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剑之“牛”

Roger

<p class="ql-block">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䓷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藁,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风流才子徐志摩(1897-1931)的这首诗《再别康桥》,被编入了中学课本,而杨绛先生(1911-2016)讲的钱钟书先生(1910-1998)的轶事,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他俩刚到牛津求学时,钱先生就“热吻”了牛津的土地,实际上,这是杨先生的幽默,钱先生下公车的时候,不小心绊倒摔了个“嘴啃泥”,连门牙都摔去了半个。诗词和轶事让我们认识了牛剑。甫一来到剑桥,我们立马被友人带到了这块石头面前,石头虽小,意义重大,它一下子拉近了14亿人与剑桥的关系。2008年和2018年,分别为徐才子诗作的逢十纪念年,人们先是摆放了这块石头,再十年又建了个徐志摩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Oxbridge,说的就是它们,欧洲最古老历史最悠久名声最大的学府之一二,我们暂且把它俩看作是一所学校好了,理由吗,除了这个Oxbridge “合成一体词”外,还有就是,它们在课程设置、学制安排和院与校的分工上基本一致,而且你报考了甲,就不能再同时报考乙,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你与牛津无缘,那剑桥也不会理会你的。</p> <p class="ql-block">有幸多次访问牛剑,真是百看不厌,而且,每次来都会被它那强大的气场给牢牢地吸住,走在它的街道上,会有与去其他地方不同的感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断地重复着,哪怕你人离开了,思绪还会留在那里。正如英格兰谚语所言:“徜徉于牛剑小镇,恍如进人久远的历史时空”。对于这一切,我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它,“牛”!牛剑之牛:牛在历史、牛在仪式、牛在校友、牛在体育、牛在图书馆、牛在规制。牛,就是牛!</p> 历史悠久,牛! <p class="ql-block">信不信由你,牛剑都是打杀出来的“红彤新世界”,不打不成事。</p><p class="ql-block">为何这样?</p><p class="ql-block">因为,虽说牛剑名列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但它俩都还不是最老的欧洲学府。欧洲最古老的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Univ. Of Bologna,位于今天叫做意大利的地方。而在当年,英国的年轻人都是去巴黎大学求学,但是在1167年,当时拥有如今法兰西近半土地的英王亨利二世与法王路易七世交恶,他禁止英国学生到巴黎大学就读,并要求在巴黎的英国学者返回牛津,于是才有了后来声名显赫的牛津大学;随后于1209年,又因为牛津大学师生与市民发生冲突,不少学者逃到了剑桥,然后才有了剑桥大学。</p> <p class="ql-block">简单回述当时的情形:1209年,牛津大学的一位学生在练习射箭的时候,误杀了镇上的一名妇女,从而激化了早已蕴含在牛津市民与学校学生、学者之间的矛盾。整个牛津大学人心惶惶,学校不但停课,更有教师和学生,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逃离牛津。这一群逃离的师生之后来到了牛津东北部的剑桥,发现这个宁静的小镇十分适合学习和研究。他们在当地教会的帮助下,在剑河旁安营扎寨,潜心文化传播和学术钻研,这一片新的学术之角,迅速发展成为剑桥大学。</p> <p class="ql-block">很快,历史走到了14世纪。牛津学者与牛津市民两者的矛盾日益尖锐,最后的大爆发发生在1355年。事情缘于两名大学生在一家旅馆喝酒时投诉酒的质量不佳,他们与旅馆老板起了冲突,其他客人分别加入了双方并很快陷入混战。牛津市民从城外招聘了武装暴徒冲击学校。冲突持续了三天,其间30名市民、63名学校师生被打死。</p> <p class="ql-block">偏向牛津学者的国王理查三世特赦了牛津师生,并对牛津市处以罚款,他监禁了市长和 警察局长,还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特权,允许牛津校长对牛津市的面包和饮料征税,以及管理牛津市与牛津大学交易时使用的度量衡,他的法令一直执行到19世纪才正式取消。</p> 仪式感强,牛! <p class="ql-block">牛剑讲究形式,也叫“仪式感”,从入学仪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matriculation</span>开始:着装上,新生要穿套装<span style="font-size:18px;">subfusc即牛津</span>学术袍,<span style="font-size:18px;">男生西装领结,</span>女生白衫黑裙,<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到谢尔登尼亚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大厅,听一段拉丁文演讲,然后才算是牛津的正式学生。