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都市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兴致来了,想听一听新分配教师的习作课,便匆匆去了听课教室,去时习作课的导入环节已经错过了,心中有些许遗憾!坐下来细细聆听,授课老师的思路很清晰,范文铺路——提炼结构——学生交流;这样往返了三次,梳理出了三条思路框架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快便进入了小练笔环节,孩子们奋笔疾书,看似有了神来之笔,然而5分钟过去了,8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仅有五六个同学完成了片段练笔,这时授课老师着急了,随口评价:看来咱们班同学大多数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是展示评价环节,孩子们朗读了自己的习作作品,老师也出示了星级评价表,到点评环节了,又是零星的四五个同学发言!我不禁黯然神伤,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死寂?现在的孩子们怎么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细细想来,小动物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却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亲近它们,故马老师提炼的受虐记、训练记、挑逗记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孩子们的兴趣激不起来,没有达到共情的效果,自然也互动不起来,课堂便冷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文引路时,孩子们找到了三篇例文的相同点:故事情节曲折,都有动作描写。而孩子们在实践练写时,却无法真正做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且出现了动词使用也单一,不能自如使用衔接词等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窘境的呢?原因有一:教师无意拔高了习作高度,目前孩子们是四年级,中段应该把习作训练重点放在段的写法指导上;其二:老师的前期习作指导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训练力度不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三:学生的生活单调,读书少,词语匮乏,没有走近动物的亲身经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如何化解上述的尴尬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资源,把孩子们带入与小动物亲近的情境,孩子们便有话可说,有语可写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交互式教学平台技术,实时投放孩子们的习作作品,这样的讲评才会更加高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的写作难题并非无解,只要给予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他们的写作素材就会丰富起来。我们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自然和社会,提高对幸福的感悟和理解。通过多样的活动和交流,孩子将拥有更多的素材和表达能力,从而写出更好的作文。</b></p>

孩子

习作

老师

环节

范文

练笔

同学

评价

分钟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