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又是一年花开时一一“跟着张频回老家”活动纪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绿城秋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跟着同学回老家”是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78级2班同学于2023年秋首创的一种同学互访活动。其基本做法是:选取班上德高望重丶事业有成丶身体健康、人缘较好、乐于牺牲奉献的同学作为访问对象。然后由访问对象为东道主,主导活动的全过程。毕竟我们毕业离开学校己有40多年,还能组织十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到自己老家去走走看看,没有一定的人缘和向心力是难以成行的。作为系列活动,我们的处女行是去年秋天的“跟着本镇回浦北”,也是十二三人的团队,也是两夜三天的行程,其富有创意的同学访亲活动曾轰动了钦北大地,轰动了母校广西民族大学,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网民的眼球,艳羡了无数有同学情怀的莘莘学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跟着同学回老家”活动的意义,是重拾大学时代的记忆,丰富大家的晚年生活,加深同学间的了解,密切同学之间的联系,活络同学之间的感情。让四年的同窗之情历久弥新,友谊长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作为这个系列活动的第二站,同学们选取的访问对象是“跟着张频回东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张频,是广西民院中文系78级2班中最为平凡普通的一员,正如原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丶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丶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容本镇教授在张频的新书《一个广播记者眼中的世界一一张频游记散文集》的序言中介绍的那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张频出生于桂西北大石山区东兰县一个壮族人家。1978年,他带着一身泥士和汗渍,考取了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读大学时,张频勤奋好学,上进心强,学习成绩好,但他话语不多,甚至有点腼腆。因家里穷,个头又不高,他为此很是自卑。在班里,他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张频中学时就立志要当一名新闻记者。大学毕业时,张频分配回河池。其时,广西电视台河池记者站要物色一名电视记者,张频成为考核对象之一。但面试的时候,他落选了。面试官说得很直白:电视台记者釆访时要扛几十斤重的摄像器材,还要经常爬山涉水,张频当时体重只有90多斤,又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其柔弱的身体,恐怕扛不动沉甸甸的摄像机。张频期待已久的‘记者梦’瞬间破灭了。当不成记者,他被分配到河池财经学校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兼校办秘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因喜欢写作,一次偶然机会,张频被调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河池记者站,总算圆了他的记者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但广播电台是众多媒体中的弱势媒体。要在一消即逝的电波媒体成就一番事业谈何容易?为此,在记者站的10年间,张频秉持‘有作为才有地位’和‘下为民作主,上为党分忧’的新闻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启了他的职业记者生涯。他揣着一杆笔,一个采访本和一个小小的采访机,走村串户,爬山涉水,以艰苦拼搏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令同行刮目相看的工作业绩,让当地干部群众真切地感知到了广播的巨大威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广播记者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与尊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在记者站磨砺10年之后,张频从站长任上调回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总部,历任经济台副主任,新闻台副总监,经济台总监,台专职编委等。他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纵横驰骋,大显身手。30年的记者生涯,他获得了无数荣誉,是广西广电系统著名的‘获奖大户’,他有上百篇作品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丶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在内的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其中仅一等奖40多篇。此外,他还先后被荣获“广西电台优秀驻地记者”,“河池地区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区新闻宣传出版系统先进个人”,“广西广播影视十佳记者”,“全国广播影视百优记者”等荣誉称号。