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灞河,古名滋水,发源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灞源镇,全长109公里。流经西安市的灞桥区、未央区后入渭河。是陕西母亲河——渭河的重要支流,也是八水绕长安的主要河流。灞河水千年流淌不息.浩浩荡荡,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曾经见证过的历史,用自己秀丽的身姿诠释着蓝天白云、生态宜居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的过往与今天。</p> <p class="ql-block"> 秦汉时灞河上架了一座木桥,名曰“灞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为了保护河堤,先民们便在河堤上多栽植上柳树,以减弱洪水对河堤的冲击力,每到春天灞河两岸绿柳覆荫,柳絮漫天飘舞,飞飞扬扬,似烟似雾,蒙蒙笼笼,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象。这便是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飞雪朴满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汉唐时期的灞桥是长安城的东大门,是东出长安的必经之路。人们迎接贵客、高朋都到此等侯,以表示敬重;分别时也送到灞桥上,才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若是亲人或心上的人送到这里,那就不仅是伤心伤情,洒泪相送,还有依依不舍、生离死别。“灞桥折柳”典故就出于此地,“柳”和“留”谐音,“柳”便被赋于了挽留之意。李贺在《致酒行》中写道“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的诗句大概就是此意。灞桥也是文人骚客诗文歌赋中最著名的离别之地,诗仙李白曾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高适也曾写道:“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如今灞河两岸柳林依旧,枝繁叶茂,但时过境迁,早已不是李白们千古吟诵的柳色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上放眼望去,几十里的长堤杨柳依依,白絮飘舞。白鹿原北坡的灞陵隐约可见,灞陵里安卧着亲尝汤药侍母的汉文帝。因坡下流着灞水,史称灞陵,灞桥离灞陵不过几里路程,因此李白不说灞桥伤别而说灞陵伤别。</p> <p class="ql-block"> 走下桥来,与朋友漫步在长堤上,这里早已被改造成公园,河堤内外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得到灞水的滋润,枝繁叶茂、景色喜人,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我不由得深深的呼吸几口。长堤外侧和堤面上是两条笔直大道,多条小径曲里拐弯通向河滩,水边苇草里有水鸟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凫游。河堤边上的运动场、广场上人们打拳、跳舞、跑步、溜鸟……做着各自喜欢的事情。路傍的柳树恣意伸张着粗杆和细枝,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温馨。又是一年三月天,灞柳又发新芽、长新叶,一阵春风吹过,柔软的柳枝随风飘扬,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一年新于一年,一岁好过一岁……</p>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30日</p>