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清水江上游,位于凯里市西偏南部,西邻麻江县,东连凯里市鸭塘街道,西邻麻江县杏山镇,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福泉市。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素称:“人文下司,天造山水”的美誉。全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田土总面积2.21万亩;人口5万人(常驻人口3.5万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同时下司古镇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下司镇地处清水江上游,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 与民族风情为一体。古镇虽变化较大,但旧容新貌兼容,古巷新街并存,形成了饶有生趣的历史文化景观,镇内留有码头、禹王宫、观音阁等。</p> <p class="ql-block">一条清水江横穿古镇,河道两岸绿荫茂密,一排排木质的房屋整齐排列在江边,房屋的檐角向上轻轻翘起,斑驳的墙面,留下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青色的石板路蜿蜒向前延伸,百年前的老屋,被烟尘熏黄的板壁,雨水侵蚀的石板,无不讲述着下司近千年来因河道疏浚而兴盛的过往,无不展示着清水江流域皇木进京、民木贸易而带来的经济文化的异军突起,无不再现着此地因开辟下司场而得到的百年繁华。</p> <p class="ql-block">艳阳高照,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前市招旗帜随风飘摆,绫罗绸缎、珠宝香料、看相算命等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沿着圆润光滑的道路前行,两边铺路感较强,中间青色路石,被岁月打磨成无棱角,且每隔几米都铺有一块镂空花石。</p><p class="ql-block">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步行十分钟,来到古镇中心。中心古建筑密集,有十三层鼓楼,有邮局,有寨门,有戏台和一个大广场。</p><p class="ql-block">鼓楼,据清代雍正年间资料记载:佩人以巨木埋地做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侗族鼓楼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标志,是侗族人民的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为侗族多元文化之载体。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敌入侵,匠师仅用一根竹竿做的“香杆“作为构建尺寸。鼓楼用杉木凿樺衔接,不用丁铆,外形丰富、下大上小、密檐多层、结构精巧、造型美观、查化多样、飞阁垂檐、瓦檐彩绘,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株奇葩。侗族视奇数为吉祥,重檐皆为单数,最多可达21层。</p> <p class="ql-block">环伺四周,除了鼓楼之外,大部分建筑都呈现出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大戏台飞檐翘角,门当户对,多重门檐,悬空媲美。</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芦笙广场也叫铜鼓广场,是古镇的核心,广场中心的纹饰是苗族的铜鼓图案,整个广场开阔大气,建有寨门,鼓楼,戏台等。每逢节日,下司古镇的居民都会穿着盛装在这里载歌载舞,举行盛大热闹的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被人称为人文下司,天造山水。作为重要的商埠,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更是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闹市,所以就有了小上海的美誉。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清代修建的房屋,还有各省会馆,这是新维修的广东会馆。看前面这一大组的建筑,可以说是融合了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西洋建筑,这些建筑与下司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多元化的建筑特征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车水马龙,舳舻干里,“知行合一”“天人合 一”的王学精神在下司不断传承;文化发展,教育蓬勃,求学经商、报效家国的志士先贤层出不穷; 仫苗共兴,汉风侗俗,民族融合的壮美画卷斑斓瑰 丽。每一个下司人,汇聚成下司的历史,见证着下 司的变迁,也书写着下司的未来。下司的美,因人而彰。 下司,静伫百年,等待着每一个命定与它相遇 的你,等你来发现它的美,找寻它的历史,做清幽 的美梦。梦中春光明媚,堂前一春树,东风入西 邻;凉爽夏日,接天莲叶碧,映日荷花红;金秋时节,稻花香丰年,蛙声成一片;冬雨绵绵,拨火煨杨芋,围炉咏雪诗。</p> <p class="ql-block">现在还保留着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大小码头,以及古寺,古殿宇,古民居,古巷道。</p> <p class="ql-block">王阴明一生赋诗六百余首,其“诗”与“悟” 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阳明书院以“诗”破题。通过由浅及深的“本悟、思悟、契悟、渐悟、大悟、传悟和时悟”七个展陈空间,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王阳明生而不凡、立志成圣、龙场悟道等事迹,展示了阳明文化由初级到高级、由表面到深刻、由量变到质变的复合过程,以及阳明心学在下司和后代的传承理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阳明书院利用原有建筑优势,通过中式情景空间、合理留白、简约设计和禅意表达,构建了一个人与建筑、人与空间、人与景观、人与思想的对话空间。让每一位走进阳明书院的人,走进王阳明的心学世界,体悟他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p> <p class="ql-block">书院中有几副对联很有内涵,还有一幅字,引起了我的好奇,整个画匾只有一个字“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理”子少了一横,其中的寓意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是有理不差这一横,有人说是代表本心,还有的说理学还需要完善、世上无理可讲、理亏、得理让三分……众说纷纭,我个人觉得理学还需要完善比较恰当。</p> <p class="ql-block">古镇依水而建,有逶迤三里的老街、质朴优美的石桥,白墙黛瓦、深宅大院,演绎着下司的历史变迁和昔日的繁华古韵。镇上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p> <p class="ql-block">抬头之处,广东会所映入眼帘,从建筑风格和气派度来看,依稀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商贾繁荣、码头热闹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下司在历史上至清代嘉庆13年(1808年)被正式辟为商埠,民国时期发展为闹市,顺江而过的人们行船于此,必然会休顿停歇,文化多元碰撞,商贾云集。于是,孕育出一座隐出贵州黔东南的山间小镇——下司。</p><p class="ql-block">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所以被誉为“小上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司的美,如八百里清水江绵延悠长,如下司古镇隽永持重;下司的美,似船歌阵阵马蹄声声引人入胜,似浪花奔腾潮水拍岸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昨天和今天,自然与人类,传统和变化共存;在这里,典雅与质朴,宁静与热闹,庄重与绮丽并立。昔日的市井、古朴的民居、秀美的田园共同构成了一幅古镇人家山水画。这画中,最灵动的是街巷中偶然瞥见的,一幅幅寻常百姓家的温暖生活,是间或传来的几句悠长的地方小调。