在新闻界人才济济、名家如云的背景下,他曾被中宣部丶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及国家广电总局聘请为中国新闻奖丶长江韬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评委,跻身中国最高新闻奖评审专家的行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张频的老家东兰县是著名革命老区,这里曾涌现出韦拔群丶陈洪涛等红军早期高级将领,走出韦国清丶韦杰丶覃健丶韦祖珍丶覃士冕等5位开国将军和覃应机丶匡吉丶黄克等一批高级党政干部。近年来,在东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张频带领他的主创团队致力于东兰县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他先后担任主编丶组织编纂和出版了《东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东兰,有理想的士地》《风云东兰》《奋进东兰》《见证东兰》《神奇三石》等一系列红色题材著作和乡士读物,以一腔炽热的情怀,致敬故乡,致敬英烈,致敬那片红色的土地。”他由此成为东兰县有史以来第一个新闻学教授一一广西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成就斐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承蒙同学们的信任与认可,张频愉快地接受了“跟着张频回老家”的组织准备工作。作为东道主,考虑到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韦拔群故乡,是中国少数民族将军之乡,同时考虑到追随张频而到东兰的同学都是有身份丶有地位的高级知知分子,多数同学又是第一次来到东兰,因此张频在组织策划这个活动时,就把互访活动的主基调定调为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具体的行程,张频是这样安排计划的:</p><p class="ql-block">T1(3月29日)8:30分南宁出发,12:00左右到达东兰。进住东昇国际大酒店。中午在宾馆餐厅就餐。下午4:00参观东兰县壮乡英雄文化园(韦国清纪念馆)。晚.到东兰新城就餐(东兰县高中罗猛校长丶拔群高中牙韩国校长设私宴招待)。</p><p class="ql-block">T2.(3月30日)8点前早餐,8:30赴三石红水河第一湾(三石镇党委丶政府派人带路)。12:30回纳任屯参观“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容本镇教授为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捐赠著作丶图书交接仪式,然后进张频家吃中餐,体验农家生活。下午3:00~5:30参观4A级景点巴则山风景区。6:00到三石镇下免屯吃全羊宴(容镇同学研究生黄灵海博士接待)。</p><p class="ql-block">T3:(3月31日)早餐后参观拔群广场和游东兰烈士陵园,10:00游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午12:30回红水河桥头鱼庄进午餐(东兰县公路局覃建新接待),下午3:00左右返程。7:00左右回到南宁。结束愉快旅行。</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12位同学分别从梧州丶崇左丶贺州丶河池丶柳州等全区各地汇聚南宁,大家在翘首以盼中期待着明天的启程。</p><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上午8点30分,大家按照约定时间,在园湖路麻村公交站集体上车。一部租赁而来的中巴车载着十几位同学愉快地搭上了开往革命圣地东兰县的红色旅程。</p><p class="ql-block">虽然已相互离别了四十多载,虽然都步入垂暮之年,但同学们依然还像当年同窗时那般亲密无间,激情澎湃。大家一路欢歌笑语,那此起彼伏歌声笑声就像串串幸福的种子播撒在高速路上,回荡在高速运行的中巴车里。中午十二点多钟,我们终于来到大家神往己久的东兰县。</p><p class="ql-block">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县城离自治区首府南宁290公里。东兰县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被誉为“四乡”,即长寿之乡、将军之乡、铜鼓之乡和板栗之乡。</p><p class="ql-block">东兰县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元年(1912年)东兰州改为东兰县,属于庆远府管辖。1913年属于田南道管辖,1934年属于百色行政监督区管辖。1950年属于庆远专区管辖,1958年属于百色地区管辖,1965年后改归河池地区管辖。东兰县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也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核心地区。在这里,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过。东兰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有9000多名各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和赤卫军,有1600名东兰儿女参加了红七军,踏上漫漫7000里北上征程,到达中央苏区,余下的幸存者又随中央红军踏上留名青史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许多东兰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东兰县因此被誉为“将军之乡”,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有五位出自东兰县。