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蒙古,以辽阔的草原闻名于世,有着美好绝伦的自然风光,有着纵马奔驰的豪迈粗犷,还有《敕勒川》的天苍野茫。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草原大地,是自由者的土地,勇敢者的家园,涌现过无数传奇英雄。昭君出塞,这份舍己大爱,为世人千年传颂;伟大帝王成吉思汗,用坚毅勇敢的一生创造了辉煌的峥嵘历史。</p><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十八弯,塞北大漠游神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景区段河面宽广,一泻千里,滚滚东去,景色壮美。至今已有5000万年之久,发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从源头到这里上中游分界,河长3472千米。</p><p class="ql-block">敕勒川,以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敕勒歌》而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已传唱一千五百多年的豪迈民歌,抒写着敕勒川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着马背上民族敕勒川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当然,那意念中的“天苍苍,野茫茫”草原全景图,让人多少年来“魂牵梦绕”,这也成为我们此次探寻敕勒川之旅的动力之源。</p><p class="ql-block">癸卯年夏末初秋,终于与战友们来到草原明珠敕勒川。</p> <p class="ql-block">哈素海是以天然湖泊为主要景观的公园。位于土默特左旗西南侧,距呼和浩特70公里。湖的北边为大青山,东、南、西三面被农田和牧场所包围。草原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为哈素海。哈素海原为黄河故道,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湖内鸟类、鱼类品种众多,湖面芦苇呈片状生长,景色优美。草原湿地公园主要有烟波渔歌、水鸟保护区、湿地芦苇保护区、海岛生态观光区、哈素海水资源保护区等5大观光区域。游客可以选择水上和环湖两条动线参观游览,还有各种丰富的环湖及水上休闲娱乐项目。</p><p class="ql-block">到哈素海旅游,这里的黄河鲤鱼不可不尝,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称得上是鱼中上品了。遗憾的是我们到此时,疫情尚未完全平息,餐饮服务几乎都是闭门歇业。</p> <p class="ql-block">草原休闲博览园的项目以温泉养身、休闲度假为主。其中,已经开放的项目有哈素海国际风情水都欧式大门、哈素海码头、哈素海风情水街等,天鹅堡温泉养生中心、天鹅堡温泉度假酒店、戏水乐园、海上田园度假中心等。湖水主要引自黄河,有30万平方公里水面,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倍。哈素为蒙古译音。原名哈拉乌素,意为青水湖,由青色湖水得名。由于顺口原因,哈拉乌素简称为哈素海。 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湖内有一座水库和一个渔场,设置游船供游客饱览湖光山色,并可在船上品尝鲜鱼。 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有"塞外西湖"之称。 置身哈素海,极目远眺,只见晴空碧水,蔚蓝一色,蒲萍丛丛,轻舟点点,哈素海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如果停舟湖中,看对对欧鸟翻飞底空,群群野鸭出没苇丛,听远处高亢聊亮的渔歌,近旁鱼跃出水波剌剌的 声响,你会感觉到哈素海诗情画意般的美丽。 当你把这里的美景和流传在群众中的动人传说联系起来时,你会感觉哈素海更美。 </p><p class="ql-block">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奇迹般赋予了哈素海如诗如画的美景。如今的哈素海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土默特左旗境内的敕勒川草原上。静如处子,水深两米,面积达三十二平方公里的哈素海,水面平阔,浓密的芦荡环绕着水面,点布着这方神秘的幽境。清幽连着的湖底,丛生的水草如恣意逍遥的幽兰,那方恬淡的微笑,那些童稚般的雅趣,让嬉戏着的草鱼、鲢鱼、鲤鱼、鲫鱼们流连忘返,也让这些高原的精灵享尽了塞外自然与美好的自由与清音。</p> <p class="ql-block">哈素海,是蒙古语“哈拉乌素海”的简称,意为“黑水湖”,俗称“后泊儿”,位于内蒙古境内大青山南麓土默特左旗的西部,这里也是赫赫有名的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这里……北朝时期的敕勒川就是明清时的土默川,也就是地图上的呼和浩特平原,阴山下的这片土地,水草肥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和劳作的沃土。黄河迂回此处,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p> <p class="ql-block">哈素海,南濒黄河,北倚大青山,原本就是几百年前黄河改道变迁时,遗留在土默川平原上的一泓水面,因此也被誉为“黄河之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的后泊儿,经历多次干涸和人工干预,依靠母亲河的呵护灌注,最终形成了如今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现如今,哈素海芦苇丛丛,水质肥沃,除了盛产各种鱼类,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前来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塞外西湖", 并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现内蒙古·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敕勒川草原是距离呼和浩特市区最近的草原,2020年,敕勒川草原被国家林草局授予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这里不仅有草原,还有花海。