嶅子山宫城遗迹考察报告

观自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据历史学者、延川县志办原主任梁福誓先生的初步考证,本人在这两年中对西夏嶅子山宫城遗迹做了进一步的考察,取得了一些粗浅的收获,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嶅子山宫城简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嶅子山宫城是西夏国主李德明建造的皇家宫城。李德明是李继迁的儿子,西夏国国王李元昊的父亲。这个宫城是李德明主政西夏的早期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代人吴广成撰写的《西夏书事》中记载:西夏主李德明早年在绥、夏二州建立驿馆,修治道路桥梁,大讲排场,“役民夫数万,于璈子山大起宫室,绵延二十余里,颇集壮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说《西夏书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夏书事》编年记载了西夏二十一主(自拓跋思恭至李徳明封夏王,凡十一世。自李元昊称帝至西夏灭亡,凡十主)的兴废事迹,起唐僖宗中和年元年(881)党项拓跋思恭之崛起,迄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西夏亡。凡立国始末、统治世系、朝政国事、与宋辽金元之和战外交,及其地理、职官、选举、礼乐、兵刑、服饰、文字等各种文物制度之可稽者,一一胪述。对西夏历史的记载,《西夏书事》是史学界公认的、详述可靠的史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说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这三代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继迁(963年-1004年),本拓跋氏,曾改名赵保吉。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人。防御使李光俨之子。中国西夏王朝的奠基者。李继迁初任定难军都知蕃落使。982年,因反对李继捧献地归宋,奔地斤泽,集结党项部众,以复土抗宋号召,声势日盛。985年,袭据银州,自称定难军,向辽称臣。辽授其为定难军节度使,以宗室女封公主许嫁,封其为夏国王。995年,李继迁引辽兵攻宋府州,又袭清远军,并向西北重镇灵州发动攻势,皆胜之。997年,宋真宗立,李继迁遣使求和,宋授其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1002年,他攻占灵州,改名西平府。次年,又率军西征,占领西凉府。因受诈降的吐蕃族大首领潘罗支的突袭,负重伤而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太宗李德明(981年—1032年),小字阿移,《辽史》因避辽穆宗耶律璟(明)之讳记为“李德昭”,夏太祖李继迁长子,夏景宗李元昊的父亲。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1月26日,李继迁去世,李德明即位于柩前,嗣夏王位。他听取了李继迁的遗言,向宋请和,保持和平。李德明管治的最大特色是“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由于“依辽和宋”能麻痹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宋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1020年)把政治中心由西平府迁至怀远镇,改名兴州,即日后西夏的国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宋天圣六年(辽太平八年、1028年)正式立长子李元昊为太子。李德明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于宋明道元年(辽重熙元年、1032年)十月病死,终年五十一岁,安葬于西夏皇陵中的嘉陵。其子元昊称帝后,追赠光圣皇帝,庙号太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元昊(1003年—1048年),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庙号景宗,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26岁奉父命领兵攻破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回鹘,被立为皇太子。次年,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及拓跋旧姓,改姓嵬名,自称兀卒(青天子)。1034年,建年号开运,下秃发令,主持创制西夏文。次年,领兵攻打吐蕃唃厮啰部,镇压散居肃(今甘肃省酒泉市)、瓜(今甘肃省瓜州县东南)、沙(今甘肃省敦煌市西)三州的回鹘叛部。1037年,设立夏、汉学院,建立番学(党项学)。1038年,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进表宋朝,未果,随即发生战争。1044年,李元昊进誓表。同年,辽兴宗亲率大军西征,为景宗所败。从此夏、宋、辽三方鼎峙的局势形成。1048年,宁凌哥入宫行刺,李元昊受伤而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夏历经三代人兴业,势力范围已经很大,河西走廊、银川全境、陕北北部几乎全归西夏统治。但在李德明任国主早期,势力范围并不很大。从其疆域图看来,延川禅地岭一带就是一道疆域分界线,其北为西夏统治疆域,其南为北宋统治疆域,以后的时代,西夏也从未越过禅地岭上的雁门关。