</p><p class="ql-block">东兰县还是广西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革命遗址和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下午四时,我们按计划来到了离县城十来公里的东兰县壮乡英雄文化园。</p><p class="ql-block">东兰县壮乡英雄文化园是2012年为纪念韦国清将军诞辰100周年丶由国家出资9000多万元兴建的一个大型英雄文化园。文化园由广场+韦国清铜像+壮乡将军纪念馆组成。广场的前方簇拥着几座青翠欲滴的青山,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美不胜收的感觉。壮乡将军纪念馆主要陈列布展从红七军丶红八军走出来的张云逸丶韦国清丶韦杰丶姜茂生等19位将军的文物史料。一楼主要陈列韦国清上将生平的各类文物史料。那天在参观纪念馆时,同学们无不被东兰县的人杰地灵所折服。尤其是看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军建制对比图时,当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兵团司令员是东兰人韦国清丶参谋长是东兰人覃健时,大家无不对东兰的英雄辈出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又移步瞻仰了韦国清故居。大家纷纷在故居的门前台阶上合影留念。有个同学风趣对我说:“来,我要在这里照张相,我也要沾沾点东兰人的福气和灵气。”其时,大家就在这耳濡目染中,已对东兰县产生了一种崇拜和敬仰之情。红色旅游给当地所带来无形财富和美誉度,原来就如此神奇,如此微妙!</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是我们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天。按照行程安排,这天一早,我们就从县城往红水河第一湾进发。</p><p class="ql-block">红水河第一湾地处东兰县三石镇。得知我带领远道而来的旅游团队今天要去游览第一湾时,三石镇镇长韦华,镇党委书记韦恢汉早早就在三石街头等候我们,然后以东道主的身份充当了我们团队的向导。</p><p class="ql-block">从三石镇政府所在地到红水河第一湾,车子要在狭窄弯曲的山间公路行走十几公里,为了团队的安全,我时时在提醒司机“开慢点”“再开慢点”因为一个又一个8丶90度的急转弯和一个又一个眼眩心跳的悬崖峭壁,让坐在车上的同学时不时地倒吸一口冷气。大约中午10点钟,车子在那高高的铜鼓观景台下停了下来。大家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铜鼓观景台艰难爬去。</p><p class="ql-block">爬到山顶,登上铜鼓玻璃栈道,大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红水河从天峨南丹方向奔腾而来,在流经三石镇板文村时,突然拐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大弯,形成了独特的“U”字型大峡谷,故被誉为“红水河第一湾”。</p><p class="ql-block">这里,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两岸的山峰陡峭险峻,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些山峰高耸入云,与水面形成了数百米的落差,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雄伟。当阳光照射在河面上时,波光粼粼,与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红水河第一湾的峡谷间,常常云雾缭绕。这些云雾在峡谷中回环旋转,仿佛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在云雾的缭绕中,山峰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每当日出或日落时分,阳光穿透云雾,将整个峡谷染成金黄色,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总之,红水河第一湾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峡谷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无论你是来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还是来探奇寻幽、挑战自我,红水河第一湾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由此,同学们疯狂地在玻璃栈道上以第一湾为背景拍照留念,有团队合影的,有自由组合的,有故意摆拍的,有假装亲昵的……每一组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串说不尽,道不完的笑点与人生解读。几十年的同学情就这样与绝美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挥洒自如,给每个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我们从红水河第一湾风景区回到张频的老家一一纳任屯。