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脚下的佛国——行摄尼泊尔之博卡拉

田歌

<p class="ql-block">博卡拉,尼泊尔语意为:湖城,是尼泊尔第二大城市,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距离东部的加德满都198公里,海拔900米,人口约20万。以雪山和湖泊等自然景观成为尼泊尔的风景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博卡拉是一个乡村小城,原为尼瓦人和古伦人居住地,当地人以农业为主,1970年才通公路,之后才逐渐出现旅游业。</p> <p class="ql-block">博卡拉市区北边,地势渐高,喜马拉雅连绵不断的雪峰矗立在苍穹之下,犹如一道道屏障横亘天边。</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号称“高山王国”,因为她背靠喜马拉雅山脉,其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极高山”(海拔超过6000米以上的高山被称为极高山)。地球上最高的14座山峰中,有8座全部或者部分位于尼泊尔境内。这些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共同构筑了我们地球村的屋檐。</p><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每当日出与日落时分,巍巍雪山会绽放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神圣光芒。被人敬仰的称之为“众神的白色座椅”。</p> <p class="ql-block">安娜普尔纳峰海拔8091米,是世界第十高峰,我们从博卡拉远眺,觉得她反而没有鱼尾峰高。</p><p class="ql-block">鱼尾峰是喜马拉雅地平线上最具标誌性和辨识度的山脉之一。这座山被认为是神圣的,虽然海拔仅6607米,但从未有人登上过山顶。所以被人们戏谑为“处女峰”。</p><p class="ql-block">3月5日早上5点,我们摸黑登上索拉合小镇附近的观景台,在寒风中等待欣赏距离30公里外鱼尾峰日照金山的壮美景观。</p><p class="ql-block">第一缕阳光照在了更远处,似乎比鱼尾峰矮的安娜普尔纳山顶上。高远的往往不起眼,离我们越近的反而总显得那么高大。</p> <p class="ql-block">不到五分钟时间,众峰顶都染上一片金色,一派不身临其境绝对无法感受的气势从天而降。呜乎,这就是天地宇宙势不可挡的伟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鱼尾峰、安娜普纳峰等数座雪山距博卡拉市区最近的距离为三十多公里,天气好时在市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边缘如锐利刀峰的鱼尾峰顶峰,给人带来无处不在的壮美景象。</p> <p class="ql-block">渐渐地山顶的云彩越来越红,而山峰並没有呈现金顶的面貌。也许是积雪不够厚,光线都被岩石吸收的缘故。</p><p class="ql-block">尼泊尔导游小龙说,你们己经很幸运了,有的游客来了二三趟也没看清雪峰,都被云雾遮住了。</p> <p class="ql-block">从农舍边上远眺众山。这张照片是用华为手机拍的,近景和远山都还较为清晰。</p> <p class="ql-block">雪山脚下的小镇随处可见到犹如斧劈刀削般陡峭的鱼尾峰。</p> <p class="ql-block">雪山脚下小镇的芸芸众生,一派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在博卡拉的费瓦湖畔,蓝天、雪山、湖泊美丽的让人屏住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对尼泊尔夫妻。有点山盟海誓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费瓦湖纯净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兜售泥泊尔工艺品的小贩,向我们演示木琴奇妙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准备乘船了</p> <p class="ql-block">费瓦湖是尼泊尔第二大湖,是博卡拉境内最迷人的风景之一。我们分四人一组乘坐木舟前往湖心的夏克蒂女神庙。</p> <p class="ql-block">船浆从船夫头顶左右翻飞,激起朵朵浪花。</p> <p class="ql-block">荡舟费瓦湖,我们一天里同时领悟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角色转换,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佛教与印度教和谐相容,夏克蒂女神在印度教被奉为力量女神的化身,是女性保护神。女神庙是当地人举办婚庆必选之地。</p><p class="ql-block">我们遇到许多女性残疾人坐着轮椅到女神庙祈福。</p> <p class="ql-block">女神庙被围栏包围遮挡,应该是在修缮之中,看不到庙的全貌。