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麻栗坡烈士陵园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北郊4公里处。陵园1979年始建,1984年后历经扩建、维修、改造,整座陵园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山势巍峨,建筑宏伟。</p> <p class="ql-block">麻栗坡烈士陵园是一座悲壮的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900多位1979年至1993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之后的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等战役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忠骨。</p> <p class="ql-block">这900多位烈士,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平均年龄只有22岁,最大的35岁,最小的只有16岁。</p> <p class="ql-block">陵园内庄严肃穆,走进陵园悲壮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每冢墓碑上都镶有英雄生前的照片,并刻有烈士生平。望着那一张张年轻英俊的面孔,瞬间咽喉哽咽、泪流满面。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他们将如此年轻鲜活的生命无私的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祖国边疆的土地上。他们长眠于此,永远留在了祖国南疆的这片战场上,守护着他们用生命夺回来的领土,守护着边疆人民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烈士的墓冢两边是绿颜色的,上面种的是佛家绿叶草,覆盖着墓冢,仿佛烈士穿着绿色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记得1985年我也曾听过来自老山前线的英模报告团成员徐良做的演讲报告,他是一位在老山前线作战时失去双腿的英雄,坐在轮椅上做的整场报告。也曾听他讲述了那场战争的惨烈、战斗中我军战士如何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时隔40年,如今站在这里我还是被深深震撼到了。</p> <p class="ql-block">墓园中心是用花岗岩装饰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9.99米,象征1999年。</p><p class="ql-block">塔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塔背面是邓小平手写体“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两侧的石碑</p><p class="ql-block">一侧是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概况。</p> <p class="ql-block">一侧是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模范事迹简介。</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面的墓冢被称为英雄台,他们都是被中央军委或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烈士。其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有四位: 张大权烈士、李海欣烈士、傅孔良烈士、郭兴科烈士。其余都是有突出英勇事迹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张大权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张大权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7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张大权烈士墓旁摆放着亲人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李海欣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12日李海欣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2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傅孔良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在奉命参加袭击1243高地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3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郭兴科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6月14日郭兴科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周忠烈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12日周忠烈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谢国华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15日谢国华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段平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9日段平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0岁。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韩跃奎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韩跃奎烈士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墓碑都隐藏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三位烈士代付文、潘相安和方忠诚,在收复老山战斗中,用生命为冲锋部队开辟通路,用鲜血铺就胜利之路。</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打响后,代付文、潘相安、方忠诚三位烈士生前所在班担负了为冲锋部队在敌军所布的障碍物和雷场中开辟通路的艰巨任务,他们很快以娴熟的技术、战术开辟了200多米的通路。由于敌障碍纵深太深,当所有爆破器材用尽时,最后一片雷场拦住了去路。此时部队已发起冲击,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战士们纷纷向班长请求以身滚雷,为部队打开通路。代付文第一个闯入雷场以身滚雷,他先后压爆了三颗地雷,身上多处负伤,壮烈牺牲。接着潘相安奋不顾身滚入雷场压响地雷,身负重伤后还顽强地向前爬行20多米,并向敌火力点扫射,把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为冲锋战友创造条件。就在冲锋部队越来越近时,方忠诚也义无反顾地跃入雷区,向着雷区尽头滚去,在最后一团浓黑的硝烟中壮烈牺牲,身后是献血染红的茅草和泥土。他们用献血和生命打通了一条冲锋之路。战友们含着热泪,呼喊着他们的名字冲上了高地,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段感人至深的战斗故事,我是在“老山战役纪念馆”中看到的,馆内不允许拍照,我只得用纸、笔将之记录下来再讲给大家听。</p> <p class="ql-block">代付文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代付文烈士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0岁。他是1984年1月入伍,入伍仅3个月就牺牲在战场上。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潘相安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潘相安烈士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2岁。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方忠诚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方忠诚烈士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贾云科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他是整个烈士陵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墓碑的生平介绍他是陕西人,生于1965年8月,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而实际上他是1967年出生的,参军时虚报了年龄,1984年1月入伍,1984年4月牺牲在战场上,入伍仅3个月,年仅16岁。</p> <p class="ql-block">贾云科烈士生前是一名火箭筒兵,战前曾得到过军区司令员的接见。他在老山战役中,手持火箭筒与敌人交战,头部中弹倒在阵地上,可他却艰难地抬起头,再次把炮弹打向了敌人。