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三星堆上海展》

周贤能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总建筑面积11.32万平方米,相比现有的上海博物馆3.93万平方米,有了很大扩展。</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东馆试开放。预计于11月底前,上海博物馆东馆实现全面开放。</p><p class="ql-block">去参观2号地铁到科技馆或4号地铁到浦电路2号出口。</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之所以被称为颠覆了中国文明,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p><p class="ql-block">将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了将近一千年。在学术界通常认为城市、文字、金属器是文明的三要素,而根据这一标准,以往认知中的真正文明社会只能追溯到夏朝。然而,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与发掘出土了众多青铜器,这些文物生动再现了夏朝之前近千年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改变了对青铜时代延续时间的认识。过去计算中国青铜时代的延续时间大多从商周或夏朝开始算起,但三星堆文化出土的数千件青铜器显示,早在夏朝之前的约1000年,中国的西南地区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时代。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中国青铜时代的开始时间和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发现与研究可能改变对中国古代史、冶金史、艺术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的认识。随着对这一文化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等方面的理解都可能发生改变。</p><p class="ql-block">青铜器在三星堆已很普及了。</p><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就见到这尊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商金杖是在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它是一根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的金杖。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制成的。它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金器中最大、最重的文物,也是表示王权神权的稀世珍宝之一。</p><p class="ql-block">用途和功能:商金杖的具体用途和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由于其重量和材质的珍贵性,可以推测它可能在古代的宗教仪式、祭祀或权力象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作为商代金器中最大、最重的文物之一,它体现了商代金工艺的高超技艺,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商金杖的出土还为研究商代社会、宗教信仰和王权体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为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文物,于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展示了这具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通过青铜人头像粘贴金面罩这一特点,可以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经视金为尊贵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进入参观大厅一眼就见到了这二尊青铜人头贴金面罩。</p><p class="ql-block">有点像我们现在面膜,所以说三星堆是来自外来文化,甚至有人说,他更像外星人,也有人说,三星堆就是玛雅人,因为三星堆出土的这些文物都有当年留下的烧毁痕迹,还有三星堆没留下一个文字,像玛雅文化一样,很快消失了。</p><p class="ql-block">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也有点像现在小朋友喜欢的“奥特曼”。</p> <p class="ql-block">人头像作为常设于神庙中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贴金,其目的绝非仅仅为了美观,而应是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p> <p class="ql-block">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铜人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p><p class="ql-block">这种具有社会最高层地位的人,据推断他们是手握生杀大权,并具有与神交流的特殊技能的。</p><p class="ql-block">面部粘贴金面罩,露出眉毛、眼睛。圆顶,头发似从后向前梳,发梢敛于面罩内,脑后留有一方孔,似接发簪,发际线清晰可见。额头两侧耳上方各有三角形装饰,顶部周围有两圈未闭合的凸棱,与耳部上方三角形装饰相接。眉头较尖,眉尾斜直,眉头低于眉尾。立眼,上眼睑微上弧,下眼睑下凸明显,外眼角高于内眼角。鼻梁高挺,蒜头鼻,两鼻孔成“M”形。阔口微张,嘴角下勾,口缝微下弧。长耳,双耳耳垂穿孔。颈部下端残缺。