台灯办公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木炭条这种东西画画有个好处,就是好修改,哪儿画错了,擦掉重来就是。缺点是容易掉粉,不易保存。</p><p class="ql-block">我虽然有点儿绘画天赋,但画主席像这种严肃的事,还是第一次。生怕画的不像,对主席不恭。所以绘画过程画画停停,反复修改。</p><p class="ql-block">画成后,为了能够让画面固定不掉粉,后来我们学到了用松香水喷涂的方法固定画粉,才使作品保留下来。这两幅画交上去后在学校展出了几天,后来就不知道去哪儿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制作动画灯箱</b></p> <p class="ql-block">张炳林同学是我们学校无线电小组的“讲师”,我的很多无线电知识都是受了张炳林同学的启发和影响。</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学生宿舍里共同制作了一个能放光芒的灯箱,板面上部是“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九个宋体字,是我用小刀一个个刻出来的空心字,每个字都有一个小灯泡,并且由控制电路依次点亮。</p><p class="ql-block">灯箱中部是我用一个毛主席头像,刻掉周围部分,主席像四周用皱纹纸小心的贴在玻璃上做成灯箱面板。</p><p class="ql-block">光芒四射的效果是张炳林用一个电唱机做成的。电唱机转盘转动,带动一片贴有螺旋线条的玻璃,在灯箱前面固定另一片贴有放射线条的玻璃片。</p><p class="ql-block">两片玻璃一动一静,形成光芒四射的效果,就像八一电影制片厂影片的片头那样。</p> <p class="ql-block">转盘上,张炳林用铜丝做成不同长度的同心圆弧粘贴在唱盘上,用一个固定的铜片做成“碳刷”在唱盘转动的同时刷过每一条铜丝,让“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九个字依次点亮的效果。</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找不到毛玻璃这种东西,我们用皱纹纸代替,在皱纹纸与主席像之间衔接不是很好,有漏光和重影瑕疵。但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受到学校工宣队和同学们的称赞。</p><p class="ql-block">这件展品后来的命运和之前的主席画像命运相同,都泥牛入水无消息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绘制毛主席画像</b></p> <p class="ql-block">1968年年底,我们离开学校来到了工作岗位——乌鲁木齐车辆段。乌鲁木齐车辆段坐落在乌鲁木齐西站的西山角下,主要是给乌鲁木齐来往内地的几趟旅客列车做整备维修。</p><p class="ql-block">同学们都被分到了各个车间班组,我和黄道明、杨孝增留在了段部搞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任务就是画毛主席像,制作毛主席语录宣传牌。在绘画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不比不知道,我的绘画技巧比黄道明差了好大一截。</p> <p class="ql-block">我和黄道明分别画两幅毛主席像,他画的是毛主席半身像,我画的是一副全身像。我画的很慢,精雕细刻,而他大笔一挥一副主席像就神采奕奕了。</p><p class="ql-block">画像完成后,回过头来他又帮我绘制主席像周围背景,让我很是佩服!</p><p class="ql-block">还要说说的是,为了方便我们画像,段领导安排我们我们在西山机务段,一个新落成还没投入使用的厂房平台上画像。</p><p class="ql-block">利用厂房里起重设备,上下移动画像版面,非常方便,免去了登高爬低的麻烦。这是在其他单位所不具备的。</p> <p class="ql-block">画像完成后,黄道明画的半身像留在段上,我画的全身像被运到鄯善列检所,安放在列检所大门口的影壁之上。</p><p class="ql-block">杨孝增的任务是书写毛主席语录牌,用钢架制作的毛主席语录牌后来被矗立在西山铁路地区同往车辆段的大路两侧。</p><p class="ql-block">任务完成后黄道明被留在段上,我和杨孝增被发配到了鄯善列检所,和我画的毛主席像一起苦度春秋。</p><p class="ql-block">到鄯善列检后我又为列检所休息室绘制了一副油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一副反映珍宝岛反击战中的战斗场面。</p><p class="ql-block">我感觉画这幅画,比我画主席像要熟练的多了,除了受到黄道明画风画技熏陶和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没有了画主席像的政治压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一段回忆的总结</b></p> <p class="ql-block">这段火红的经历,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共同经历的特殊时期。对于文革我不想多说,那是一段充满激情的日子,也是一段不堪经历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多年后,我们回忆起这段经历,我总问自己,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以至于那么多受到各种政治冲击的同学,最后对主席的感情却丝毫未减?</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为何只有我们几个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才对自己的领袖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的政治经历,让我逐步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因为只有我们的政府和领袖,才看得起我们老百姓,全心全意为我们老百姓服务!让工人农民参政议政,工人阶级并被誉为领导阶级。还有哪个国家能这样对待我们工农大众,把工人农民当回事呢?</p><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又有那个君王看得起劳苦大众,为劳苦大众着想呢?也许有些君王在起义之初,也在喊着“均田地,不纳粮”的口号,但真正坐了江山,他们早就忘了劳苦大众,只知道自己享乐,为自己搜刮民脂民膏。</p><p class="ql-block">民国,国父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口号,但在先生去世后,蒋先生就开始走上镇压工农革命,反共反人民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放眼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更是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对于底层人民的做法,他们的底线就是发放救济,就是所谓慈善!</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的政府真正站在人民大众一边,领袖,政府这样热爱人民,人民能不热爱领袖吗?这样想,就能理解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为老一辈革命家,为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说一句——“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我们这代人是多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