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二野劲旅--十二军史话》中,12军第三任军长李德生在“序”中这样说:“<b style="font-size:15px;">十二军是一支有着红军光荣传统的部队。这个军里有三个红军团和许多以红军连队为骨干组成的团队;60年前组建六纵时,纵队、旅、团、营、连干部,相当一部分是老红军,有的排长甚至战士也是红军</b>”<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二军史话》2007年出版)。</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所说的三个红军团,都是八年在太行山上与日寇浴血奋战的铁血部队:八路军115师344旅</span><b style="font-size:18px;">688团</b><span style="font-size:18px;">(归属129师指挥),源于</span>红15军团75师和78师234团;<span style="font-size:18px;">129师385旅</span><b style="font-size:18px;">769团,</b><span style="font-size:18px;">源于</span>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部特务团即</span><b style="font-size:18px;">朱德警卫团,</b><span style="font-size:18px;">源于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这三个红军团后来分别对应志愿军</span><b style="font-size:18px;">12军34师100团、31师91团和93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2军的三个“红军团”</span></p> <p class="ql-block"> 1990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和认可,全军一共有27个团级部队被认定为“红军团”。<b>12集团军34师第100团</b>(八路军688团,红15军团75师)、<b>12集团军36师第106团</b>(志愿军12军31师91团,八路军769团,红四方面军4军10师)、<b>12集团军36师第108团</b>(志愿军12军31师93团,八路军朱德警卫团),这三个红军团当然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 本文重点放在688团与769团,这里先简单交代一下<b>“总部特务团”。</b>志愿军12军31师93团这个“红军团”,准确的说,应该是“<b>朱德警卫团</b>”,它是抗战时期“总部特务团”的一部分。平型关战斗胜利后,朱总司令根据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根据地的指示,从特务团调1个连,由连长刘志国率领,补充到115师685团,编为115师685团10连(后26军77师231团1连)。另决定把特务团的机关和4、5、7、9连调属聂荣臻指挥,协同115师骑兵营等部,在晋东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12月,特务团随总部进驻襄垣县进行整训。其间,为加强部队军政素质,由欧致富带两个新兵连从115师换回两个红军连(115师警卫营2连和686团警卫连)。<b>雷铭奇</b>(后12军卫生部副部长)1939年6月从八路军卫生学校毕业到总部特务团当军医。</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欧致富接受新的任务,带领特务团第2、3、4、5、6连、警卫通信排和机关调往延安,编入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1旅(旅长高锦纯、政委张德生)第2团(后54军134师402团 )。</p><p class="ql-block"> 总部特务团剩余连队和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等合编为<b>朱德警卫团</b>(即后来12军31师93团)。日本投降后,朱德警卫团编入太行军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分布(网)</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组成的八路军,跨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此时八路军编制内下辖三个正规师(115师,120师,129师),这是三个师的番号原来是张学良的东北军的部队番号,115师隶属于67军,120师隶属于57军,129师隶属53军,因为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缩编,原来每个军下辖4个师改成每个军下辖2个师,从而空出了6个师的番号,所以八路军整编时将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的番号划给八路军。仅仅只有三个师的八路军,加上南方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部队,共产党的队伍总共也不过十万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爸1937年9月入伍一年后入党</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31日,由红一方面军和红25军的主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115师其抗日先遣部队东渡黄河,从山西侯马乘火车北上。师政治部除一部分干部随主力作战部队前往平型关地区外,其余人员和教导大队,<b>由罗荣桓主任率领转向东,开往阜平</b>、灵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b>1937年9月3日,老爸在河北阜平县参加了八路军</b>。