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爱上了阅读,只记得我与阅读的相识,从幼年没有上学就开始了。那时的农村,既没有电,也没有电视这样的娱乐工具。村子里男子们农闲之余,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听父亲说故事,虽然父亲讲故事远不及单田芳先生的评书那样惟妙惟肖,但在当时人们和我的眼里那绝对是超精彩的。从听《西游记》、《说唐》里的故事,到听父亲读《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不知不觉中,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在这种最初的耳读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这也算是在我懵懂的心里种下了爱读书的种子吧。</h3> <h3>正是父亲的影响,后来,初识文字的我,对读闲书的兴趣异常浓烈。记得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每到寒暑假,总会捧起家里的那几本《三国演义》、《水浒传》,囫囵吞枣地读起来。虽然读错了很多字,也忽略过很多章节,但每本书里最精彩的故事还是读得头头是道。不过说实话,在这期间,我识了不少字呢,特别是有些繁体字。有时考得同龄的伙伴或同学们团团转。为此还自豪不已呢。</h3><h3>说到自豪,莫过于那一次写作文。记得作文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当时我也不知道读后感应该怎样写,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次。就任由自己的想当然写了一篇“读《桃园结义》后感”。说是读后感,那里有什么感受、感想、感怀啊,一个毛头小子知道个啥。只是把原来的故事以自己的口吻复述了一遍。结尾时写了“这故事真的太精彩了,读得我都入迷了,不知不觉已经天黑了。”之类的话。没想到老师还在全班夸奖了我爱读书。从这之后,为了那点小小的虚荣,我开始慢慢地读“闲书”,有时在邻居家玩时,读糊在墙上的报纸,不经意间还读一些对联,每当碰到好的内容,就刻意记下来。</h3> <h3>到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从父亲和收音机那里,耳读了《海瑞罢官》、《薛刚反唐》等,也读了《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等书籍。那时虽然读书真的是不求甚解,但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的性格和习惯。</h3><h3>上中学的那四年,终止了对课外书的阅读,一心一意扑在几门正课(指当时考试时必考的课程)上,虽然对古龙的《香帅传奇》和金庸的《天龙》等向往不已,但终究是不敢过多地去读它。而真正开始阅读,那是我被聘请到当地一所小学做代课教师的时候,由于要给孩子讲课,讲作文,知识储备量可不能少,否则就捉襟见肘了。为此我从学生作文开始,大量阅读并提倡学生课堂内阅读当时畅销的,最适宜于小学生的刊物《学生天地》数百册,借阅《小学作文一点通》等读物。期间又接触了很多学校订的刊物《甘肃教育》、《陇南报》、《散文选刊》、《今古传奇》等刊物。值得庆幸的是当年我遇到了好的领导和同事(我的老师),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并实践的环境。学校做代课(校聘)教师的十七年里,阅读不仅是我的一种爱好,也成了我的习惯。在长期的阅读中,我的兴趣不再只满足于学生作文和有些名师教案和教学论文,开始读各种书籍和刊物。有诗词类的,小说类的,中医类的,书法类的甚至有时还翻一翻老庄之类作品。真的就像农村里话说的“臭婆娘的针线叵箩――啥都有。”</h3> <p class="ql-block">妻子有时看见我看书,就说:“看了半辈子书,写了半辈子,顶了啥用了。”面对妻子的问话,我有时很无奈地回答她:“闲着也是闲着,与其聊天,睡觉,还不如看阵书。”说实话,读书给我和这个家并没有带来多少好处,相反,读书有时倒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前几年,每到进城一趟,就得收拾几本书。有时进城宁可自己省吃俭用,都要进一回新华书店或者路边的书摊,非得买一两本边走边看。弄得家里桌子上、炕头上到处是书,一旦孩子一回来,我们爷仨的书、作业就泛滥了。妻子总要唠叨半天,动不动就要给我拿去填炕,闹出好多风波呢。</p><p class="ql-block">不过,我坚信我这个爱好是好的,是高雅的。比起那些打麻将,赌博等爱好好多了。起码它不需要“熬两眼瞌睡,输几两银子,欠一屁股债”吧。值得我高兴的不是我因为读书得到了什么名,而是因为阅读,我喜欢上了诗词和诗词创作,因为诗词,我结识了很多很优秀的朋友、老师,包括我的恩师苟秉奇校长、南山牛老师、秋雨阿姨,式路老师等,也得到了天骄老师、石东礼主席,刘有生主席,县宣传部各位领导的青眼有加,还有一些和我意气相投的兄弟姐妹。