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智慧的结晶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远山

<p class="ql-block">作者: 晓克; 来源: 《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在鄂尔多斯等沿长城一线地区民间流传着一些年代不明、雕有兽形图案的小型青铜器。尽管谁也说不清这些青铜器来自何方,年代几许,图案蕴含着什么信息?但是在当时的古董市场上,却是价格不菲的名牌货。20世纪初,这些青铜器就已享誉海内外,被西方学者称为“斯基泰—西伯利亚风格”青铜器。在我国,由于它们多出自鄂尔多斯地区,所以统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1958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范家窑子乡西窑子村一个沙窝内挖出一批青铜器,其中有短剑1件、动物形饰件9件、管状饰7件。后据考古工作者分析,这批青铜器是战国时期匈奴族的遗物。1960年,在内蒙古土默特旗水涧沟门村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有刀、象形饰牌及马具饰品,富有草原气息。专家认为,这批铜器与范家窑子出土的铜器相似,同属一个时期。这些民间流传的和出土的青铜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上世纪70年代前,考古界着手对它们开展调查。</p><p class="ql-block">1973年,考古工作者对发现于内蒙古杭锦旗的桃红巴拉匈奴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此后,专家根据对相继发现的阿鲁柴登、西沟畔等墓葬出土青铜器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属于狄—匈奴族系文化。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商代早期的出土于鄂尔多斯地区。相当于商代晚期的多分布于鄂尔多斯、山西吕梁地区以及陕西北部。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相继在鄂尔多斯,北京昌平、延庆,河北平泉,内蒙古赤峰、宁城等地发现,在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也有出土。相当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主要发现于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宁夏固原和河北北部,其中仍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为最多,在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类似发现。相当于两汉时期的除鄂尔多斯外,蒙古国境内诺颜乌拉、海尔罕山、色楞布贝勒赫、呼尼河等地以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左岸、科伊巴尔草原都有一定数量器物的发现。</p><p class="ql-block">那么,时间、空间跨度如此之大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究竟滥觞于何时何地呢?1974年,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发现了朱开沟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对考察北方草原畜牧业生产和游牧民族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带回答上述问题也提供了线索。1977年到1984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不仅发现了大量石器、陶器,还出土了成组的青铜器。在朱开沟文化第三阶段(相当于夏代中期)的墓葬和遗址中开始有铜针、耳环等小型青铜器物出土,朱开沟文化第五阶段(早商时期,公元前15世纪)的墓葬和遗址中,开始有青铜鼎、爵、短剑、刀、戈等器物出土。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因此,专家认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就是从这里起源的。</p><p class="ql-block">伴随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在当地大范围内先后出土,一些专家提出“北方系青铜器”、“北方青铜器”、“中国北方青铜器”这样的概念用以指代鄂尔多斯青铜器,并且认为其起源是多元的。但是也有专家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后坚持认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起源于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名称也没有必要改变,理由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在年代上比朱开沟文化第五阶段更早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在其它什么地方出土。而且“自商代晚期至两汉时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除鄂尔多斯地区能排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谱系外,其他地区均有阶段性的空缺。”</p><p class="ql-block">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多为实用器物。按其用途大体可分为兵器和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具四大类,以短剑、铜刀、鹤嘴斧、棍棒头、各类动物纹饰牌、饰件、扣饰等为主。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大量采用动物纹。动物纹的种类有虎、豹、狼、狐狸、野猪、鹿、马、牛、羊、骆驼、刺猬、飞禽等。有许多动物造型比例协调,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似乎永久地凝固了这些动物的某个活动场景。在器物的制作方面,多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装饰手法,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工艺娴熟,部分器物还使用了“失织失蜡法”工艺铸造而成,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p><p class="ql-block">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它的创造者是商周至秦汉时期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猃狁、北狄、林胡、匈奴等游牧部族。出土了年代最早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朱开沟文化遗址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上述游牧部族从其先民开始,他们的生产形态经历了由农转牧的过程。有专家认为,距今8000—5000年前,北方草原处于高温湿润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在经历了一系列降温事件,特别是4300年前的降温事件后,内蒙古中部从事农业生产的老虎山文化人群被迫东进、南下,南下的一支在鄂尔多斯地区发展了朱开沟文化。朱开沟文化中晚期,其生产形态开始由农业向畜牧业转化,并且出现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样的畜牧业文化的标志物。随着气候的持续转冷,朱开沟文化人群向南向东扩散,影响及于晋北、燕北、辽西,出现了多种文化融合形成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与此同时,朱开沟青铜文化还向北方扩散,影响遍及今天的蒙古国和外贝加尔地区。公元前10世纪,北方牧人驯养了马,从此,游牧民族就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p><p class="ql-block">在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与中原地区青铜文化联系密切,东北、西域的其他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交流,而在向欧亚草原扩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鄂尔多斯式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不愧为当时中原、北方草原、中亚及欧洲草原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更不愧为多种文化背景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