在115师(师长林彪)344旅(旅长徐海东)<b>688团</b>(<span style="font-size:15px;">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吴信泉</span>)新兵连训练时,亲眼目睹了林彪跟指战员们欢庆平型关大捷后的喜悦。当时部队首长看老爸年龄较小(虚岁15),还有点文化,则被分到卫生队当卫生员,<b>欧阳奕</b>时任卫生队队长(后19兵团后勤部部长)。同年同月<b>雷铭奇</b>(后志愿军12军卫生部副部长、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也在115师参军,平型关大捷后不久,他就非常幸运的被派到<b>八路军卫生学校</b>学习,毕业后到<b>总部特务团任军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雷铭奇(前)、王泰云、孙瑞发</span></p> <p class="ql-block"> 688团的抗日首战是在<b>平型关之战</b>中作为<b>115师的预备队</b>。9月22日,副师长聂荣臻和旅长徐海东率师直机关和<b>344旅经五台、阜平到达灵丘下关地区</b>。而八路军115师343旅所属部队从原平、繁峙到冉庄,继之到上寨地区隐蔽待命。23日,115师上寨作战动员会结束之后,344旅687团、<b>688团及师直机关从下关地区出发开往距平型关较近的冉庄地区</b>。24日上午,林彪、聂荣臻带领营以上干部前往乔沟一带勘察地形,进一步研究具体的作战方案。午夜,八路军115师主力冒雨奔赴蔡家峪、小寨、乔沟及老爷庙以西设伏。</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4日,驻守在东长城村的688团对各营、连战士进行了战前动员。当晚12时后向东河南至蔡家峪开进。但遗憾的是,由于<b>9月24日夜的大雨引发的山洪阻断了道路,后出发的688团在25日没能赶到战场</b>,致使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战斗的部队少了一个主力团(当时115师只有685团、686团、687团和独立团参加了战斗)。</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115师回到冉庄休整。26 日上午,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从五台总部专程到达冉庄,帮助115师总结平型关战斗经验。10月2日,林彪、聂荣臻率师主力经灵丘下关<b>向河北省阜平县、山西省五台县转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八路军挺进敌后(网)</span></p> <p class="ql-block"> <b>115师</b>是最先北上的八路军先遣队,9月25日首战平型关,<b>大捷</b>!<b>120师</b>继115师出征后,于10月18日,120师358旅716团首战雁门关,<b>大胜</b>!由红四方面军和其他陕北红军部队改编而成<b>129师,</b>下辖385旅(仅769团)、386旅以及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继115师和120师之后,于9月30日誓师北上抗日,在东冶769团接受配合忻口作战的任务。10月7日,769团调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成为总部右翼尖刀。<b>10月19日129师385旅769团首战夜袭阳明堡</b>,一次炸掉24架飞机的<b>奇胜!</b>115师和129师的这两次战斗,意义十分重大:一个<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一个<b>创造了步兵深入敌后打掉敌人机场的奇迹</b>。</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11日,朱德总司令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主持召开八路军高级领导干部会议,史称"<b>石拐会议</b>"。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通盘部署,华北八路军在山西实施战略展开,决定<b>三大主力一分为四</b>。115师一部分(罗荣桓)以吕梁山区为依托,建立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另一部分(聂荣臻)在晋东北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20师以管涔山脉为中心,开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b>129师在晋东南地区,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部队的扩张是呈几何速度发展的,各级指挥员的变化更快,几乎每几个月都会有较大的变动,所属部队都存在多次分拆、扩编、改隶、以及互换连队的情况。各个部队之间,<b>你中有我、我中有你</b>,尤其是新部队的组建,基本上都是“<b>老(主力部队)中(地方部队)青(游击队)</b>”三结合的模式,常常是很难分清楚具体一支新部队到底是来自哪个“师”,以及又属于哪个“师”。</p><p class="ql-block"> 有关688团和769团的战斗故事已经有太多的介绍,我就不重述了,重点放在两个团队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769团历任团长/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 129师385旅<b>769团</b>绝对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虎团”,被八路军总部誉为“太行山的拳头、主力中的主力”。夜袭阳明堡战斗中,<b>陈锡联</b>是769团首任团长,<b>曾绍山</b>(志愿军12军军长)时任769团参谋、<b>孔庆德</b>1营长(769团第三任团长)、<b>郑国仲</b>2营长(769团第四任团长)、<b>赵崇德</b>3营长(牺牲)、马忠全时任3营12连连长(后3营长769团第五任团长)、<b>李德生(12军35师师长/军长)</b>769团通信排排长(后1营营长769团第七任团长)、<b>赵兰田(志愿军31师师长</b>)时任指导员(769团第六任政委/团长)、<b>李长林(志愿军12军31师91团团长)</b>任班排连长。