</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纛(dào),蒙语也叫“苏力德”,是长生天赐予成吉思汗的神矛,是成吉思汗征战所向披靡的标志,也是蒙古民族的象征,是战神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天地间,牛羊成群,鲜花遍野,巨大的成吉思汗像矗立在圣主广场,北国草原壮丽富饶,塞外青城天高草长。这首南北朝民歌所描述的地方,就位于如今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别称青城,是蒙古语“青色的城”的简称。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率先实施数字化生态修复技术,让敕勒川焕发了新颜。敕勒川草原, 也被称为青城“后花园”,总面积约2.9万亩,是距离城市最近的草原,已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打卡地和市民休闲游乐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草原的天说变就变</p> <p class="ql-block">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繁花似锦、雨露清风,初秋的敕勒川草原,在黄昏柔暖的光影里,美得愈发厚重温柔、博大自在,构成一幅流淌着生命温情的油画,像一个遗世独立的梦幻世界,堪称不需要滤镜的金色草原,也一样是美景的存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敕勒川文化旅游区,2014年投入运营。这里背靠阴山,拥抱黄河,占地100多平方公里。初春时节,山上杏花遍地,山下绿草青青,远处碧波涟涟,一幅幅美景令人陶醉。景区循环播放的《敕勒歌》,带人走进历史的岁月。百里生态长廊美不胜收。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从包头沿京藏高速进入呼和浩特境内,你会立即被美丽的风景所包围。</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东起呼和浩特大黑河上游谷地,西至包头昆都仑河,东西长240多公里,南北宽20-60公里。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更具体一点,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一带,也就是汉代的“前套”地区,云中郡一带。由于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汇处,敕勒川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历代长城修筑最密集的地方。可以说,谁占领了敕勒川,谁就等于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就等于稳操胜券,清朝史学家曾说,要掌控天下,须掌控阴山以南。</p> <p class="ql-block">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奇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最重要的是,这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在远古,曾经“草木繁茂、多禽兽”,很多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生息繁衍。历史上,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是匈奴人狩猎的最佳场所。有史料记载,匈奴人自汉代失掉阴山后,每过阴山都要流泪。为此还留下一首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此祁连山指的就是今天的阴山山脉。由此可以看出,阴山对匈奴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主广场</p> <p class="ql-block">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大蒙古国可汗(1206年-1227年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p><p class="ql-block">铁木真拥有一段苦难的童年,面对这些苦难,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最终成为骁勇一生的草原霸主。纵观他的成长史,从一个漂泊的奴隶逆袭为成吉思汗。他的一生遇到了贵人,使他对人生做出了选择与改变。在困境中崛起,在涅槃中重生。</p> <p class="ql-block">这片草原中的成吉思汗圣主广场,闻名中外。高约40米,正中成吉思汗以威严、庄重的姿态稳坐宝椅,圣主广场是该旅游区内具有文化标志性的主题景观雕塑区,北依阴山,南眺哈素海湖,紫铜穹顶,汉白玉浮雕立柱,成吉思汗塑像端坐中央,主体建筑巍峨挺拔,环视俯瞰土默平川。