大家先是参观了由张频和南宁二中正高级教师丶广西特级教师覃琦牵头为纳任屯建设起来的丶旨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子孙后代勤耕好学,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从活动中心一楼的《纳任屯简介》和《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简介》中我们了解到,纳任屯是公平村户数和人口最少的村屯,全屯只有十户人家,80几个人口,但这个屯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屯至今已有19个大中专毕业生,其中涌现出张频丶覃琦两位正教授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纳任屯这些年的每一个变化都得到张频这位乡贤的扶助。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是张频丶覃琦两位教授出面为村里争取到县政府出资,由镇政府代为建设。文化中心建成后,在张频覃琦张飚等几位乡贤的张罗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各项文化设施得以逐步完善。文化室二楼展示了反映张频丶覃琦两位教授成长过程的各种励志图片和成就展示。二楼还开辟了一间“张频书屋”。“张频书屋”的牌匾由广西区高院原院长黄克题写。书屋里悬挂着黄克丶潘琦丶秦克俊丶韦运雪丶冯文东等领导和书法大家为纳任文化中心题写的书法作品,书桌上陈列了由张频主编出版的7丶8本东兰红色书系,和东兰各乡镇自发组织编纂出版的乡村书系。几组书柜里收藏有由张频组织提供的近千本各类图书。有感于张频同学浓浓的家乡情怀,广西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丶院长丶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容本镇教授当天把他自己的一堆著作丶图书捐赠给了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这小小的捐赠仪式,为此次同学互访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文化活动中心之后,同学们一同走进张频老家,大家先是在张频家宽敞的屋顶平台上与张频家人一起合影留念,在“跟着张频回老家”的大红横幅下,十几张绽放的笑脸便永久地定格在张频的老祖宅上。然后大家下到一楼,一同品尝了由张频家人精心准备的农家菜肴,虽然菜品不多,但五色糯饭丶豆腐圆丶腊肉腊肠丶粉蒸肉丶红绕肉等菜品尽显了壮族农家地道的民族风味。让饥肠辘辘的同学补充了能量,为下午的爬山积蓄了热能。.</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多钟,我们驱车又来到三石另一个4A级景点一一巴则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巴则山山脉位于东兰县三石镇公平村和弄英村之间,呈南北走向,长约20公里,宽约10公里,分别由三座相互连接的山峰“一”字排开,其中主峰海拔1088米,三座山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与魅力。</p><p class="ql-block">巴则山又名“神仙山”,从字面上看“巴”在壮语中是“山”的意思,“则”在壮语中是“土地爷”或“土地神”的意思。“巴则山”三个字合起来是“士地神之山”或“神仙山”之意。</p><p class="ql-block">“奇山异水自然卧虎藏龙,天造地灵必出英雄豪杰。”巴则山之所以被人们顶礼膜拜,它的神奇之处是,假如以巴则山为圆心,以50公里为半径,划一个完整的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圆圈之内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一一明朝抗倭英雄韦虎臣,中国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开国将军韦国清丶韦杰丶覃健丶韦祖珍丶覃仕冕,政界名人覃应机丶匡吉丶陆秀轩等等,就出自这个区域。还有目前活跃在八桂大地的政界丶军界丶商界丶以及学术界的东巴凤精英,也以巴则山周边的东兰为胜。难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东兰县视察时,曾兴之所至挥亳写下“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之名联,应该说这是对巴则山周边这片神奇的士地最好的诠释和礼赞!</p><p class="ql-block">了解了巴则山的神奇之后,那天我们同学便萌发了登顶一探究竟的念头,大家不惜劳累,一同登上了峰顶,大家在云遮雾罩中登高望远,一览苍茫大地,领略了三石奇异的山水风光,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工</p> <p class="ql-block">从巴则山景区回到山脚,我们直奔巴则山下的下免屯黄㚑海博士家。黄灵海是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东兰藉干部,是我们团队容本镇同学的研究生。得知我们来东兰开展这次同学互访活动后,他主动邀请我们游览巴则山后顺道去他家作客。为此他叫家人㓥鸡宰羊,为我们摆出五连桌的长桌宴。其场面壮观而喜庆。席间,村里的山歌手们还专门为我们唱起了迎客歌丶送客歌,其热情与喜庆,让我们每个队员都为东兰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动不己。</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是我们活动的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这天一早,我们游览了东兰著名的拔群广场。拔群广场是2009年为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中共东兰县委丶东兰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推坡填沟兴建起来的一座大型文化广场。广场由将军群雕丶将军题词碑林、广场、和韦拔群纪念馆组成。