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

自由自在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东邻景山公园,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全园占地68.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8.9万平方米,陆地面积29.3万平方米),1925年开放为公园。 </p><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全园以北海为中心,辽、金、元在此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p><p class="ql-block">北海及团城于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北海公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公示名单。</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原为辽燕京城东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岛名瑶屿,辽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亦称太宁宫)。 [4]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p><p class="ql-block">元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p> <p class="ql-block">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对“万岁山”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在圆坻(今团城)修复了仪天殿,在圆坻南面小岛上建起了犀山抬圆殿,在团城的东部拆桥填土,将其与陆地相连。</p><p class="ql-block">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现五龙亭处)建“太素殿”,由于用锡做材料,又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修建此殿役使工匠3000余人,用白银20万两。在东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把团城西面中断的八孔石桥(原断部有吊桥)改为九孔石桥,称为金鳌玉蝀桥。在新开挖的南海瀛台上的建“昭和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七年(1579年),“万岁山”上历经四朝600余年风雨战乱的广寒殿坍毁,人间天宫主景建筑从此化为乌有。</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改称为“白塔山”。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在静心斋前修建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小火车来园游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北海惨遭践踏。北岸的澄观堂设立了联军司令部,万佛楼的10000多个金佛及园内其他宝物被洗劫一空。</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