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丙申日怀恩师有感</p><p class="ql-block">散焉楼上客,鹤发意翩跹。</p><p class="ql-block">妙语哲思现,文章清韵传。</p><p class="ql-block">慈心种桃李,善意理花田。</p><p class="ql-block">待到春风过,木稠花满川。</p> <p class="ql-block"> 今年二月,收到明康兄长发来一条讯息,说是去西昌公务时见到我的师父。师父请他带了几本书回来给我。因那日工作耽搁,于后一日才到他那里,拿到了师父托他带给我的那些书。师父说:“难得你放假了,忙里得闲,翻翻我给你带的那些书,好过个悠闲愉快的假期......”</p> 我未见到师父已经一年有余了。上次见到他和师母是去年3月份,从成都学习归来路过西昌时,师母一如既往做好了饭菜待我到家中小叙。师父拿出了友人赠他的石榴酒,为我满上一杯。他一边说笑着一边眉飞色舞地教我品那酒的色与味。师母则一边聊天,一边为我的碗里堆满各种各样的菜肴。每次到西昌来,总是要来师父师母这里来蹭上这口家中风味,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中一般。 认识师父是八年前的事。2017年5月,凉山州团委组织了一个“分享阅读 书香凉山”阅读推荐活动。在凉山州每一个县寻找了一位阅读分享推荐人到群中撰写读书推文,分享阅读感悟和推荐理由。我是会东阅读推荐人,而师父是本次活动的特邀作家。我应约在群中发了一篇关于我喜欢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推文,也偶尔分享我新作的诗文。许是我的群昵称打上了会东的烙印,牵动了师父眷恋故乡的那颗滚烫的心。或是我不停地在群中分享新作,勾起了师父怜惜新秀的慈爱。又或者这本就是上天为我们安排好的一场师徒情缘。总之,师父艾特了我,我们聊了许久和许多关于会东,关于写作的故事。<br> 和师父第一次见面就像是刻意准备的一个惊喜。陌生的电话邀约了陌生的聚会,那个早已在网络上熟悉的人,一时间顶着一头鹤发银丝亮闪闪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像是阔别的老友和久违的亲人,一见面他便激动地为我讲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那段起起伏伏的青春。我像是随着他的声音走进了一个个传奇,历经了一段段往事。饭后,我们同在河边散步,他讲了这里的过去,我谈了这里的现在。 从那以后,他又陆续几次回到会东。参观了法治公园和老街龙井,参加了在老君峰举办的“第一届金沙江诗会”。我最早读过师父的作品是那篇报告文学《命脉》。在阅读中,我不仅深受野年坪大堰精神的震撼,更深深折服于那些充满生命厚重感和生活气息的文字。有一次回来,他为我手中的《应律选集》签字留念。书中掉出来一页书签,签上简笔画了一个俯伏的人。师父捡起来递到我的手中,他忽然神情凝重地问到“你知道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吗?”我一脸无知。师父说:“这是赤子。”说完,他认真把书签放回书中,递回我的手上。我接过书的一刹那,顿时觉得那书在我的手上变得更加沉重。于是,我使劲托起它们,用力嵌在我的心上。 我原不能理解,师父已如此年纪,为何还能不顾舟车之劳,多次辗转回来故乡。直到看到那张“赤子”的画,我终于可以理解他的诚心。会东是流淌在他血液中的记忆,是一个听到名字就能让他的心为之发烫的地方。当他听说,这个地方重视文化建设的时候,便义无反顾地想要把光和热都传导给这块土地。他希望这块土地成为一片文化的沃土,他想要在这里播下种子,只待春天一到便纷扬着文化的气息。所以,每回到这里一次,他都为这里写下了很多深情款款的文字。 以丰富的人为师,人生会变得丰富多彩。师父就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其充盈的人。站在时代的点与线上,他是一个深沉的哲人;面对社会的阴影,他是一个庄严的战士;在朋友的世界里,他是一个调皮的顽童;牵着师母走在邛海之滨,他又是一个浪漫的少年。他眷恋过去的苦难,那是他力量的源泉。他又安享今朝的平静,那是他思想的清滩。他与我谈诗,教我作赋。写《老君峰赋》和《和文赋》时,他与我字斟句酌,反复多次修改调整。每次收到我传给他的文章时,他都细心用红色字体标识出来,有措辞考究之处,我们又在网上反复探讨才逐一定稿。 豪迈与洒脱是师父最本真的性格。虽久未见他,但我耳畔时常忆起师父的笑声。他与人交谈,总是听得很认真,听到动心处常常眉毛一挑:“哈哈哈哈,可想而知......”这样乐观的人,会让生活充满乐趣。我是幸运的。与师父相识以来,他身上那些永不枯竭的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感染着我的内心。从人生的方向到职业的信仰,从文化事业的发展到文学创作的生命力,从文字的追求之路到刊物的发展道路,从淡然处世到复杂人事......每次,当我遭遇到一些纠结和矛盾时,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想与他老人家分享。每次他都能让我明朗又愉快地走出阴霾。在他跟前,我甚至不想掩饰自己的浅薄,也不用回避自己的弱点。因为师父,既是“师”,亦是“父”。他对我而言既有为师的精神传道,又有为父的长者关怀。<br> 八年很长,长到我很难一一地细数关于师父的点点滴滴。八年的时间也很短,短到我还未及在他的引领下成长为一个成熟创作人的模样。 一年前,在朋友圈里读到魏治祥老师笔下的知青老蔡。我说,跟我认识的老蔡有所不同。魏老师当即鼓励我写写我心里的老蔡。我那时只看到岁月漫长,总觉得一切不用急着刻意去回味。直到前些天,看到师父发了一张在邛海边吃凉粉的照片。刹那间,我心里的好多话呼之欲出。他头戴鸭舌帽,身体微微前倾,一手拄着凳子,一手夹来凉粉送到嘴里。虽然知道这自称“老朽”的少年正在麻辣酸爽,呼儿嗨哟,舔嘴抹舌地享受生活,但内心确黯然生起一种难言的滋味。像是时间的大手一把揪住了我的心。 八年时间匆匆而过。师父说,希望看到家乡的文化生生不灭。所以,我会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和那些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倾情翰墨,笔耕不辍。尽我绵薄之力,为这片土抒写我和它的故事。我只愿师父师母年年岁岁身体康健,鲐背期颐邛海之滨。也愿师父每天照旧更新他的日志——因为,在会东透过他的眼和他的心来一起看世界,亦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