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来介绍“当年的中日差距”

小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次主要还是来写一下当年的抗日战争以中日两国的差距为主。很多人都会认为,当年中日之间国土面积,那中国是绝对占优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本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在网上比较标准的一个回答是37万7944平方千米。大家肯定觉得这还不小吗?中国960万平方千米,日本只有37万多平方千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是,如果你把日本跟其他国家比一比,你会发现它不算小了。把它平移到欧洲,就比法国小那么一点,但是他比那些老牌的欧洲强国德国英国等国家比,日本也不算小,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日本小呢?是源于日本的国土形状,它特别的长,所以他就显着瘦,但是,你认真看它的长度,你会发现它这南北的两端直线距离大概是1900km。而且如果我们去看一下可以开垦的土地的比例,中国和日本都在11%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本源于它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就具备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它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大海50km的范围之内。这个数字你放在我们国家来讲是不可想象的。发展海洋经济,海洋在商业上的作用基本上就等于说是老天爷给你修好了天然的高速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本它天然就有这个,中国就没有。所以在海洋经济上,我们国家相对要弱一点,不过大家肯定说我们国家也有优势,这就是人口问题,日本的人口有多少?1.27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法国加英国的人口总和或者是沙特加伊拉克加叙利亚加阿联酋的总和又或者是5个半的澳大利亚吧,不过1.27亿放在中国好像扔在茫茫人海中一样,但是在全世界国家比例来讲日本人口不少的。再来举个例子。说一下日本的首都东京也不小,它的面积达到了1.3万平方公里。我们的首都北京1.6万平方公里。可是你要想象一下,北京市在多么大的一块土地基数上画出的地盘,东京是在多么大的土地基础上画的地盘。这样比方,大家应该能懂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土面积和人口上来讲,我们都没有办法说日本是一个小的国家。可是尽管他算不上小国家,它的面积仍然比中国要小。用接地气的话来讲,一个大高个和一小矮子,凭什么这小矮子敢揍大高个儿,而这个大高个还被打得连连败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当时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这段历史教科书历史书都有,事情的起因经过不用多说了。第一,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了,因为你的东西好啊,他就想要你的东西。第二,他想要你的东西是一回事,那他为什么敢动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就得从当时的日本国家布局和它的军事环境说起了。当时日本把中国东北当作自己的未来生命线,因为看到自己国家又台风又地震,物产又没有那么的丰富,再往深了发展下去,这个物资的支持是有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868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就发表了天皇御比在这宣称大定国事,也就是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不予四方。这么一条宣言等于说是给日本上上下下打了一针鸡血。日本的崛起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国力上升之后,他们也就开始想:“ 怎么样能够成为列强,我们现在用这样有限的资源都创造了这么好的成绩,那如果资源可以更多更多的话那绝对是世界列强。所以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背景之下,日本在1874年入侵出兵台湾,一年之后占领了朝鲜。后面甲午海战,日本成功渗透中国东北并且在东北和山东几个地方都有着不可撼动的权利,再到后面九一八,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日本全面侵华是早晚的事,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几十年来贯彻的方针。他把入侵中国开拓领土当作是发展的必须的途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时候中国人在干嘛呢?难道我们看不到日本的这些动作吗?其实能。但是反观一下我们国内,那个时期也在打仗,军阀割据,几方势力混战不断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个准备充分全副武装的人去打一个刚睡醒还没吃饱饭的人,当然有非常大的优势。优势具体体现哪?首先工业的产能,1936年的时候,日本的铁的产量是309万吨,钢的产量是640万吨,这是日本。中国当时铁的产量不足10万吨,钢的产量不足1000吨,这个差距有多少,各位可以自己算一下,接下来是舰艇,日军舰艇总排水量190万吨,中国五点9万多吨,这差距哪是一点点啊。那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要知道日本当时也是被西方列强用枪杆子大炮把他闭关锁国给轰开了,中国也是这样,结果人家日本就在海上力量上发展出这么多来。中国当年在海战上吃了那么大的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实,洋务运动的时候中国也在研究:“ 首先我们没有,那现造肯定来不及,那就去买去吧。等买完回来之后干嘛呢?研究研究,怎么能自己生产,你总靠买总是不行的,你自己生产,这才有未来的发展结果。一生产发现什么?坏了?这玩意不是我们国家产,没有知识产权,不会,照着做都不行。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这个钢的水准不够,这个原料的水平不行,没有能力能造出那么好的钢。那怎么办?买进口原料,结果一造还真造出来了,很高兴。