<b>欧阳启旭</b>时任769团卫生队长,<b>张立山</b>769团卫生队军医,<b>王泰云</b>时任看护班班长……。</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下旬,<b>115师首次分兵</b>,林彪、罗荣桓带师直大部和343旅向东、向南作战,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聂荣臻率师直一部及独立团向晋察冀三省交界地挺进,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b>徐海东344旅归八路军总部指挥(10月7日769团也由总部直接指挥),在晋北地区作战。</b></p><p class="ql-block"> 1938年的344旅有点不顺,<b>1月下旬688团团长陈锦绣牺牲</b>(韩先楚为副团长);2月份<b>687团</b>团长张绍东带数人逃跑叛变;1938年2月24日,344旅南下晋东南,进驻长治、高平休整,奉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b>344旅划归129师指挥。</b>8月,徐海东旅长因病回延安休养,9月,由副旅长杨得志代旅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得太行山者,得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 阅中国战争史,几乎随处可见太行山因其地理位置与地形而决定战争胜负的例证。而秦赵长平之战,汉赵井陉之战更是决定了一个政权的生与死。盖因为此,古人曰:“<b>得太行者,得天下</b>” 。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上的抗战经历,再次让这一论断经受住了考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战斗在太行山上的影视</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13日,根据“<b>石拐会议”</b>上确定的<b>129师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b>的指示。刘伯承师长宣布了师军政委员会的决定:<b>全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b>,<b>每个团的各个营都抽出一个连,组成工作团或游击支队</b>,到指定地点同中共地方组织、游击队一起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太行山上的英雄团队(网)</span></p> <p class="ql-block"> 按师部命令,<b>刚刚抵达正太铁路以南昔阳地区的769团</b>,随即<b>分散展开在太行山北部地区</b>,协助当地中共组织,放手发动群众,扩大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政权。 </p><p class="ql-block"> <b>769团原辖15个红军连</b>(每营4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不含团直属红军连),<b>先后整体调出了六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b>。769团副团长王乃贵带<b>7连组建了汪乃贵支队(后新385旅14团)</b>,紧跟着129师的<b>教导连肖永银(</b>12军第二任军长<b>)连长带130余人调入汪支队</b>,后任(14团)1营营长;<b>11连调出在辽县组建129师独立团</b>(后新385旅13团石志本)<b>,卫生队长张立山(后调769团)</b>;皮定均组建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b>35团,则是由769团8连、14团1连、13团2连</b>、129师师直警卫连、林县大队2、3连混合组成(<b>皮旅1团</b>,后志愿军60军181师541团)。另外大量充实地方游击队的个别指战员数量多的无法统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肖永银缴获的日军山炮(网)</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军博的这张照片,正是时任129师385旅<b>14团1营营长肖永银</b>率部,于1939年1月袭击大杨庄日军时缴获的。这门山炮不仅是从日军手中夺得的第一门大炮,而且是整个八路军部队的第一门山炮,师长刘伯承非常高兴,专门作出批示:全师通报表扬1营!时任129师副师长<b>徐向前</b>绕着山炮转了十来圈仍觉得不过瘾,还在炮身上写下了一行大字:“<b>八路军在大杨庄战斗缴获日本之山炮</b>”,接着又让人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12月,769团</span>1、5、10连(10连为奇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及2营机枪连,<b>四个连队东进冀南组建了东进纵队</b>(<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路军</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东进抗日游击纵队</b><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再道任司令员</span>)。其中以769团<b>5连为基础组建了东进纵队第1团、</b>1连和机枪连为基础组建了东进纵队<b>第2团、</b>骑兵连扩编为骑兵大队,组建成<b>东纵3团</b>。同年7月28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129师对部队进行整编。<b>东进纵队第1、3团合编为新1团,拨归第386旅建制(</b><b style="font-size:15px;">就是日后王近山带领全歼日寇战地观光团的16团</b><b>)</b>;东进纵队<b>第2团</b>与771团和地方武装的一部分合编为<b>青年抗日游击纵队,</b>后来的<b>青纵2团在6纵成立后编入6纵18旅52团</b>(后志愿军12军34师106团)。