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分日》北宋•徐铉</p><p class="ql-block"><i>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i></p><p class="ql-block"><i>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i></p><p class="ql-block"> 春分,酿花天,我等你来。</p><p class="ql-block"> 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阴阳的界限,也道出了春分妥帖的情志。</p><p class="ql-block"> 不觉间,又到了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仲春。一年一度的春分,带着周末和煦暖阳,春暖花开的馨香气息,我花二两白银,雇一辆小毛驴,赶到丽水学院的街头摆摊卖诗词……</p><p class="ql-block"> “括山苍苍,瓯水泱泱,巍巍学府立一方。”作为浙江丽水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丽水学院自1907年创办处州初级师范学堂以来,历经九次更名、六校合并、四易校址,已走过117个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信步春花绽放的水牛小公园,便会与“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撞个满怀。没走几步,但见那铁干虬枝之上,紫红娇俏的花朵密匝匝爬满枝条,一簇簇、一团团,如翩飞的蝴蝶,似炸开的爆竹,在春光里燃烧起如火的激情。远观,又仿如“紫霞仙子”,风姿绰约,笑靥嫣然,将四周映照得霞光一片。</p><p class="ql-block"> 紫荆,又名裸枝树、紫珠,原产于中国。《本草纲目》第三十六卷:“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唐代杜甫《得舍弟消息》:“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宋代朱翌《咏紫荆》:“鹤骨龙筋结寿枝,红绡紫绮曝仙衣。”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荆花花碎而繁,色浅紫,每花一蒂,若柔丝相系。”紫荆,作为传统色彩词,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不过,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却赋予紫荆不同的意象,“虽若紫衣少年,亭亭独立,但觉窄袍紧袂,衣瘦身肥,立于翩翩舞袖之中,不免代为踧踖。”这个亭亭独立的“紫衣少年”的身影,让人觉出了清新脱俗、不媚不矜的风骨。这也是丽水学院的气质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满树新英待发时,东风先动向阳枝。”紫气东来,被紫荆花“粉刷”的丽水学院,再次完成与春的约定,给市民和莘莘学子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一抹明艳的紫粉爬上枝头,朵朵花儿随风摇曳,好似在倾诉“花”与“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03年的春天,一个历史的决定,由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丽水学院。一路创新的探索,三岩寺山脚下,紫荆怒放,南国飘香,丽水学院秉承“明德笃行”的校训,弘扬“爱国爱校、唯实唯先、自立自强”的丽院精神,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锚定建成“服务绿色发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来,紫荆名重天下。紫荆,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便是人间至乐。“紫荆虽非奇卉,然亦点缀春光之妙品也。”如果说,樱花园是丽水学院的名片,紫荆花又像是校园的另一张面孔,热情温暖,平易近人,却又独具性情品格。</p><p class="ql-block"> 回首百年,菁菁学者,兢兢以育人。目前,丽水学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学生获省级以上A类学科竞赛奖项近1300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6项,横向项目700余项……莘莘学子,孜孜以求道,令三岩之土,桃李芬芳,下自成蹊。</p> <p class="ql-block"> “疏枝坚瘦骨皮,忽迸红英簇紫蕤。”紫荆,代表了一种“团结”与“和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众志成城。具有“团队精神”的紫荆,其实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力量源于团结,奋斗成就梦想。</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紫荆花已不单单是一张亮丽的校园名片,更被丽院人以办学理念和创业精神打造成一条文化产业链,被赋予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一路的奋斗,既是丽水学院的担当,更是一种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邃密群科图破壁,明德笃行谱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丽水学院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办一所“让丽院师生更自豪、让丽水人民更满意”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一路寻来,春的乐章,变得更悦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