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半个世纪前的一次惊险遭遇)</p><p class="ql-block">作 者:白晓恩</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苗建国</p><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1日,我们天津知青从渤海之滨的天津,支边来到内蒙古最西部的额济纳旗,被分到四一农场的三连(奶牛队),当时连里组织武装基干民兵前往居延海边打芦苇草,为奶牛等大牲畜过冬备好青饲料,我有幸参加了。</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奉命勘察新的草场时,途中遇到了可怕的沙尘暴,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于是我准备沿着来时的路线返回住地,却发现来时路上的脚印已被狂风卷着的流沙掩埋的无影无踪了。这时我只能凭着印象和感觉往回跑,可是跑了好长时间,看看周围的沙包、戈壁和红柳都是一模一样,好像始终在原地兜圈子,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这时我终于明白了:我在戈壁沙漠中迷路了。</p><p class="ql-block">只见狂风吹着流沙顺着沙包的脊背往下流淌,一片片小沙包很快就被狂风吹得挪了地儿。天越来越黑了,刚才由于跑路较多,出汗也多,体能消耗很大,就觉得体内的水分很快就要被风吹干似的,我感到又累又饿,最难耐的还是干渴,当时真想找点水喝,可是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哪有现成的水呢?连我们平时的生活用水,都是几天才送一车水,为了节约用水,我们甚至几天不洗脸,连洗碗都是用沙子蹭。</p><p class="ql-block">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饥渴难耐的我实在走不动了,便找了个背风一点儿的地方坐了下来,当时孤单无助的我,想了很多,我想同志们找不到我,肯定会非常着急,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人远离集体时的那种孤独、渺小和无能为力。我想到了死,以前听老职工讲,有人在沙漠中迷路走不出来被活活渴死的情形浮现在脑海里。当时我真盼能听到呼喊我的声音,可是侧耳倾听,除了呜呜的风声,再别无他声。这时,我又盼着黑暗中能见到一点亮光,因为据老职工讲,只要有亮光的地方一准有人。可是举目四望,周围仍然是漆黑一团。而且我发现我坐的地方虽然背风,但流淌下来的流沙很快在我周围堆积起来,大有将我活埋之势。我这样被活埋了可不成,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一咬牙坚持站了起来,迈着虚弱疲惫的步伐,深一脚、浅一脚踉跄着向前走去。走着走着,困乏、饥饿和渴使我昏倒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慢慢地苏醒过来,风还在不停的刮,我发现自己的身躯已经被流沙埋掉了一半。这时我又想到了死,可当时并没有感到死亡的可怕和恐惧,内心被一个强烈的信念占据着:就是死,我也要像革命先烈那样,死得其所,死得视死如归,我不愿让风沙将我默默地掩埋掉。于是我走到沙包迎风的一面(因大沙包迎风面都比较坚实),找一截干枯红柳枝干,先画出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又在五角星的左边写上毛主席万岁!右边刻上共产党万岁!笔道划得很深,几乎用尽了我全身的气力。然后,我扔掉红柳枝干,仰面朝天躺在五角星中间,准备英勇就义。慢慢地,静静地等待着马克思的“接见”。</p><p class="ql-block">不知道躺了有多长时间,我迷迷糊糊中,感觉到有人在呼喊我:“白~晓~恩”!“白~小儿”!由远及近,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由于疲劳过度产生的幻觉,躺在原地一动未动,可这声音隐隐约约不断地伴随着风声传到我的耳朵里,我下意识的用胳膊支撑着身体,仰坐起来,这时我看到远处有亮光在闪动,而声音正是从亮光处传来,我清醒地意识到:“我得救了”!我马上就来了精神,用尽全身吃奶的劲头高喊:“我~在~这儿”!同志们听到我的喊声,朝我这里跑来,我也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向大家跑去,最后我们拥抱在一起,我顿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p><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当时大家一看要变天了,赶紧收工回营地了,他们以为我勘察完草场就直接回去了;可回去一看我没在,于是大家都急眼了,意识到我可能出事了,大家连饭也顾不上吃,马上带着手电、水壶,又返回去新草场附近寻找我,而我已跑离那个草场很远了。他们马上又兵分几路,边喊边找,终于有一路人马找到了我。</p><p class="ql-block">我经历了这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使我对死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升华:总觉得自己坦然地面对过一次死亡,在死亡线上挣扎时那一刻,已向党表达了自己的革命的决心!我的生命也是同志们捡回来的,任何时候只要党和革命事业需要,为国捐躯是理所当然!</p><p class="ql-block">诗人文天祥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我在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面临的一次生死考验,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今天想来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昨天,这也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次最有意义,最纯真、最纯朴的记忆和考验……</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旗沙漠。</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旗沙漠。</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旗沙漠。</p> <p class="ql-block">巴彦陶来农场。</p> <p class="ql-block">戈壁滩上的红柳。</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照片。</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夫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工作照。</p><p class="ql-block">左二为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右侧为作者夫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参军入伍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参军入伍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全家人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