</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八路军129师<b>386旅新1团改编为386旅16团</b>。1943年10月24日,时任386旅副旅长的<b>王近山</b>(离开769团后任386旅副旅长)率领16团去陕北保卫党中央所在地延安。途径韩略村时,手痒痒,顺手<b>痛歼日寇“战地观光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锡联与王近山(网)</span></p> <p class="ql-block"> <b>王近山</b>(二野六纵司令员,12军首任军长)跟<b>陈锡联</b>这两员虎将的关系绝非一般。1938年3月末的一天,时担任386旅<b>772团副团长的王近山</b>,在神头岭伏击战中负了伤,被护送到了后方医院接受治疗。而与他<b>同处一间病房</b>的正是385旅<b>769团首任团长陈锡联</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反击日军九路围攻作战中,陈锡联负伤</span>)。当时的医务护理护士,就是韩岫岩……。顺便插一句:王近山任772团副团长时,<b>尤太忠时任772团3营8连连长</b>(后6纵16旅旅长、12军34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769团作为129师师部直接指挥的步兵团,发挥了独当一面的作用。从该团中抽调出不少红军连队和骨干,又拉起了一个又一个的主力团,使得短短一年多之后,以769团为基干,又将产生出一个<b>新385旅</b>。陈锡联出院后没有回769团,而是赶赴井陉,着手新385旅的筹组工作。<b>王近山则调到769团为第二任团长,</b>协助陈锡联的新385旅筹建工作<b>。</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2军卫生部部长张立山</span></p> <p class="ql-block"> <b>王近山</b>一到769团上任,就把独立团(<span style="font-size: 15px;">769团11连参与组建</span>)卫生队队长<b>张立山调到769团</b>。王近山和张立山可是在红军时期建立的过命交情。1935年4月,时任红四方面的红4军第10师28团团长的<b>王近山在战斗中负重伤,是红30团的张立山救了王近山</b>。事后,王近山坚称“如果没有张立山,我这条命就没了,他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于是把张立山从30团“强行”要了过来,当28团的卫生队长。<b>从此他们两座“山”几乎就再也没有分开过。 </b></p><p class="ql-block"> 769团卫生队长<b>张立山</b>(后12军卫生部部长)和769团卫生队看护班班长<b>王泰云</b>(后12军随营学校卫生科科长) <b>不但是老爸在769团的领导,后来还是129师野战卫生学校的校友</b>。晋冀鲁豫野战军有很多卫生医疗的领导几乎都是毕业于129野战卫校,如:<b>詹少联</b>129师野战卫校第一期学员(1937年)、<b>张立山</b>野战卫校第三期学员(1939年)、<b>王泰云</b>野战卫校第六期学员(1940年)、老爸是野战卫校改为北方大学医学院的第二期学员(1945年)……(以后再专门写一篇)。</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下旬,129师携手344旅粉碎敌人“九路围攻”后,4月26日,769团与344旅(687团、688团)主力在徐向前副师长率领下,东进冀南,跟东进纵队汇合。此时,<b>王近山为769团第二任团长</b>,率769团先后转战高唐、夏津、束鹿、晋县、藁城、赵县、栾城,平息“六离会”、攻占无稽县城……。同年10月,<b>孔庆德为769团第三任团长(</b>王近山调任386旅副旅长<b>)率769团返回太行</b>。</p><p class="ql-block"> 1938年6月12日,<b>由769团、13团</b>(769团11连组成的129师独立团)<b>和14团</b>(769团7连组成的汪支队,肖永银为1营营长)<b>合编为新385旅</b>,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治委员,汪乃贵任副旅长,范朝利任参谋长,谢富治兼任政治部主任(后黄振棠),全旅共约8000人。改编后的新385旅可以说,几乎可以说是由<b>769团一变三扩编而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香城固伏击战缴获的日军武器(网)</span></p> <p class="ql-block"> 1939年2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留在冀南的<b>688团划归129师386旅指挥</b>。合并后的首战就是“<b>香城固伏击战</b>”。此战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9师386旅新一团、补充团、</span><b style="font-size: 18px;">688团</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骑兵连,在香城固村西老沙河一带打的漂亮伏击战,此战开创平原歼敌战光辉范例,被称为</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平原歼敌第一役</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769团抗战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 <b>769团抗日战争主要历程</b>:<b>1937年</b>10月19日,<b>首任团长陈锡联</b>夜袭阳明堡,火烧日寇24架飞机。<b>1938年</b>1月,护送美国驻华使馆参赞卡尔逊去晋察冀; 3月31日在响堂铺伏击战中,焚毁日寇军车180辆;长乐村战斗粉碎敌九路围攻,陈锡联负伤;4月-6月<b>王近山为第二任团长</b>,10月,<b>第三任团长孔庆德</b>率全团回师太行后,粉碎敌六路围攻。