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昆明的收获和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先说说遗憾吧。昆明太大了,我想去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如斗南花市,比如云南省博物馆,比如近在咫尺的云南大学和云南讲武堂,还有篆新农贸市场等。我在黄昏时候,赶到滇池时,海鸥们已经回家,只余下一两只加班的,慰藉我这颗被晚风撩乱的心。滇池对面的西山公园红霞满天,睡美人静静地躺在山上,露出凹凸有致的曲线。后来在腾冲和顺古镇,有朋友告诉我,军阀唐继尧的墓地是观看西山睡美人最佳处。谁会想到去一个已经故去的老军阀墓地看睡美人呢?</p><p class="ql-block"> 在昆明,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昆明是最能感受到春天气息的城市,翠湖的玫瑰墙、红杜鹃,哪怕在黑夜,也展示出夺人眼球的美;圆通山上漫山遍野的云南樱花,让我想起“花团锦簇”这个成语,有一种炸裂的美。樱花时节,我想起了重庆的南山、宁波的樱花公园、四明山的丈锡樱花园,还有道成岙的樱花花海,虽然都开得美丽热闹,但没有圆通山的樱花艳丽夺目,就像是一个盛妆的美人,让你无法从她的身上挪开眼睛。看惯了昆明春天的浓烈热情,我突然觉得江南的春天寡淡许多,可能是因为花朵起了烘托气氛的关键作用吧。</p> <p class="ql-block"> 在昆明最大的收获不仅是逛街赏花,沐浴春城的阳光,而且来到心心念念的西南联大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所在地,花了四个多小时,详细地了解这一段在现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难忘印记的历史,正如我后来在腾冲的最后一天,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一样,满足了多年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关注西南联大历史,最早从一部叫《九0后》的纪录片开始。我是2021年看的,当时还在疫情中。从片名我推测是青春片,进入影院才知道影片拍摄了杨振宁、许渊冲、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90后”专家学者,向观众亲口讲述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故事。许渊冲、杨苡、马识途等国宝级大师都已相继离去,特别是马识途先生活到110岁。我当时看完电影就萌发一个念头:“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去昆明,一定要去那里寻访,感受一下这份爱国热情。”所以2024年的春天,我来了,穿着藏青色旗袍,意气奋发地走进当年的西南联大校园,想和当年的西南联大师生们来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由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奉命迁至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开始上课。其中南开大学被日寇的炮火彻底摧毁,站在图片前的我心疼不已。</p><p class="ql-block"> 到长沙后不久,宁沪失守、武汉震动,长沙危急,长沙临大于1938年2月西迁,分三路4月抵昆,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此西南联大在昆办学八年,于1946年5月宣告结束,三校复员北返。西南联大汇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强大师资阵容,从长沙到昆明,间又在蒙自、叙永设立分校,始终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刚毅坚卓的校训,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结茅立舍,精诚团结,弦歌不缀,作育英才,谱写了一曲曲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时代赞歌。</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看到在颠沛流离的教育长征中,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300多名师生,为了保留教育的火种,毅然迈开双腿,踏上3500华里的徒步道路,用时68天,横跨湘黔滇三省。他们有一个光荣的名字叫“湘黔滇旅行团”,全部是军事化管理。这条路从湖南的湘西地区横穿贵州,直接抵达昆明,直线距离最近,但因为没有通铁路,汽车运力也不够,所以全部依靠自己的双腿,应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 <p class="ql-block"> 这条线路,不仅仅是一条长沙去到昆明的徒步线路,更是一条了解祖国的采风之路,一条了解民众疾苦的交流之路。”“迁徙本身即是教育“,校方就是要学生以这种方式,走出书斋,看一看最真实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以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师生在沿途不仅考察人文社会和地理情况,还搜集了多达2000首民谣。诗人穆旦翻烂了他随身携带的英汉词典,后来还参加了中缅远征军,写下不朽的诗篇。这是西南联大的传奇,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看到联大新校舍图书馆内用废汽油桶、木箱叠架起来的书架上放满了书,衣衫褴褛的学子们,因营养不良,身形消瘦,但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1938年到1944年,日机频繁空袭昆明,联大校舍也多次惨遭轰炸,一边“跑警报”,一边上课,已经成为师生们的家常便饭,联大教授不得不疏散到昆明周边的郊区居住,所以物理系的周培源教授不得不每天骑马从郊区来市区上课。抗战中后期,物价暴涨,闻一多先生全家处在断炊威胁中,他不得已白天上课晚上还挂牌治印售卖,贴补家用。闻先生不仅学问好,而且擅长美术篆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正面的字就是他篆刻的。这位和学生一起走过教育长征路,见证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却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昆明街头,在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之后,令人悲愤。</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博物馆,已经是黄昏时节,西南的阳光依旧灿烂,我的心情略带沉重,在留言本上这样写着:“当年为何在办学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出了这么多大师、学者、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值得深思。西南联大的历史应该上升为一种精神,它和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这汲取精神营养,获得成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办学期间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从博物馆出来意犹未尽,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经多方打听后,在云南师大校门口的读书人书店买到了一本想要的书。它就是已仙逝的百岁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写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至今记得封面上写的一句话:“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这本书是了解西大联大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自从在昆明和它相遇之后,它成为我如影随形的朋友。之前,我刚好把《有一种叫境界叫苏东坡》第三本看完,无缝对接。我还在昆明老街的东方书店买了《南渡北归》一套书,直接快递寄回宁波。</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地方,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购买反映当地文化的书籍已经成为我的一种旅行习惯。“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想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完)</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日晚23点有雨写于北明程路788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