</p> <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戴金面罩的人头像在商周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文化中几乎不可见,它应当是古蜀青铜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头部:纵径13.8厘米 横径12.0厘米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金面铜人头像,头型特征为平顶。金面罩上沿至眉梢,右侧残缺。金面罩原当为一完整形制,其残缺情况可能是人像在入坑前的祭祀过程中所造成,由于其质地极薄,也可能是投放埋藏于坑内时发生磨损或自然脱落导致残缺。人像前额较高,发后梳并垂辫于脑后,形象威严肃穆而富有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面具横断面呈“U”字形,眼、耳采用嵌铸法铸造。额间夔龙形额饰系补铸,这种铸造方法是先将器身铸好,再补铸附件。</p><p class="ql-block">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殊。一般认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亦有认为“纵目”应是“竖眼”之意,即如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额中的眼睛,其形象可能是祖先神造像。或联系夔龙形额饰的造型,认为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p> <p class="ql-block">青铜鸡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神像都极具神秘诡谲之色彩,其造型手段也多用夸张、超现实的表现方式,而唯有这件青铜鸡称得上是写实风格的杰作。</p><p class="ql-block">铜鸡系用范铸法铸造,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神采飞扬。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工细不苟,神形兼备。整体造像严谨而不失灵动,体现出雄奇超逸的气格,堪称极难得的艺术神品。</p><p class="ql-block">此铜鸡自非一般的家禽,而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或许它代表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鸡”“神鸡”,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件雄鸡的造型意蕴引吭高歌、呼唤日出,带给人间无限光明。</p> <p class="ql-block">青铜猪鼻龙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整体呈圆柱形。吻部前端较扁平,向前突出,横截面呈圆角长方形,周围饰一圈带孔牙璋图案及阴刻弦纹。吻部上端有三个圆形穿孔(一在牙璋图案处,两处位于阴刻弦纹之间,其中左侧穿孔可见钻孔痕迹),下端两穿孔均位于牙璋图案处。头部遍饰鳞纹,额头正中生一角,角扁平,前端残断。“臣”字形目,眼球外凸,颌下正中饰神树图案,两侧饰网格状纹饰(疑似牙齿)。耳部呈镰刀状向前弯曲,左耳从根部残断,可见内部白色范土。头部与身体间隔以环形宽带纹,宽带纹两侧各有一圆角三棱形纹饰。身体两侧饰以刀形羽纹,腹下饰波浪纹。尾部羽纹略有不同,分出一支呈钩状,另有一圈环形宽带纹。尾部末端呈波浪状,有三圆形穿孔。</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猪。也是镇宝之物。</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青铜罍。</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湖南岳阳县荣湾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局部细节。</p> <p class="ql-block">局部细节。</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青铜壶。</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青铜罍。</p><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三星堆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青铜器花纹仔细看一下,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可见当时人是多么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老虎作为装饰,跟传统看到的龙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顶璋青铜龙。</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具。</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兽面具。</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兽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保存较为完整。其面庞夸张,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宽颐,广额,粗横眉作扬起状,蒜头鼻,阔口,长耳,耳廓较宽,耳垂有一圆孔。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中间有方形穿孔,可能是用于固定用途。</p> <p class="ql-block">这一件黄金面具,金光闪闪,为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二号坑内还出有土 3件跪坐人像。他们的头上戴着束发的半帽箍,其末端略在耳部之上,向上高耸出倒钩状,颇为美观,可称为“领”。</p> <p class="ql-block">这3位大概 是地位稍低的祭酒。与其身份相似的有一件顶尊跪坐人像,此人上身赤膊露 乳,脑后可见发际线,可知仍为梳髻,而不编辫。