<b>1939年</b>2月,<b>郑国仲第四任团长</b>,狼牙山战斗;8月邢台土岭、牛峪战斗;<b>1940年</b>1月榆次黄采反击战斗;5月在刘邓首长亲自指挥下白晋战役南关战斗;6月武安沙河战斗;6月769团3连护送朱德总司令去洛阳与卫立煌谈判;8月百团大战,协同14团扼守狮垴山,<b>769团1营长李德生与14团1营长肖永银并肩战斗;</b>9月26日的石匣(狼牙山)之战,1营3排7班长<b>李长林</b>战斗中代理3排长;10月26日,<b>关家垴战斗</b>中,<b>769团、总部特务团联手攻击关家垴日寇</b>,其中769团1营和2营,<b>两次运用土工作业打破日寇的防守,用手榴弹开路和刺刀贴身肉搏,率先攻上垴顶</b>。<b>1941年</b>8月公司窑战斗;11月破击平汉铁路、3连获得八路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b>1942年</b>4月在129师邓小平政委指挥下参加浮山翼城战役、浮山战斗;5月粉碎夏季大扫荡,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突出敌人重围,在南艾铺/十字岭战斗中<b>团政委漆远渥负重伤、</b>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牺牲;5月30日东苏亭伏击战;6月7日麻田追击战;粉碎秋季大扫荡10月26日夏店、管道袭击、襄恒伏击战;<b>1943年</b>,参加蟠武战役攻克盘山垴;7月林南战役全歼房庄、桑园守敌;8月收复河涧、进击林琪;10月,3营长<b>马忠全第五任团长(赵兰田任政委)</b>。<b>1944年</b>2月收复蟠龙战斗、6连获得围困蟠龙模范连称号;5月围困左权县日寇战斗。<b>1945年</b>1月道清战斗;2月20日攻克襄恒县城战斗;3月16日攻克安阳战斗;4月,<b>赵兰田为第六任团长</b>;7日攻克祁县战斗;4月26日收复辽县战斗<b>;5月老爸去129师野战卫生学校(北方大学医学院军医科)学习</b>;<span style="font-size: 15px;">6月,安阳北流寺全歼日军士官训练队战斗;8月</span><b style="font-size: 15px;">李德生为第七任团长</b><span style="font-size: 15px;">,22日攻克沁县;8月25日攻克武乡;9月参加上党战役;9月11日屯留进攻战斗,9月19日长治、壶关进攻战斗;10月2日磨盘垴山地攻坚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八路军<b>第二纵队</b>(左权兼任司令员),下辖<b>344旅、新1旅、决死第3纵队</b>、河北民军第4团。<b>新1旅</b>(旅长韦杰,政委唐天际)是由115师344旅688团(团长韦杰)和晋豫边区支队组建,<b>688团改编为新1旅1团</b>(团长黄新友),<b>欧阳奕</b>任卫生队长。</p><p class="ql-block"> 5月份,<b>新1旅划归129师建制</b>。6月27日,八路军总部命令,344旅和新编第2旅5、6团南下华中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后进入新四军序列。决死3纵队并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p> <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20日,太行军区继续进行精兵简政,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385旅旅直机关和直属队大部与太行军区<b>第三军分区合并</b>,撤消第385旅番号,所辖<b>769团、14团(769团7连)</b>划归三军分区建制。第3军分区,<b>陈锡联</b>任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军区卫生处长为<b>詹少联</b>;旅直属队一部和<b>13团(769团11连)</b>编入太行军区<b>六军分区</b>(司令员宗凤洲);<b>新1旅</b>并入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辖2、3(团长肖永银)、32团;新1旅旅长韦杰调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原新1旅<b>1团(688团)</b>也<b>调入第五军分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后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成立时,</span><b style="font-size: 15px;">韦杰把1团带到6纵16旅成为46团</b>)。</p><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6日,党中央决定中共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八路军总部与129师师部合并。由北方局直接领导晋冀鲁豫解放区。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129师部队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下属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军区。</p> <p class="ql-block"> 根据资料记载,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伤亡40多万人,其中团级以上干部的伤亡率非常高,700多人达到了21.175%,超过八路军团级干部总数的五分之一。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和其下三个营长丁思林、郭国言、易良品全部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最深的是:老爸病重看《亮剑》时,常常会突然嚎啕大哭。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一句话不说,仅仅是落泪摇头……。确实,知道老爸有很多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的战友,可是跟他在688团同期入伍新兵连的战友,不是失联就是牺牲,我记忆中好像没有一个当年688团的战友(769团时还有张立山、王泰云等)。</p> <p class="ql-block"> 老爸生前极少谈及抗日战争的事情,记得一次有人送来一些柿饼,我和弟弟第一次吃,觉得太好吃了!