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学完《祖父的园子》后,跟孩子们推荐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当时大概蜻蜓点水的介绍了这本书,坐在第一桌的周星宇说:“我好想看这本书啊!”于是我们3月开始共读了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跟孩子们读这本书,常读常新。 这是一本意味隽永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平直的视角,叙述呼兰河小镇的生活状态,风格明丽又凄凉。到底该不该让五年级学生读这么悲凉的文学作品呢?网上的争议一直未断,在朝气蓬勃的花季年龄里,读萧红,或许留给学生未必是悲伤,所以我选择共读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传》第一章大概介绍了呼兰河自然生活和它的卑琐平凡的生活。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着重聊了“大泥坑”。为什么淹死过人,淹死过猪等,这样一个大泥坑,为什么没有人去填补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要填这个坑”李国宾不解思索的回答到。</p><p class="ql-block"> 我笑了笑,当场没有做任何评价。在隔天的时候,班里出现几个同学欺负低年级的一个女同学,这女同学的哥哥也在其中,因为在家里和妹妹有些不愉快,在学校里又发冲突,这当中有围观的,有参与欺负的......借此这件事,和孩子们聊起呼兰河的“大泥坑”.....</p><p class="ql-block">通过学生绘制的呼兰河小镇的平面图,可见孩子们对这个大泥坑的印象也很深刻。</p> 呼兰河平面图 人物形象 <p class="ql-block"> 读到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的时候,到底谁是刽子手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团圆媳妇的命运呢?等我就此问题跟孩子们话家常式的聊起书来,在读到有二伯这个人物,恰好是教材里有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体会人物的品质和内心活动,恰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落实语文要素,于是引导学生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典型事例,聊聊有二伯这个人物,其实在当时,包括现在,有很多有二伯这类型的人物存在,所以萧红选择他来详写,是有一定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和孩子们聊最多的是“冯歪嘴子”,课堂上快速默读相关章节,当你读时,脑海里能想到哪个词来形容冯歪嘴子呢?可以到讲台上写下这个词语。</p> 浓浓的祖孙情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p><p class="ql-block"> 母亲早逝,父亲冷漠,继母不厚待萧红,唯有祖父给予了她浓浓之爱,给了她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抓场景,写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祖孙之情,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笑出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