无论秋冬厚重,还是盛夏怡人,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在度假区内,另一处具有文化标志性的景观是敕勒川“十三敖包”,每年举行哈达献敖包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室外最大的组合雕塑群,设有成吉思汗坐像一座,四周围绕着他的四个儿子,下面两排是四杰、四弟、四犬,寓意着不屈不挠、忠心耿耿、捍卫疆土的精神。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征战时奋不顾身的悲壮与豪迈。广场的周围是巍巍青山、荡漾的湖水、广袤的原野、青青的草原,还有一排排蓝色花饰白色主体的蒙古包……四子、四弟、四犬、四杰的雕像环绕圣主雕像四周,回想着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位蒙古人彪炳青史的功绩,仿佛听到了成吉思汗的呐喊,看到了金戈铁马的驰骋。广场高台四周的铜板上,成吉思汗箴言15则,诉说着那古老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呼包高速、110国道、京包铁路横贯东西。哈素海与大青山之间的广阔草场,历史上称为敕勒川,是北魏民歌《敕勒歌》所描绘的地方。景区内拥有“阴山、草原、湿地、湖泊、温泉、气候”等多种资源优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以多元融合的北方游牧草原文化为主要脉胳,构建以“草原文化休闲度假”为导向的旅游产品体系,将敕勒川文化产业园逐渐打造成为以“草原、文化、生态湿地”为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旅游区规划建成“三园三区”。三园包括草原文化产业园,草原休闲博览园,草原湿地公园;三区包括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区,休闲牧业产业示范区,休闲渔业产业示范区。</p><p class="ql-block">草原文化产业园以蒙元文化为主题,主要项目包括包括蒙元文化主题大门服务区、蒙古利亚数字博物馆、成吉思汗大剧院、草原部落、圣主坛广场、草原自驾车营地等。</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敕勒川地区建立马苑,放牧军马,学习胡服骑射,称雄一时。后来,鲜卑拓跋部在这里起步,建立了北魏政权。史书记载,当时“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里有馀,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这里的满川,不是满河的意思,而是整个平原充满了鲜卑族或北魏的人马。正是因为鲜卑的强势,才导致敕勒族被迫迁徙到了敕勒川。</p><p class="ql-block">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权被丞相高欢掌控,西魏的政权则被权臣宇文泰掌控。</p> <p class="ql-block">草色青青,野花绽放,一条木栈道通向草原深处。</p> <p class="ql-block">《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p><p class="ql-block">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尤以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辞大气磅礴,粗犷雄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敕勒川草原早在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也曾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长期交融的地域。敕勒川的史前文明的形成发展不仅是依托黄河丰富的水资源。资料显示,距今4000年前的敕勒川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经历了由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转变的过程。大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鸵鸟、古菱齿象、肿骨鹿、虎、等哺乳动物化石,真实反映了该地域气候演变过程。古文献将先秦时代生活在敕勒川地区的这些族群称为土方、鬼方、羌方,周代又有猃狁、犬戎、山戎的族群,他们与中原的商周王朝既有经济往来,双方也曾建立过政治联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敕勒川大汗行营大帐</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箴言:善于治家者以善于治国,倘若率十人者可委派做千户长,万户长,他大可率千户、万户而善战也。</p> <p class="ql-block">"君子津"津是古时的渡口,关于君子津一名,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载,“河水于(桢陵、桐过)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皇魏桓帝(即拓跋猗迆)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津。”汉桓帝听说这件事后,称赞这位津长“真是君子啊”。并立即发了一道圣旨,赐此渡口为“君子津”。这个承载了千年传说的古渡口,是正直无私 、淳朴善良、诚信仁爱的高尚品格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东汉桓帝时期,一位来自洛阳的大商人,携带着许多金银货物,来到此地要求渡河。船家是古渡的津长,划船送商人渡河,不料商人突然病发身亡,只好把商人的尸体埋葬。商人的儿子得知父亲的死讯,便千里寻父。当他将父亲的尸骨从墓中取出时,发现父亲贴身的银两和金银财物,居然完好无损地同父亲葬在一起。