广场两边竖立着12根顶着双面铜鼓的华表柱子,可惜韦拔群纪念馆正在升级改造中,我们无从进馆参观学习。于是,我们只能选取韦拔群纪念馆为背景,照了一张集体照。照集体照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当我们打开“跟着张频回老家”的横幅整整齐齐地排好队形后,我们随意叫了一位在广场散步的长者过来帮我们按下快门,长者定神一看,得知我们是广西民院中文系78级的,他立马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们也是广西民大校友哦!”原来帮我们照相的长者是广西民族学院76级物理系学生。于是几位校友也愉快地加入到我们队伍合影留念。这意外的插曲,为我们的旅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在将军园的雕像群里流连徜徉,大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将军园里竖立着张云逸丶韦拔群丶陈洪涛丶黄大权丶黄举平丶韦国清丶韦杰丶覃健丶覃应机等17位革命英烈的巨型铜像。东兰县革命老区英雄辈出丶人杰地灵由此变得真实形象,令人信服。于是,带着一种敬仰与崇敬,我们纷纷在韦拔群丶张云逸的铜像前合影留念。那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分明是我们“不忘初心,永跟党走”的心声。</p><p class="ql-block">在东兰起义群雕前面也留下一张庄重的合影之后,我们结束了拔群广场这洗涤灵魂的游览。</p><p class="ql-block">接下的最后一项活动是游览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坡豪湖地处东兰县长乐镇坡豪村。是位于红水河中游的岩滩水电站封闸蓄水后在坡豪村境内自然形成的一个4000多亩的库区水域,因水域内有众多精巧的小岛,又名“千岛湖”</p><p class="ql-block">湿地是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丶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坡豪湖属于湖泊类形的湿地。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审查,坡豪湖于2014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国家湿地公园,是广西为数不多的湖泊类型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可惜该公园建设还不尽人意,各种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能玩可玩的地方不多,在公园里走马观花草草走了一圈之后,我把团队拉到了红水河桥头的红桥酒家,我的老庚一一东兰县公路局覃建新早己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鱼肉宴。几杯公文包下肚之后,我们几乎人人都在酣畅淋漓耳热脸烫之中踏上了愉快的归途,结束了两夜三天“跟着张频回老家”的同学访亲活动。</p> <p class="ql-block">草长莺飞春草绿,又是一年花开时。</p><p class="ql-block">两夜三天的东兰之行眨眼而过,作为东道主,我不知道这“累并快乐着”的东兰之旅到底给了同学们怎样的人生体验,但同窗4年的同学,还能在毕业42个年头后的今天心相印,手相牵地走到一起,一同沉浸在东兰的山水之间,一同聆听张频老家的山歌吟唱,这难得的同学情依然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下面让我们听听同学们对此行的感受感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广西政法学院教授玉梅</span>“跟着张频回老家如约而至。三天的东兰行,美了眼,醉了心,爽了口!感动于开国将领,名人志士,英雄豪杰的英雄事迹 ,丰功伟绩;动容于浓浓的乡情亲情;沉尽在山清水秀,鬼斧神工的美景里;陶醉在最美同学情谊中;品味到东兰特有的美味佳肴……东兰行说不尽,道不完,收获多多,快乐满满,余音袅袅,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谢谢张频同学的组织邀请!谢谢东兰的父老乡亲!谢谢同学们的陪伴关心!祝东兰的明天更美好!祝同学们的夕阳生活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灿烂如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丶广西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丶院长.丶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容本镇教授</span>:“友谊像一壶陈年老酒,淳厚,芬芳,历久弥香。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如约跟随张频同学回老家。纳任屯,大石山脚下一个小小的偏僻村屯。一位出生在红色土地上的壮族农家子弟,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毅力,用坚强的脚步走出了群山环抱的小村屯,走进了令无数年轻人向往的大学校园,融入了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温暖集体。在职场生涯中,又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执着,用一支生花妙笔,书写了一个获奖无数的广播记者的辉煌篇章,铸造了一个农家子弟绝不向命运低头的精彩人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海日报社记者黄金凡:</span>“春有约,相约在东兰!相约在壮乡群雄崛起的红色圣地,相约在挺拔如群山的韦拔群故里,相约在神奇的巴则山之巅,相约在壮观的红水河第一湾,相约在三月的歌潮里,相约在三石镇纳任屯——相识四十余年,我们终于跟着张频回老家!