而且,</span>期末考试也要穿学袍。这已经被笑侃为牛津的一道风景线,好似牛津城里突然冒出一群群的企鹅。</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正餐也需要同学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套上学袍,正儿八经地走进餐厅dining hall就餐。这种正餐能</span>吃到三道式或是四道式的formal,随着拉丁文祷告结束,高台high table敲下木棰,大家坐下,等着前菜上桌,再是主菜。直到吃完甜点,就坐于高台上的老师离席,一顿正餐才告结束(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在《哈利波特和罗琳阿姨》的美篇中讲过这种就餐仪式)。</p> <p class="ql-block">在牛剑,仪式感无处不在,哪怕你去图书馆,也要诵读读者誓词:<span style="font-size:18px;">I hereby undertake not to remove from the Library, nor to mark, deface, or injure in any way, any volume, document or other object belonging to it or in its custody; not to bring into the Library, or kindle therein, any fire or flame, and not to smoke in the Library; and I promise to obey all rules of the Library. 在此,我们用与之相配的</span>文言文译为:“鄙人敬谨宣誓:凡楼所藏护, 无论卷宗文牍 亦或器具名物, 余必不易于馆外, 不做夷伤痕迹, 不为种种枉害之行, 不以燃素火种与入馆中; 至于祝融为虐之业, 尤不施之。 余愿尽己之能力恪守书社万目规制礼节。”</p> <p class="ql-block">牛剑的毕业典礼,是这种仪式感的最高潮。我亲历了为时三个钟点的毕业典礼。这一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异常激动的。在谢尔登尼亚剧院,古老厚重的大门徐徐打开,一列身着学袍的毕业生尾随捧着校长权杖的长者,在满场热烈持久的掌声中走进庄重肃穆的剧院大厅。满头银丝的执行校长坐在主席台正中,两名学监位列两侧。教授带着毕业生陆续走到校长面前,学生四人一排向前半跪,校长拿着《圣经》在他们头上轻按,用拉丁文对学生表示认可和祝福。这一神圣而庄严的仪式,足以让牛津学子和参加毕业典礼的家长们回味一生。回想学子们付出的努力,回想那无数的不眠之夜,寒窗苦读,回想同学中有一半failed ——作为全球顶级学校的学生,你不做巨大的努力是完不成学业的。这种仪式就是一种认可,它神圣、庄重,标志着整个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p> 杰出校友,牛! <p class="ql-block">牛顿的一则漫画故事称,掉落的苹果正好砸中了牛顿的脑门,这一碰撞让他不知何故地明白了万有引力。牛顿就读的是家乡的国王中学和剑桥的三一学院,这个砸出牛顿智慧的苹果树是在国王中学呢,还是在三一学院呢,亦或是在学校之外的某个地方?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牛顿使得剑桥和三一学院深入人心,三一学院也为此在学院门口栽种了“牛顿苹果树”。历数三一学院的杰出校友,到目前为止该学院仅诺贝尔奖得主就有34名,著名毕业生中除了牛顿,还有培根、拜伦、怀特海、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在全球范围内响当当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我在牛津的时候,正赶上这里的人们为纪念奥斯卡尔-王尔德(1854-1900)而排演他的剧作。作为爱尔兰人,他在都柏林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到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派的作品,这为他日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他的一生中,曾经有过同性恋的官司,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从今天的观点看,王尔德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也是同性恋平权运动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件之一。在今天同性恋被逐渐接受之时,他成了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但无论怎样,他在牛剑校友中是一颗熠熠闪亮的星。</p> <p class="ql-block">奥斯卡尔-霍金(1942-2018)是另一个奇才,认识霍金的人会清楚地意识到他身上占支配地位的活生生的人类身影,他有着对生命的坚定的巨大热情,然而又有着正常的人性弱点以及更为明显的长处。通常理解中,他是“No.1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诸多的荣誉和称号,恕我不在此赘言,但光他写的《时间简史》和他以剑桥学者身份发表的对未来的预言就足够我们研究许久的。