商人儿子被津长的高尚品德所感动,便要把这些金银财物全部赠给他,津长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东汉桓帝北巡至此,听了这个故事感叹到:"真君子也,济在云中城 ! 云中说的就是托县……其后,即取名"君子津"。此故事也说明托县人自古就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君子津是历史上重要的黄河渡口之一,具体位置尚无定论,有资料记载位于托克托县和清水河县交界,君子津就在喇嘛湾小榆树湾村。理由有二:一是据《绥远通志稿》载:“(君子津)崖岩壁立,高可百仞,登巅俯视,洪流骇浪,响声雷动,岸旁居民颇多,距河数丈或数十丈不等。两岸鸡犬相闻,田园种植,渔歌互达,航艇出没,大有世外桃源之气。”这样的描述正合喇嘛湾小榆树湾村的地形地貌。二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一带出土青铜戈、矛11件,矛上有铭文“秦国丞相吕不韦监造”等字样,这说明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黄河中上游的重要口岸,设土扼守,到汉朝已经成为一个联通黄河两岸的重要渡口,东汉商贾从这里过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p><p class="ql-block">君子津从此名声大振,远近客商都知道这个渡口是最讲诚信的,从这里过河最放心最安全,因此生意兴隆,渡河者络绎不绝。从事摆渡的人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村落。</p> <p class="ql-block">神泉生态旅游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双河镇郝家窑村。神泉生态旅游风景区由黄河两岸分布组成。在托县城东南方11公里的黄河岸边,地处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整个景区集园林,黄河,沙漠,和托县厚重的历史与一体。既展现了北方粗犷辽阔的地理地貌,又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由布局的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的结合,因景区内有一眼常年流淌着清澈甘甜的泉水的泉眼,故名神泉。</p> <p class="ql-block">黄河,这条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流经上游的崇山峻岭之后,在古老的托克托留下了她的雄浑与豪迈。河口是大黑河注入黄河的入口处,也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这里水面宽阔、气势恢宏,河水自西浩荡而来,又南折晋陕峡谷而去。河口,史称君子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河母亲——母子情深</p> <p class="ql-block">君子津码头——这里曾经是一处名声显赫的水旱码头,水路上达宁夏,甘肃,青海,下接陕西、山西、河南,旱路官道直通呼和浩特,包头。</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典型的江南园林中央,北侧为“观泉”亭,一个池子里,龙雕昂首冲天,口吐泉水,池中涌动,就是这个景区的灵魂神泉了。旁边的精致的影壁书写着“天下第一泉”。</p><p class="ql-block">东岸为古典园林区,景点有翡翠湖观鱼,常年喷涌不止的神泉,戏台,茶楼,映月池,观鱼岛,漂流池,君子津渡口,珍禽养殖观赏园等,景色秀美。</p><p class="ql-block">岛上建有六曲小桥,风格各异;湖中建有四角凉亭,飞檐翘角,琉璃瓦盖顶;湖中正南方,塑有滴水观音雕像,背面筑有照壁;环湖堤上东西两端筑有水榭两座,四面环水,遥相对应。青砖小径两边,草木如织,各色花儿随处可见,真是“玫菲色舞”,暗香浮动;蜂蝶穿梭其间,翩翩起舞。在岛上休憩、赏荷、观鱼,就好象走进了中国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寻幽探胜,移步换景,你会顿感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博大精深之美,从里而外都透着典雅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神泉景区的经典之作——园中园。也是神泉景区的灵魂和名片,位于神泉景区中心位置。园中园由三部分组成:六角亭、海眼神泉、佛阁。首先看到的是"六角亭",是观泉的最佳位置,同时也是供游客休系乘凉的亭子。这副对联,"黄河问水神泉试茶","曲江听涛湖溯观日"描述的就是如此高雅悠闲的意境。六角亭两边的栏杆是产于河北曲阳的汉白玉,当属汉白玉之中的精品。园中园内整体布置精巧灵秀,错落有序,幽雅别致,神泉、凉亭、许愿池、远香堂、茶楼、戏楼等建筑群,雕梁画栋、独具匠心;神泉水冬暖夏凉,四季常涌。</p><p class="ql-block">神泉生态旅游景区一边是具有古典园林气息的神泉生态园林区,一边为梦幻沙海天然风貌的沙漠游乐区,一道横跨黄河的观光索道将它们连为一体,这样的独特风光只能在托县神泉旅游景区赏到。</p> <p class="ql-block">隋大业3年(公元607年)8月,隋炀帝杨广亲率甲士50万人,马10万匹,北巡出塞。不久便来到黄河西岸的榆林。这样大规模的军队来到小小的榆林,吃水成了大问题。尽管紧靠黄河,但河水浑浊,加上中原人马不服这里的水土,因闹肚子倒下不少。这可急坏了隋炀帝杨广,找来众臣商量解决办法。</p> <p class="ql-block">托克托县的8月,烈日高悬,暑气逼人。不知走了多久,不觉已经午后日西斜,隋炀帝等饥渴难忍。由于一天的烈日曝晒,像隋炀帝这样身架之人,哪能承受得了。忽然间眼前发黑,不知不觉,隋炀帝从马上摔了下来,众臣们急忙上前护驾,齐声喊道:“上天保佑,神灵保佑”。可也神,隋炀帝苏醒过来后,安然无恙,更显得精神了许多。就在此时,隋炀帝摔下马不偏不倚的地方,顿时像涌泉一样冒出水来,且清洁透明,亦感凉爽。