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b>出自《金刚经》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见的事物外表,都是虚假,不真实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外表的时候,能够不被这些外表所迷惑,能够认识到看到的相并不是真实的相,那么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人生中的一切表象,无论是名利、地位还是物质财富,都是短暂而虚幻的。它们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无法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安宁。超越表象,洞察本质才是真正的智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b>出自《金刚经》意思是,如果修行者在修行或实践过程中对任何事物产生了执著或依恋,那么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障碍,而非真正的修行或觉悟状态。修行之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执著与依恋,正是修行中的绊脚石。真正的修行者不执著于任何事物,不贪恋任何境界。心灵才能如流水般自由流淌,随遇而安,从而达到觉悟与解脱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b>出自《金刚经》意思是,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无法改变现在的情况,只能接受现在的状况;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无法控制未来。人生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我们或许可以规划,却终究无法掌控它的走向。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对过去的懊悔,对现在的焦虑或对未来的恐惧,活在当下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b>意思是,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不同的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尽管路径各异,终极目标却是相同的。尊重每个人的理解,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修身养性之道。</p> <p class="ql-block"><b>“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b>出自《金刚经》意思是,世间所有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包括物质和精神现象,都是短暂、无常和虚幻的。这些事物就像梦境、水泡中的影子、清晨的露珠以及闪电一样,转瞬即逝,不可捉摸。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是生命赐予我们的礼物。清醒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一切,不摆脱对幻象的执着与追求,才能迈向更高层次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应无所住,而生其心。”</b>出自《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就是透过本质看现象。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再为物欲所困,不再为名利所累,心灵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放。应无所住,活出真实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b>版权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立即删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