李德明在自己的领地边缘建筑宫城理所当然,也有相当的军事战略意义。后来,宋夏关系破裂,拉锯战就发生在志丹、安塞、子长、延川一线,最后,西夏被北宋赶到银川去了。可能“嶅子山宫城”自那时起就被攻破,付诸一炬,逐渐淹没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西夏国早期的疆域图</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嶅子山宫城的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说明一下:嶅、鏊、璈、熬四个字到底是那个字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史、西夏史专家吴天墀在《西夏史稿》一书中注释:璈子山在今延川县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延安府志·卷11·舆地考》记载:“延川西四十里有官道山,相近有梁家山,六十里有嵩岔峪,七十里有璈子山,相近有禅梯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治版、道光版《延川县志》记载:“熬子山寨,在城西丰年铺南。”;“丰年铺,迤南五里为延长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版《延川县志》山川篇言:“鏊子山,在县西七十里。”;“禅梯岭,相近鏊子山,在县西七十里,为县境扼吭要口。中锋最高处砌石洞为关,上建楼,傍建古刹,过客多有题咏。与延长壤地交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有史料中,有关嶅子山的描述几近相同,对于其具体地理位置的记述也都比较清楚。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嶅子山宫城的位置就在今天从延川禹居镇的宋家洼、马家南沟,到石家沟、高家塬一带塬上,塬的南面是延长县的郝家塌、孙家塌一些村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直接的要证,道光版《延川县志》有延川县“疆域图”标明:禅地岭东,有“嶅子山”,“嶅子山”附近有“丰年铺”,“酒店铺”,“嶅子山”东有“高家塬水”。尽管清朝绘制的地图精密程度不高,但从其地形地理位置看,嶅子山恰好处于上述几个村子的区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面,就“疆域图”描绘的山系来看,禅地岭山系与“嶅子山”山系相互连续。自然的力量在千年间这么短的时期是不可能改变这一带的地形状态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带的塬很高,处于延川、延长交界,也是好几条河流的分水岭。站在后塬,远望禅地岭清晰可见,十分“相近”。塬北,西有老庄河水自南向北流,中有石家沟小溪自南向北流,东有依洛河水自南向北流。塬南,西有孙家塌、郝家塌水自北向南流,东有高家塬水自西向东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道塬正好延绵二十多里,其势宏伟不可言之,与史料记载相符。</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延川县志中的疆域图</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古墓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家沟古墓葬。石家沟有个地方叫堂子湾,这个地方所以叫堂子湾,是因为有几座座规格很高的古堂子,据说这里埋葬着一位状元,堂子曾有宝剑、玉带、玉器、金银珠宝等等陪葬品出土,可惜都被人盗走。墓的棺椁用整块整块的石板套成,整个墓葬用大块砖圈就,砖上有比今人手掌大很多的手印。另外一座古墓葬内有炕,有壁画,就连砖上都刻有画。我小时候上小学,学校还组织学生在墓地搬砖使用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家沟村内有个老陵峁,顶上的一座墓葬里出土过一把铜宝剑,是老庄河村一人盗墓挖出来的,这把宝剑当时卖了16万元的天文数字。村内还有一个叫石家坡的山坡上,至今还有很多大块的砖头瓦块遗落。上天峁发现一种叫“罐葬”埋葬方式,就是人死火化后,将骨灰装在罐子里埋葬。冯家山上挖出过一个“米面池”,底部用一层白色的材料均匀铺平。这一切都在证实着村子曾经的不平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家南沟墓葬。马家南沟后塬上有一座墓葬,也是规格很高。墓建在一个山峁上,后来被盗得不成样子,再后来人们把这个墓给推平了,现在就是一个小平台,台子周围仍能看到很多瓦块。这座墓所处的塬就叫“老墓子塬”。走访了很多当地人,都说这里曾葬着一个叫“郝二娃”的法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言这个法师是郝家塌人,法术很高。不知那是什么年代日月,一南蛮来到郝家塌,要吃要喝,郝二娃说给他没有,得去延州买,南蛮觉得从延州买回来要费多少时间,还不饿死了,结果郝二娃骑上驴一会儿就买菜回来了,南蛮不服气郝二娃的法术,施法让山崩塌,郝二娃也施法阻挡成功,南蛮又施法要郝二娃的命,郝二娃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吃烧红的“骅”,解除南蛮的法术,他的婆姨在窗子上瞅,吓了一跳,就开口说不让他吃了,这一说话,郝二娃的法术就破了,人也就死了。他死后就葬在老墓子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只是个说法。