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门今世前生

复老头

<p class="ql-block">  金华,古称婺州,自古三郡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武肃王錢镠初筑州城,周九里百步、有门十一、前临双溪后枕北山,门楼高敞、雄居全城。又州城中先有子城,乃全华最早城池,为州治要地之所在,现存世明成化《全华府志》有记,宋州治仍在子城之内。</p><p class="ql-block"> 子城周围布有四门,南曰保宁军门,东曰熙春,西曰桐树,北曰金华,保宁居南,名为保宁、又谓军门,地位非凡。</p> <p class="ql-block">  后子城废而保宁之意延綿,宋在旧基建鼓角樓,元佑二年重修改名谯楼,清順治为鎮东楼。岁月沧桑,兵燹无情,此门楼终荡然无存。现时的保宁门,是2004年在原址废墟上重建的,也属古子城复建工程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保宁门所谓“保宁”,是指城池在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其防御功能不可低估,婺城古有“铁城”之誉。“鼓楼”或称“谯楼”,同样担负着“保宁”使命,平时报更报警,防火防盗;战时瞭望敌阵,鼓角连营。然而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城墙对现代军事,更鼓对钟表流行,均已失去其实用价值,而被冷落、废弃。</p> <p class="ql-block">  重建保宁门底部采用青石须弥座,上部青砖浆砌,拱券式门洞,北侧内登石阶而上,城楼为歇山重檐式二层楼阁式木结构,体现了宋明建筑风格。城楼两旁不再恢复城墙,倒也成突兀而立之势,堪与北京大前门比美,真可谓:“一体城楼存古韵,千秋兴毁复新容。”</p><p class="ql-block"> 金华自古以来非常的富庶,因为富庶也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这座门金华人之所以把它叫做保宁门,保一方安宁,它还有一个称号叫"铁城",说明这座城门的存在,让这座城市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家原先就住这保宁门附近。1960年我父亲单位从上海搬迁到金华,暂栖在金华新华印刷厂。未及半年两家便分道扬镳,父亲单位自立门户,成立了金华造漆厂。厂址选在游宅街(现旌孝街),我家也从法院街(现解放路)搬至东风路(现东市街)53弄3号。</p><p class="ql-block"> 刚巧,53弄旁边那条小井巷头对面就是老自来水厂,而巷尾与谯楼巷相通,弯弯曲曲的谯楼巷西面出口,便是现今保宁门所在。谯楼巷也就是现今的熙春巷,而老家拆除后建成现今金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漫步古子城,浏览保宁门,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拱券之门内部竟然还藏着一个文艺书店,保宁门的一楼、二楼是一家叫做东方造白的书店。</p><p class="ql-block"> 时光的神奇,在于远去了昔日的鼓角铮鸣,但又赋予了城楼新的生命,让书香藏于斯,来于此的游人得以停下脚步,感受岁月静好同时,品味和平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一晃64年过去,时光荏苒,世事沧桑,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是啊,铁城也好,保宁门也罢,俱是金华一大胜景,天佑金华,永葆国运昌隆民情安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4月2日)</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引用了“保宁门碑文”部分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