他虽然年纪轻轻即身体残疾,但他的大脑绝对是上帝赐予的绝无仅有的利器,他在剑桥读书时,经常感觉课程太过简单,于是他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患病后,他没有屈服于抑郁情绪,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射到某些最基本的、关于宇宙的物理本质的问题上。到了适当的时候,他会克服最严重的身心障碍,达到超乎寻常的成功。他藐视既有的医学意见,得以继续存活了55年,为人类深入的科学探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牛剑校友,就好像是全球范围的群英会。除了前边讲的捐赠图书的大牌校友,以及牛顿、王尔德和霍金外,我们看到政界、企业界、经济学界和科技界长长的杰出校友的名单,许多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自牛剑。牛剑校友还包括多位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作家、哲学家。截止2020年10月,共有183位诺贝尔获奖者、 近50位英国首相、1位香港特首、14位菲尔兹奖得主、13位图灵奖得主出自牛剑。另外。开创新加坡的已故总理李光耀夫妇也曾经是剑桥的高材生。</p> 体育为上,牛 <p class="ql-block">教育的价值在于可以孕育一种强大的精神,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学,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学,无不在有意培育一种文化传统。 所以,上过大学,在大学校园里生活过的人,与那些在校外接受教育的人大相径庭。学校氛围,学校师资,学校图书馆,学人的举止和谈吐,这些知性之外的学校文化,一种“隐形的课程hidden-curriculum", 这样的学校精神和传统,才是我们来到学校读书之所求。</p> <p class="ql-block">大英教育格外重视体育,他们的教育理念普遍认为,良好的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大脑的发育,提高反应力和抵抗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意识以及协同合作的意识。体育竞技中的输赢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今后人生中的输赢,教会孩子们如何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取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提到牛剑,不可能不说到闻名世界的牛剑赛艇对抗赛,它最能体现牛剑教育的目标。该赛事由牛剑赛艇社在泰晤士河上举行,自1829年起延续至今。1856年以来,除战争和新冠流行时停赛外,基本上每年举办一次。比赛为两条8人单桨有舵手赛艇之间的对抗,路线由帕特尼Putney逆流而上到莫特莱克Mortlake,在当日涨潮时举行,赛程全长6,779米。该赛事已成为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赛事之一,近20年来,每年现场观战的人数约有25万,而观看直播的观众在全球更超过2千万。比赛时,牛剑双方均着蓝衣,但牛津队“深蓝”,剑桥队“浅蓝”,每年度由上一年度的失败者发出挑战,比赛在复活节到来时的3月底4月初举行。第一次的挑战是由剑桥在1829年3月12日发出的。总体来看,截至前年,剑桥队获胜85次,牛津队获胜81次,1877年打平1次。</p> <p class="ql-block">赛艇项目是团队精神的终极体现。一条船就像一个组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有引领者,也有追随者,只有协同合作才能成功。牛剑的这一传统也像牛剑的其他传统一样,是学校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内容。</p> 超强图书馆,牛! <p class="ql-block">建于1602年的牛津博得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它被牛津学者们亲切地称之为“Bodley”或“the Bod”。其规模在英国仅次于大英图书馆,是英国五家接受法定送存的图书馆之一,藏书约800万册,其中包含现代人文、自然科学、稀有书籍、期刊等,包含东西方手抄本16万册,摇篮本(指15世纪西方活字印刷早期所印制的刊本)约6,500册,另有现刊5万余种,地图约117万件.数量庞大,珍藏无数.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该馆在东方抄本、英国文学、早期印刷、地方历史方面的珍贵收藏,被研究者视为学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牛津图书馆的名称取自托马斯-博德利(1545~1613),他是一名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德文郡首府)埃克赛特的新教教徒,为了躲避迫害,他与家人一起移民日内瓦,在那里与包括加尔文在内的最优秀的教师一起学习。之后他回到牛津,成为牛津莫德林学院的一名教师。他仅仅25岁就当上了莫德林的副院长。在成功迎娶了一名有钱的寡妇后,1598年博得利决定投入精力和金钱在他所钟爱的牛津建立一座图书馆。