</p><p class="ql-block">四年同窗,半世友情。三日之旅,一生不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梧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调研员黎康廉:</span>“东兰,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跟着张频回老家,寻找那一抹红色的记忆,领略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红水河上第一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登顶雄伟壮丽巴则山,体验将军们的英雄豪迈;纳任屯文化活动中心,被张频同学的家乡情怀打动;农家美食长桌宴,山歌阵阵壮乡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无处不展现老区东兰的别样风采。感谢张频同学带我们回老家,感谢东兰人的热情好客,感谢你,张频,我的同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崇左市大新县政协原副主席冯正标</span>:“在木棉花盛开的季节,七八.二班跟着同学回老家活动又开启了第二站的旅程。进入东兰,首先感受到的是浓浓的革命老区的氛围,在偏远的壮乡小县,涌现出众多党和国家、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山区小县培育出一大批文人专家学者。这不仅是东兰的骄傲,也是广西的骄傲。张频同学走出校门后所取得的成功,说明东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同时更是张频同学的不懈努力。让我敬佩的不仅是他的事业的成功,还有他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的发展所做的努力。短暂的三天,领略了巴则山的壮美,红水河清秀,更感受到东兰人的热情。那具有壮家特色的美食,那优美动听的壮家山歌,令人难以忘怀。感谢张频同学!感谢一路同行的各位同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河池地区高中高级教师覃潇</span>:“阳春三月繁花似锦,东兰之行拉开帷幕。当我们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伫立仰视英烈时,他们勇于献身的故事和优秀品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仍让我们深受震撼和激励。我们还俯瞰了三石红水河第一湾,攀登4A级景区神仙山,游览国家湿地公园波豪湖,这些美景汇成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p><p class="ql-block">东兰的风景是美的,而人则是所有风景中最美的风景。最让我们难忘的是下勉屯的乡亲们倾情出动,杀鸡宰羊,设长桌宴盛情款待我们,白切鸡白切羊肉羊杂羊血河鱼,脆皮扣猫豆菜凉拌黄瓜土茅台,热气腾腾的火锅,热情洋溢的祝酒词,热血沸腾的敬酒令,热泪盈眶的送别歌……</p><p class="ql-block">致敬!勤劳善良热情的东兰父老乡亲们!</p><p class="ql-block">致意!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红色圣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柳州市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潘媛琴.</span></p><p class="ql-block">“这次有幸得到张频童鞋的精心安排,盛情接待,开启了我的东兰首次之旅。最深的印象是:第一,东兰的人民的拼搏精神。过去,为了追寻一个平等的世界,将生死置之度外,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东兰儿女献出了多少年轻的生命;现在,为了建设新东兰,改变自己的命运,东兰人发扬前辈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硬是改变了东兰的面貌,走出了一批批学子,培养了一批批领导干部……第二,东兰人民的阳光灿烂的笑容,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人印象深刻。所到之处,迎面的都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几乎看不到愁眉苦脸的人;第三,东兰人民热情好客,诚意满满。此次之行,一路得到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他们的赤诚情怀,就是问路,都热心地恨不得带你到目的地(朋友语)。第四,东兰山水大气磅礴,气势宏伟,苍翠之间,难以飞渡。它不同于桂林山水和柳州市区风景的秀美、圆柔,小巧,俯瞰东兰群山,更容易让人生出壮美山河,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来。</p><p class="ql-block"> 谢谢张频童鞋!我和朋友感觉一样,东兰,值得再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河池市商业局吴慧琼:</span>“三天的东兰之行,热情好客的东兰父老乡亲,每天都用丰富多彩的美食好酒款待我们。可容三四十人入席的长桌宴,豪迈气派的碰杯酒令,可以震撼山岳,而柔情似水的留客山歌,更让人难分难舍!啊,东兰,革命的圣地,美丽的地方,人们向往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2024.4.3写于桂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