众臣们争先恐后地品尝水的质量,异口同声说感觉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此时,众臣们溜须拍马的面对隋炀帝杨广齐声说:“吾帝真乃圣人也”。隋炀帝即下令,组织人马抬运泉水,以解乏水之危。当大队人马饮用后,水到病除。从此,该泉水就被称为“海眼圣泉”了。海眼圣泉究竟有多深、多长,不可测,也说不清。据传,曾有一名商人在今包头南海子黄河渡口乘船时,不留神把所携带银两掉人黄河。雇了好多人给打捞一无所获。这名商人彻底绝望了,做生意的本钱也没了,无奈,只好顺着黄河回中原吧。,不几日,当他来到海眼圣泉附近时,前日从海眼圣泉漂上一包东西,听周围的百姓说,打开一看,全是银两。根据银子的数量,估计不是非凡之人的,便暂时保存了起来。商人听后,喜出望外,即由知情之人引路到了捡物人家。商人便把他所掉银两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所包银两标记说得十分明白。当捡物之人把银两包打开后,与商人所叙述的完全一致,随即归还于商人。商人拿出些银两要酬谢拾物之人时,被谢绝了。商人回到中原后,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了邻里左右,消息越传越远、越传越神。所以,托克托县境的海眼圣泉在中原地区也颇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我们看到的这块太湖石,重52吨,完全是从无锡转运而来,全园有这样的石头总共才5800吨。此石堆叠成山,集太湖石的"瘦、漏、皱、丑"的特点于一体。上面书有"诗酒风流"四个大字,潇洒飘逸,大气恢弘。</p> <p class="ql-block">黄河至今已有5000万年之久,发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从源头到这里上中游分界,河长3472千米。分界碑"母子情深"雕像格外醒目,作为明证。托县境内黄河段长37.5公里,此段黄河水面宽阔(300-500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对岸就是著名的库布奇沙漠,"库布奇"是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神泉景区段河面宽广,一泻千里,滚滚东去,景色壮美。黄河将景区分为东,西二区,两岸由跨黄河845.5米索道和黄河游船相连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河索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旅途中的闹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闹闹留给人们的最后影像</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南郊黑河之滨的昭君墓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董必武副主席题写的诗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宋代王安石对此事是这样评价的:“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正是道出了这层原委。</p><p class="ql-block">《后汉书·南匈奴传》是这样记载的:“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也。"</p> <p class="ql-block">昭君墓 ,即〖昭君博物院〗,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为了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奇女子,昭君死后,当地人为她修建了一座巨大的陵墓。这墓在呼和浩特市南端大黑河畔,占地一公顷,墓顶有一八角凉亭,墓旁现在还修建了一座陈列室,专门介绍昭君的事迹和历代文人撰写的诗文。岁月流逝,昭君守护了来之不易的和平,成了历史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墓,又称“青冢”。“青冢”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汉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董必武的题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谒昭君墓》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昭君自有千秋在,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胡汉和亲识见高。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词客各抒胸臆懑,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舞文弄墨总徒劳。</p> <p class="ql-block">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的和亲铜像,由广州美术学院潘鹤先生雕刻,1987年铸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昭君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冢牌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昭君像。背面镌刻着“大德”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冢旁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p><p class="ql-block">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竟宁元年(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见,请求作为汉朝的女婿,汉元帝挑选了宫女王昭君赐之。