当年3月,他的捐款和赠书被接收;1600年,牛津恢复了神学院上面的老图书馆。1602年当图书馆正式落成的时候,它已经拥有了299份手写本和1,700册印本书。到了1605年,它的书架上更堆满了6,000册图书。1610年,被授予爵位的博德利开始系统地接收伦敦出版商的出版物副本,这标志着英国版权登记copyright registration的开始,博德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管这项工作。1613年托马斯爵士去世,他把他的财产留给了图书馆,“艺术角”(Arts End)和方厅的建设即刻展开,这个朴素的庭院四周环绕着可直达图书馆入口的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法语有个俗语“ Petit a petit, l’oiseau fait son nid “,意为:小鸟一点点一点点地搭窝建巢。我们在这里听到的所有的故事,都在描述牛剑似小鸟筑巢般地搜集藏书和建设图书馆:第二任馆长约翰·劳斯去世后,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的研究员托马斯-巴洛成为馆长。托马斯-巴洛在任期间最为知名的贡献就是获得了英格兰政治家约翰-赛尔登的珍贵藏书。约翰-塞尔登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后来成为英格兰著名的律师。他曾任英格兰下院议员,因反对英王查理一世而两次被关入伦敦塔。1654年,约翰-塞尔登去世。经过多次协商,托马斯-巴洛最终在1659年为博德利图书馆赢得了约翰-塞尔登的藏书,约为8,000册。图书馆将存放这批藏书的地方命名为“塞尔登角”。</p> <p class="ql-block">再接再厉:18世纪初,博德利图书馆已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图书馆。该馆的藏书增至近3万册,新增的图书多数来自于捐赠。1755年,博德利图书馆获得了有史以来为数最多的手稿捐赠(超过5,000份),捐赠人是1711年毕业于牛津圣约翰学院的知名收藏家理查德-罗林森。博尔登尼亚图书馆得以傲视全球其他的图书馆,仰仗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大牌校友的捐赠。</p> <p class="ql-block">目前图书馆每周进新书5,000余册,它作为服务全球的图书馆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在拟定馆藏发展方向时,博德利一再表明它兼具大学及国家图书馆的角色,它本身就是一个全英及国际的研究中心。所以,出于这个目的,该馆对全球所有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敞开大门,为所有学者甚至一般民众服务。</p> <p class="ql-block">建立牛剑图书馆系统,是牛剑引领的又一股新潮流。博德利不满足于它在已有的几个馆址上的有限资源。仅在牛剑,他们就有统一管理的几十上百个图书馆,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学术单位图书馆联网,博德利建立了支持全球、服务全球的专业图书馆系统。</p> 特别规制,牛! <p class="ql-block">牛剑最大的特色是学院制的导师制,牛津有39个学院,5个Halls (相当于学院,原为私人专校),剑桥有 35个学院,5个研究学院。在这里,牛剑学校负责管理专业教育,按照专业系组织教学,而各个学院则负责学生的管理,每个学院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因此各个学院在行政财务,招生教学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座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p> <p class="ql-block">牛剑的学生或者教师必须在 某一个学院注册,成为学院的一员,同时又从属于学校里面的某个专业系。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牛剑是一个矩阵结构,每个人既是学院,也是系的一个成员。关于学校与学院的分工,牛剑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式的,而学院的教学方法是导师式。学校为传授知识而存在,而学院的职能则在于发展品格。”导师所做,是包括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全面管理”,这就是学校和学院的分工。</p> <p class="ql-block">作为牛剑的传统,导师制是基于一种观念:“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讲授伟大真理,而在于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学院“服务教学、以导师制陶冶学生”的做法正体现了牛津“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撰写一本书”的教育目标。所以说,牛剑学院制下的导师制正是其办学的核心运行机制和重要的办学特色。</p> <p class="ql-block">牛,实在是牛!牛剑之牛,你不得不服。去实地考察一下,你更能为在那里的所见所闻而心悦诚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