说实话,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得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让人兴奋的事。虽然漂泊天涯,但微信里传来的温暖,无时无刻不在感动并激励着我。</p> <p class="ql-block">书,犹药也。当你不论是在逆境中沉沦诅丧,还是顺境中得意忘形,书中总有一两味适合你的药。让你在逆境中学会豁达乐观,或积极进取。在顺境里学得冷静睿智。千百年来,有很多智者总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良师益友,找到前车之鉴,找到心灵鸡汤。让他们在茫茫的人生历程中不仅不寂寞,还不至于迷失自我。在这艰辛的旅途中,握一卷书,嗅着浸满翰墨香味的文字,来一次心灵理疗是很有必要的。</p><p class="ql-block">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上或大或小的坎坷。而我已走过的这半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处处坎坷。学习一直优秀的我,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被迫停学。当时对于我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好不容易在孩子堆里站起来,一心扑在教好孩子上,却疏忽了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能拿出手的学历)。十七年,才让我这个痴书生看明白了,我走的是没有出路的路。于是,我选择了退出。</p> <p class="ql-block">事业的失意,家庭负担的加重。我慢慢的变得郁郁寡欢,原本意气风发的我,开始沉默起来了,不喜欢言笑,闲暇时除了翻书,就是写字。有愤怒,也有哀怨,有牢骚,也有偏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期间,我遇到了我的良师益友,找到了我的心灵鸡汤。在村委会的图书室里,有意无意地读了很多东西,读苏轼、辛弃疾让我学会了豁达乐观,不知不觉地总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坦然接受上天的考验。读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的智慧》,我学会了“潜”。……总之,是阅读再一次拯救了我。</p><p class="ql-block">提起村委会的图书室,那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吧。当时我兼任村委会文书,有这个便利,也有这个“权利”,时不时地给几个最优秀的学生开开小灶,主动借好书给他们读。虽然不知道他们读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但给他们从小灌输一下阅读的意识还是挺有必要的。也不时会有三五个爱学习的村民,有借阅果树修剪类的,有借阅药材种植类的,有借阅民间对联大全类的……说实话,看到村民这样,挺高兴的。我是个爱阅读的人,更喜欢爱阅读的人。我知道一两本书上的东西是有限的,能不能实用也有待实践,但在农作实践时,以理论来指导还是好一点,起码不失大谱。真希望以后的村官大人,能管理好这些图书,让物尽其用,让它也为村子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吧。</p> <p class="ql-block">书,如五谷杂粮。它能养人,亦能害人。它能给你你想要的养分,但你却不要期盼它能给你“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好像是五谷杂粮一样,吃着它,肯定能让你健康的活着。但你如果想快速增加营养而多吃,或者为了补充某种微量元素而过量食用,它都会因消化不良而引发病变。读书是循序渐进的,它要边读边悟边实践。读书也像插柳一样,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果带着功利心去读书,你会身心俱疲,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读书也有境界,下等境界是读有字之书,跟着前人的步子走,看到的处处是前人的事。上等境界是读无字之书,自然万物皆是书,读它需要的是知行合一的能力,读它需要调动人的“六识”共同去完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p><p class="ql-block">朋友们,爱上阅读吧。让我们先从有字句处着手,放下功名之心,放下快捷之心,去先贤们的文字中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心灵鸡汤,给自己补充补充能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