从形象上看,应属奴仆身份;从戴面具而言,则皆属宗教祭祀团队。</p> <p class="ql-block">专家认为,“三星堆人”并不是崇拜眼睛,而是崇拜太阳。对于远古人而言,崇拜太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太阳给了他们温暖、阳光和生命的气息。“三星堆人”可能是将太阳视为是天眼,太阳“督促”着农作物发芽、生长和成熟,太阳还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世界,它明辨善恶,洞察人间。</p> <p class="ql-block">在新石器时代,太阳被奉为丰产之神、保护之神,以及光明正大、明察秋毫的神。太阳神往往被绘制成眼睛状,而天目冠,上面绘制的眼睛,代表的就是太阳神。</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具。</p> <p class="ql-block">各种造型青铜人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年代为商中期,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这些人头像有普通的人头像,还有戴金面罩的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两坑共出土了50多件人头像,这些人头像面容清瘦,表情凝重,耳朵上有穿孔,估计是用来佩戴耳环的。</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器中,威严的青铜人头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史前古蜀人的古老谜团。</p> <p class="ql-block">各种青铜造型器。</p> <p class="ql-block">还有各种青铜铃。</p> <p class="ql-block">青铜各种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白玉兰。</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p> <p class="ql-block">青铜铃。</p> <p class="ql-block">坑内出土的青铜神树中,有一件残断的树座,近于三角锥体,在三个方向都铸有高19厘米的跪坐人像,脸上都戴面具,头上则戴前述跪坐人 像那种“顿”。由于这3个人像双手都做出与大立人、象冠人相同的圈指手势。从这里可以推测,这种颊冠,大概是祭酒的常用冠帽。</p> <p class="ql-block">底部有青铜人。</p> <p class="ql-block">还能见到彩绘。</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13件青铜人头像,二号坑则要多得多,出土了44件。这些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他们的眉毛浓密且竖立,鼻子又大又宽,嘴巴大而扁平,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不像今天的四川人,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到一个有类似长相的人种。他们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真吗?如果是,三星堆人究竟来源于何方?</p> <p class="ql-block">这些青铜人头像表情凝重,似乎若有所思,当考古学家把这些人头像排成一排时,一个惊人的意外发生了。</p> <p class="ql-block">二号坑内有36件平顶头像,一律将头发编为“麻花辫”,辫子根部束有宽带,有一部分头像脑后有倒“人”字形的槽孔,可见那里原应装有发笄。</p><p class="ql-block">清朝男人喜欢留辫子,而在三星堆里就有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一类头像数量最多,专家推测可能是是古蜀国部落首领、贵族一类;</p> <p class="ql-block">二是发际线较高的“笄发”族群,他们基本都将头发盘挽在头顶,配有不同的发饰或冠饰,花样较多。</p> <p class="ql-block">这些青铜人头像无论大小、高低,都无一例外地紧闭嘴唇。虽然,口部的长度不短,但其嘴角无一例外地向下倾斜。此外,他们共同具有并不凸起的双眼和没有过分夸张的两耳,看上去都挂着同一个表情,表现为木讷、严肃的面部表情。他们似乎是为了抽象出一种表情而浇铸出的人头像,他们的产生似乎都是为了表达出这种表情。三星堆人塑造这些表情单一的人头像,目的和作用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兽首冠青铜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人像仅存上半身,估计是在入坑前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时被有意火燎及砸损所致。人像体态端庄,神情冷峻肃穆,两臂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双手皆作执握中空的手型。其所穿对襟衣纹饰精丽,且腰间系带插觹,整个构型和服饰符号元素的运用均力图表现人像的威武气质和着装的神秘华丽。推测这尊人像表现的应是某种祭仪主持者的形象,其所穿之衣应是法衣。总体来看,人像造型及手势与大立人像相类,其手势的细微变化在于其右手大拇指并未与其他四指扣拢,且小拇指作略向外微翘状,其形式意味与后来道教法术的“捻诀”颇为相似。从手形来看,似乎原握有形制为外方内圆的“琮”这种礼器。</p> <p class="ql-block">造像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其奇特的兽首冠。兽首冠作昂扬取势,兽口宽扁,口部两侧各饰一太阳纹。冠两侧为兽眼,冠顶中部铸一劲拔的兽鼻,冠顶后部两侧铸呈外展开张之势的兽耳。兽首怪异莫名,显然是综合多种动物局部特征的复合型神兽形象。从兽鼻和兽耳的造型特征看,当是以意象手法仿拟大象的鼻与耳。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大量用以祭祀的象牙,二号坑出土的一件玉璋上也刻有以象牙为献祭品的图像,均侧面反映出古蜀人对大象的崇奉。