一位红衣少女在庙前的小广场上与鸽子同舞,一付飘飘欲仙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来夏克蒂女神庙祈福的尼泊尔少女。</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最浪漫的地方不是去看庙,而是在费瓦湖上划着小船,在雪山倒映的湖面上迎着微风,享受孤独。</p> <p class="ql-block">从费瓦湖前往班迪普尔的路上,在博卡拉镇的街道上看到一家标有中文的商店。这家商店曾上过央视二套的报道,出售尼泊尔特产的纯羚羊毛围巾等羊毛编织品。我家居福州市,没有冬季,用不上围巾。惋惜了,惋惜了。</p><p class="ql-block">怪不得博卡拉历史上曾经是印度与中国的贸易中转站,商业氛围十分浓重。还开有很多中国餐馆,可惜我忘记拍照,只顾着解决我旅游鞋脱胶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遇上了喜气洋洋的迎接新娘的队伍。新郎官一身白装骑着一匹白马,有人为他撑起一把大红伞。</p> <p class="ql-block">身着大红制服的乐队队员们。</p> <p class="ql-block">吹鼓手,长长的喇叭。</p> <p class="ql-block">弯弯的喇叭。</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驻足拍照,在喧闹的鼓乐声中美丽的尼泊尔姑娘跳起欢快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3月5日下午5:30,我们来到了盘居在一座小山坡上的班迪普尔小镇。</p> <p class="ql-block">有着浓郁的中世纪的气氛和古色古香的18世纪建筑,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一下跌回到18世纪。</p> <p class="ql-block">17世纪是纽瓦丽人的“黄金时代”,马拉王统治下的尼泊尔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间极为重要的贸易枢纽。</p> <p class="ql-block">而到了1960年,该区的行政中心迀移,加上达摩里公路全线贯通,使班迪普尔失去了交通重镇的地位,从而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半废弃的村镇。</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座活生生的纽瓦丽风格建筑和文化的博物馆,街道尽头的寺庙静静地陪伴着时代的变迀。</p> <p class="ql-block">小镇有一条不长的主街道,街道两旁都是尼瓦尔人的小院和用当地民居改建成的客棧。</p> <p class="ql-block">游客不多,多为欧美人,街面没有闹市的喧嚣,无处不在的鸽群时不时被狗仔们赶的朴朴乱飞,为小镇增添了不少生气。</p> <p class="ql-block">在拉纳国王时代,班迪普尔正是全盛期。藏缅语系的纽瓦丽人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原住民,他们并不全都是东方的蒙古人种,还有许多雅利安人混血。这位漂亮的小姑娘大概就遗传有雅利安人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席地而坐的孩童。</p> <p class="ql-block">还是有位姐姐更幸福,有人抱呀。</p> <p class="ql-block">小镇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美景,只是默默地守护着属于她的那份安祥。</p> <p class="ql-block">来到班迪普尔就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将欲望减低到最低的安身之地。</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班迪普尔像极了一位洗尽往昔铅华的丽人,慵懒却又脱俗。</p> <p class="ql-block">早晨,一位孩童背着书包行走在小镇唯一的平路上。</p> <p class="ql-block">在班迪普尔,我们在这家酒店过宿,酒店门口有五棵高大的菩提树。传说菩提树生长得很慢,长到一个人可以合抱树身必需100年光阴,这几棵菩提树没有四、五个人是抱不拢的,算算也经历有三、四百年的光阴了。</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是一个万物皆有神灵的国度。菩提树和榕树在尼泊尔被人们人性化,菩提树奉为男神而榕树却奉为女神,它们分别庇佑男人和女人的家庭幸福与健康。,人们还会为菩提树和榕树举办婚礼。可惜我们这次没有遇上此等喜事。</p><p class="ql-block">尊敬大自然,对大自然时时抱有敬畏之心,人类与大自然才能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大清早,一位妇人在菩提树下为大树祈福。幸甚受教。</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