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青草如茵。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p><p class="ql-block">青冢由来,“青冢”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有人以为,这里只是昭君的衣冠冢,甚至有人说这是昭君路过这里休息倒出鞋里的土堆成的。关于昭君墓的形成,比较流行以下一段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出塞时,和单于走到黑河边,只见朔风怒号,走石飞沙,他们只好停下来。昭君弹起她心爱的琵琶,顿时彩霞横空,白云缭绕,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不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青草,开满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黑水变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昭君和单于的马队头顶上飞翔和啼叫。于是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划,地上就出现了一条玉带似的河流,一片片绿茵茵的嫩草。</p> <p class="ql-block">游览敕勒川,令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感悟颇深,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阴山是一部历史长卷,记录下了烽火边地早已远去的鼓角争鸣;阴山是件岁月长轴,铺展开了厚重历史磨砺留下的别样景致。</p><p class="ql-block">锃光瓦亮的“苏力德”,矗立在草原上,代表着蒙古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坚毅与信念,“苏力德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民族文化之灵魂。正如诗人席慕容感慨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里有苏力德,眼中有火,脸上有光,奋发向上、契而不舍。”</p><p class="ql-block">《敕勒歌》的千古传唱,是不可替代的草原文化符号。敕勒川草原,这才是草原都市该有的模样。</p><p class="ql-block">作为距离呼市最近的草原,敕勒川草原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碧绿苍茫的万里草场,独具草原特色的蒙古包群落,恢弘大气的千人会议中心,让这里成为草原与都市连接的纽带。</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敕勒川草原是北国静如处子的娇女眉黛,那么横亘在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特别是中段的大青山,则以冷峻巍峨的雄姿守望着这片温柔的土地。阴山有着父亲般的担当,他的雄壮,不仅守护着敕勒川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也用脊梁抵御着北部的寒风,让黄河母亲及河套平原在他的臂弯里,享受着青春,享受着美好,绽放着美丽与慈祥的圣光。这些平均海拔在1800米到2000米的峰峦,时刻阻挡着北部寒冷的气团侵扰,用倔强的身心,调节着这片半干旱草原地区的大气和水文循环,也让山前的自然环境郁郁葱葱、水草丰美。黄河母亲也在阴山南侧的脚下,画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几”字形俊美图画,更用甘甜的乳汁滋养了河套平原乃至敕勒川这片肥美的沃土。农耕文化、河套文化、游牧文化,也在中华民族于阴山地区的繁衍生息和碰撞交融中,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伟绩与丰功。</p><p class="ql-block">品味初秋的敕勒川草原,难得的“岁月静好”就像一幅美丽的图卷,山湖芦荡、旷远苍茫。好一个动感十足的敕勒川。在这个鲜花还未凋零,草丛间还有无尽的青黄竞技,还有慢悠悠走着秋步的蒲公英在若有若无的草原歌声里,完成着腾越九天的蜕变。置身在宽阔、旷远的敕勒川草原,闻着旷野的清香和秋的味道,闻着欲欲飞天的芦花,听着鸟鸣和那缭绕在心间的回声,眺望苍茫远方,感受着天地的宁静和美好。</p><p class="ql-block">草原的美,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有所体会。草原上的野花在阳光下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呼吸着新鲜空气,眺望不远处白色蒙古包,感觉这里格外的宁静与美好,耳畔彷佛已有悠扬的马头琴在回响······这里有我们向往的平静而简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高原敕勒川之行,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厚重的马背民族文化,更让我们看到了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伟大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史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摄影 : 得大自在</p><p class="ql-block">文字 、编辑 : an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