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枫桥

持之以恒

<p class="ql-block">  苏州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南来北往,舟楫竞渡,商旅云集。宋元之际,运河运输日渐重要,枫桥市肆因水繁荣,闻名遐迩,明清时期达到空前。唐伯虎有诗云:“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 清代,枫桥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并有权利设定水运粮食的交易价格,有“枫桥塘上听米价”之说。历史上 枫桥一带的名人第宅、园林比如殷裴仲的松鹤堂,戈载、戈宙襄的广居,惠磐卿的冷香别馆,段玉裁寄居的一枝园,顾广折的思适斋,袁廷祷的渔隐小圃等。枫桥古镇 沿河成市,因水成街,具有独特的水乡风韵。 《吴郡志》卷十七:“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进军苏州城,放火烧城,使十里金阊、上津、下津、枫桥一片繁华化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 枫桥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当时的名僧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而使枫桥寒山寺声名遐尔。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文革后,寒山寺已经是一片破败景象,后经修缮恢复了钟楼,但钟楼的古钟早已被日寇掠去,如今的钟是八十年代初,日本复制运来的,已不是原有的了。原有碑刻和后来陆续增加的名人碑刻收集在碑刻亭中,内有抗金名将岳飞的题词:“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可见岳飞当年路过苏州,并在寒山寺停留过。 河对岸的江枫洲也辟为景点,立有堪称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大碑,上有按照俞樾先生书写的《枫桥夜泊》碑刻;又有最大铜钟置于最大钟楼,钟楼牌匾皆由名人题写,如赵朴初:梵音阁。性空法师:霜钟天籁。 </p> <p class="ql-block"> 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枫桥外形比寒山寺门前的江村桥更大些,建于唐朝初期,同样于清同治年间重建。漕运是苏州历史的一个重要标签,因境内水网密布,在以船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这里自然成为全国商贸重镇,而枫桥所在一带是漕运中转站,江浙、湖广等地的粮食都是从这里运往京城的。枫桥古时这里既是运河的主要码头口岸,又是古驿道必经之路,自建成之始,不光成为商旅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军事上的咽喉地段。跨过枫桥就是铁铃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雄关巍巍耸立,与枫桥、寺院一同见证了古镇的岁月沧桑的遗留痕迹。</p> <p class="ql-block">  枫桥古镇自唐宋至明清时代一直是全国著名的商贸集镇,因这里商品丰富、信息通达,而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从而沉积了浓厚的吴地民俗文化 。现在的枫桥古镇依旧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整洁的石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地游客熙熙攘攘,整个古镇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