一个法师的墓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规格,这墓葬应该还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贵族人家的墓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篙岔峪女陵塬墓。女陵塬在篙岔峪和南家沟之间,这里叫女陵塬也是因为有个女人的大墓葬。这个墓葬封土堆很大,规格也很高,绝对不是一般人的墓葬,可惜现在也被盗,封土堆也几乎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墓葬也有一个传说。吕家河村的老教师吕向前这样记述:唐朝的一位皇帝来北地巡游,在这里遇见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这女子是南家沟村的。皇帝临幸了这女子,并承诺回京后迎女子为妃。女子家人盼着皇帝来迎娶,等啊等,十多年还没等来皇家人。女子的父母嫁女不敢,怕皇帝来娶,不嫁吧女儿都熬到很大年龄了,周边人家的小伙子也都不敢提亲。后来这女子因苦恼煎熬病死了,家人只好将女子死亡的消息通知了皇帝,皇帝这才想起这档子事。皇帝觉得对不起这女子,毁了她的一生,于是就派朝中大员带了好多贵重物品将女子按皇后的标准厚葬在附近山上。后来人们就将这座山叫做女陵塬。40年前,女陵塬还有一个大封士堆,并有很多石头瓦块,土堆上长满了酸枣树。近些年很多盗墓者在这土堆上挖了很多盗洞,不知盗了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也是传说而已。时间久了,口口相传出入越来越大。这座女人墓葬说不定也和西夏国贵族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郝家塌墓葬。郝家塌也有这样规格的墓葬,墓葬在野鸡塬。走访当地人,他们说这墓用大块砖建造,砖与砖之间都是榫卯结构,很讲究,墓葬里出土了一个不足一尺的金棺椁,里边又是一个小的金棺椁,再里边还是一个更小的金棺椁,一共三层,最小的棺椁里放着一种药材,有人说可能是舍利子。这墓葬也不是一般百姓的墓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几个比较大的墓葬,小一点的墓葬就更多了,盗墓者留下的痕迹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一带的被盗的墓坑太多,我们小时候去挖药材也经常会挖出墓,里边的坛坛罐罐见怪不怪。而且,这一带的墓葬很多用整块石板套成,有人说古时这一带穿山甲很多,用石板建墓是为了防止穿山甲吃死人,但这理由不是很充分。反过来说,也可能是墓多才有这么多的穿山甲。石板建墓说明的是这些墓葬里人的身份地位,因为很多墓葬还是土坑,并不都是用石板建造的。另一方面,这一区域石头稀缺,石板更稀缺,普通人家怎么会用这么贵重的东西建墓葬呢?郝家塌有个地方就叫石板腰岘,据说那里的石板很多,不知来源,应该还是墓葬里出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陕北有高规格的墓葬群不多见。延川境内除土岗赫连勃勃的嘉平陵墓葬群外,也就是这个区域了。嘉平陵比较集中,应该是一个家族的墓葬,这个区域的墓葬比较分散,墓主人的身份并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马家南沟后塬郝二娃墓</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古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家沟有几处寨子遗迹,有一处保存较好的墩台,古庙有六七座,如山神庙、娘娘庙、马爷庙、龙王庙、老爷庙等。龙王庙前有一老石磨,奇怪的是,它不仅超乎一般的大,而且所有的石磨都是九“雌”,它是十“雌”。关于这个墩台还有两种传说。一说“巫山”是移动的,有一对银鸽晨时飞出,巫山开,暮时飞入,巫山合。村子曾人杰地灵。后来一南蛮巫师来到村里,作法捏了一撮土放在巫山,镇住“巫山”不再移动,从此坏了村里的风水。另一说这座山和另外一座山晨开暮合,很是神奇,是一根巨粗的、充血的、有灵性的芦根作用,后来一蛮婆破不了这风水,于是偷听村里人说话,只要用芦草叶一割就破,巫婆便坏了这里的风水。当然,那撮土就是如今能看到的墩台了。至于“巫山”还是“武山”这就不甚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郝家塌有个“韩文公”庙,供奉的是唐代文学大家韩愈。韩文公祠庙在陕北极少,这是个独特。流传说郝家塌在唐朝时出过一个大太监,这个太监和韩愈交情甚好,对韩愈很是崇尚敬重,韩愈死后,他在自己村里的半坡上建造了这个祠来祭拜韩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郝家塌村子里似乎有一段城墙遗迹,这段城墙很长,尽管残留但还是很明显,至于到底是不是城墙,或者是不是西夏嶅子山宫城遗迹,不能确定。当地人说,很久以前延长县城是准备扎在这里的,不知道怎么回事,没能实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家塬南面山下有个“南禅寺”。延长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至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之间。位于交口镇董家河村西北2.5公里的历明沟半山梁。寺院南北长58.9米,东西宽30.4米,面积1790.56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为殿宇,后院为僧房。殿宇为瘠窑式(外形像房,里面是窑),砖石结构。正殿长10米,宽7米,高5米。前后房檐有穿廊。两侧有钟楼,自南向北,东侧有鬼王庙、十八罗汉庙、关公庙,西侧有马王庙、十帝阎君庙、土地庙。殿内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燃灯佛和数百尊小佛像全部损坏。这是几乎是对南禅寺的现状描述,实际上南禅寺的规模并不如此,千百年前是非常宏大的。