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致敬华建工人

<p class="ql-block">文字:华</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老照片翻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9790587</p> <p class="ql-block">   时间无声,文字有痕。 清明时节用富有生命的文字倾诉着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 老父亲和支援大西北《中央华建六公司》建筑工人的故事留给后人。表达我的情感寄托哀思。他们无怨无悔把一生都献给发展国家建设事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筑工人 </span></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建筑工人是中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造了一座座高楼大厦,用瘦弱身躯血肉之躯,铸造了西北边陲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工地上工作环境简陋恶劣,没有起重机,没有吊车,全靠工人手搬肩扛把一块重物抬上去。无论寒风烈日,他们挥汗如雨,汗珠从额头上滴下来形成水流。</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日新月异,凝聚了无数建筑人的心血和汗水。“生活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之歌”这是父辈的坚定信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生在建筑工人的家庭,略知建筑工人的工种有木工,瓦工;油漆工;架子工;抹灰工;钢筋工;混泥土工;电工;还有加工厂(加工预制窗户梁扣板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能。亲眼目睹了五十年代的建筑工人,无论酷暑严寒,清晨头顶着星星,戴着安全帽,反穿着皮袱,背着建房工具和干粮,三三两两的工人穿行在大街小巷里,交通落后没有代步工具。很难想象一天往返二十三十公里全靠徒步。晚上拖着沉重的脚步挪到家时,已是满天星斗。</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他们靠着信仰和精神,从不叫苦叫累更不要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复年复三十多年,从青春壮年到满头银发。熟悉的人都说:你们华建人,怎么这么多人刚退休就去世了呢”这一代建筑工人长期在野外作业,风餐露宿,风吹雨淋,工作艰苦,饥劳成疾烙下了很多疾痛。闲下来了精力体力衰退,医疗条件差好多父辈刚退休不久,六十多岁长眠在西北。</p><p class="ql-block"> 我是建一代的子女,父辈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清晰的涌现在我眼前。特殊年代他们挚起了大西北的一片天,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怀念老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不幸肺癌去世近三十八年头了(享年67岁)是支援西北的第一批建筑工人,六级木工。从天津起航,辗转大西北,响应党的召唤,祖国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我们子妹四人出身在不同省份。</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年四季在外奔波,我家初到包头,住过杂乱的帐篷,潮湿的水房。印象中一块块荒地有房子了,建筑队的工人就启程到另一个城市去了。有道是编席子睡凉炕,盖房子睡帐篷。</p><p class="ql-block"> 华建人有二怪:一是华建人给子女起名字都有“建”,是不谋而合,是经过商议,是有文化人点拨,还是让后人铭记华建人。二是说话声音大不会小声说话。是长期工地各种嘈杂声,是铁锹铁锤碰撞声,是瓦刀砖头敲打声,还是搅拌机隆隆声……</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父亲和老华建人落户与宁夏。我记忆最深的是坐在从包头开往宁夏的绿皮火车上,因是第一次坐火车感到十分兴奋和好奇,抬眼向外眺望,茫茫戈壁,一路没有房屋,没有树木,没有人家,荒上野岭有时还能听见狼嚎声。看见一座座小土坡被从窗外急驰掠过,一种凄冷的感觉。(日后才知道一路经过都是埋尸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到了宁夏我家才住上建筑工人自己盖的房子,置办了一些家用日常生活用具,有了“家”的幸福,有了“家”的温暖,有了学习的小方桌,(之前都是在床边写作业,因常流动搬家,家里只备洗漱用品和简单的锅碗)结束了十几年来四面透风下雨用盆接的帐篷和水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木匠,去世后留下最宝贵的财产是类似现单开门冰箱一样大小,用铁皮做的上下三层隔断的绿色箱子。里面装满了木工工具,刨子,凿子,锤子,钢尺,锯子等……有好多工具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有的是几十年来父亲从天津一路辗转大西北带到宁夏的)它见证了时代的产物,见证了时代匠人精神。</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这个箱子工具一直珍藏在老屋里。想他的时侯就回去看看,看见这个箱子就想起他生前工作生活一帧帧过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宝贵财物,最终还是被知底细的的盗贼偷走了。(因盗贼慌张一个锯子忘拿,虽然已过三十多年了尖锐锋利老伴还常用)我们子妹难受了很久很久不能从痛苦中自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靠着这门手艺支撑着这个家。家里的立柜书柜板凳子等……都是亲自做。父亲做的擀面杖已五十多年了我至今仍天天在用。只要拿起它父亲的形象就出现在我眼前,多少次搬家我都不舍遗弃,它会陪伴我终生。</p><p class="ql-block"> 风剥雨残的父亲,两头顶着星星每天往返徒步二十三时公里,工作劳累辛苦物资匮乏营养不良,一米八几的个子只有一百多斤重。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折皱,稀稀落落的头发,五十多岁的父亲牙齿全部脱落。消解内心的疲惫,唯一的奢侈办法炒两个鸡蛋碾碎的花生米,小酌一元二角的散白酒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见过父亲年轻的样子,只记得干瘦如柴衰老的样子。去参加学校学生家长会,那时只有四十八九岁,老师同学都说“你爸六十多了吧”</p> <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脑筋特别好,测绘计算都是佼佼者。木工等级是六级(七级就到顶了)技术精湛,遇到攻不下的活都去找刘师傅,《华建六公司》的老职工只要一提他都竖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记得去世前两天,向单位领导提出唯一的要求说“我要最好的木材做一口棺材,睡在里面休息休息享享福”领导答应他的要求,徒弟们连夜为他调拨木料赶制了一口上好棺材。</p><p class="ql-block"> 为了和母亲合葬,十六年后撬棺火化(棺木整体无损尸体没有腐朽)满足了父亲劳苦一生最大的心愿,躺在没有疾病,没有忧愁的“天堂”里做着幸福的美梦。</p> <p class="ql-block">  支援大三线我的父亲和五湖四海建筑工人把终身都献给了祖国发展建设。遗撼的是他们没有看见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幸福快乐浸透到每一位老百姓的脸上。他们做梦也不会梦到,几乎家家有私家小车,人人住上宽敞的楼房,大号小号不出门,大鱼大肉天天过春节,烧水做饭不用柴煤,洗被洗衣不用手搓,足不出户看电影,触手知晓天下事……</p><p class="ql-block"> 敬天敬地敬鬼神,我要敬的是辗转大西北老华建人和我的父亲,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青史留名,他们是平凡的建筑工人,但是我心中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父辈们放心吧!我们会把你们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精神,代代相传弘扬光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老父亲您离开我们太久太久了……您的儿女想您回来看看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