由此看来,提取象的形貌特征以作为兽首头冠的主要形式构成元素,完全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古人重冠,冠具有身份地位的标识意义。兽首冠人像与大立人像头冠、体量等的差别,也反映出二者职司范围与权力大小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这一件是高104厘米的竖披发青铜人像,作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人像竖披发,浓眉大眼,鼻梁高挺,大耳,脖子修长,脑后有五组竖发,尾端向后凸出,臀部后翘,膝盖弯曲,身材健硕,像一位古时候的健身美男。</p><p class="ql-block">竖披发,分为三股,一部分在头顶上卷,另一部分向后尾端上翘。另有两侧竖发直接上翘至脑后,尾端向上勾卷。脑后有五组竖发,尾端向后凸出。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鼻孔呈“M”形,嘴角向下,大耳,左右皆有圆孔,脖子修长。左臂握拳上举,手握飘带,大拇指上翘,小拇指向外呈兰花指状,平举至腰部,右臂从肘部残缺。穿无袖及膝长裙,右衽,腰部束带。臀部后翘,膝盖弯曲,呈半蹲状。赤足立于方座之上。方座可分为两部分,上部四个侧面呈长方形,上下面呈近方形,下部较上部变窄,四个侧面长方形,上下横断面近方形,前后两面中部靠下处有一方孔。立人膝盖连接裙摆处有桃形装饰,两小腿外侧饰眼形装饰。方座上部饰云纹,正面两组云纹对称,左右两组云纹平行,各有一条范线。下部素面。</p> <p class="ql-block">这些人头像很快成为考古界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人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而与之相对的神却可能只有一种威严的表情,因此,三星堆的人头像塑造的是神而不是人。</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人对于这种表情尤为喜爱或者是崇敬,因为这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p> <p class="ql-block">青铜爬龙权杖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柱断面呈椭圆形,柱顶斜平,下端四面有半圆形缺口,缺口相对的上方各有一圆形穿孔。柱顶有一龙,龙头上有镰形大耳一对,耳内侧有犄角一对。龙口大张,呲牙咧嘴,两前爪趴于柱顶上,身尾下垂贴于柱侧,后爪紧紧抓柱两侧,尾巴上卷。在和龙相对应的柱壁另一侧,有一简化的头向下的夔形饰。此器可能是某种器物上的附件。</p><p class="ql-block">从这条龙的头部看,很像山羊,还有长长的胡须,故有人认为应该定名为神羊。它细长的身体很像蜥蜴。</p> <p class="ql-block">四羊首青铜权杖头。</p><p class="ql-block">青铜虎首。</p> <p class="ql-block">镂空青铜人物器。</p> <p class="ql-block">兽面青铜人。</p> <p class="ql-block">青铜剑。</p> <p class="ql-block">虎头青铜。</p> <p class="ql-block">青铜无首人形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考古现场发现一件带翅膀的“四翼小神兽”,这是三星堆发现的第一件带翅膀的神兽。同在8号坑还露出一只羽翼镂空青铜鸟,也是三星堆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羽翼镂空的青铜鸟</p> <p class="ql-block">这个也是。</p> <p class="ql-block">青铜长发跪坐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人像整体呈跪姿,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部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表示两股头发的铜条大致平行,呈相对的凹槽状,中有缝隙。双手呈半合十对掌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尚未完全合拢,中有缝隙。两手缝隙及隔片、头发缝隙及削平的左肩,共同构成一个卡槽。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两小腿外侧各饰一组四个歧羽纹,两小腿肚各饰一羽冠纹。</p> <p class="ql-block">该器物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说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发现,对研究三星堆的青铜铸造技术及艺术、宗教信仰与社会体系、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材料。</p> <p class="ql-block">尖帽青铜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保存完整,整体形态稳定,各部位比例大致协调,唯头部与四肢偏大。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口部以两道窄凹槽表现。长方耳,双耳各有三个小圆孔,中间小孔未透。头戴尖脊帽,弧形尖脊前端与额头平齐,中部两侧各有一孔,原或插笄。粗颈,窄肩,双臂呈作揖状,双手对握,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中有圆孔,原似应持物。躯干挺立,双脚略微分开直立,跣足,可见脚趾。足底有孔,与脚踝内侧孔对穿,似为固定之用。上身着长素衣,似左衽,腰间系带,于身前腹部打节。下身穿短裙,裙摆盖膝。上衣背部和短裙均有多道纵向折痕,似百褶裙。</p> <p class="ql-block">高冠立发青铜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该人头像出土于三号祭祀坑。因其发型像诸葛亮所戴冠帽,被网友戏称为“诸葛亮”。仅存头部,整体器形不明。冠宽 7.1、脸宽6、 通高21.2厘米。国字脸,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方颌,长方耳,耳垂处有小圆孔,头后有“U”形轮廓,发式为笄发。