对于南禅寺的建造时间和规模的记载有点不确定,恰好能说明问题。金统治北方是在西夏李德明之后百余年间。西夏是重佛之国,倘若李德明在塬上建宫设馆,那也一定会建有寺院。也许因为战火和信仰,南禅寺到现在只好残留如此。南禅寺现在依然香火旺盛,每年有庙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家河村“杨四爷”祠。杨四爷即是宋朝杨继业,延川口音一代一代传下来就叫成杨四爷了。杨四爷是杨家河人,村里有两三处祠庙,延川县城、文安驿也有,文安驿每年二月十八集会就是为纪念杨四爷升天。杨家河还有杨六郎的传说。说杨六郎打了胜仗回到杨家河,马踏进“哈灰”洞,把杨六郎摔下来,杨六郎生气说让“哈灰”灭种,这个村子以后就没有“哈灰”——鼹鼠了。历史上杨六郎没来过陕北,但他的儿子杨文广倒是真的跟随范仲淹、狄青在这一带戍边抗击过西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家南沟后塬上有个“玉皇庙”,规模曾经很大,周边的人经常在这里求神拜佛,抬楼子敬神,据说庙里的神神很灵验。这庙距离老墓子塬不远,庙中有两颗古杜梨树参天,站在周边塬上都能看到,不知其岁月年轮,可惜现已经被伐。</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郝家塌韩文公祠前的碑</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一些地名中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上述的郝家塌村说不清的石板腰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家沟也有个杀人腰岘。村里的“上天峁”是周边最高山峰,峁上一些奇特让人无法解释。其一是峁周边山峁树木茂盛,而这峁上就是不长树木;其二是峁上有很多古葬和祭祀品,这是我刨挖亲见的,我觉得那就是个祭祀天地的场所。“巫山”从后塬中央向北伸向石家沟村落方向,山的底部无路可攀,那个墩台像一“犀牛角”赫然而立。“宣符峁”从“巫山”东边一直伸向村里,其最底部就是村中心的“寨子山”。马蹄洼更奇怪,一处地方像一个马蹄形状,马蹄部分是胶泥土,周围其它地方都是黄土,不可理解。山名还有很多,比如“娘娘山”、“寨梯山”、孝母塬、糊陆涂塬(浮图塬的语意)、花翎山等等。“跳弹塬”开阔的地形让人觉得那就是个“演兵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细心的村里人和梁福誓先生都发现,在石家沟修环山路后的“衣衫湾”的一处半壁上,有明显的白灰和土相间的夯土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其他村子的地名还有很多奇异,比如孙家塌那边有个地方叫水口子岸,那里有一股水,从石岸里流出,旺的不得了,能管成千上万人饮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多的就不一一列举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石家沟现存的墩台</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一些迷信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家河村民王平贵,今年66岁,他说小时候在石板腰岘砍“拧条子”,晚上扛着回家,怎么也找不到路,一走就看到的是悬崖峭壁,吓得不敢动弹,只好扔下。第二天白天再来扛时,却还是好好的石板腰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带曾流行一种民间治病的办法,叫“假阴”,就是阴阳先生把病入膏肓的人搁在墓坑里,说是在阎王那里接寿命,效果很好,治好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类似这样的迷信说法很多,科学暂时还无法解释。迷信归迷信,但这一带流传的说法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即使有也是不同的。这些说法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文化或信仰,值得推敲、深挖。</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走访村民王平贵</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西夏国主李德明筑建的嶅子山宫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问津了,这是现实现状。遗憾的是,我的走访考察只能获取这样的传说和迷信故事,即使对于现存的墓葬和古迹也是没能力作出实质性的定论。但我认为很多的东西它并不是空穴来风,千百年的流传总是有根有梢的,要不别的地方怎没有这样的、这么多的故事呢?嶅子山宫城是因为它是西夏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与汉文化无关而被人轻视吗?它对于宋夏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会不会有大的价值呢?我喜好并坚持做这样的考察,明确的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的人,特别是县、市、省文化部门和一些有兴趣的考古学家予以更多的关注,并期望在可能的时候和允许条件下予以更深的、更明确的考证,让嶅子山宫城重见天日,这也许就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作者:杨永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4年4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