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青春满满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结婚后各奔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曾经的手表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为她人做嫁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7.12.26日我由牟平知青点返城到烟台北极星手表厂报道。记得那天北风呼啸挟着几片雪花漫天飞舞格外得冷。父亲要了一辆军车拉着我的行李在烟台市区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环山路144号的手表厂 。因为家在莱山机场比较远,所以必须住集体宿舍。我与两位回乡知青宋诺和孙德春被安排在厂党委办公室里说是临时的就一晚上。那时党委办公室在生产大楼的北面一间不算太大的平房,也就是一步之遥的前后距离。我们仨各自把被褥往办公桌上一铺,然后提着暖水瓶和热水袋到再往北一点的茶水炉去打水洗漱,之后用胶皮热水袋暖暖被窝一夜就过去了,盼望着第二天能有个好住处。结果第二天我们仨同时还有八九个人一起都搬到了厂区一户准备拆迁的破旧房子里。因为是新建的厂房,只有一座生产大楼,本着先生产后扩建的原则,所以我们住的这个宿舍也是临时的。房子坐北向南有两个窗户,玻璃是死的打不开,地面坑坑洼洼凸凹不平,两扇门有个插销没有门栓也没有门锁,透风撒气关不严实,俗话说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啊。有一次半夜下雨屋顶漏了,把姜伟的被子淋湿了。当时经济匮乏条件所限只有两被一褥,幸亏姐姐在医院工作,帮忙弄了一个用麦秸(去掉头稍和根部)做成的草垫子铺在下面,不仅防潮还暖和。我们十几个人除了宋诺和孙德春主动要求去食堂外,其她人分别在前方的自动车、夹板、动件、装配、表盘等各个车间,还有后方的工具科和设备动力科,这两个车间在居民区太平街还没有搬上来(俗称山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年代流行一句话:上海洋,大连浪,青岛跟不上。我们进厂不久夹板的潘红收到她小姨从上海寄来的一条连衣裙和一顶太阳帽特别漂亮,的确良面料底色是蓝的,有红黄奶白和咖啡色条纹相间混合式中等格子,白色大盆领,束腰带斜群摆,别提有多美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争相排着队试穿,有人穿着不是长就是短,还有的人根本穿不进去,我穿也有点瘦勉强还可以,大家七嘴八舌说去照张像吧。因为有的人要上班或有事去不了,最后就潘红跟王超英和我去了烟台最有名的锦章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经典照片。可后来不知为啥潘红却没怎么穿,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厂保卫科的刘科长找她谈话,说这裙子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奇装异服,太过招摇,你看整个烟台哪有人穿!没办法,潘红只能忍痛割爱收藏于箱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红把照片寄给在福建当兵的父母,母亲非常喜欢又把照片寄给了上海的小姨,并让小姨放大加印上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阳帽连衣裙漂亮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进厂不久就实行三班制,十几个人住在一起,车间不同班次不同,你上白班她上中班我上夜班。作息时间出现睡眠不足现象,尤其是动件车间的杨永玲和慕静两人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她俩不仅一个班次,而且床正好并排在一起,每次半夜12点下班回来洗漱完了不但不睡觉反而还大声嬉闹,有时竟然滚在一起嘻嘻哈哈。可能那会儿是情窦初开吧,只听她俩你一句梁强她一句闫宇,这两人当年都是动件车间的帅哥。头两个晚上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别闹了影响休息,以为过几天就好了。可她俩不但不收敛,还越发更加愈演愈烈搅得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入眠。记得宿舍里有田竹岚 谭成花 王桂兰三位大姐大一起和颜悦色地劝说不听,车间主任找她俩谈话:厂有厂规,家有家法,你俩不要再闹了。两人根本不听,尤其是杨永玲胡搅蛮缠说,我们宿舍谁当爹谁当妈,你指出来我就听,最后主任把她俩的班次调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年有好多事情现在想起来都很开心。先说潘红,相信大家都记得第一次观看朝鲜宽银幕电影《卖花姑娘》上、下两部同时放映吧?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场场爆满。潘红为了看电影中午多打了一个4两的馒头怕饿了留着晚上回来吃,后在去东风影院的路上又买了3个烤饼(大约2两一个)边吃边看边流泪,电影完毕灯亮时,王丽 王超英她们一看潘红的泪珠挂在脸上,嘴角还有烤饼渣渣用烟台方言说(满脸挂饭盒一脸逮相),不知是看电影过于悲伤哭累的,还是她的胃受感动也跟着累,总之回到宿舍之后,她又把那4两馒头也吃掉了,我们就开她的玩笑,这么能吃谁敢娶你?养不起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说孙德春,她这人有点憨态可掬,年龄与三位大姐大差不多(大约25 26岁)已有对象了。