</p><p class="ql-block">战友赶到他身边时,他头部中弹,肩部中弹,伤口还在流血,下巴杵在地上,瞪着双眼,但火箭筒还架在肩上,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不会放弃与敌人作战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他在战场上是一名铁骨铮铮的汉子,但在妈妈眼里,他永远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妈妈知道孩子牺牲后,很短时间内头发全白了。</p> <p class="ql-block">杨志琼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她是整座墓园中唯一一位女烈士。她是麻栗坡县的一名民兵,1961年生,1979年9月8日在中越边境执行任务中牺牲,她是千万个支前民兵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部队刚到边境,不熟悉情况需要当地民兵带队巡逻。杨志琼就是在执行带队巡逻任务时,突然遭到隐藏在暗处的越军袭击,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往麻栗坡县医院抢救,她的恋人赶到医院看她,她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不能陪你走下去了”,之后就停止了呼吸,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对越作战的10年间,像杨志琼一样支前参战的民兵有29700多人,牺牲了50多人。</p> <p class="ql-block">她就像是一朵寒冬盛开的腊梅,在暴风雪中傲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陈传勇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陈传勇四川成都人,1964年11月生,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0岁。</p> <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打响,在暗夜接近老山的行军中,他扛着重机枪摔下了深沟,头上摔开七公分长的的伤口,鲜血涌流。他没有到后方治疗,而是冲上了高地继续战斗。他以双手当枪架,双手被烧伤,身体也被弹片击中多处,仍然坚持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在老山主峰。他是一位没有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陵园里还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陶荣华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陶荣华也是在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时年24岁。</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婚仅20天就牺牲在战场上,妻子生下遗腹子后独自抚养,并替烈士尽孝35年,被誉为最美军嫂。</p> <p class="ql-block">文吉美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苗族战士文吉美为掩护副营长曹银选英勇牺牲,时年21岁。</p> <p class="ql-block">赵占英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赵占英是云南省嵩明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4年4月28日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赵占英21岁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墓前20年没有人祭扫过,陵园管理员对他的几个战友说:“20年了这个墓没有人来扫过,可能这家没有人了。”战友不信,几个人找到了嵩明县,辗转找到了烈士的母亲。这位母亲叫赵斗兰,她没有想到儿子牺牲20年后,儿子的战友还会来看她。</p><p class="ql-block">赵斗兰因为生活贫困,攒了20年的钱,也没有攒够去扫墓的路费。几个老兵找到县民政局,77岁的老人才第一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儿子,800里扫墓路,老人走了20年!</p> <p class="ql-block">在赵占英墓前,老人扶着墓碑哭的撕心裂肺(网上老人扫墓的视频铺天盖地):“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儿呀,妈妈来晚了”。有一首诗《妈妈,我等了你20年》,写的就是赵占英烈士和他的老母亲相互思念之情。这首诗网上也可以搜到。</p><p class="ql-block">40多年来,在麻栗坡烈士陵园900多位烈士中,还有很多烈士的墓前常年没有人来扫墓,也许他们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也许他们真的已经没有亲人了,牺牲的烈士中99.9%的人都没有结婚、没有后代,也许他们的亲人也在找他们,也许他们的亲人真的没有足够的路费,也许……</p> <p class="ql-block">李加友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李加友烈士也是云南省嵩明县人,1980年1月26日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茨竹坝地区,时年25岁。</p> <p class="ql-block">李加友烈士牺牲后41年后,他的106岁的老母亲,在亲人和志愿者的陪同下,奔波400多公里,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老人唯一的儿子。</p><p class="ql-block">老人颤抖着扑向墓碑,声泪俱下地喊着:“这是我的儿呀”,随即额头贴在墓碑上,久久地亲吻着墓碑上儿子的照片,说到:“儿呀,你等等我”。</p><p class="ql-block">是呀,这些烈士的父母,即使健在的话,也都年事已高,他们还能再来几回呀!</p> <p class="ql-block">老山战役直到1993年4月才结束,边境地区由战时转为和平。时间离我们很近,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场战役。硝烟散尽,战争远离,但这一座座墓碑下的英雄永远不该被遗忘!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p><p class="ql-block">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没落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老山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来到老山战役纪念馆,才知道对越自卫还击战和老山战役不是同一个战役。</p><p class="ql-block">从1975年开始,越南就不断对中国的边疆进行侵犯和挑衅 ,越境杀害我边境军民。在忍无可忍情形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79年2月17日对越南进行了自卫反击战,用了28天时间,成功占领越南军事重镇谅山,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3月16日中国军队撤出越南,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结束。</p><p class="ql-block">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南继续在中国云南、广西一带比较偏僻的老山、者阴山越过国境修筑大量工事,袭击中国边境地区军民。我云南边防部队,奉命于1984年2月至5月,发起老山地区炮击和拔点作战,一举收复我老山地区被占领土,随后转入长达9年之久的边境防御作战。1993年4月老山作战胜利结束,边境地区由战时转为和平。</p><p class="ql-block">馆内展出了大量对越战争的照片和实物,由于不让拍照,只能认真观看,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老山战役纪念馆前的纪念林。</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将至,许多参加过越战的老兵、烈士家属都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他们的战友、亲人,很多社会人士也前来悼念烈士英灵,并留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的祭文。</p><p class="ql-block">“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p> <p class="ql-block">后续</p><p class="ql-block">我在网上和纪念馆中看到了许多英雄故事,便用笔记录下来,再到烈士陵园中去寻找烈士的墓碑。</p><p class="ql-block">每一台烈士墓碑前面都有一块黑色的石碑嵌在墙上,叫做“英雄台”,英雄台上有这一台烈士的姓名、籍贯和墓碑号。我自以为很聪明,一口气上到山顶,从最上面的22台开始,逐一查看“英雄台”,寻找我要找的烈士墓碑。</p><p class="ql-block">当我走到第九台时,陵园的志愿者看我上上下下那么认真地查找,便询问我有名单吗,要祭扫哪一位烈士?我拿出事先写好的名单,志愿者看完后对我说:你不用一台一台地找,拿手机扫这儿,他用手指着墓碑后面墙上的二维码,然后点击“查找烈士”,然后输入所要查找烈士的名字,烈士墓碑的台号、墓碑编号就会显示出来。早知能如此操作,我就不会在陵园中上上下下走了一万多步。这样也好,我几乎给每一位烈士都行了注目礼。在找到我要找的烈士墓碑前我也都会三鞠躬,然后再拍照。在纪念塔前,我也观看了好几拨老兵给战友扫墓的仪式,每一回都跟着老兵一起,给烈士默哀鞠躬,每一回都跟着一起流泪。</p><p class="ql-block">麻栗坡烈士陵园之行令我终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