老爸就说起在他们太行山打游击的事:当年天灾人祸导致老百姓没粮食吃,这样太行山上盛产柿子就成为主要救命食材。简易晒制的柿饼、以及把柿子煮烂捏饼、或晒干打粉加杂食做成“干粮”。马搭子里面常备食物就是这些“柿饼干粮”,行军打仗时候,饿了就抓一个柿饼吃。开始觉得好吃,可是天天顿顿当饭吃,食后肚胀、吐酸水,拉不出大便苦不堪言……(<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打包行李就是当年老爸用过的马搭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129师已经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大军区、九个作战旅(<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除原有的385旅和386旅,又扩编了七个新编旅,合计28个团</span>),总兵力已超30万。</p><p class="ql-block"> 1945年的9月21日,中央发出了《关于扩军与组建机动兵团的指示》,其中明确提出:“<b style="font-size: 15px;">各个战略区域都应编整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其数量应占本区脱离生产兵力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把他们编组成旅和纵队,准备他们能够实行极大机动</b>”。</p> <p class="ql-block"> 纵队,本义指的是纵向组成的前后竖直队列。在中国近代史中,纵队的含义得到了扩充,成为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编制单位。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更不可能给我军编制的情况下,我各大军区组建的野战部队不得不选择“纵队”这个编制名称,是因为“纵队”是一个级别很模糊的临时性建制,能较好地解决当时所有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各纵队的番号,基本上都是各解放区自行命名,一般都是设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依次往下排。但基本不设立“第5纵队”。这是因为,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西班牙叛军向西班牙马德里发动进攻,叛军将领摩拉宣称,已有四个纵队在进攻首都马德里,而“第五纵队”已在马德里潜伏作内应。以后,<b>“第五纵队”就成为钻进内部搞破坏的隐蔽力量代名词</b>。因为“第5纵队”这个词 明显含有贬义,所以一般不用“第5纵队”这个部队番号(<span style="font-size: 15px;">唯一特例:中国人民解放军42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span>)。</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老爸已经到野战卫校学习),原八路军129师部队统一归晋冀鲁豫军区统辖,八路军129师番号也随之取消,最初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二级军区,不久又先后组建了六个野战纵队。</p><p class="ql-block"> 其中第1、4纵队组建于1945年10月,实力最强,每个纵队下辖四个旅。<b>第1纵队由冀鲁豫军区野战部队</b>改编而成,<b>前身可追溯到115师344旅</b>,杨得志为首任司令员;后同为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的<b>第7纵队合并到1纵</b>,司令员为杨勇(后改编为16军)。<b>第4纵队由太岳军区野战部队</b>改编而成,<b>前身可追溯到129师386旅</b>,陈赓为首任司令员(后4纵改编为13军、14军)。</p><p class="ql-block"> 第2、3、6、7纵队则组建于1945年11月。<b>第2纵队由冀南军区野战部队</b>改编而成,<b>前身可追溯到129师教导团,</b>陈再道为首任司令员员(后2纵改编为10军)。</p> <p class="ql-block"> 第3纵队由<b>太行军区野战部队</b>改编而成,<b>前身可追溯到769团和朱德警卫团</b>,首任司令员<b>陈锡联(769团首任团长)</b>。其下辖7、8、9旅。<b>7旅</b>由太行军区三军分区<b>769团、朱德警卫团</b>及第4支队51团编成,由<b>赵兰田(769团第六任团长)</b>任7旅旅长;<b>8旅</b>由三军分区14团(<b>769团7连</b>)、二军分区30团、五军分区34团编成,<b>马忠全(769团第五任团长)</b>任8旅旅长;<b>9旅</b>由六军分区13团(<b>769团11连</b>)、七军分区林县独立团编成,<b>郑国仲(769团第四任团长)</b>任9旅旅长。司令员和三个旅长都曾是769团团长,每个旅都有769团的种子。3纵后改编为11军,<b>抗美援朝时其7旅改编的31师调入12军序列。</b></p><p class="ql-block"> 第6纵队由<b>太行军区</b>韦石支队、秦向支队及<b>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b>直属队合编而成,<b style="font-size: 18px;">前身也可追溯到688团和769团,</b>首任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段君毅、副司令员<b>王近山(769团第二任团长,后为6纵司令员)</b>;<span style="font-size: 18px;">6纵卫生部长</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詹少联</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3兵团卫生部部长)、野战医院院长</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张立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12军卫生部部长)、6纵医政科副科长</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雷铭奇</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12军卫生部副部长)。