以王桂兰为首的包括王超英 刘滨洁 王丽等几个人喜欢搞恶作剧,故意用一个旧信封上面写了“大连”两字放在她的床上,她回来后像个老太太一样盘腿坐在床上,然后慢条斯理地打开信封一看,立刻双手击掌使劲“啪”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只见她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地说:坏了,这可咋整,要是让俺对象知道了,我不成陈世美了吗。原来信里说她爸的徒弟看到家墙上挂着她的相片一见钟情,要来烟台找她回大连结婚。话音刚落地我首先憋不住咧嘴笑起来,紧接着大家也哈哈大笑,而她却说,你们别笑,快帮我出出主意怎么办?结果我们全体笑得合不拢嘴前仰后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姜伟的床只要一下雨就漏,被逼无奈想了一个办法,写了一封信要求更换宿舍,联合她们夹板的潘红 王莉 王超英趁着晚上没人悄悄把信塞进了党办室,后来听说赵振琦厂长看到并明确作出指示,要求总务科给予调整。不久房屋拆迁,我们搬到了一个小院子里重新调整了宿舍,基本上安车间搭配杨永玲和慕静两人不再瞎闹好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然去雕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光飞快一晃几年过去了,宿舍也由原来的生产区(北面)搬到了环山路南面的生活区,宿舍条件有所改善,地面换成水泥了,不过依然是十几个人住在一起,连着三间大屋全是东厢房,这会有年龄较大的王桂兰 谭成花 田竹岚 孙德春 宋诺等基本上都结婚了。还有因找对象问题像杨永玲回家乡文登,而慕静也调去了沈阳。随着不断招收员工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舍友。眨眼到了找对象谈恋爱的年龄,首当其冲的是潘红,她的性格比较自信骨子里有一种高冷的气质,有时一整天不说一句话,要是哪天话匣子打开了说起来就没个完。大家都认为她有点冷血不近人情,意外的是谁也没想到她是第一个谈恋爱的人,从见面到对方返回部队只有半月,你猜咋样?两人竟然难舍难分,从未掉过眼泪的她居然动容地哭了。我们都感到神奇不理解至于吗?!现在看来人家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见钟情定终身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来厂区扩建,我们又搬家了,搬到了下面是食堂上面可容纳2000多人的大礼堂的南面的平房,还是三间大房子。再说王超英的恋爱也曾有个小插曲,一天傍晚下小雨,王超英一个劲地望向窗外魂不守舍的左等右盼不见他来,以为今晚不能来了。有人说别着急肯定会来,不信咱们打赌,如果来了请我们吃糖咋样?不一会果然来了,大家不约而同说:吃糖,吃糖。把帅哥给整蒙了,瞪眼看着王超英摸不着头脑,大家便哈哈大笑。噢,原来如此。帅哥一听赶忙一溜小跑去前东方商店买了一斤大虾酥糖回来分给每个人,别提我们吃得多甜多开心了,感觉这糖是全世界最甜最甜的糖,甜到了心坎里。那情景就像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曲的歌词: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咧,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咧,明天、明天、明天比蜜甜。电影里一组首次运用的慢镜头,男女主人公手拉着手漫步慢跑的动人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难以忘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水出芙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丽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是当兵的,两人鸿雁传书寄相思,青山如画消寂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年他本想回来却突然接到任务行程取消。王丽从未出过远门苦于不敢独自乘坐火车,正巧我要休探亲假,王丽便商量我俩一起走。那是她第一次离开烟台,第一次乘坐绿皮火车感到很稀奇。到达潍坊车站后,我邀请她去家里玩被婉言谢绝了。现在回头想想她当时急于见到未婚夫怎么可能去我家呢!大姐田竹岚的老公也是军人,记得她曾说我们宿舍的这些小姑娘,唯有潘红和王丽能够找当兵的,其她人都不行。当时我还问为什么?她说除了她俩,你们都吃不了两地分居的苦。现在看来竹篮大姐真是有先见之明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明姝比我小两岁是79年进厂的在夹板车间,因经常搬家宿舍调整我俩曾对床。那会儿她家在莱山近郊,每次回来总是带一些好吃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妈妈给她做的炒面,就是把面粉加花生油加糖精在大铁锅里炒熟后,用开水冲成糊状当早饭吃,别提多好吃啦,特别是刚冲好时那既甜又香的味道沁人肺腑香甜满屋,闻着就馋呀,她看出了我的馋意总会分给我一些。最令人难忘的是,有一次我病了,头晕呕吐得很厉害,污秽吐了一地,由于起不了床,所以都是她帮忙打扫处理干净,一日三餐帮我到食堂打饭。