戴高冠,冠梁较宽,绕头一圈,前额两侧向外伸出,呈 “几”字形,冠身较高且向后下方弯折,表面有多道沟垄,与后世的 “纶巾”较相似。下颌下接一长柱,类似人头像的颈部,末端呈尖锥状,原应套接其他器物,头后往下斜伸出一圆柱与头像相连。</p> <p class="ql-block">这些青铜人头像不仅拥有着单一的表情,他们的眼睛看上去是没有瞳孔的,只有一条缝。对于这些人像为什么不表现瞳孔,学者们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另一些学者认为,《华阳国志-蜀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学者林向认为,:"东巴文字里面就有这个说横目的显于善,纵目的显于美。他纵目他就画这个刁起来的,眉毛也刁起来的,眼睛也往上刁的。跟我们现在这里三星堆出土的那个神像完全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都是这样的青铜人。</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以青铜器最具特色,其中,以头罩金面的人头像为代表的近百个青铜人头像共同构建了3000年前世界最神秘的青铜面具头像王国。</p> <p class="ql-block">从背后看看。</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头龙身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头上有两犄角,先直立向上,后弯曲外敞向上,角整体呈柱状,角尖呈锥状。圆眼外鼓,眼球墨绘,位于角跟两侧。兽鼻向上微鼓,鼻孔清晰可见。脑后两侧有圆尖耳。阔口微张露齿,上下各有两颗獠牙、四颗门齿,下獠牙较大,门齿呈方形,獠牙后两侧为尖齿,上侧各有四颗,从前向后大小递减,下侧各有两颗,前大后小。口中衔一铜质条状飘带,飘带向后弯曲,两端呈尖状,近端处有两道凹弦纹。长颈,前肢撑于器座之上,前爪有五趾,前四后一。胸部以下翻折向上,后肢腾空,双爪合并,后爪有五趾,前四后一。膝关节有象征关节的尖棱,腹部下侧用铜丝交叉缠绕捆绑加固。器座呈三叉形,中间高拢呈山形。</p> <p class="ql-block">三个角各有一鸟,鸟头顶有冠,圆眼,宽扁嘴,长颈,体型肥硕,胸部中空,呈倒立桃形,翅膀收翅向后,尾羽与底座隆起处相接,双爪站立于座上,爪似呈蹼状,可能为某种水禽,脑袋至后背呈鳞状羽,翅膀及尾羽有凹弦纹装饰,内填红彩,多数脱落。前面鸟保存较好,左右两侧已断裂脱离,右侧鸟尾残断。底座分为两层,局部可见裂痕,可见墨绘痕迹。器座上附着象牙残渣和象牙珠。</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神坛是三星堆最为神秘的青铜神器之一。它被分为四层,底层是兽形座作为基座,第二层有四个大立人,第三层是高山形状,最上面一层是最神秘的,里面雕刻着五个古蜀人。</p><p class="ql-block">商青铜神坛的具体用途和功能尚不确切,但根据其形象和位置的不同层次,可以推测它在古代蜀国的宗教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与祭祀和崇拜活动相关。</p><p class="ql-block">商青铜神坛是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它的发现和修复为研究古代蜀国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它的存在证实了古代蜀国的宗教崇拜体系以及当时人们对青铜工艺的高度发展。</p><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这是2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坛,后来8号坑又出土了一个。这个神坛展现了古蜀人对地震的敬畏和对山、天的崇拜。由此也印证了蚕丛氏居于地震带的岷山之说。</p><p class="ql-block">还有青铜神坛上,其中一件方斗式建筑,四面分别铸造了一排5具跪坐人像,共有20具个体,双手都抬成圈指手势,可见均为神职人员,人像 脸上都戴面具,头上戴着平顶冠,帽檐饰以简单的斜纹。</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铜神兽大头,吻部扁宽中空,微喇叭状。立耳,右耳不存,左耳残断。头上正中间有独角,较高且末端向前内卷,形态类似象鼻。眼大,两眼角均向下勾,口露方齿,下颌角向上勾卷。有四蹄从身体向左右伸出,两后蹄自中段以下残,前蹄相对完整,左蹄有所残损。四肢肘部向后突出,身体较细,尾巴向上生长后又向下垂落,在中段残断。吻部一周有圆形纹饰带,角、耳、胸脯、四肢、尾巴上纹饰均以云雷纹填充,下巴和身体有近似三角形纹饰,四肢肘部以下有“f”形纹饰。神兽身体内部中空,可见范土。四肢、角、耳与身体推测为分铸。</p> <p class="ql-block">在基本不具备偶像崇拜传统的中国上古时代,三星堆出土的一大批青铜人物造像可谓绝世精品,它们既是神灵的象征,又是人间统治集团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青铜跪坐人像。</p> <p class="ql-block">杀人祭柱青铜贮贝器。</p><p class="ql-block">西汉。</p> <p class="ql-block">摇钱树:该文物属于商代,由树干、树座和钱币三部分组成,整体高260cm,其中树干高220cm,树座高40cm,整体看起来像是一棵大树,树干上有盘龙纹饰,树座上还刻有龙、虎、牛等形象,整体形象非常精美,是三星堆文化中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摇钱树的树枝和叶片上,有很多外圆内方的铜钱,还有很多骑马的小人和神兽,工艺高超,繁复精致。</p><p class="ql-block">在摇钱树顶部的每条树枝上,都有一个西王母,坐着龙虎位,旁边还有一些形态各异的青铜小人,在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青铜连枝灯。</p><p class="ql-block">东汉。</p> <p class="ql-block">底座。</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2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件。 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形器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无首人。