</span>下辖16、17、18旅。<b>韦杰首任16旅旅长</b>,下辖的46、47、48三个团分别来自太行七分区1团(原<b>688团</b>)、太行六分区41团和太行五分区48团。说到这个1团还有点意思,<b>1团和5团</b>都是韦杰的老部队,1团本来是要编进18旅,但<b>韦杰</b>(后志愿军60军军长)<b>时任16旅旅长</b>,他实在舍不得把1团给18旅,特地用五分区的5团与老1团互换了,让<b>1团成为16旅46团</b>,后<b>尤太忠任16旅旅长</b>;17旅下辖的49(襄阳特功团)、50、51三个团,分别由太行四军分区的32团、46团和52团组成。<b>石志本首任17旅旅长</b>,副旅长尤太忠,后<b>李德生(769团第七任团长)任17旅旅长、</b>6纵17旅49团卫生队长<b>王泰云;</b>18旅下辖52、53、54三个团,是从太行一分区抽调第10团(<b>769团1连和2营机炮连</b>组建的东纵2团)、从太行六分区抽调42团(邢台独立团团长<b>蔡启荣</b>)、从太行五分区抽调5团合并而成,<b>肖永银任18旅旅长</b>(时任太行八分区副司令),副旅长向守志(后15军44师师长)。后6纵改编为12军。</p><p class="ql-block"> 1951年抗美援朝时,36师调出12军,11军31师调入12军,<b>从此太行山上的三个红军团(46团、91团、93团)又一次开始并肩战斗!</b></p> <p class="ql-block"> 补充一下688团的变化。当年688团由红军改编之初,下辖3个营,每营4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以及团直属特务连(<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谓的“特殊任务”也只是侦查、警卫、工兵以及通信</span>),共十三个连队。改编后的6纵16旅46团囊括了<b>688团</b><b style="font-size: 18px;">团部和五个连队(1、4、5、8、炮兵连)。</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他的八个连分布在:15军、39军、6军各两个连,38军、44军各一个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688团后来还走出几个赫赫有名的将军:</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韩先楚</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时任职688团副团长,后志愿军副司令员;</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刘震</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时任344旅688团政训处主任,后39军首任军长;</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吴信泉</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时任688团政训处副主任,后志愿军39军军长……。</span></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3兵团由12军、15军、60军组成,可以说这三个军都是来自太行:</p> <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以太行军区以及所属分区的几十支地方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了<b>第9纵队</b>,它是继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和6纵之后,<b>太行山地区太行人民的第三个儿子</b>。 9纵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黄镇;副司令员黄新友。下设3个旅,独立第1旅编为第25旅,旅长蔡艾卿、政治委员冷裕光;独立第2旅编为<b>第26旅,旅长向守志</b>、政治委员余红远;以太行第一军分区第36团,第四军分区第46团、第47团,第五军分区第50、第53团合编为<b>第27旅,旅长崔建功</b>。后来9纵改编为<b>15军</b>。</p><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b>第8纵队</b>由冀鲁豫军区独立第2旅、太岳军区第<b>23旅</b>和第2、第3军分区部队等合编组成,由王新亭任司令兼政治委员、周仲英任副政治委员、张祖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桂绍彬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2、第23、第24旅。后8纵改编为<b>60军</b>。</p> <p class="ql-block"> 8纵23旅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事迹的部队。1945年12月13日,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3、8分区部队为基础,<b>在山西长治苏店镇组成23旅</b>,原决死7团编为67团,原汾东支队为68团,原决死9团为69团。1947年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8纵,1948年23旅授予“临汾旅”光荣称号。1949年2月19日,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79师(<b>临汾旅</b>),隶属18兵团60军建制。抗美援朝时隶属志愿军3兵团,<b>1985年9月19日,编为12集团军步兵第179师。</b></p> <p class="ql-block"> 要以“太行军”论,中国人民解放军12集团军应该是太行部队最强最大的一个军,<b>太行军史,一枝独秀,非12军莫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