但是,后来仔细算一下这成本还不如买现成的回来划算,清朝一些官员仔细一想。算了买吧,不研究自己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中国的走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本呢,它跟我们的这个路数是一样的:“ 开始要造,结果发现,我们没有能力造那么好的钢,怎么办?也是进口,进口回来也是试一下,看看我们造出来东西到底行不行。能造出来,可是质量包括这个成本都比我们直接买现成的要高。进行到这步都是一模一样。但是日本的下一步就和中国不一样了,他们不是说我全靠进口进行,那能不能利用现有的能力。看看能造什么别的炮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于是他们派人出去国外学习。终于在西方国家学了一个拿青铜做炮的手艺回来。这回他们可以自己做青铜炮了。有了这个青铜炮之后呢,能够保持基本的国防。然后再来想怎么能制造出合格的钢来,然后怎么能够把这个铁钢的这个产量弄上去。在用它做武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当年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虽然中国和日本的水上力量是有差距,但是各有所长,一个强在机动性,一个强在武力性。那时差距还不大,但是在甲午之后,差距就出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海上力量,接着是飞机,1936年,中国有三百多架,而且这三百多架还都是老式的飞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什么是老式的飞机?这是和当时国民政府的选择有关于飞机包括飞行员的培训这件事情的这个決定是有关系的,这属于決策性的问题,失误了,到后来想弥补,但时间已经晚了。尽管是飞机在数量上型号上都不太占优势。但是在抗战初期,中国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制空权的,毕竟我们在一些空战的战斗中也取得了很大的一个战绩。可是,一旦到了战争的中期,等日本的零式战机进入战争投入到中国后,当时我们的飞机在天空中基本上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直到后来美国飞虎队来了才能够带来鲨鱼式的飞机,还勉强能和零式比拼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我们那时候的飞机还是靠买,甚至,飞行教练都是国外请来的,然后高薪养着,让他来培养我们的战斗力量来进行储备。包括飞虎队一半的飞行员也都是外国请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回头来说一下日本的零式战机,它的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确实已经超过了美国那个鲨鱼式飞机,也正是零式在太平洋上一度让美军头疼无比。零式是自主研发的,而且这个战机所配备的熔这型号的发动机,在1940年和1941年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二战时期日本军事工业是非常强大的。侵华战争,仅仅三菱重工就给日军制造了1万8172架飞机,4654辆坦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就完全能够知道二战时期中日双方的空中力量是相当悬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很多的有关于抗日战争的这些资料在里面也有很多老兵回忆:“ 那时候,真是好几个人换一条日本兵的命,拼了命的就不让他们突围不让他们进攻,好不容易用尽了多少鲜血生命,我们好不容易给压制住了,但是紧接着他们的飞机就过来了,飞机一过来轰炸中国这边的攻势。基本就完了,平面上你能挡住一些,在天空中你看得一览无遗,该炸就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当时光靠陆军作战,想要取得胜利或者说想要取得优势,那是要付出极其巨大的代价。这是空军配合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来看看海军,刚才已经写到过,日本多少舰队中国才有多少。那么先不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海军是怎么欺负中国的,就说他们居然能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一块儿死磕。那你就知道日本海军肯定不是省油的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个的二战期间,日本的海军战舰有637艘,总吨位一百九十多万吨。而且日本1922年就造出了第一艘航母,到战争结束,他们一共造了25艘航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前,日本海军的航母数量比美军还多,这难道不是差距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过了空军海军,接下来说说陆军。武器这块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中日土兵用的武器绝对不一样,差距很大。我们看电影电视剧都能看得到。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台词 “ 先别开枪,节省些子弹,把敌人放近了在打。或者是一场仗打响的时候,打几枪,然后就开始问,你还有子弹吗?我没有了。那谁还有子弹?穿插一下为什么很多国军士兵都瞄不准呢?因为他们在练习的时候都是空弹练习,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子弹多贵啊,一发子弹可以抵多少框鸡蛋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次我就不说武器的差别了,来说说人的差别,前面已经写到过,日军为了这场战争,他们已经蓄谋已久了,所以无论是从训练上还是饮食上,日军都远远地要优于我国部队。在1938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发布了一条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对于军人在口粮定量标准上进行了一个修正。这个修正是日本军方根据从1937年到1938年这一年以来在中国的实际作战的经验,然后制定的提高了日军士兵伙食和肉类定量标准的这么一个细则。以后,日军有七年多都持这种标准的伙食。我来说一下这个伙食定量:精米660g,鸡蛋210g,如果没有精米换成面包如果没有面包换成饼干或者压缩饼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来说说中国部队当时的口粮,先举一个例子,看过“三毛从军计”的能想象一下电影里边,三毛去当兵了,开饭的时间到了士兵们蜂拥而至,抢着盛饭,而且讲的还是国军中央军等,三毛挤进去的时候,什么都没了?