</p> <p class="ql-block">残长43.4厘米、宽13.05厘米。铜虎巨头立耳,张口露齿,昂首怒目,虎尾下曳,尾尖翘卷,一面微拱呈半浮雕状,光素无纹,另一面全身铸有虎斑纹凹槽,槽内由小方块绿松石镶嵌填充平整。铜虎前后腿部拱面有半环纽,应是用以套穿绳线或铜丝,以便悬挂。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不仅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也表明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蛇蛙青铜俎。</p><p class="ql-block">战国西汉。</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 商代晚期(公元前13 世纪—前1046 年)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全器残为三段,头、身、尾各一段。身躯呈“S”状,头宽大,微上昂,头上有耳,长眼,眼球呈圆形凸起,颈下有二环钮。身上饰菱形云纹,两侧腹部各有一排鳞甲。头顶及背脊上的镂空刀形羽翅和右侧颈下环钮脱落。</p> <p class="ql-block">青铜无首人形器。</p><p class="ql-block">陶泥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具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十节玉琮为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文物,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见证了文化交融。</p><p class="ql-block">该器呈长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贯通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共分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形横棱表示羽冠,用管钻琢出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眼睛和眼珠。长方形的短横档上有形似卷云纹的几何形图案,表示鼻子。在其上射部阴刻一人形符号,人形头戴长冠饰,双手平举,长袖飘逸,袖上还有羽毛形装饰,双脚叉开,仿佛正在舞蹈。孔内壁两头大中间小,为双面钻孔而成。器内外打磨抛光,玉质平滑光润,制作十分规整。此器在料、工、形、纹各方面均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玉琮完全不同,却与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相似,说明两地在较早时期可能就有了交流与往来。</p> <p class="ql-block">玉牙璋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蚀变白云岩,黑色。局部被火烧后泛白,残断,经拼接复原。器形窄长,略厚,射较长,邸较短,两面较平,两侧较直。射前部两侧略宽出,前端成叉形刃,叉口较深,刃锋利。射本部两侧上、下均宽出向内勾卷的云雷纹齿饰,中间有五齿。射与邸之间有一直径0.7厘米的圆穿,管钻。邸两侧直,末端略宽,后缘斜抹。</p> <p class="ql-block">玉牙璋。</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三星堆出土。</p><p class="ql-block">镂空青铜龙权杖。</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包括这件神树纹玉琮。玉琮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两面线刻神树纹样,刻痕较浅。神树纹分枝有两层,与1号神树的三层九枝不同。每层有垂直的主干和枝叶,主杆顶和枝头有大花苞。两侧神树纹有所细微差别,神树底座一为山形座,一为尊形器。带有神树纹的玉琮前所未见,为今人研究古蜀社会中神树的意义、象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考古人员认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部分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反映了早期古蜀与甘青地区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璧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世纪)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该器体型巨大,制作规整。由于光的作用与土壤的影响,出土时器表两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其中阳面呈紫蓝色,阴面呈浅白色。这种现象体现出玉器因自身矿物质成分分布不均匀,受埋藏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神奇变化。</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方座。(上)</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2021年三星堆出土。</p><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钺。(下)。</p> <p class="ql-block">金三角型。</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p> <p class="ql-block">兽面人玉。</p> <p class="ql-block">象鼻。</p> <p class="ql-block">黄金装饰。</p><p class="ql-block">此文物为商代的金器,圆形,直径2.1cm。圆心处有一小圆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