</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这里没有像其他的古镇一样人潮如海,没有拥挤与喧嚣,没有太浓烈的商业化气息,没有垃圾遍地的现象,有的只是深山古城的静谧与自然,小镇很干净,民风淳朴,有着古朴,宁静的环境,让人在这里游玩,观景,心情很放松,很愉快。</p> <p class="ql-block">游罢下司,驱车前往青岩古镇。</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是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距花溪城区12千米,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青岩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8平方千米,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p> <p class="ql-block">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小镇,环境优美,有着超过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老的雕梁,布满青苔的石巷,青瓦木楼的老屋,斑驳的墙面,都体现了古镇的厚重历史。古镇的石板街,古井,古桥等历史建筑,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展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在古镇的街头巷尾,看到了许多,是中华的手工艺品店铺,扎染,木雕,剪纸等,不仅展示了古镇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传承了古镇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背街其实是一条以石头砌筑的老巷子,东接财神庙西抵慈云寺,将青岩古镇内南街、西街连接在一起。巷道起伏变化,蜿蜒曲折,既不失乡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点,是贵州古城镇街巷构成的典范。以条石、块石、团石和不规则石块用糯米浆、桐油、石效粘合砌筑,其石材运用和网筑方法多变,玛筑方法的多变,使石巷的细部纹理显得十分丰富,兼具自由与规则的特点,显得静谧悠长。</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李克农家属和孟庆树家居等就居生在这条街道的院落内,电影(寻枪》也为背街留下了无数精彩镜头。</p> <p class="ql-block">背街上,身着苗服的姑娘不时路过,也有聪明可爱的小朋友,身穿苗服,戏嬉游玩,为美景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多种形式的古建筑,散落在小小古镇里,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镇淡淡烟火,行人悠闲走过,恍惚把记忆遗落在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和民居,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也是古镇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古建筑多采用石材和木材建造,雕刻精美绝伦,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在青岩古镇漫步,仿佛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p> <p class="ql-block">赵以炯状元故居始建于清代初期(1643~1661),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系穿斗式悬山顶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占地650平方米,以朝门,厢房、过厅、正房等建筑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南方式建筑,是青岩近百处文物古建筑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赵以炯故居内有赵氏的书房、居室、堂屋、双井、百寿图等,并增设了赵以炯文物展,赵以炯生平展,中国科举制度展等内容,以激励群众热爱桑梓之情,崇尚文化之新风。</p><p class="ql-block">这还得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说起,在从前那个年代,西南地区一直被人们称为蛮荒之地,但是赵以炯打破了人们的印象,他成为了贵州的第一个文状元,扭转了"黔中无人"这个局面!</p> <p class="ql-block">青岩卤猪脚,又名状元蹄。历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蹄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文化。一步步踏着石板路,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放松身心,尽享大自然的馈赠。在阳光下漫步,听着潺潺流水声,感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古韵悠长,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在斑驳的古墙下,感受岁月的沉淀,聆听历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还有着江西人的会馆﹣﹣万寿宫,这是江西人在异乡的港湾;慈云寺历经百年风霜,如今依然氤氲着古朴雅致的气息;"黔山庙祖"迎祥寺是贵阳的古刹之一,它背靠巍峨的小长城,静谧而又神秘。</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始建于1778年,是一个246年的道观,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同时也是贵州省的省文保单位,里面有两件贵州之最的省级文物:整木镂空雕“韩信点兵”"鸿门宴…十面埋伏“和“下山狮”等。本道观为了感谢各位信众对道观的支持,凡进入万寿宫的信众都会有道士为您义务介绍,让您重好的了解博大精深的道家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木雕艺术精湛细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几百个人物,小小的一柱间,神态逼真,造型别致,跃然于上。</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扩建。寺庙是以一进院、二进院两组四合院组成的建筑群。一进院坐西朝东,建有山门、戏楼、大雄宝殿及钟鼓楼。二进院坐南朝北,建有观音殿和灵官殿。寺中有荷花池,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寺中有很多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工艺甚为精湛,堪称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城墙蜿蜓逶迤,古驿道绵延壮观;城内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与楼阁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青石板路幽静曲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小镇。</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古建筑都在诉说着关于历史的故事,当你徜徉在青岩古镇,历史的厚重感就会向你袭来,而你可以尽情地和历史进行对话,用你的心灵,用你的指尖!</p><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和民居,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也是古镇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古建筑多采用石材和木材建造,雕刻精美绝伦,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在青岩古镇漫步,仿佛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