难道这个是艺术夸张吗?其实不是,因为饭肯定是不够的,盛饭的时候往往大家都去抢,慢一步就是没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时我们的抗日部队,是一顿三两米饭,那很多人包括我也肯定都觉得一顿饭三两米那三顿饭就九两米,一天一个人九两米,好像也差不多够了,现在我们一顿饭也吃不了三两,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什么身板?什么工作量?什么运动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时,美国的营养专家算过,按照当时中国士兵的一天消耗的能量,每个人必须每天达到的口粮(包括主食副食)每天不能少于1.5公斤,要不然绝对无法维持正常的体力。1.5公斤是什么概念?三斤,再回头刚刚算算一顿三两米饭,1/3都达不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还有,你真的以为在抗战期间能够一天吃三顿饭吗?据说当时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和中央军嫡系部队以及黄埔军校重视的学员一天才能吃上三顿饭,剩下的都是一天吃两顿。换句话说就算是按照标准严格执行,那就是一天仅能吃到六两米饭。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小伙子一天六两米饭想想就觉得心酸。这是主食,那么副食?不是现在当兵有鱼有肉啊什么的,那时就是有青菜吃青菜有萝卜吃萝卜,或者咸菜熬一锅汤,实在没有就是一碗白饭。即便这样,真饿急眼了,不也得吃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抗战结束之前,有很多的画报里士兵们有一身强壮的肌肉很是威武。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战前的经济还没有恶化到战时的那个状况,驻扎在江浙鄂皖一带的部队,他们的伙食还算不错的。至于军阀部队的粤军东北军更是财大气粗,吃得很好。粤军有时候还能吃到一些广州特有的肉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到战争爆发之后,海岸线被封锁了,而且中国的主要财政收入关税都收不回来了。再加上好多我们国家富庶的地区都被日军给占领了,对外贸易也被日军给切断了,所以你上哪去弄吃的?只能依靠一些西部比较贫穷的省份供给你吃的东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种情况下就已经是后方的军需官用尽很大很大的力量弄到的粮食了。在那个时候再赶上一点天灾配合上战乱,好多老百姓没饭吃都饿死的。所以为什么在中国历来都有这么一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饭来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来,在战争后期,日军曾经公布了一些被俘的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士兵的照片。我在网上有搜到过这些士兵的照片,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就是瘦,有的瘦的基本上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而且面色蜡黄双眼深陷,一看就是长期处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中。再看看同期的日本部队的照片,你就会发现日军虽然由于基因的原因,他们个头不高普遍矮小,但是身体却更加的强壮,这很大一个程度上是来源于吃再加上训练有素,这就导致了普通的士兵单兵作战能力可能远远要超过普通的我国士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面放一组中日士兵的对比照,一看便明白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左:日本士兵 。右:中国士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记得我外婆曾经说过,外公曾经跟他提过他参加新四军的时候当时在中国士兵之间,有一条潜规则,就是当你和日本土兵到了不得已进行白刃战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是一个以多打少的局面。就是要四比一,这样才能够确保胜算,降低死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很悲催,一开始我听了也不信,但是我看过很多中日士兵的照片之后我信了,可以想象一个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走路都快轻飘飘的和一个壮硕结实精神饱满的单挑怎么可能打得过,只能以多打少了。当年,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但是投入到战场当中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年纪比我们现在的年纪都还小有的甚至小很多,就这样付出了年轻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左:中国士兵 。右:日本士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每次一看到这些资料和这些图片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伤心。写完了这么多关于当年的中日差距,我想表达的正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差距有那么大,因此我们国家付出了如此多血的代价。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英勇的将士们,尽管他们没有强壮的躯体,也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有的是一颗炙热的心,一颗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心,也正是多亏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挺立到现在繁荣富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向所有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们致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