为此我感到很惭愧,这就是患难见真情啊,在此衷心地谢谢啦[抱拳][抱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刘明姝与她青梅竹马的发小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前期是两小无猜,可走着走着则变成了情深深意浓浓,顺理成章结为爱情伉俪,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装配于波的恋爱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她去朋友家玩被人看上了,前期她不喜欢这个人,甚至有点讨厌 。可架不住人家一路穷追不舍,即使她说一些很难听的话让对方止步也无济于事,该咋样还咋样地一根筋追到底。于波家在近郊有时住宿有时回家,一次她下夜班骑车回家,途中和同事吐苦水说烦死了,就像个影子总是跟着自己甩不掉,说完下意识回头一看他又跟在后面,并且都听到了也不反驳,继续默默地护送于波到家门口才掉头走开。经过好多被感动的事情之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于波终于敞开了心扉,投入了爱情的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滨洁和李进在宿舍里是出了名的干净人,可以用洁癖二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刘滨洁就怕把床单坐上皱褶,自己的床不坐也从不坐别人的床。相对而言李进要比刘滨洁自私一点点,床单不允许有皱褶不说,她坐别人的床可以,但是你要坐她的床,那是不行滴,她会让你坐在方凳上。动力科在山下因公交车太少且很拥挤,所以一般情况下李进都是步行去上班。有时赶上雨天又上夜班(半夜12点到次日早8点),她通常会借我烟台产的20吋飞碟牌小自行车,因为车子比较新,当时不亚于现在的汽车,试想月工资21元,车子将近一百元,我自己雨天都不骑,可想而知心里着实不舍得,但又不忍心不借,所以就千叮咛万嘱咐,让她把车子擦干净,然后再用机油蹭一下,不然车圈辐条车把车铃等都会生锈,新车很快会变旧了。李进后来找的老公是技校生在本厂教育科,我还曾经上过他的数学课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青涩时期的我属于内向型,腼腆拘谨又自卑,木纳的像个“东亚病夫”,总是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不敢说不敢闹,喜欢躲在角落里看风景。平庸得无事可言,没有追求,没有憧憬。当然也没人注意、没人喜欢、更无人追。当我看到宿舍里于永波恋爱时,因为双方父母都不在本市,宿舍人又多,所以约会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只能在街上压马路,结婚后孩子生病无人帮忙照顾,若赶上娘俩都病了情况会更糟糕。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一定要找一个家在本市的否则勉谈。最终由好友母亲介绍,他家与手表厂在一条街上,并且好友母亲跟我婆婆是一个车间的同事,可以说是知根知底,如愿以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玉香进厂比我们晚两年,我俩在礼堂南面的宿舍里床对床住在一起很投缘。而后不久又搬家了,也是最后一次,搬到了新建城的单身职工大楼至此定格,直到结婚再无搬迁。这期间潘红 王超英 王丽等人陆陆续续都结婚了。刘玉香在装配车间与他日久生情属于自由恋爱,当年大部分都是介绍的,自由恋爱的很少,很羡慕她能像“刘巧儿”一样自己找婆家,而我却没有这样的桃花运实属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经的我们青春年少无忧无虑的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给点雨露就生长,给点阳光就灿烂,而今却已是迈步夕阳的晚霞再也回不去了。赋闲在家整理橱柜看到了穿连衣裙的照片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所谓“情窦初开花季梦,春芳已动妙龄心”。那一件件、一幕幕令人开心无比的画面浮现在眼前,那时的我们哭了、笑了,抬头望天空,星星还亮着几颗;我们唱着时间的歌,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风吹花落泪如雨,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再相遇,我会拥抱你。今天我愿把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点点滴滴集结起来串成一根根冰糖葫芦高高地举起,找回儿时的感觉,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像我们青春飘扬的花絮,又像雨后的彩虹五光十色,留下最美妙的瞬间,犹如繁花落尽余香在,令人回味亦无穷啊!愿我们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住宿舍的人很多,印象中有戴淑琳 赵淑芹 窦玉玲 陈月红 姜明 薛娟 季丽萍 梅淑芝 王玉萍 王义琴 宋彩云 祝红 徐广秋 梁环香 李萍 贾淑花 谢艳等。上楼以后有生国华 于翠花 孔繁华 许丽丽 曲小芹等等吧,因篇幅有限恕不能一一叙述,名字可能同音不同字,如有笔误敬请谅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儿个愚人节就算是善意的玩笑送给舍友们的礼物吧!如有冒犯或不当之处还请诸位多多指教、多多包涵,也可与我联系加以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篇献给青葱岁月的舍友,让我们拥抱夕阳——向逝去的青春致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